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喻氏文化研究之《喻氏族谱存疑》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7:04:34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喻氏族谱存疑

喻氏文化研究之《喻氏族谱存疑》

我(指喻泽先-编者著)去喻氏“总会”编纂《中华喻氏通谱》已有九年时间,主要是参与“世系”的传承整理。在这整理出书的过程中,阅读了不少喻氏宗支的老谱,发现了这些谱书中存在一些问题,而今人在重新编纂本宗支谱书时,对先人编著时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清人金缨在他所著的《格言联璧》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就是说,读书贵在能有疑问,有疑问方能增进对事物的了解(见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3月一版16页)。为了使这些族人在今后不重复前错,我趁在家之际,遵循前人之教诲,把所知的问题整理出来,作为备存。因是一管之见,对错与否,有待族人明辩。故名存疑,供大家探讨。

之一:江西新建长溪谱中之存疑

“长溪喻氏宗谱重修源流序”中载:从政公生九子,长大纲,次大纪,三大端,四大珊,五大德,六大邦,七大洪迁居钟陵西蜀,八大武,九大常又名章夫。但在该支的“吊图(也称垂丝图)”里,却与源流所叙大相径庭,“吊图”中的章夫成了兆贞(猛公之祖父)之八世,即七世信义之子,而从政却是十一世,从政成了章夫的曾孙。更为离奇的是,在从政的名下无他的九个儿子的大名,图下赫赫排列的是“文制、文顺、文理、文密、文郁”,叙文与图不符,使人入坠五里雾中,摸不着北。

还有更奇特的是,在“世系”的文字中,章夫“生于唐贞元丁亥”,查历史年表,唐贞元是唐德宗年号,贞元(785年——805年)无丁亥。此文字里,章夫又成了信任之子,不是“吊图”中信义之子。十一世的从政生于唐广明庚子(公元880年),广明是唐僖宗的年号。从政和章夫出生于唐朝这和江西其他喻氏谱书所记截然不同。

该谱从源流、吊图、世系这三方面的记载中所存之问题,可见先人和今人修谱时,说客气点是太粗心大意了,不客气则有拚凑之嫌。

此谱所存在的大问题,望该支族人核查之后,如若是真错,就应更正,不能再去遗害子孙了。

? 2017年10月17日于西昌陋室

之二:江西抚州孝桥力口谱中这存疑

?该支谱书中载,一世祖樗公,二世祖汝砺。喻汝砺是北宋末南宋初期时的礼部尚书,浙江义乌喻氏谱书所记,喻樗、喻良能皆是他的后裔。孝桥谱把后裔列在祖辈之前,真不知其依据是什么。

其后三世宣公,是汝砺之子。这儿的宣公,不知所指何人?如果是谥号为宣公的迪冲,那就成了极大的笑话了。

之三:江西抚州临川喻家墩谱中存疑

谱中记其始祖“奉先公,茂坚公长子,名启字奉先,行先一,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殁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查四川荣昌(现属重庆)喻茂坚本支宗谱,茂坚生于公元1474年(明宪宗成化十年),殁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荣昌谱是茂坚本宗之谱,所记应无误而奉先生于1592年,奉先出生之时,茂坚已辞世26年,奉先是茂坚之长子,是怎么都不可能的事。

况且,荣昌谱从未记载有茂坚在外为官时,于抚州另有家室。所以该谱说奉先是茂坚之子是毫无依据的,也是不可信的。

冒祖、混祖是修谱之大忌,而在2013年重修谱时,《中华喻氏通谱》的一、二部已经出版,第一部中有荣昌喻氏谱的记载,即对茂坚的先人后世都有确切的大名,因而就不应出现这种严重之错。

2017年10月19日西昌陋室

之四:关于从政公和大纲在谱书中不同记载

1、江西奉新遐富谱中记:第九世百章,喻凫长子,讳神字从政,号焕堂,行十四郎。唐宣宗大中三年己巳(公元849年)三月初三生。由唐进士任兵部武库司主事,迁江陵太守,贤声四著,诰封中顺大夫,升江西节度使。因僖宗朝黄巢破长安随车驾迁蜀,奔驰甚劳,殁于王事。时因乱离,家中随寓豫章,后奉赐第宅,子孙自睦州(今建德)徙居江西澹台门。娶罗氏,诰封恭人唐懿宗咸通六年乙酉(公元865年)二月生,继娶陈氏,并封恭人,生五子:惟 、惟野、惟垂、惟基、惟坚。

