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归潜志文言文阅读答案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6:39:28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归潜志文言文阅读答案

1. 金刘祁 翻译

我没有参考什么文献,凭自己理解翻译,仅供参考!

“金银珠玉,世间的人们都以其为贵,等到了灾难的年代它们就不如菽粟之类的粮食了,这是为什么呢?事情都有先后原因的,发展的形势也有急有缓的,平时富贵的人家,为了得到一件玉犀象玩这种好的器物,乃至用粮食锦帛去交换,还害怕得不到它,得到后把它摆在屋中显要的位置向别人夸耀,用来让自己开心高兴,就是这样子。

壬午年,我在大梁那个地方的时候,大梁城被敌人包围了好久,地方和 *** 都缺少粮食,米价已经二两银子买一升,饿死的人比比皆是,那时候的人看金银如泥土一样不值钱,富裕的家庭,拿出平时的珠玉摆设、首饰环培、华丽的衣裳,摆在市场上,只求能换得医生的粮食,求得一天的温饱。我还记得我家有一皮袍,非常的紧密暖和,用它换了八斗米,金钗换了牛肉一肩。我知道,因为统治者英明,所以粮食贵而金玉贱,这是根本呀。

古人说:‘柴如桂树,米象珍珠’不是瞎说的!”

2. 清史稿 列传第九十二 沈德潜文言文阅读答案

(清史稿列传92)

沈德潜,字碻士,江南长洲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试未入选。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年六十七矣。七年,散馆,日晡,高宗莅视,问孰为德潜者,称以“江南老名士”,授编修。出御制诗令赓和,称旨。八年,即擢中允,五迁内阁学士。乞假还葬,命不必开缺。德潜入辞,乞封父母,上命予三代封典,赋诗饯之。十二年,命在上书房行走,迁礼部侍郎。是岁,上谕诸臣曰:“沈德潜诚实谨厚,且怜其晚遇,是以稠叠加恩,以励老成积学之士,初不因进诗而优擢也。”

十三年,德潜以齿衰病噎乞休,命以原衔食俸,仍在上书房行走。十四年,复乞归,命原品休致,仍令校御制诗集毕乃行。谕曰:“朕於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且令有所著作,许寄京呈览。赐以人葠,赋诗宠其行。德潜归,进所著归愚集,上亲为制序,称其诗伯仲高、王,高、王者谓高启、王士祯也。十六年,上南巡,命在籍食俸。是冬,德潜诣京师祝皇太后六十万寿。十七年正月,上召赐曲宴,赋雪狮与联句。又以德潜年八十,赐额曰“鹤性松身”,并赉藏佛、冠服。德潜归,复进西湖志纂,上题三绝句代序。二十二年,复南巡,加礼部尚书衔。二十六年,复诣京师祝皇太后七十万寿,进历代圣母图册。入朝赐杖,上命集文武大臣七十以上者为九老,凡三班,德潜为致仕九老首。命游香山,图形内府。

德潜进所编国朝诗别裁集请序,上览其书以钱谦益为冠,因谕:“谦益诸人为明朝达官,而复事本朝,草昧缔构,一时权宜。要其人不得为忠孝,其诗自在,听之可也。选以冠本朝诸人则不可。钱名世者,皇考所谓‘名教罪人’,更不宜入选。慎郡王,朕之叔父也,朕尚不忍名之。德潜岂宜直书其名?至世次前后倒置,益不可枚举。”命内廷翰林重为校定。二十七年,南巡,德潜及钱陈群迎驾常州,上赐诗,并称为“大老”。三十年,复长鸡拜课之酒瓣旬抱莫南巡,仍迎驾常州,加太子太傅,赐其孙维熙举人。三十四年,卒,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御制诗为挽。是时上命毁钱谦益诗集,下两江总督高晋令察德潜家如有谦益诗文集,遵旨缴出。会德潜卒,高晋奏德潜家并未藏谦益诗文集,事乃已。四十三年,东台县民讦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有悖逆语,上览集前有德潜所为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为法,上不怿。下大学士九卿议,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四十四年,御制怀旧诗,仍列德潜五词臣末。

德潜少受诗法於吴江叶燮,自盛唐上追汉、魏,论次唐以后列朝诗为别裁集,以规矩示人。承学者效之,自成宗派。

3. 沈德潜,清史稿,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清史稿卷第三百零五列传第九十二沈德潜传

