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吉檀迦利(节选) [印度]泰戈尔》读后感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7:21:14浏览:11分类:文字大全

《吉檀迦利(节选) [印度]泰戈尔》读后感

你使我的生命得到升华,这在你看来是一种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用新生命来充填其中。

一枝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翻山越岭,从笛管里吹出永不重复的乐曲。

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使我的一颗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如此偏执地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间早已流逝,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亦总余有空间待充满。

当你命令我歌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因为骄傲而爆裂;我抬头望着你的脸,无法抑止的眼泪涌上我的眼眶。

我生命中所有的困惑与不安融化成一片甜美而温柔的谐音——我的赞颂如同一只欢乐的鸟,振翼飞越海洋。

我明白你喜欢我的歌唱。我知道仅仅因为我是一个歌者,才有可能来到你的面前。

我伸展我歌曲的翅羽,触到了你的双脚,那是我从来不敢奢想触到的。

在歌唱中沉沉眩晕,我忘乎所以,你本是我的主人,我却称你为朋友。

二十九

那个被我用我的名字圈禁起来的人,在监牢中哭泣。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道围墙筑到与天齐高的时候,我的真我便已埋葬于高墙的黑影中。

我以这道高墙自豪,我用沙土涂抹它,唯恐在这名字上还留着一丝缝隙: 我用尽了心思,真我却已消失于我视线之外。

三十

我独自去赴约会。是谁在黑暗中跟着我呢?

我企图逃避,但是我逃不掉。

他大步流星地走过,使地上尘土飞扬;我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里,都掺杂着他的呼叫。

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不懂羞耻;但和他一同到你门前,我却感到羞愧难当。

五十六

因为你的快乐是这样地盈满了我的心,因为你曾这样地迁就我。啊,你这天主,假如我不曾存在,你还爱谁呢?

你恳请我与你共享这一切财富。在我心里你的欢乐不住地遨翔。在我短暂生命中你的意志永远照耀。

因此,你这万王之王精心雕饰来赢取我的心。因此你的爱潜移默化了你情人的爱。在那里,你又以我俩完全合一的形象显现。

六十

孩子们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一起玩闹。头上是无垠的静止的天空,不安的海波奔腾着,喧闹着。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聚会。

他们盖着沙子的房屋,做着贝壳的游戏。他们把枯叶编成小船,微笑着看着它们飘向海的远方。孩子在世界的海滨做着游戏。

他们不会游泳,他们也不会撒网。寻找珠宝的人潜水寻珠,商人们为生计而辗转,孩子们收集了石子却又丢弃了它们。他们不搜求海底的珍珠,他们也不会撒网。

大海涌起了欢笑,海岸上闪烁着苍白的微笑。散发着危险气息的波涛,像一个母亲在摇着婴儿的摇篮,对孩子们哼着无聊的歌谣。大海在同孩子们游戏,海岸上闪烁着苍白的微笑。

孩子们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一起玩闹。风暴在无边的天空中畅游,船只在凌乱的海上破碎支离,死亡在猖狂蔓延,孩子们却在游戏。在无垠的世界的海滨,孩子们快乐地、庄重地聚会着。

六十七

你像天空,你还像窝巢。

啊,漂亮的你,处于窝巢中,就是你的爱,用颜色、声音与香气来抱住灵魂。

在那里,清晨走过来了,右手提着金筐,里面装着美丽的花环,静静地替大地加上皇冠。

在那里,黄昏走过来了,跳过无人畜牧的荒丛,走过车马绝迹的小道,在她的金瓶里装着安静的西方海洋上和平的凉飙。

然而在那里,纯白的光辉占据着伸展着的、为灵魂翱翔的、无边无垠的天空。在那里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形状和颜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

九十五

当我刚跨过这一生的门槛的时候,我并没有发觉有什么异样。

是什么力量使我在这无边无际的幽暗之中开放,像一朵花蕊,午夜时分在森林里开花!

