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惠 洪《题李愬画像》古诗鉴赏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5:06:04浏览:15分类:文字大全

惠 洪《题李愬画像》古诗鉴赏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

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化行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沈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里。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惠 洪

《题李愬画像》是诗人赞颂中唐名将李愬的一篇七古。李愬为唐德宗时西平郡王之子,元和十二年(816)任唐、随、邓节度使,翌年曾率军雪夜攻克蔡州,生擒吴元济,封凉国公。后又历任武宁、昭义、魏博等地节度使。

起手两句,撇开题目,从楚、汉相争时的史事着笔。淮阴,指淮阴侯韩信。他击破赵军,俘虏了赵国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解其缚而师事之,并问广武君攻燕伐齐之计。广武君献计,韩信采纳,遂平燕、齐,项羽势孤。两句叙其事,并参以议论。说“其气岂止吞项羽”,言外意谓,韩信此举充分显示其远略和大将风度,岂止消灭一个项羽而已。用反诘语气,更显得气势充沛。

紧接着三四两句,揽入本题,引出李愬事。李愬奉命讨伐淮西藩镇吴元济,俘获了淮西大将李祐,“诸将素苦祐,请杀之,愬不听,以为客……令佩刀出入帐下,署六院兵马使。……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新唐书·李愬传》)。两句是说,李愬俘获李祐而不加诛,从此吴元济的命运已落掌股之中,胜利可期。这件事最足以说明李愬的政治远略和大将风度。说“不敢诛”,正见李愬此举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一二句与三四句,时代远不相及,事情的性质与结局却很相似,二者并写对映,用历史的类比突出了李愬的形象。

“羊公德化行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羊公,指西晋名将羊祜。他都督荆州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开屯田,储军粮,作一举灭吴的准备。平日则与吴将陆抗互通使节,各保分界,绥怀远近,以收江汉及吴人之心。“德化”、“卧鼓”即指上述情事。这两句又举史事作类比,说羊祜用德化手段来对待凶悍的吴国武夫,卧鼓不战,目的正是为了使吴人骄而不备。暗示李愬在淮西之战中所推行的也正是这种德化政策。他对待丁士良、吴秀琳、李祐、董重质等降将,可以说都是施行一贯的“德化”政策。这两句分别承上启下。

“公方沈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沈鸷,形容深沉勇猛。据史载,李愬代袁滋为随、唐、邓节度,讨吴元济,“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或有言者,愬曰:‘贼方安袁公之宽,吾不欲使震而备我。’乃令于军曰:‘天子知愬能忍耻,故委以抚养。战,非吾事也。’……蔡人以尝败辱霞寓等,又愬名非夙所畏者,易之,不为备。愬沈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这正是采用羊祜卧鼓不战以骄吴的策略,也是李愬“沈鸷”性格的具体表现。当他示敌以弱,不露声色的时候,心里正在嗤笑吴元济恃强而骄,不加戒备,马上就要掉脑袋了。两句承上,进一步揭示李愬深于谋略,沈鸷勇猛的性格,这和前面所强调的德化政策,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李愬的深谋远略。

接下来四句,写平蔡战役的神速秘密。李愬雪夜入蔡州,是军事上攻其不备的大胆行动。“始发,吏请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士失色。……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曰:‘是洄曲子弟来索褚衣尔。’”这正是所谓“等儿戏”、“藏袖里”了。大胆而果决的行动,实际上是建筑在谨慎周密的调查判断基础上,而在不明就里的人看来,不免等同儿戏了。这里的“等儿戏”,正是极赞其取胜之轻松不费力。如此神速秘密,“远人信宿犹未知”,宜乎称之为“藏袖里”了。李愬的父亲李晟(封西平王,故称“西平”)在德宗时平定朱泚之乱,直击泚所盘踞的宫苑,“披其心腹”,用兵韬略与李愬袭蔡颇为相似。这里于叙述平蔡之役后顺带一笔,正所以见李愬韬略得自家传,故用兵有乃父之风。这就进一步突出了名将后代李愬的形象。这几句夹叙夹议,突出赞颂了李愬的历史功绩——夜袭蔡州,以及在这一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杰出的军事才能。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两句落到画像上,赞美画中的李愬锦袍玉带,俨然具有其父西平王的仪容风度;身上佩着拄颐长剑,又正像当年的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仍父风”承上“大类西平”,衔接圆转自然,狄梁公是诗人崇敬的兴唐功臣,《谒狄梁公庙》诗有“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之句,这里将李愬与其父西平王及狄仁杰并提,正表明在诗人心目中,他们的功绩是先后辉映的。

“君看鞬櫜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丞相,指裴度。裴度当时以同平章事(宰相)身份都督诸将讨伐吴元济。史载李愬破蔡后,“乃屯兵鞠场以俟裴度,至,愬以櫜鞬(盛弓箭的器具,这里指背着弓箭袋)见,度将避之。愬曰:‘此方废上下久矣,请以示之。’度以宰相礼受愬谒,蔡人耸观。”最后两句,抓住“鞬櫜见丞相”这一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了李愬不居功自傲、善识大体的政治品质,表明了他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和政治远见,为李愬的形象增添了光彩照人的一笔。“此意与天相始终”,这里所盛赞的“意”正是李愬的忠贞与远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运用历史的类比来突出主人公李愬的形象。全篇四层,每一层都以古人古事作类比映衬(韩信师广武、羊祜行德化、西平击朱泚、狄仁杰拄颐长剑的形象)。这种类比,由于与主人公的行事非常相似,因而对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起着有力的衬托映照作用。这种方法作为整体的艺术构思的主要手段,在全篇中贯串始终。像这样有意识地运用历史类比手法,在诗歌中还不多见。诗用论赞体,议论的成分很浓,但由于能以议论驱驾史事,议论本身又挟带着浓郁的抒 *** 彩,读来并不感到抽象枯燥。全诗雄健稳当,有碑版文字气息,所以陈衍评论说:“抵段文昌一篇碑文,不啻过之。”(《宋诗精华录》)

ch?n y? y? d?n t?o。单于夜遁逃,释义:单于趁着,夜里逃走。出自《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作者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