原文

沈德潜,字碻士,江南长洲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试未入选。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年六十七矣。七年,散馆,日晡,高宗莅视,问孰为德潜者,称以“江南老名士”,授编修。出御制诗令赓和,称旨。八年,即擢中允,五迁内阁学士。乞假还葬,命不必开缺。德潜入辞,乞封父母,上命予三代封典,赋诗饯之。十二年,命在上书房行走,迁礼部侍郎。是岁,上谕诸臣曰:“沈德潜诚实谨厚,且怜其晚遇,是以稠叠加恩,以励老成积学之士,初不因进诗而优擢也。”

十三年,德潜以齿衰病噎乞休,命以原衔食俸,仍在上书房行走。十四年,复乞归,命原品休致,仍令校御制诗集毕乃行。谕曰:“朕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且令有所著作,许寄京呈览。赐以人葠,赋诗宠其行。德潜归,进所著归愚集,上亲为制序,称其诗伯仲高、王,高、王者谓高启、王士祯也。十六年,上南巡,命在籍食俸。是冬,德潜诣京师祝皇太后六十万寿。十七年正月,上召赐曲宴,赋雪狮与联句。又以德潜年八十,赐额曰“鹤性松身”,并赉藏佛、冠服。德潜归,复进西湖志纂,上题三绝句代序。二十二年,复南巡,加礼部尚书衔。二十六年,复诣京师祝皇太后七十万寿,进历代圣母图册。入朝赐杖,上命集文武大臣七十以上者为九老,凡三班,德潜为致仕九老首。命游香山,图形内府。

德潜进所编国朝诗别裁集请序,上览其书以钱谦益为冠,因谕:“谦益诸人为明朝达官,而复事本朝,草昧缔构,一时权宜。要其人不得为忠孝,其诗自在,听之可也。选以冠本朝诸人则不可。钱名世者,皇考所谓‘名教罪人’,更不宜入选。慎郡王,朕之叔父也,朕尚不忍名之。德潜岂宜直书其名?至世次前后倒置,益不可枚举。”命内廷翰林重为校定。二十七年,南巡,德潜及钱陈群迎驾常州,上赐诗,并称为“大老”。三十年,复南巡,仍迎驾常州,加太子太傅,赐其孙维熙举人。三十四年,卒,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御制诗为挽。是时上命毁钱谦益诗集,下两江总督高晋令察德潜家如有谦益诗文集,遵旨缴出。会德潜卒,高晋奏德潜家并未藏谦益诗文集,事乃已。四十三年,东台县民讦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有悖逆语,上览集前有德潜所为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为法,上不怿。下大学士九卿议,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四十四年,御制怀旧诗,仍列德潜五词臣末。

德潜少受诗法于吴江叶燮,自盛唐上追汉、魏,论次唐以后列朝诗为别裁集,以规矩示人。承学者效之,自成宗派。

4. 邹炳泰文言文翻译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三十八·邹炳泰传 原文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

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

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仓外官房居住,从之。

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

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

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

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曰:“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

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於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茸,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

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寻休致,归。

二十五年,卒。 炳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

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译文 邹炳泰,字仲文,是江苏无锡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3)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被授予编修之职,(受命)编纂《四库全书》,升任国子监司业。

清朝的国家学校因袭元、明两代的旧制,没有建立太学,邹炳泰援引古制上疏请求(建立太学)。乾隆四十八年(1784),高宗在太学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礼仪完成,就此下诏增建太学。

过了两年,开始举行皇帝亲临太学的典礼,当时被称为盛典。不久破格提拔邹炳泰为国子监祭酒。

不断升迁做了内阁学士,历任山东、江西省学政。嘉庆四年(1800),授任礼部侍郎,调去管理仓库,除去积久的弊端。

(后)因粮厅颜培天不称职,被弹劾去职。嘉庆六年(1802),朝廷考察在京官吏政绩,特别给予他加级并记录在案的奖励。

军船交粮赊欠的,已经准许抵充补足,后到的也是这样办理。邹炳泰考虑到年年累积欠账(不好),(因)与同事达庆意见不合,(所以)自己详细写奏章上奏,皇帝下诏斥责他片面固执恣逞意气,降级留任。

