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散文随笔|细读《金刚经》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1:43:10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散文随笔|细读《金刚经》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上一篇|《金刚经》第八品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一个修道的初果罗汉(须陀洹),心里能不能有已经证得须陀洹果的?须菩提回答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名字叫做入流,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入的,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名字才叫做须陀洹。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斯陀含果位的人能有我已经得到斯陀含果位的念头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名字叫再往来一次,而实际上并没有往来,只不过是名字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阿那含果位的人能有我已经得到阿那含果位的念头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名字叫不再来人间,而实际上并不一定不来,只不过是名字叫做阿那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阿罗汉果位的人能有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的念头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有任何什么具体的方法证得此境界,只不过名字叫做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有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的念头,那就是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佛说我已经证得无诤三昧,为人中之最数第一,是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世尊,我没有我已经是离欲阿罗汉的念头。世尊,我如果有了我已经是离欲阿罗汉的念头,世尊,就不会说须菩提是一个喜欢寂静修行的人了。因为须菩提实在没有什么所修行的,只不过是名字叫做须菩提,是一个喜欢在寂静的地方修行的人罢了。

《金刚经》第九品的难度一下子加大了,主要是佛法知识点太多的缘故,前八品就好比是读小学,只有语、数、外三门主课,到了第九品时,我们已经升入了初中,又另外增加了史、地、生三门功课,这会让心理准备不足的同学感觉有点手足无措,这实属正常现象。所以,上学也好,读经也罢,关键是心理上要有所准备。下面,先普及一下相关佛法知识。

一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说。 我们知道,佛教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说,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的基础,大乘佛教是小乘佛教的升华。小乘佛教讲得是利己,是求得自身的解脱,认为只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讲得是利他,普渡众生,并且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二是佛教修行的四个阶段。 佛教修行道路分成不同的阶段,也就是修行要达到的重重境界,佛教专用术语叫“果位”。一般说法是:大乘佛教的果位依次为,最高境界是佛,其次是菩萨,排列第三的是罗汉;小乘佛教则分为四个果位,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但从本品看,佛与须菩提讲修行的阶段却是分了四个果位,也就是说是按小乘佛教讲的,而不是按通行的大乘佛教讲果位。何以故?这是一个让我感到困惑的地方,我没有想明白。此疑问暂且留存,留待将来再寻觅答案吧。

初果须陀洹 ,意思是“预流果”,预流就是入流的意思,是说修行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断了“贪、瞋、痴、慢、疑”五毒,已经进入到圣人的行列了,死后就升天进入了天道,永远不会再堕入恶道,但由于余情未了,所以还会有七还人间的轮回。

二果斯陀含 ,意思是“一还果”,就是“贪、瞋、痴、慢、疑”五毒还没有完全根除,死后还要重返人间一次,再经受些苦难。

三果阿那含 ,意思是“不还果”,就是死后不再到人间来了,直接在天上修行证得四果入涅槃。

四果阿罗汉 ,音译,意思是“无生”,就是永远没有烦恼,此心永远清静光明,即修得了正果,达到了佛法中的最高境界。阿罗汉是佛陀的十大称号之一。

三是“无诤三昧”。 佛教用语,意思就是专注的静思修行,是大乘佛教中常见的修行方法之一。

四是“是乐阿兰那行者”。 “乐”,喜欢;“阿兰那”,梵语,译为“无诤”,寂静处。全句的意思即,是一个喜欢在寂静处修行的人。

读了《金刚经》之后,我对于真正专注于研习佛法的人,心中是充满敬佩之情的,因为读得越细,研究得越深,越是知道要想修成正果,真的是好难好难,非大智大慧者,是不可能达到佛法最高境界的。别的不说,仅仅是本品果位中要求人们了断的“贪、瞋、痴、慢、疑”这五种性情,对于一般人而言,便比登天还难。

佛教将“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要求欲修佛道者,必先除五毒心。为什么呢?因为在佛门中人看来,只要是有五毒心,人的本心就会被蒙蔽,不能明心见性,是不可能悟道的,也不可能超凡入圣。

其实,不仅仅是修佛之人需要去除五毒心,世俗中人一样需要警惕五毒心。我们可以仔细想一下,很多时候,现代人之所以感觉幸福感不强、不如意事常八九,正是因为这五心太重的缘故。为便于读者加深理解和印象,下面,我就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为例,逐一讲解五毒心。

“贪” ,是指对某种事物的欲望总是不满足。其实它并不仅仅是指贪婪、贪污、贪财、贪欲等,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贪吃、贪睡、贪喝、贪玩等,也都是贪之毒的表现。只不过对于贪婪、贪污等方面,人们在认知方面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但对于贪吃、贪睡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似乎并不在意,很多人都会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值得每一个人警醒。对于贪的表现,生活中随处皆是,危害之大,出人意料,稍有不甚,可能就葬送了生命。这并非危言耸听,《红楼梦》中的贾瑞不正是因为贪图王熙凤的美色,才枉送了自己的性命吗?宝玉贪心地想得到天下所有女儿的眼泪,其实与凤姐的贪财、贾珍的贪色、贾雨村的贪权等,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嗔” ,是指发怒时睁大眼睛。我们先来看一看与嗔有关的词语,嗔怪、嗔怒、嗔视、嗔心、嗔恨、嗔目、嗔怨……多是些负面的词语,看的多了,心情也会觉得郁郁寡欢。唯一让我们感觉比较温馨些的词语可能是“娇嗔”吧,看到这个词语,有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娇嗔”也是“嗔”,五毒之一,我理解的这个词语类似于平时说的温柔一刀吧。南怀谨先生说是非分明也是嗔,爱干净的人看到不干净就受不了也是嗔,我立即就想到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和黛玉,妙玉这个小尼姑,虽然出了家,但她是永远也不可能修成正果的,因为她嗔毒太重,黛玉亦然。人是情感类动物,所以多微笑,少发怒,人生才会更美好。