十世惟字亿万行二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癸巳(公元873年)七月初七生,举秀才授司训,生三子:允中、镇中、绍中。(注:百章长子亿万,公元873年出生,而百章的罗氏夫人生于865年,此时才8岁)。

?十一世允中,字添阳车寿山,行念八郎,唐哀帝天佑二年乙丑(公元905年)三月十七生。公举孝廉不就,避契丹乱自豫章省会,遵祖父庭训徙居西昌(南昌历史上曾经用的名)清潭。娶罗氏生三子:大纲、大常、大任。(注:此记大纲又不是从政之子,而是允中之后)。

? 十二世大纲,字五常,行三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徙居梧冈生二子:任俭、仁作。(注:大纲的出生时间和他的后代又和江西其他喻氏谱不同)。

2、江西奉新富溪谱中记:第八世喻凫(注:与遐富谱记相同)喻凫生一子:千祥(即九世),千祥生百章(从政)。此谱中从政成了十世,而遐富是九世,由此,大纲在此谱中为十三世,不是十二世了。

? 十世百章,名神字从政,行十四郎,任江陵太守,建隆庚甲(注:建隆只有庚申,庚甲疑为刻误。)。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庚申是公元960年,有功业封中顺光禄大夫。后徙江西养老任焉。宋太祖时,百章有什么功业,能封中顺大夫,谱中无记。百章之父千祥公,诰赠平章(注:宋朝的平章是在朝的实职官,不是荣誉称号,能这样诰赠吗?)

?新建遐富谱记百章是唐宣宗大中三年己巳(公元849年)出生,到宋太祖庚申(公元960年),此时百章已111岁,他还能建功立业吗?在此谱中,百章就无出生时间记载。

?此支是大常后裔,故无大纲记载。

3、江西奉新谱中记:第八世从政,成夫公之子,先仕江陵太守,后宋祚乱徙居大都,有功於上位,遂加职平章。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征兵勤王封金紫光禄大夫,挂印镇洪都於澹台门养老任焉,后因母陈氏太夫人丧,择地西山黄源,葬母华盖之岭,伏龙山北驻安居,屯兵留用,置田亩租税供祭祀。娶熊氏,生九子。

? 第九世大纲,从政公长子,生于宋光宗绍兴元年庚戍(注:光宗无绍兴年号,光宗只有绍熙年号;宋高宗才有绍兴年号,绍兴元年不是庚戍是辛亥,庚戍是建炎四年)。高宗绍兴元年是公元1137年,光宗绍熙元年是庚戍 为1190年。大纲於宋理宗嘉熙元年丁酉(1237年)迁梧冈。(按:大纲如是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即公元1190年,宋理宗嘉熙元年,即1237年迁梧冈,此时正47岁;若出生于绍兴元年即1131年,1237年时已是107岁,而大纲寿缘共才九十多岁,即大纲去世后,又怎能是迁梧冈呢。47岁时迁梧冈正当中年,创业有成,家境富裕去新地置家立业是可信的。

?4、江西万载丰田谱中记:第二十七世从政,成夫长子,字万达,生于宋英宗三年(公元106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戍高宗时,拜平章封金紫光禄大夫。殁高宗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十七日,葬吴城山峨岭。娶夏氏夫人,继娶陈氏,生九子。

第二十八世大纲,从政长子,字可立,生于宋哲宗二年(公元1087年)三月十六日,子孙居剑邑梧冈。

(注:此谱所记从政生于宋英宗三年,即1066年;奉新谱记宋宁宗庆元三年,即1197年征兵勤王封金紫光禄大夫。以此算,从政征兵勤王时已是131岁,可能吗。从政没有征兵勤王事,就不可能封平章,赐金紫光禄大夫。)。

?5、江西丰城南神桥梧冈谱中记:大纲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戍(公元1190年),宋理宗嘉熙元年丁酉(公元1237年)由江西迁梧冈南神桥居宅。殁于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公元1268年),享年七十九岁。