又上奏(请求)监督(官吏)轮流值班住在仓库的事,说管理仓库的小吏仓役出入仓库滋生弊端,应该让他们在仓库外的房舍居住,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嘉庆十年(1806),升任左都御史,又升任兵部尚书,兼管工部,管理户部三库。

嘉庆十一年(1807),兼管顺天府尹事。嘉庆十二年(1808),调任吏部。

嘉庆十四年(1810),加赠太子少保。管理仓库的官员高添凤偷盗米粮的事情暴露,他因为久任仓库主官却未能察觉此事,被剥夺东宫的职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很久以后才又恢复。

嘉庆十六年(1812),任户部尚书。不久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任协办大学士。

邹炳泰在吏部任职很久,尤其对选拔任用官吏非常慎重。嘉庆十八年(1814),因为选拔兵部主事有误,同事瑚图礼遵从主管官员的意见,坚持为他辩护。

邹炳泰力极力谏诤说:“吾年龄已经很大了,怎么还能对俸禄官位恋恋不舍呢?(主要是为了)不能够使朝廷的法律从我这里被败坏了!”自己上疏禀告其中的原委,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最终罢免了瑚图礼的官职。不久有两位降职革职官员因捐复职,核准后反对任职的意见不合适,侍郎初彭龄的意见与他不合,于是上疏奏闻皇上,皇上斥责邹炳泰没有主见,降级留任。

又有盗贼在昌平县八仙庄劫持了兵部主事姚堃,皇上下诏说,因为此地接近京城地区,官吏庸碌低劣,不能制止盗匪,罢免了邹炳泰兼管府尹事之职。等到教匪林清的叛乱发生,叛党答多居住在固安及黄村,追究邹炳泰在任不能觉察此事,以中允、赞善之职降职候任。

不久退休,回故乡老家。嘉庆二十五年(1821),去世。

邹炳泰自考中进士开始,不登朝廷重臣之门,浮沉于馆职,很久之后才跻身仅次于卿相的高官。多次执掌礼部取士事务,被称赞能够获得贤士。

在朝为官不随便苟且,清仁宗(嘉庆帝)重用他,但是最终还是被贬黜。 注释 1、庶吉士:明、清官名。

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洪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

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

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沿明制,于翰林院。

5. 这片文言文翻译

纪老农夫说

清·戴名世

顷余读书山间,西邻有农夫,年老矣,犹治田事甚勤,暇则休乎树下而卧焉,余尝视之,朴且鄙,然其意有以自得者。

一日,余谓之曰:“汝劳苦田间,手足胼胝,顾不识亦有所乐于此乎?”曰:“否也,然吾平生亦不知所为忧戚。吾侪小人,生僻壤,未尝见世事,忽忽以老,筋骨之劳与夫风雨暴露之苦无岁无之,吾岂有乐哉?然而聊且治生,无饥寒之患,平居鲜与往来,终其身未入城市,虽贫且贱,无求于世。纵横荆棘之中,出入麋鹿之侣,以此往往习而自安。”

余闻之而叹曰:“至哉乐乎!何谓不得也?”老农又曰:“吾幼未学书,曾不识字,其何敢望君?而君若有慕于余者,何也?”余闻其语,愈益慕之,因书其说。

注释

1、戴名世:清代散文家,主张“率其自然”。出于耕读世家,有经世致用之心,但炎凉世态又使他欲仕不成,欲隐不能。

2、顷:近来。

3、有以:犹有何。有什么。《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4、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史记·李斯列传》:“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唐陆龟蒙《樵人十咏·樵叟》:“自小即胼胝,至今凋鬓发。”清黄遵宪《感怀》诗:“摹写车战图,胼胝过百纸。”沈从文《阿黑小史·秋》:“阿黑的爹这时不打油,用那起着厚的胼胝的扶油槌的手在乡约家抹纸牌去了。”

5、忧戚:忧愁烦恼。《墨子·尚贤中》:“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宁乐在君,忧戚在臣。”《庄子·让王》:“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戚。”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公以苍生之命,挺身入不测之敌,万里沙漠,嘻笑而还,气宇恢然,殊不见衰悴忧戚之态。”《水浒传》第一一○回:“词中之意,甚有悲哀忧戚之思,宋江心中,郁郁不乐。”曹禺《日出》第二幕:“他不大爱笑,仿佛是很忧戚的,话也不多,但偶尔冲出一两句,可使举座失色。”