光明使我早起,我立时觉得世界里我是一个熟人,那不可思议、不可名状的东西,已以我母亲的形象,把我抱在怀里。

同样的,在死亡里,这同一的不可知者又以我熟识的面孔出现。我爱生命,我知道我也一样地爱死亡。

当母亲从婴儿口中拿开她的右乳的时候,他就啼哭,一声接一声,但他立刻又从左乳得到了一点欣慰。

一百零三

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我的主,让我所有的感知都呈现在你的脚下,接触这个冥冥世界。

像七月潮湿而厚重的乌云,带着未落的雨点向你压下来,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的整个心灵在你的门前拜伏。

让我所有的诗歌,在不同的调子的伴奏下,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汇成为一股洪流,倾注入沉静、寂寞的大海。

像一群离家返乡的鹤鸟,日夜飞向它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让我一生的所有启程回到它永久的故乡。

(冰心 译)

赏析

在印度文学的世界里,泰戈尔的诗歌绚美而耀眼,而他的《吉檀迦利》更是让全世界称叹。1912年,泰戈尔把原用孟加拉语创作的《吉檀迦利》翻译成英文散文诗并在英国出版,立刻引起文坛震动,诗人叶芝在该诗英文初版序中表达了自己的赞叹与心悦诚服:“泰戈尔的这些诗歌的散文译本使我心潮起伏,多年来还没有什么作品这样打动过我……这些抒情诗——以其思想展示了一个我平生梦想已久的世界,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艺术作品,然而又显得极像是普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植物,仿佛青草或灯心草一般。一个诗和宗教同为一体的传统,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传了下来,从有学问和没有学问的人们那儿采集了比喻和情绪,把学者和贵人的思想,重新带给群众。”瑞典诗人瓦尔纳·冯·海登斯塔姆曾向瑞典科学院大力推荐《吉檀迦利》:“我读了这些诗歌,深受感动。我不记得,过去二十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了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在它们的每一思想和感情所显示的炽热和爱的纯洁性中,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 *** ,所有这一切都水 *** 融,揭示出一种完整的、深刻的罕见的精神美。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到诺贝尔奖金。他就是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吉檀迦利》由103首诗歌组成,是泰戈尔在他50岁那年从自己的诗集《柰维德雅》、《克雅》、《吉檀迦利》及从1908年起散见于各报纸杂志上他的诗歌里面精选出来的。这本诗集最初发表于1910年,是泰戈尔哲理诗的代表作。《吉檀迦利》中的诗歌排列是诗人匠心独运的结果,是有章可循的。诗集的结构犹如一部交响乐。第1至第7首是序曲,唱出了诗人作歌的缘由,即听从神的命令,以“永新的旋律”、“优美的和声”唱出生命,从而实现自己与神合一的愿望。第8至第35首是第一乐章,主题是对神的思念。第36至第56首为第二乐章,主题是与神的会见。第57至第85首是第三乐章,主题是欢乐颂。第86至第100首是第四乐章,主题是死亡颂。这四个乐章围绕着梵我如一的主旋律表现出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复杂思想感情。最后三首则是尾声,概括了诗集的内容和意义。

“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这是献给诗人心中的梵(神)的诗。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是献给那给予他肉体、光明和诗才之神。季羡林先生曾指出:“尽管泰戈尔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的泛神论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这个一体就叫做‘梵’。‘梵’是宇宙万有的统一体,世界的本质。人与‘梵’也是统一体。‘我’是‘梵’的异名,‘梵’是最高之‘我’,人的实质同自然实质没有差别,两者都是世界本质‘梵’的一个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关联。”在《吉檀迦利》中,神无所不在,以不同的形式显现,可遇而不可求(这正是印度宗教中梵神的形象)。当人实现了“梵我合一”,“以我俩完全合一的形象显现”(第56首)时,诗人心中充溢着光明与欢乐。在神的国度里,“在那里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形状和颜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第67首)。在对宗教哲理的思索中,诗人领悟着“有限”与“无限”、“生”与“死”的真谛,“我热爱生命,我知道我也一样地爱死亡”(第95首)。 