按:此记与江西奉新谱记相同,我信这二谱所记,其理由三,一是梧冈南神桥是大纲始迁地,本支后裔所记比其他支所记要准确,二是大纲出生于1190年,从政公于1197年征兵勤王才有可能。若以江西丰田谱记,从政生于1066年,勤王之事是了虚乌有,并且,北宋英宗时,虽有“土木堡之变”,但国家还较为强盛,不至于要征兵勤王;只有在北宋末南宋时,国家乱象丛生,才需要各路人马拱卫朝庭。三是四川内江《重修世仁堂家谱序》中记述:成夫生从政,南渡末,从政任江陵太守,宁宗庆元之间(公元1195——1200年)征兵勤王有社稷勋,诏封金紫光禄大夫,赐第江西,镇守隆兴路澹台门。

2017年10月22日于西昌陋室

之五、贵州仁怀沙滩喻氏谱中记载

?此支喻氏谱中的“喻氏源流考”中有两处值得探榷的说法。

一是喻姓由谕、渝、俞姓转换。喻氏由谕猛改言为口,举族公认,这是对的。喻氏由渝转换,其依据是忌汉皇后阿渝而改。喻氏由俞转换,其理由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身边有医官俞跗之说而成。由渝、俞转换之说,均被清代大史学家俞樾老先生所否定,在《中华喻氏通谱》第三部726页“(清)俞樾文一篇”的“其为人名的俞跗”文中说:窃尝论之,俞跗殆即鬼臾区也。俞跗,索隐正义并音臾附,则与臾区之臾固同音也。跗与区古韵同部。鬼臾区三字有声而无义。缓言之曰鬼臾区,急言之曰俞跗。古今人表有鬼臾区,而无俞跗。后世以俞跗为俞氏之鼻祖,吾斯之未敢信。从俞老先生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他彻底地否定了俞跗这个人的存在,俞跗是鬼臾区急读音之误。更不承认是他们俞氏的鼻祖。而且,在我收藏的《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的医书中,罗列了从黄帝到明朝正德年间的28位名医中,也不曾有俞跗的大名。此书是“卢国扁鹊著,四明人静斋张世贤图注,瀛津微垣沈镜重校”。为使读者信知,现从原著中摘录。

“名汇考历代名医姓”

岐伯:黄帝臣。与黄帝更相同难而著内经以垂万世。

雷公:黄帝臣也。讳教,善医书,著至教论药性赋,炮制等级书垂世。

伊尹:殷时臣也,制汤液本草,后世多依其法。

扁鹊:姓秦名越号扁鹊。秦之卢国渤海人。发灵素之旨,设为八十一难,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即知病之所在,后世脉理由此而起。

以下的华陀、张仲景、皇甫谧之24人则不赘述。

从上述的著述中,充分说明了黄帝身边医官俞跗的不存在,我喻氏就没有必要再把此人作为鼻祖认定了。况且,喻氏所有的谱书中,众口一词地说:“喻姓乃黄帝血统,受姓於姬”。既如此,那又何必自降黄帝血统的身价而甘为臣子的后裔呢,更何况,成了俞跗之后,就难以自圆其说受姓於姬。

至于由渝改喻一说,在俞樾的同一文章中也有确述:“汉景帝六年皇后薄氏废,七年,立皇后王氏。中元二年避讳,则所避者王皇后也。史不详其名,然汉时辽西郡有临渝县,未闻更名。则汉时不避渝也。信苑之不足信者二也”。既然,汉时不避渝,喻氏因避皇后阿渝讳而由三点水改口之说,便成了子虚乌有。

当然,在喻氏的谱书中,我也看到有俞跗说、避讳说的记载,但是在今天的知识时代中,我们有许多古人不曾读到的文章来纠正过去的谬误,因此就再不能固执错误、堂而皇之地写进家谱中。

二是明末清初的喻氏名医“喻昌字嘉言,是朱姓皇室后裔,为避清朝追杀改姓喻”。对此说,《南昌晚报》有人载文予以了否定,是子虚乌有。为此,我查阅了“南昌新建县朱坊村”的喻氏家谱,朱坊村有朱姓,也有在此生活传承了几十代人的喻姓,该支喻氏谱书中记有喻昌的父辈及先祖的大名,及至嘉言无传而止。据相关的资料记,嘉言年少时曾出家为僧,空门中苦读医书,后还俗从医,与明末的大文人、家居江苏常熟的钱谦益交往甚密,在钱的家中离世,其灵柩由其姐的儿子扶柩回原藉安葬。这些记载都说明喻昌不是朱皇室后裔改姓喻。

