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橹怎么读 拼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6:11:59浏览:24分类:文字大全

橹怎么读 拼音

橹的读音是lǔ。

1、橹,汉字,指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摇橹过江。

2、一种古代发明的仿生鱼尾,安装在船尾,左右摆动可使舟船像鱼儿摆尾那样前进。安在船边像鱼鳍那样划动的船桨,古文献有时也称为“橹”。“橹”字从木从鲁,或可据此理解为“鲁国的木盾”。为避免混淆,古人又将“橹”写作“艪”。

3、楼橹(古时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橹巢(上古人类的居处。有柴谓橹,在树曰巢);橹棹(橹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

橹的例句:

1、我们在星空下,轻摇橹,慢划桨,以至乐而忘返。

2、知己知彼,不狂不馁,仔细地找准了自己生命的目标,板浆摇橹向人生茫茫之海努力划去。

3、摇橹下的水乡,一碗羊肉面,半盏老黄酒,就是水乡人家的生活。

4、唉乃:摇橹的声音,划船时歌唱的声音。

5、当时上海日产的生活废弃物中有四千多吨,是需要水上清运工们靠摇橹、撑篙、拉纤和篷帆等最原始的方式来将垃圾运出城区的。

6、曾经有个少年,站在摇橹船上,大声地为她唱这首歌。她听不懂粤语,问他在唱什么,他说,陈见夏,你就当是路过了我这只蜻蜓吧。

啁啾怎么读

公众号上《诗词学堂》的“入声字大全表及辨别巧记方法”一文中说:”现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怎么样区别平仄,有的网友也提到这个问题。因为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的。所以我们只要把这部份入声字识别出来就可以了。”

我们现在作五言、七言诗时,可按照现代普通话四声法遵循平仄律和押韵。但如果我们在用普通话吟诵古诗词中,若觉得平仄律和押韵不对时,若转用粤语去读,则往往会通,因为粤语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读音以及古汉语的“入”声读法。看来,更懂古人者,广府人也。

现在,不少的广州学生都不讲粤语了,认为讲粤语很“土”,没有文化,就象外省人所说的是“鸟语”。殊不知,会粤语才是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体现。

公众号《诗评万象》上“一文读懂:广东人从哪里来?”中说:(古时候)偏于一隅的广东却是一直极少战乱,基本没受到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影响,所以一直保留着汉唐时期的语言、文化。因此大量的唐诗宋词现在只有用粤语来读,才能符合诗词基本的‘韵律美’了。”

若我们真的是尊重传统文化,真的是要传承传统文化,不妨在传统的讲粤语的地域,让学生用粤语读古诗词,特别是那些用普通话读不押韵,而用粤语读则押韵的古诗词,以提高学生对粤语的文化自信。

以下列举一些这方面的诗词。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用普通话读,一、二、四句韵脚“平”、“声”、“睛”中“声”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普通话读,二、四句韵脚“流”、“楼”不太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

《水口行舟二首》其二 宋朱熹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用粤语读,一、二、四句韵脚“青”、“声”、“鸣”非常押韵,用普通话则不太押韵。

《江宿》眀代汤显祖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此诗用粤语读,则“稀”、“微”、“飞”十分之押韵,用普通话读,则“稀”不太押韵。

《山中雪后》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板桥这首诗从押韵的角度,第四句的“闲”应该是粤语的读法,也读“寒”。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清代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此诗用粤语读,“音”、“心”、“深”、“襟”非常押韵,用普通话读,则“深”不太押韵。

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此诗用粤语读,则“今”、“临”、“深”、“襟”非常押韵,用普通话读,则“深”不太押韵。

归嵩山作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此诗用普通话读,“闲”与“还”、“山”、“关”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此诗用普通话读,“然”与“年”、“千”、“天”、“眠”不太押韵,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

送崔九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此是一首仄声韵诗,但用普通话读,则“去”、“美”、“里”一点都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在平仄律,“莫学武陵人”中的“学”在粤语是读入声,属古汉语中的仄声,符合此句的“仄仄仄平平”的律则,而第二句中的“壑”处应该是平声,第四句中的“源”处应该是仄声,作者这样用,可能也是绝句诗中的一种变法。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此诗是二、四句押平声韵“图”、“吴”,按照五言绝句的平仄律,此诗第一句的第五字应该是仄声字,但按照普遍话的四声法,“国”是读2声阳平,似乎不符合平仄律,而实际上,古汉语的“国”是入声字,属仄声,故此诗是按五言绝句的平仄律写的。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此诗用普通话读,“新”、“人”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千古绝句是一首仄声韵诗,其中“绝”虽然普通话读阳平音,但在古汉语中读入声属仄声。此诗用粤语读,“绝”、“灭”、“雪”非常押韵,用普通话读,则“灭”与“绝”、“雪”不太押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用粤语读,“楼”、“州”、“流”非常押韵。用普通话读,则“流”与“楼”、“州”不太押韵。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首几乎家喻户晓的诗,其实用普通话朗读,“间”与“还”、“山”不押韵,影响了诗的整体的“韵律美”,而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抑扬顿挫,一气呵成,非常有韵律感。如果在广东粤语地区,让学生们用粤语朗读这首诗,我相信直觉上会让学生加强对粤话的自信,增加对粤语传承意义的理解和兴趣!