6、吾侪:我辈。《左传·宣公十一年》:“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唐杜甫《宴胡侍御书堂》诗:“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仓猝遣将,吾侪之罪也。”陈毅《寄友》诗:“叛徒国贼皆可杀,吾侪南线寄安危。”

7、忽忽:倏忽,急速貌。时间快速飞逝的样子。《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将暮。”宋王安石《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清戴名世《戴母唐孺人寿序》:“忽忽遂至四五十年,恍如昨日,而余亦老矣。”胡国梁《黄花岗之役》:“我在教练所,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

8、纵横荆棘之中,出入麋鹿之侣:化用苏轼《赤壁赋》中的“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近来我在山中读书,西边的邻居家有一位农夫,年纪很大了,还非常勤劳地种田,闲暇时就在树下躺着休息,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他,朴素而且鄙俗,然而(看)他的神情似乎很自得的样子。

有一天,我对他说:“你在地里如此辛苦,手脚都结了茧子,不过(我)不明白你对这种生活也很喜欢吗?”他说:“不是这样,然而我平生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忧愁烦恼。我们这些人都是小民,生于穷乡僻壤,不曾见过世面,(这一辈子)很快就会老去,劳动筋骨与那些风吹日晒的痛苦没有一年没有,我哪里有快乐呢?尽管如此,但是姑且(好好)谋生计,(才会)不受饥寒之苦,平时很少与人交往,一辈子未到城市去过,虽然既贫穷又卑贱,但是对社会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一生不过)在荆棘之中过活,与麋鹿相交相伴,因此常常习惯了这种生活,因而觉得很安适。”

我听了他的话不由得慨叹:“他的快乐真是到了极致了啊!为什么说不自得呢?”老农又说:“我从小没读书,一个字也不认识,怎么敢跟您相比呢?但是您看上去好像有羡慕我的意思,为什么呢?我听到他的话,更加羡慕他了,因此记下了他的话。”

6. 金银珠玉,世人所甚贵,及遇凶年则不及菽粟,何哉

《归潜志》,金, 刘祁撰,十四卷。

金银珠玉,世人所甚贵,及遇凶年则不及菽粟,何哉?事有先后,势有缓急也。平时富贵之家,求一珠玉犀象玩好器物,至发粟出帛,惟恐其不得,将以充其室夸耀于人以自乐者,皆是也。壬辰岁,余在大梁时,城久被围,公私乏食,米一升至银二两余,殍死者相望。人视金银如泥土,使用不计。士庶之家,出其平日珠玉玩好,妆具环佩,锦绣衣衾,日陈于天津桥市中,惟博鬻升合米豆,以救朝夕。尝记余家一毳袍,极致密鲜完,博米八斗,金钗易牛肉一肩,趣售之。以是知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诚知其本也。古人云:“薪如桂,米如珠!”岂虚言哉。

刘祁所录金末文献,甚可宝贵。如记大梁被围,金兵屡败,执政者仓惶无计,末帝在宫中曾想自缢,并欲坠楼,为人所救,城内百姓多饿死,甚至人吃人。后来崔立叛变降元,杀两执政,元兵入城,大肆劫掠,而金遂亡(卷十二)。刘祁时在汴梁,所述皆亲身经历、见闻,故多可信。又谓金南渡后,为宰执者往往无恢复之谋,上下皆以苟安目前为乐;朝廷近侍,谄谀成风,隐瞒灾异和民间疾苦;遇事不肯明白表示可否,低言缓语,互相推让,号“养相体”;宰执用人,必先择无锋芒、软熟易制者,曰“恐生事”(卷七)。足见当时官场之腐败。书中还叙及金末其他政教风俗种种弊端,亦足发人深省,可据以了解金亡的多方面原因而引以为戒。

重农贵粟的思想,先秦两汉诸子阐述已详,刘祁又以他切身的经历,证明了菽粟重于珠玉的道理。城围而粮绝,就更加速了金的灭亡。

7. 清史稿 列传第九十二 沈德潜文言文阅读答案

(清史稿列传92)沈德潜,字碻士,江南长洲人。

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试未入选。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年六十七矣。

