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一偈得道佛典故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7:02:06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一偈得道佛典故事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愚笨的消息传遍了全国,被大家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

佛陀知道后,心生慈悯,对般特比丘说:‘今日我亲自教导你一首偈子,你当牢记心底,时时专心诵持,作为你用功的法门。这首偈子就是“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般特比丘听了之后心领神会,立刻欢喜地诵持这三年来他唯一能记住的偈子。世尊又谆谆告诫他:‘你年纪这么大了,才记得这首一般人早已耳熟能详的偈子,实在不足为奇,所以你一定要了解它的含意,才能用得上功。’于是佛陀为般特比丘开示偈子的意义,说明身口意最常造作的过失,并且叮咛他要时时保持觉性,观照心念的生灭。众生于三界内流转生死,不管是升天享福、或深陷地狱、或悟道解脱,皆是由这念因心所生。只要能清净身、口、意三业,自然能证得涅槃解脱。

接着,佛陀又说了无量妙法,般特比丘听了之后,心开意解,当下证得罗汉圣位。

当时城中有一间精舍,住着五百位比丘尼,佛陀为了教化她们,每日都安排一位弟子前去讲经说法。一天,比丘尼们听说隔日要来为她们说法的人竟是般特比丘,都觉得非常好笑,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要来捉弄他,就是故意将他唯一会念的偈子倒着念,让他感到惭愧而不敢说法。

隔天,般特比丘到来精舍,五百位比丘尼虽然仍像以前一样出来迎接,但在顶礼问讯时却相视窃笑,等着看般特比丘出糗的窘相。应供完毕,般特比丘一上法座,便惭愧地说:‘自己资质愚钝,薄德才劣,所学不多,只能粗解一首偈子的含意,今天就为大众讲解这首偈子……’这时,有些年轻比丘尼正想开口捉弄他,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才惊恐地发现自己可能冒犯了圣者,于是立刻惭愧忏悔、礼拜悔过。

般特比丘依照佛陀所说的道理,一一向她们开解,五百比丘尼摄心聆听般特比丘的开示后,满心欢喜,当下即证得罗汉果位。

一日,波斯匿王请佛陀及众僧至王宫应供,佛陀见调伏大众慢心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特别将钵交给般特比丘,让他紧随自己的身后而行。然而,到了皇宫门口,守卫一看到般特比丘,立刻箭步上前拦阻说:‘身为一位法师,你连一首偈子也说不出来,你还好意思进去接受国王的'供养吗?我这个俗人,都能随口说出几首偈子,而你是法师,竟然这么没有智慧,供养你也不会有什么功德!’于是把般特比丘独自留在门外。

佛陀入殿升座净手后,般特比丘突然想到佛陀的钵还在自己手上,心念一动,手臂一伸,便以神通力将钵送至佛陀的面前。在场所有人只见虚空突然现出一只手,而不见任何身影,惊讶万分地问佛陀:‘这是何人的手臂?’佛陀说:‘是般特比丘的手臂。他最近已成道证果,因今日入宫,被守卫挡在门外,所以才以神通为我送钵来。’

波斯匿王问佛:‘听说般特比丘一向资质愚钝,是什么因缘使他才听闻一首偈子,就能得道?’佛陀开示与会四众弟子:‘成道的因缘,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而是在受用行持上。般特比丘虽然只懂得一首偈子,但是他一心虔敬受持,自然能够心领神会,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如雨后天霁。反观世人学佛,虽强记多闻,却不能时时观照思惟,在行住坐卧中精进落实,只不过将佛法当成世间知识学习,所以无法受用。’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虽诵千章,句义不正,不如一要,闻可灭恶。

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行可度。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佛陀说完偈语后,在场的三百位比丘心开意解,当下证得阿罗汉果,而国王、大臣、夫人、太子们,莫不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

省思

拥有正确的知见观念,才是开启智慧和幸福之钥。经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修行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而是要能思惟其义,觉照自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如此智慧日增,烦恼日减,心念逐渐清净,就能‘转识成智’。亦如般特比丘但解一偈,依然能得道度人,不但自受用,亦能利益广大众生。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像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像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

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

宝玉悟禅(第二十二回 ):

薛宝钗生日,贾母置办酒戏。宝钗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并把她喜爱的其中一支《寄生草》念给宝玉听,宝玉称赏不已。其间熙凤说贾母喜欢的一个小戏子的扮相像极了一个人,宝玉、宝钗心知不说,史湘云心直口快,说像黛玉。宝玉素知黛玉敏感,使眼色阻止,湘云生气。宝玉又找黛玉解释,惹得黛玉不快。正在伤心,袭人来劝,他随口说出戏文唱词“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随笔口占一偈,又填了一支《寄生草》,才自觉无挂碍,心中自得。钗、黛二人问禅驳难,水平之高,使他自惭浅薄,化解了他的念头。但为日后宝玉出家(淮按:小说结局)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赔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