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枳术丸简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4:51:50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枳术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内外伤辨》卷下引张洁古方之枳术丸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制备方法 4.4 功效与主治 4.5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4.6 方解 4.7 各家论述 4.8 附注 5 《脾胃论》引张元素方之枳术丸 5.1 组成 5.2 制法 5.3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6 《女科万金方》卷五之枳术丸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7 《丹溪治法心要》卷四之枳术丸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8 《文堂集验方》卷一之枳术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8.5 加减 8.6 制备方法 9 枳术丸药典标准 9.1 品名 9.2 处方 9.3 制法 9.4 性状 9.5 鉴别 9.6 检查 9.7 功能与主治 9.8 用法与用量 9.9 贮藏 9.10 版本 10 枳术丸药品说明书 10.1 药品名称 10.2 药品汉语拼音 10.3 剂型 10.4 性状 10.5 枳术丸的主要成份 10.6 枳术丸的功能主治 10.7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10.8 注意事项 10.9 枳术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0.10 备注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枳术丸 * 枳术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zhǐ zhú wán

2 英文参考

Aurantii Immaturi and Atractylodis Pil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hizhu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zhizhu w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枳术丸为方名,同名方约有5首。张洁古方为常用方,组成为白术2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具有健脾消食,行气化湿的功效。治脾胃运化无力,饮食停滞,腹胀痞满者[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方成药药典标准。

4 《内外伤辨》卷下引张洁古方之枳术丸

枳术丸由《金匮要略方论》枳术汤衍化而来[1]。

4.1 方名

枳术丸

4.2 组成

白术2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

白术二两,枳实(麸炒)一两[1]。

4.3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4.4 功效与主治

《内外伤辨》卷下引张洁古方之枳术丸具有治痞,消食,强胃;健脾消食,行气化湿之功效。主治老幼虚弱,食不消,脏腑软,气不下降,胸膈满闷。

枳术丸功能健脾消痞[1]。治脾胃运化无力,饮食停滞,腹胀痞满者[1]。

4.5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为细末,荷叶裹炒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服[1]。

每服50丸,用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4.6 方解

枳术丸白术为君,健脾祛湿,助脾运化;以枳实下气化滞,消痞除满,为臣[1]。白术用量重于枳实一倍,乃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1]。复以荷叶烧饭为丸,取其升养脾胃之清气,以助白术健脾益胃之功;与枳实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正合“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之理[1]。清升浊降,脾健积消,则诸证自除[1]。

4.7 各家论述

白术苦甘温,其甘温补脾胃之元气,其苦味除胃中之湿热,利腰脐间血,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枳实味苦寒,泄心下痞闷,消化胃中所伤,是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滞,则不峻利也;荷叶色青形空,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而补令胃厚,再不至内伤,其利广大也。

4.8 附注

本方方名,《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引作“二味枳术丸”。

5 《脾胃论》引张元素方之枳术丸 5.1 组成

枳实(麸炒**,去穰)一两,白术二两[2]。

5.2 制法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2]。

5.3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2]

6 《女科万金方》卷五之枳术丸 6.1 方名

枳术丸

6.2 组成

枳实1两,木香1两,白术2两,砂仁2两。

6.3 主治

《女科万金方》卷五之枳术丸主治妇人呕吐,因宿食种下病根,每遇食厚物即发,气多,脾胃不和者。

6.4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薄荷汤煮饭为丸。滚汤送下。

7 《丹溪治法心要》卷四之枳术丸 7.1 方名

枳术丸

7.2 组成

白术2两,枳实1两,半夏1两,神曲1两,麦芽1两,山楂1两,姜黄5钱,陈皮5钱,木香2钱半。

7.3 主治

《丹溪治法心要》卷四之枳术丸主治痞,心下满而不痛者。

7.4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上为末,荷叶饭为丸服。

8 《文堂集验方》卷一之枳术丸 8.1 方名

枳术丸

8.2 组成

白术(面炒)2两,赤芍(酒炒)2两,枳实(面炒)1两,广皮1两。

8.3 主治

《文堂集验方》卷一之枳术丸主治食积泻,或胀或痛,痛甚而泻,泻后痛减,得食又痛,粪色白者。

8.4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或100丸,以米饮送下。

8.5 加减

如体寒,加干姜(炒黄)57钱,同为丸。

8.6 制备方法

用新荷叶汤,煮老黄米为丸,如梧桐子大。

9 枳术丸药典标准 9.1 品名

枳术丸

Zhizhu Wan

9.2 处方

枳实(炒)250g、麸炒白术500g

9.3 制法

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荷叶75g,加水适量煎煮,滤过得煎液。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9.4 性状

本品为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苦。

9.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枳实)。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白术)。

(2)取本品3g,研碎,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立即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0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1.5g,研细,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枳实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辛弗林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5%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桃红色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9.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9.7 功能与主治

健脾消食,行气化湿。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9.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9.9 贮藏

密封。

9.10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枳术丸药品说明书 10.1 药品名称

枳术丸

10.2 药品汉语拼音

Zhizhu Wan

10.3 剂型

每100粒重6g。

10.4 性状

枳术丸为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苦。

10.5 枳术丸的主要成份

枳实(炒)、白术(炒)等。

10.6 枳术丸的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行气化湿。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10.7 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10.8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枳术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枳术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枳术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枳术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10 备注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消痞 * 消痞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iāo pǐ

2 注解

消痞 治疗学术语。系消法之一。治疗痞积、痞满的方法。 ①胸胁下有肿块,坚实不移者为积,须消痞化积,如鳖甲煎丸。 ②胸胁胀满,痰食停滞者为痞满,须消痞化满,如失笑丸。

古籍中的消痞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痞

加减法也。内有枳术汤、四君子、五苓、平胃等,利湿消痞补虚之药也。黄芩利膈丸(东垣)除胸中热,利膈上痰...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一·脾胃门]痞

早用之义也。若已成痞而用之,则失之晚矣。不惟不能消痞,而反损胸中之正气,则当以仲景痞药治之。经云∶察...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积聚门]痞气(附论)

)面糊为丸。如梧胜红丸(出瑞竹堂方)治心腹痞满。消食快气。美进饮食。三棱(醋炙)广术(醋炙)青皮(...

《证治准绳·杂病》:[第二册诸气门]痞

早用之义也。若已成痞而用之,则失之晚矣。不惟不能消痞,而反损胸中之正气,则当以仲景痞药治之。经云∶察...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九痞满门]药方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