七年,散馆,日晡,高宗莅视,问孰为德潜者,称以“江南老名士”,授编修。出御制诗令赓和,称旨。

八年,即擢中允,五迁内阁学士。乞假还葬,命不必开缺。

德潜入辞,乞封父母,上命予三代封典,赋诗饯之。十二年,命在上书房行走,迁礼部侍郎。

是岁,上谕诸臣曰:“沈德潜诚实谨厚,且怜其晚遇,是以稠叠加恩,以励老成积学之士,初不因进诗而优擢也。”十三年,德潜以齿衰病噎乞休,命以原衔食俸,仍在上书房行走。

十四年,复乞归,命原品休致,仍令校御制诗集毕乃行。谕曰:“朕於德潜,以诗始,以诗终。”

且令有所著作,许寄京呈览。赐以人葠,赋诗宠其行。

德潜归,进所著归愚集,上亲为制序,称其诗伯仲高、王,高、王者谓高启、王士祯也。十六年,上南巡,命在籍食俸。

是冬,德潜诣京师祝皇太后六十万寿。十七年正月,上召赐曲宴,赋雪狮与联句。

又以德潜年八十,赐额曰“鹤性松身”,并赉藏佛、冠服。德潜归,复进西湖志纂,上题三绝句代序。

二十二年,复南巡,加礼部尚书衔。二十六年,复诣京师祝皇太后七十万寿,进历代圣母图册。

入朝赐杖,上命集文武大臣七十以上者为九老,凡三班,德潜为致仕九老首。命游香山,图形内府。

德潜进所编国朝诗别裁集请序,上览其书以钱谦益为冠,因谕:“谦益诸人为明朝达官,而复事本朝,草昧缔构,一时权宜。要其人不得为忠孝,其诗自在,听之可也。

选以冠本朝诸人则不可。钱名世者,皇考所谓‘名教罪人’,更不宜入选。

慎郡王,朕之叔父也,朕尚不忍名之。德潜岂宜直书其名?至世次前后倒置,益不可枚举。”

命内廷翰林重为校定。二十七年,南巡,德潜及钱陈群迎驾常州,上赐诗,并称为“大老”。

三十年,复南巡,仍迎驾常州,加太子太傅,赐其孙维熙举人。三十四年,卒,年九十七。

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御制诗为挽。

是时上命毁钱谦益诗集,下两江总督高晋令察德潜家如有谦益诗文集,遵旨缴出。会德潜卒,高晋奏德潜家并未藏谦益诗文集,事乃已。

四十三年,东台县民讦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有悖逆语,上览集前有德潜所为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为法,上不怿。下大学士九卿议,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四十四年,御制怀旧诗,仍列德潜五词臣末。德潜少受诗法於吴江叶燮,自盛唐上追汉、魏,论次唐以后列朝诗为别裁集,以规矩示人。

承学者效之,自成宗派。

1. 李杜列传的第一段翻译

杜乔字叔荣,河内郡林虑县人。

年轻时还是一介儒生,就被郡里推荐为孝廉。顺帝汉安元年,起用杜乔为光禄大夫,让他巡察兖州。

他上表称赞太山太守李固政绩突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等人贪污千万以上银两。梁让是大将军梁冀的小叔父。

杜乔回京后,任太子太傅,又调任大司农。当时,梁冀的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人没有建功,却被一同封官。

杜乔上书劝谏顺帝说:“我听说古代的明君,奖罚一定要凭功过;末世的昏君,诛赏各自依照自己的私心。现在梁氏一门,是地位低下的官宦之后,没有任何功勋,却一齐带上立功的绶带,同时分得功臣的土地,他们的行为放纵无度,怎么能够说得尽!有功者得不到奖赏,做善事的失掉了自己美好的期望;奸诈者得不到应有的责诘,做坏事的便放纵自己的恶行。”

奏章送上去后,顺帝没有察看。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

少为诸生,举孝廉。汉安元年,以乔守光禄大夫,使徇察兖州。

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为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阴太守汜宫、济北相崔瑗等臧罪千万以上。让即大将军梁冀季父,还,拜太子太傅,迁大司农。

时梁冀子弟五人及中常侍等以无功并封,乔上书谏曰:“臣闻古之明君,褒罚必以功过;末世暗主,诛赏各缘其私。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书奏不省。 这个吗?。

2. 谁能提供 翻译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貌状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合之子也。

合在《方术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

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

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知世之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