我一贯的观点是,当今续修谱书之时,对我喻姓源流于书中的记载,要慎之又慎,要通过考证和充分的研究,不可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就写进自已的家谱里去,这样有误导子孙之嫌。史家在考证时,有一?句话编谱之人要记住,“孤证不足取”。家谱就是族史,同样应以此言为戒。

之六、四川犍为县下渡乡喻氏谱中记载

?此支喻氏谱书是前几年的新修,谱中称其始迁祖是“名医喻昌字嘉言的第十一子,由湖北入川几迁后居于下渡”。对这一结论,他们进行了考证分析并言之凿凿。他们的分析是在无老谱传世,无依据的情况下进行的,说其始祖是嘉言第十一子由湖此入川的什么时间,湖北什么地方,皆都语焉不详,是“无头公案”,此结论未免有点牵强。

该支喻氏的传承是我录入《通谱》的,我虽有自已的看法,但在本支族人认可的情况下,我不便拂意,故录入时仍以他们的说法入谱。这是我要申明的。

我不相信这支喻氏是南昌名医喻嘉言的后裔,其理由是: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江西新建朱坊村喻氏谱书中,清楚地记着喻嘉言未婚无嗣,

何来第十一子?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嘉言第十一子在湖北,由鄂入川,嘉言其他十子又在何处,

江西、湖北均无记载。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如果嘉言有十一个儿子,在朱坊村的喻氏谱书中不可能无

记,全迁走了,后世编谱时也会在他儿子的名字后写明迁走或无考。

四、四川犍为直渡一家之言,“孤证不信”。

我不信下渡喻氏是南昌喻嘉言之后,但并未排除湖北的喻氏中

有此嘉言相同的名字。我编纂《通谱》时,就见湖北的喻氏中有“嘉”字派,此支的嘉字派里有无与南昌的嘉言偶同,值得认真的考究和探讨。

我的看法是对或是错,供族人和下渡的宗亲明辨,以便在今后

修谱时作为一个参考。

? 2017年10月23日于西昌陋室?

之七、广西资源县梅溪乡晓地喻氏谱中记

此支始祖文江公,韬公之子,现传20代人。

我编纂了韬公后裔不低于五支宗谱入《通谱》中:湖南宁乡山

坑一支,传35代;湖南安化一支,传37代;湖南湘乡市金石镇石坝村长塘湾(泉田)一支,传40代;湖南娄底市双丰县一支,传35代;重庆云阳桑坪镇一支,传35?,由此可见,凡韬公宗支均传承了35代以上,那么梅溪晓地喻氏的文江始祖,若是韬公的直传,就不应是20代。并且前述的五支谱书中,韬公均是单传,只有文义一子,未见有文江的记载。

据愚拙见,文江不是韬公的直接传人,极有可能是韬公的后裔,

而且是从湖南安化支的17世中分出去的。安化的16世是“德”字派,17世是“文”字派。该谱载:16世德昭之孙,即17世文监之子喻琛于明朝天顺十五年(公元1461年)代祥公赴广西桂林中卫,领大众军。本支计传37代,以文监算,正好是20代。再则,文监与文江,监和江的语音相似,地方语音的发音相混,很有可能把监误记为江,因而桂林梅溪晓地喻氏后人修谱之时,就在谱书中把文江记成了始祖名。韬公字楚琼,生于后梁末帝贞明二年(公元916年)膝下文义一子,由于代远年湮,梅溪晓地喻氏,只知自已是韬公之后(此种情况在喻氏中较多,只知始祖名字,不知其后的传承),就把文江与韬公二世文义并为同辈。

对广西桂林梅溪乡晓地始祖文江是韬公直接传人,该支的喻孝安宗亲在他的《关于广西资源县梅溪乡晓地喻氏源流存疑》一文中,已阐述得十分清楚,勿须重复。他也倾向于本支是从湖南安化喻琛领大众军时,举家全徙的传承。

2017年10月24日于西昌陋室

之八、关于从政公的出生时间

重庆永川喻家坡谱书中“喻氏世仁堂世系图”中记载:喻从政

公生于宋孝宗乾道五年乙丑(公元1169年)卒于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戍(公元122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征兵勤王有功社稷。葬吴城蔟花岭。