“痴” ,是指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相信很多读者看到这儿会觉得很疑惑,因为一般人会认为痴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愫,比如痴情、痴恋、痴迷、痴心……“人生自是有情痴”的诗句,多么美好,怎么就成了五毒之一呢?想不明白?说明在佛法方面的悟性还不够。别忘了,痴还有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的愚痴,举止呆滞的痴呆,肥胖难看的痴肥,一心想着不能实现的痴心妄想……《红楼梦》中的痴人非常之多,并且各有特点。宝玉和黛玉的痴,自是不必说了,可以说是痴到了极点;贾瑞对王熙凤的痴心妄想,则是另外的一个极端。

“慢” ,本意是指态度冷淡,没有礼貌,佛法中的慢是讲的“我慢”,就是自我的崇拜,自我的崇高,自以为是,任何事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怠慢、傲慢、轻慢……总之,就是内心里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无人能及,别人都是一塌糊涂,这就是“我慢”。黛玉恃才傲物、孤芳自赏是“慢”,凤姐盛气凌人、机关算尽也是“慢”,晴雯颐指气使、心比天高还是“慢”。慢,不仅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满,还会蒙蔽自己的心智,最终伤害的终究还是自己。

“疑” ,是不信,因不信而猜度、怀疑。置疑、狐疑、疑心、疑惑、疑问……不相信别人,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这似乎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常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黛玉是《红楼梦》中疑心较重的人物之一,周瑞家的送来宫花,她疑心是别的姊妹挑剩下的;宝钗对她表示关心关爱,她又怀疑宝钗笑里藏奸;对于宝玉,也是无端猜疑他对自己用情不专,因此两人经常闹得满府不宁……可见,疑毒不除,生活难有幸福。

通过上述的分析解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普通人大多是五毒俱全的,只不过因为没有反思而不自知罢了。佛门中人修习佛法是为了得解脱,成正果,所以必须了断五毒心才能证得四果罗汉,至于凡夫俗子的我们,虽然不需要研修佛经,但若是五毒心太胜,也是很难体会人生乐趣的,如果能够做到反躬自省,修心养性,慢慢清除五毒心,相信生活质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修行永远在路上,且行且珍惜!

初于2020.5.3 22:13

定于2020.5.4 15:46

NO:2020-28

上一篇|《金刚经》第八品

金刚经

净口业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净身业真言

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

净三业真言

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以上真言诵七遍)

普供养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袜日啰斛

释迦牟尼佛心咒(或称牟尼咒):

爹呀他 唵 牟尼 牟尼 嘛哈牟尼

释迦牟尼耶 梭哈

◎受持者具无量三昧,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开智慧,度六道众生,速证佛果。

◎释迦牟尼佛悲心特重,誓愿于秽土成佛,济度五浊恶世生。其法常为息灾法所修,可除一切障难、治一切病痛,并护佑我们最终成就佛道。

奉请八金刚

奉请青除灾金刚 奉请辟毒金刚  奉请黄随求金刚 奉请白净水金刚

奉请赤声火金刚 奉请定持灾金刚 奉请紫贤金刚 奉请大神金刚

奉请四菩萨

奉请金刚眷菩萨 奉请金刚索菩萨  奉请金刚爱菩萨 奉请金刚语菩萨

发愿文

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  我今发宏愿 持此金刚经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云何梵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变亿咒

Wèng,sān bá rà,sān bá rà, bō mǎ nà sà rà;

唵,三拔惹,三拔惹, 波玛纳萨惹;

mā hā zàng bā bā,hōng, pà dē suō hā。

嘛哈藏巴巴,吽,帕得莎哈。

◎把你所做的功德便成一亿倍,所以每天早上起来,念七遍,或是在念佛作法会前念七遍,那你今天所做的功德就变成一亿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qí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qì。收衣钵。洗足已。敷fū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正信稀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般若无尽藏真言

纳谟薄伽伐帝。钵唎惹。波罗蜜多曳。怛侄他。唵。纥唎地唎室唎戍噜知。三蜜栗知。佛社曳。莎诃。

金刚心真言

唵。乌伦尼。娑婆诃。

爱染明王心咒

Wèng, hōng xī dì suō hā

唵,吽悉地梭哈

◎常持诵,得一切天人爱敬降伏,能令一切人见者欢喜,能成就一切心愿,悉皆圆满。速得成就金刚萨埵身悉地,现生世间获得一切法平等金刚心。

补缺真言

南无喝啰怛那。多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三遍)

补缺圆满真言

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诃。(七遍)

嗡 都噜都噜 渣雅 穆克 梭哈om huru-huru jaya mukhe svaha

Wèng dōu dū dōu dū zhā yá mù kǎ hēi suō hē

唵,都噜都噜,渣牙木卡嘿,莎诃

◎每天晚上念七遍,然后回向,那么白天所念的佛号、经、咒语,不但圆满,而且可以增加千万倍的功德,这个叫补阙咒。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