固对曰:斋嘉磐臣闻王者父天母地,宝有山川。王道得则阴阳和穆,政化乖则崩震为灾。

斯皆关之天心,效于成事者也。夫化以职成,官由能理。

古之进者,有德有命;今之进者,唯才与力。伏闻诏书务求宽博,疾恶严暴。

而今长吏多杀伐致声名者,必加迁赏。其存宽和无党援者,辄见斥逐。

是以淳厚之风不宣,雕薄之俗未革。虽繁刑重禁,何能有益?前孝安皇帝变乱旧典,封爵阿母,因造妖{薛女},使樊丰之徒乘权放恣,侵夺主威,改乱嫡嗣,至令圣躬狼狈,亲遇其艰。

既拔自困殆,龙兴即位,天下喁喁,属望风政。积敝之后,易致中兴,诚当沛然思惟善道;而论者犹云,方今之事,复同于前。

臣伏从山草,痛心伤臆。实以汉兴以来,三百余年,贤圣相继,十有八主。

岂无阿乳之恩?岂忘贵爵之宠?然上畏天威,俯案经典,知义不可,故不封也。今宋阿母虽有大功勤谨之德,但加赏赐,足以酬其劳苦;至于裂土开国,实乖旧典。

闻阿母体性谦虚,必有逊让,陛下宜许其辞国之高,使成万安之福。斋之家夫妃后之家所以少完全者,岂天性当然。

但以爵位尊显,专总权柄,天道恶盈,不知自损,故至颠仆。先帝宠遇阎氏,位号太疾,故其受祸,曾不旋时。

《老子》曰:“其进锐,其退速也。”今梁氏戚为椒房,礼所不臣,尊以高爵,尚可然也。

而子弟群从,荣显兼加,永平、建初故事,殆不如此。宜令步兵校尉冀及诸侍中还居黄门之官,使权去外戚,政归国家,岂不休乎!主越?又诏书所以禁侍中尚书中臣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者,以其秉戚权,容请托故也。

而中常侍在日月之侧,声势振天下,子弟禄仕,曾无限极。虽外托谦默,不干州郡,而谄伪之徒,望风进举。

今可为设常禁,同之中臣。斋忧罄昔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赐钱千万。

所以轻厚赐,重薄位者,为官人失才,害及百姓也。窃闻长水司马武宣、开阳城门候羊迪等,无他功德,初拜便真。

此虽小失,而渐坏旧章。先圣法度,所宜坚守,政教一跌,百年不复。

《诗》云:“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刺周王变祖法度,故使下民将尽病也。

斋北斗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下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

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

若不平心,灾眚必至。诚宜审择其人,以毘圣政。

今与陛下共理天下者,外则公卿尚书,内则常侍黄门,譬犹一门之内,一家之事,安则共其福庆,危则通其祸败。刺史、二千石,外统职事,内受法则。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周颂》曰:“薄言振之,莫不震叠。”

此言动之于内,而应于外者也。由此言之,本朝号令,岂可蹉跌?间隙一开,则邪人动心;利竞暂启,则仁义道塞。

刑罪不能复禁,化导以之C85D坏。此天下之纪纲,当今之急务。

陛下宜开石室,陈图书,招会群儒,引问失得,指E74E变象,以求天意。其言有中理,即时施行,显拔其人,以表能者。

则圣听日有所闻,忠臣尽其所知。又宜罢退宦官,去其权重,裁置常侍二人,方直有德者,省事左右;小黄门五人,才智闲雅者,给事殿中。

如此,则论者厌塞,升平可致也。臣所以敢陈愚瞽,冒昧自闻者,傥或皇天欲令微臣觉悟陛下。

陛下宜熟察臣言,怜赦臣死。主⒛富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即进出阿母还弟舍,诸常侍悉叩头谢罪,朝廷肃然。

以固为议郎。而阿母宦者疾固言直,因诈飞章以陷其罪,事从中下。

大司农黄尚等请之于大将军梁商,又仆射黄琼救明固事,久乃得拜议郎。斋绶,出为广汉 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杜门不交人事。

岁中,梁商请为从事中郎。商以后父辅政,而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灾异数见,下权日重。

固欲令商先正风化,退辞高满,乃奏记曰:古闭则《春秋》褒仪父以开义路,贬无骇以闭利门,夫义路闭则利门开,利门开则义路闭也。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朝廷初立,颇存清静,未能数年,稍复堕损。左右党进者,日有迁拜,守死善道者,滞洇穷路,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