喻大纲,从政长子,号百万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戍(公元1190

年)卒于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公元1268年),葬宅后梧冈陵卯山西向。

喻儒林宗亲在《通谱》世系一文中载:

喻从政公生于宋英宗治平三年丙午(公元1066年)。无卒时间。

喻大纲生于宋哲宗元佑二年丁卯(公元1087年)。无卒时间。

上述两种记载,相差103年,谁的较妥,我个人看法,倾向于

“喻氏世仁堂世系图”中记载,理由是:

其一,在此谱中,从政公之父喻成夫,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戊辰(公元1148年),卒于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公元1206年),宋孝宗乾道五年已丑(公元1169年)翰林。葬西山黄源华盖之岭。成夫入翰林时21岁,得从政;从政公21岁得大纲,这合乎古人婚姻状况的。

其二、如果从政公是公元1066年出生,其父成夫又生于何年,

儒林宗亲在成夫的出生时间上无记。这就成了一个悬疑。而“喻氏世仁堂世系图”所记,全在情理之中,使人较为信服。成夫没生卒记载,但对其弟荣夫生于公元1012年有记,兄长出生时间应比弟长这是肯定的,以这样推算,成夫是在六十岁左右得长子从政(从政公还有三个弟于后出生),成夫高岁后接连生子可能吗?如不可能,那么,对从政公的出生时间是否是1066年就让人产生怀疑。

其三、从政公征兵勤王是公元1196年,时年他27岁,正是年

富力强之时。而此时南宋王朝,正是摇摇欲坠之际,急需各路人马来保卫,从政征兵勤王才有可能,才能有功于社稷,封金紫光禄大夫(荣誉衔)。如果从政公生于公元1066年,宋英宗的北宋王朝,国力还不致于要征兵勤王,既无征兵之需,那么从政又何来封官的起因呢?宋朝国势式微,是在宋徽宗之后,至南宋才是江河日下。

上述三点理由,仅个人看法,对错与否,望众多族人评议。

2017年10月26日于西昌陋室

之九、喻韬公后延兴、景南生年存疑

喻韬:生于后梁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文义:生于后晋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子西:宋乾德元年癸亥(公元963年)。

延兴:生于宋治平元年甲辰(公元1064年)。

按:延兴之父生于963年,而他本人却生于1064年,父子相差101岁,子西101岁时得子是不可能的事。

利深:延兴次子,生于元祐壬申年(公元1092年)。

万衢:利深三子,生于宋宣和壬寅年(公元1122年)。

君举:万衢次子,生于宋绍兴十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

信叔:君举子,生殁失考。

景南:信叔长子,生于元顺帝二十七年六月(公元1290年)。

按:景南是君举之孙,祖孙之间时差142年,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信叔生年失考,这个中有断代的可能。

前述延兴也有此可能。

中华喻氏总会秘书长? 喻泽先

2018年12月12日

“臾”是什么意思?

《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又曰:“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史记·孝武本纪》:“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汉书·艺文志·兵阴阳》有《鬼容区》三篇,颜师古注曰:“即鬼臾区也。”

臾的意思是:古代用草编的筐子,一般用来盛土,通蒉(kuì)。

一、臾的拼音和释义:

1、臾yú

(1)捆着拖拉。

(2)善。

(3)肥沃,后作“腴”。

(4)姓。

2、臾yǔ

弱弓。

3、臾yǒng

怂臾,也作“ 怂恿”、“纵臾”、“ 从臾”。

4、臾kuì

同“蒉”。草、竹编的筐。

三、臾的部首:臼

四、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五、造字法:象形。

六、相关词组:

须臾 颛臾 从臾 顺臾 纵臾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撇、竖、横、横折、横、横、撇、捺、

二、词组释义:

1、须臾

[ xū yú ]

一会儿。

2、上臾

[ shàng yú ]

同“ 上腴 ”。

3、臾曳

[ yú yè ]

牵掣。

4、颛臾

[ zhuān yú ]

春秋国名。风姓,相传是伏羲之后。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

5、臾凉

[ yú liáng ]

指片刻间的凉意,形容突然间感到寒冷。

百度百科-臾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