赠孟浩然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这首五言律诗,是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闻”、“芬”与“云”、“君”就听觉而言是不押韵的,可用粤语读,在听觉而言却是十分押韵的。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这首五律,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流”与“游”、“楼”、“舟”就听觉而言不押韵,可用粤语读,在听觉上却是非常押韵的。此诗中的“国”、“结”用普通话朗诵是读阳平声,用粤语读则读入声属仄声,符合此诗的平仄律:第二句和第六句的“平平仄仄平”。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这首五言律诗,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情”、“鸣”与“城”、“征”从听觉上不太押韵,而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此诗第一句中的“郭”在普通话读阴平属平声,第三句中的“别”在普通话读阳平声属平声,不符合此诗的平仄律,而用粤语读,“郭”和“别”都读入声属仄声,符合此诗的平仄律。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李白这首五律,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起来,在听觉上,“闻”、“纷”与“云”、“军”不押韵,而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此诗的第七句的“席”普通话读为阳平声属平声,不符合此诗此句最后一字是仄声的平仄律,而粤语读则读为入声属古汉语的仄声,符合平仄律。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这首七言绝句诗是二、四句押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闻”和“君”并不押韵,而用粤语读则押韵。此诗的内容重点是最后一句的“落花时节又逢君”,用普通话读相当平淡,但用粤语读,通过重音读“落花”和“又”,读“逢”时延长些许,则有一种沧桑感。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这首七言绝句诗,是押一、二、四句平声韵,但其中的“云”与“纷”、“闻”,用普通话读则不押韵,而用粤语读则押韵。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这首七律诗,押一、二、四、六、八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寻”、“森”与“音”、“心”、“襟”并不押韵,但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

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这首诗五言律诗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用普通话读,“流”与“楼”、“浮”、“舟”在听觉上不太押韵,而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诗,是押一、二、四句韵,但用普通话读,“船”与“天”、“眠”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当我们用粤语读到“到客船”时,首先从韵律感上,与“霜满天”、“对愁眠”浑然一体,而用普通话读,则有一种分离的感觉。

赠别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这首七言绝句诗,是押一、二、四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成”与“情”、“明”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此诗用普通话读,由于“笑不成”的不押韵,读起来总觉别扭,用粤语读则一气呵成。此诗第三句按平仄律是“仄仄平(可仄)平平仄仄”,而此诗用普通话读,“烛”读阳平,“惜”读阴平,“别”读阳平,似乎违反了平仄律。但“烛”、“惜”、“别”用粤语读,则读入声,在古汉语中,入声属仄声,因此,第三句用粤语读,不违反平仄律。

瑶瑟怨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这首咏闺怨的七言绝句诗,押一、二、四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成”与“轻”、“明”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此诗只有“梦不成”是写人的,其它的都写景物的,用普通话读时,由于不押韵,有一种人与景物分离的感觉,但用粤语读,由于押韵,则给人一种人与景物浑然一体的韵味。温庭筠是非常懂音律的,应该明晓押韵对于一首好诗的重要性。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这首七言绝句诗押一、二、四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心”与“深”、“沉”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此诗第一句“烛影”的“烛”普通话读阳平音,粤语则读入声,古汉语的入声属仄声,所以,用粤语读第一句,符合“仄(可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律,用普通话读则不符合。

春梦唐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岺参这首七言绝句诗,押一、二、四句仄声韵,但用普通话读,“水”与“起”、“里”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这首五言律诗,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吟”、“心”与“深”、“沉”不押韵,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此诗的第七句的第五字按照平仄律,规定为一定是仄声字,但此诗的“无人信高洁”的“洁”用普通话读是阳平属平声,不符合平仄律。但用粤语读,则读入声,古汉语的入声属仄声,故用粤语读,此句符合平仄律。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这首著名的借竹枝词格调写成的七言绝句,押一、二、四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听觉上“声”与“平”、“晴”不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此诗第三句的“出”用普通话读是阴平声属平声,不符此诗的平仄律,用粤语读则是入声属仄声,符合此诗此句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平仄律。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这首五言律诗押的是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间”与“还”、“斑”、“山”在听觉上并不押弱,而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

杂诗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沈佺这首五言律诗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城”与“兵”、“营”、“情”在听觉上不押韵,可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