又即位以来,十有余年,圣嗣未立,群下继望。可令中宫博简嫔媵,兼采微贱宜子之人,进御至尊,顺助天意。

若有皇子,母自乳养,无委保妾医巫,以致飞燕之祸。明将军望尊位显,当以天下为忧,崇尚谦省,垂则万方。

而新营祠堂,费功亿计,非以昭明令德,崇示清俭。自数年以来,灾怪屡见,比无雨润,而沉阴郁泱。

宫省之内,容有阴谋。孔子曰:“智者见变思刑,愚者睹怪讳名。”

天道无亲,可为祗畏。加近者月食既于端门之侧。

月者,大臣之体也。夫穷高侧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

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天地之心。

3. 沈德潜,清史稿,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清史稿卷第三百零五列传第九十二沈德潜传

原文

沈德潜,字碻士,江南长洲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试未入选。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年六十七矣。七年,散馆,日晡,高宗莅视,问孰为德潜者,称以“江南老名士”,授编修。出御制诗令赓和,称旨。八年,即擢中允,五迁内阁学士。乞假还葬,命不必开缺。德潜入辞,乞封父母,上命予三代封典,赋诗饯之。十二年,命在上书房行走,迁礼部侍郎。是岁,上谕诸臣曰:“沈德潜诚实谨厚,且怜其晚遇,是以稠叠加恩,以励老成积学之士,初不因进诗而优擢也。”

十三年,德潜以齿衰病噎乞休,命以原衔食俸,仍在上书房行走。十四年,复乞归,命原品休致,仍令校御制诗集毕乃行。谕曰:“朕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且令有所著作,许寄京呈览。赐以人葠,赋诗宠其行。德潜归,进所著归愚集,上亲为制序,称其诗伯仲高、王,高、王者谓高启、王士祯也。十六年,上南巡,命在籍食俸。是冬,德潜诣京师祝皇太后六十万寿。十七年正月,上召赐曲宴,赋雪狮与联句。又以德潜年八十,赐额曰“鹤性松身”,并赉藏佛、冠服。德潜归,复进西湖志纂,上题三绝句代序。二十二年,复南巡,加礼部尚书衔。二十六年,复诣京师祝皇太后七十万寿,进历代圣母图册。入朝赐杖,上命集文武大臣七十以上者为九老,凡三班,德潜为致仕九老首。命游香山,图形内府。

德潜进所编国朝诗别裁集请序,上览其书以钱谦益为冠,因谕:“谦益诸人为明朝达官,而复事本朝,草昧缔构,一时权宜。要其人不得为忠孝,其诗自在,听之可也。选以冠本朝诸人则不可。钱名世者,皇考所谓‘名教罪人’,更不宜入选。慎郡王,朕之叔父也,朕尚不忍名之。德潜岂宜直书其名?至世次前后倒置,益不可枚举。”命内廷翰林重为校定。二十七年,南巡,德潜及钱陈群迎驾常州,上赐诗,并称为“大老”。三十年,复南巡,仍迎驾常州,加太子太傅,赐其孙维熙举人。三十四年,卒,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御制诗为挽。是时上命毁钱谦益诗集,下两江总督高晋令察德潜家如有谦益诗文集,遵旨缴出。会德潜卒,高晋奏德潜家并未藏谦益诗文集,事乃已。四十三年,东台县民讦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有悖逆语,上览集前有德潜所为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为法,上不怿。下大学士九卿议,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四十四年,御制怀旧诗,仍列德潜五词臣末。

德潜少受诗法于吴江叶燮,自盛唐上追汉、魏,论次唐以后列朝诗为别裁集,以规矩示人。承学者效之,自成宗派。

4. 新唐书 列传一百二 文言文阅读

译文:新唐书·列传一百二

李景让,字后己,是追赠太尉李恺的孙子。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宝历初年,升任右拾遣。淮南节度使王播用十万贯钱买得朝廷的欢心,请求兼任盐铁使,李景让到延英殿急切奏论不同意,因此出名。沈传师任江西观察使,上表奏请他任自己的副职.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

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治家严厉,亲自教诲勉励几个儿子。当初,家中穷困,修墙时得到别人积存的钱,家僮奴婢奔走相告,母亲说: “士人靠勤劳获得俸禄,还要身遭灾害,何况不劳而获,我怎麽能取用?”赶快让挖坑填埋。李景让从右散骑常侍出任浙西观察使,母亲询问动身日期,李景让轻率地回答: “已经定了。”郑氏说:“如果这样,我正有事,不能同你一起走。”原来是气愤他不曾告诉自己。并且说: “你已经显贵了,哪裹用得上母亲同行?”李景让一再请罪,母亲才原谅他。正因如此虽然李景让年纪大了还要加以鞭打告诫,启程后,欢欢喜喜一如既往。李景让曾经怒恨牙将,用杖打死他,军中将士谋划变乱,母亲为了乎息众人的喧哗,召来李景让在庭院裹斥责说: “你镇抚一方而轻率用刑,一人不得安宁,哪裹只是上负天子,也使百岁老母含羞於黄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你父亲呢?”准备鞭打他的背,官吏大将一再叩拜请求原谅,不答应,众人都流泪谢罪,才作罢,全军於是安定。李景让治家有方,家庭生活严谨。

召入朝廷任尚书左丞,拜授天平节度使,改任山南束道节度使,封为酒泉县男。大中年间,升任御史大夫,刚一上任,弹劾罢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桔,朝廷上下庄重肃穆。任御史大夫三个月,蒋伸做宰相,李景让的名声一向在蒋伸之上,但是宣宗选择宰相时,将有宰相声望应该当选的大臣名字都写出来放进容器中,在宪宗的牌位前投壶决定,而没有投中李景让的名字。世人说授任御史大夫一百天后,如果有其他官员做宰相,就叫做辱台”。李景让羞愧愤怒不能平静,拜见宰相,陈述自己在当代政绩好资格老,於是拜授西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以太子少保在东都任职。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子太保,谧号孝。

生性喜欢勉励士人,提拔孤立无援的人,像李蔚、杨知退都是由他推举引荐的。当初任尚书左丞时,蒋伸坐在宴席上,斟酒对客人说: “孝顺父母、忠於国家的人喝这杯酒。”客人沉默,李景让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蒋伸说: “没有比李公更适合饮这杯酒的了。”与他友好的苏涤、裴夷直都受到李宗闵、杨嗣复的提拔,所以李景让在会昌年间,受压抑得不到提升。宣宗对穆宗心怀旧恨,李景让建议请迁出敬宗、文宗、武宗三神主的牌位,认为是侄子辈要避嫌,请求把代宗以下神主的牌位重新迁入太庙,摆正昭穆次序。将此事交给百官议论,行不通,於是停止,品德名望因此渐渐减弱了。然而李景让清心寡欲,门前没有乱七八糟的宾客。李琢被免去浙西节度使,因与李景让住同一里坊前去拜访他,李景让回避不见,等李琢离去后,命令砍断他上马时踩过的踏脚石。元和年间以后,德高望重的大臣,以居住的里坊而显名,李景让的宅第在东都乐和里,世人称颂德行廉洁的人时,就叫“乐和李公。”

弟弟名景温,字德己,历任谏议大夫、福建观察使,改任华州刺史,因政绩卓著而闻名。几次升任后为尚书右丞。卢携掌权,弟弟卢隐由博士升任水部员外郎,才能低资历浅,人们嫉恨他以次充好,没人敢弹劾,李景温不允许他到省署任职。当时旧制长期废除,李景温履行职责后,人们都赞美他的正直。

弟弟李景庄,也做到高官。

5. 赵才列传文言文阅读对原文概括不正确的是

这个网站对你应该很有帮助的~可以找你的地点查询考卷~希望能多帮到你~~这个网站有一些你要的07年的试卷考题~ 这个网站是数学从2007到2004年的都有~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审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

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予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人择原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大。

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大。 “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

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在毫无关系的层原因。“人择原理”最激烈的反对者说,这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

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则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存在着的宇宙中的一个。

事实上,许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多宇宙中的一个。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无数不同的宇宙和无数可能的自然规律。

它们并非都生成恒星和星系。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的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会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

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 宙。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

在各个可居住宇宙物理常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并无特别之处。

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

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500个。

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微小的频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

6. 高考文言文阅读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原文和翻译

原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徒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伏本领高查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