酬张少府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这首五言律诗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深”与“心”、“林”、“琴”在听觉上不押韵,可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这首五言律诗押一、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流”与“愁”、“舟”、“游”、“头”在听觉上并不太押韵,可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此诗第五句“建德非吾土”的“德”普通话读阳平音属平声,而粤语读入音属仄声,读入音才符合此诗此句中第二字要仄声字的平仄律。

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这首五言律诗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颜”与“关”、“山”、“还”在听觉上不押韵,可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刘长卿这首五言律诗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但用普通话读,“深”与“心”、“林”、“今”在听觉上不押韵,可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

金陵图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韦庄这首七言绝句诗,押一、二、四句平声韵,用普通话读,“情”与“成”、“城”在听觉上不押韵,但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此诗第三句的“看”普通话和粤语均读阴平音属平声,第二句的“逐”和第三句的“幅”普通话读阳平音属平声,而粤语则读入音属仄声,用粤语读入音才符合本诗的平仄律:第二句的“平(可仄)平仄(可平)仄仄平平,第三句的“平平仄(可平)仄平平仄”。

风雨唐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李商隐这首五言律诗押一、二、四、六、八句平声韵,用普通话读,“缘”与“篇”、“年”、“弦”、“千”在听觉上不太押韵,用粤语读则押韵。此诗第二句的“泊”、第五句的“薄俗”普通话读阳平音属平声,不符合此诗此二句的平仄律,用粤语读则读入音属仄声,符合此诗此二句的平仄律:第二句的“仄(可平)仄仄平平”,第五句的“平平平仄仄”。

贼平后送人北归唐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司空曙这首五言律诗押二、四、六、八句平声韵,用普通话读,“颜”与“还”、“山”、“关”在听觉上不押韵,用粤语读,则非常押韵。此诗第三句的“白发”普通话发阳平音、阴平音属平声,不符合此诗此句的平仄律,用粤语读则都发入声属仄声,符合此句此诗的平仄律:平平平仄仄。此诗第二句的“国”普通话读阳平音属平声,不符合平仄律,粤语读则发入音属仄声,符合此诗此句的平仄律:仄仄仄平平。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这首著名的词用的是入声部的仄色韵: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其中用普通话读,“息、积、摘、黑、滴”读阴平,“识、急、得”读阳平,但用粤语读则全部是发短促音的入声。用粤语读发出短促音的入声韵,更能体会到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的情绪爆发的意图。

《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这首不朽名作押的是属于仄声的入声韵: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其中的歇、缺用普通话读是阴平,其它的用普通话读是上声或者去声,但用粤语读全是入声。由于入声发音缺促,岳飞这首词用粤语读,在听觉上,更能显现词的内容所表现出的豪放、壮烈。特别是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上只是小部分的例子,若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留意一下,会发现不少的例子。

保护粤语,不仅是把广府文化的“根”留住,也是把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留住!

传承一种语言,自然地也会传承与那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学习一种语言,自然地也会学习与那种语言相关的文化。无论是传承一种语言或是学习一种语言,对于拓展人的思维认知模式、丰富人的情感共通内涵、塑造人的行为融合方式,都是大有帮助的。

啁啾的读法为zhōu?jiū。

一、基本释义:

1、形容微弱语声。

2、指多种乐器齐奏声。

3、鸟鸣声。

4、象声词。吵闹杂乱的声音。

二、例句

1、闲时平日,只是粤语啁啾婉转,用独特的发音运腔表达诉说彰扬着粤语的风流殊异。

2、夏神的脚步轻快而活泼,万物也随着蓬勃发展。听,鸟儿们细声的啁啾,悦耳清脆的声浪混着泥土的芳香,荡漾在欢欣的空气中。花儿们展开了一年一度最热烈的选美大会,蜂儿蝴蝶就是穿梭其中的最佳观众。

3、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相辉映,蝴蝶翩飞,小鸟啁啾,景色美不胜收。

4、一阵春雨一阵欢,百鸟啁啾歌声连。杏花梨花绽笑颜,青山绿水在眼前。大地肥沃生机显,田野蔓延到天边。阳光普照希望见,一片春光好无限。雨水时节快乐!

诗句中的啁啾:

1、唐·王维《黄雀痴》:

“到大啁啾解游颺,各自东西南北飞。”

2、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3、宋·陶谷《清异录·青喜》:

“李正己被囚执,梦云:‘青雀噪,即报喜也。’是旦果有群雀啁啾,色皆青苍。至今李族居淄青者,呼雀为青喜。”

4、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倦游了一天归来的麻雀,一阵阵从村子的天空掠过,有的就落在朱家大厅的屋檐上,发出带有一点儿疲劳的啁啾的声音。”

5、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

“又三年,子女俱能行步。徐辄教以人言,渐能语。啁啾之中,有人气焉。”

6、唐·杜甫《渼陂行》:

“凫鷖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