但是,《吉檀迦利》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颂神诗。从字里行间,我们看见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海边追逐嬉笑,看见挑灯顶罐、裙带飘飘的印度少女在田间行走,听到在园中、渡口吹着芦笛的印度工人向人们轻声诉说……在《吉檀迦利》里,“神”与“真我”、“真理”是同义词(见第29首)。只有打破“名”的牢墙,才能回归“真我”;只有摆脱“小我”(见第30首),才能洞见真理。“真我”如童心般纯净,只有保持这种纯净,生命才能摆脱死亡的威胁而获永恒(见第60首)。

在《吉檀迦利》里,有清新绚丽、变幻多姿的自然景观,有对美妙神奇的彼岸世界的玄想,又记录着对现实生命的体验以及人世的欢乐与悲哀。诗人既具圣徒的虔诚高洁,更不乏凡人的亲情爱心。而这一切既是诗人广博而细致、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表露,又处处展现着诗歌美的极致。我们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是何等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那些爱好和平的人民。

(史伟明)

《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的意思,它由103首诗歌组成,是泰戈尔在他50岁那年从自己已发表的不同诗集中选出103首,亲自译成英文,取名《吉檀迦利》,这本诗集发表于1910年,是泰戈尔哲理诗集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对20世纪世界文坛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1912年,泰戈尔将《吉檀迦利》翻译成英文,第二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因此而成为东方文坛荣获此奖的第一人。在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是何等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那些爱和平的人民。从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见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在海边追逐嬉笑,看见了挑灯顶罐、裙带飘飘的印度少女在田间行走,听到在园中、渡口吹着芦笛的印度工人向人们轻声诉说……

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

我不能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从天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

开起门来四望吧。

从你的群花盛开的园子里,采取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

在你心的欢乐里,愿你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的时间。

是谁,有如此摄人的魄力,在扉页上穿越沧桑问候世纪读者的来意?是那位东方智者,连须眉间都缠绕着对世间美好的诠释和对神的赞颂。他时而像本邦圣雄甘地般用铮铮的笔锋掀起文海波澜,时而却又安详得与特蕾莎嬷嬷有几分神似,潺潺的语丝如花鸟般清新地飘洒纸上。是时,他的诗歌交织着轻柔与澎湃,洋溢着美丽与庄严。他不是神明,却以诗歌呈以“献给神的礼物”,自诩为“神的求婚者”;他的诗篇用呐喊让失聪者聆听欢颂,用希望让盲者重见艳阳。

On the day when the lotus bloomed, alas, my mind was straying, and I knew it not. My basket was empty and the flower remained unheeded.

莲花开放的那天,唉,我不自觉地在心魂飘荡。我的花篮空着,花儿我也没有去理睬。

Only now and again a sadness fell upon me, and I started up from my dream and felt a sweet trace of a strange fragrance in the south wind.

不时地有一段的幽愁来袭击我,我从梦中惊起,觉得南风里有一阵奇香的芳踪。

That vague sweetness made my heart ache with longing and it seemed to me that is was the eager breath of the summer seeking for its completion.

这迷茫的温馨,使我想望得心痛,我觉得这仿佛是夏天渴望的气息,寻求圆满。

I knew not then that it was so near, that it was mine, and that this perfect sweetness had blossomed in the depth of my own heart.

我那时不晓得它离我是那么近,而且是我的,这完美的温馨,还是在我自己心灵的深处开放。

众多文风中,泰老尤擅将“花意”略抒胸襟——以两种“繁盛”bloom和blossom写花,以两种“心结”sadness和vague sweetness写意,不禁令人对泰老的心绪略知一二。这种借花抒情的文采,让绝美的诗句奏响着灵魂的欢歌,清婉地透出泰老笔触之细腻,意境之悠远。较之其后生佩弦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泰老的作品似乎褪掉了一层凝重的铅华,更显纯粹;其韵味若辅以古风,便超脱得犹有“星汉灿烂”的中国风雅——恍若清照的如梦,羲之的兰亭,更胜悲鸿的神骏,大千的佛禅。

Where the mind is without fear and the head is held high;

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

Where knowledge is free;

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

Where the world has not been broken up into fragments by narrow domestic walls;

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国的墙隔成片段;

Where words come out from the depth of truth;

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

Where tireless striving stretches its arms towards perfection;

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

Where the clear stream of reason has not lost its way into the dreary desert sand of dead habit;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没在积习的荒漠之中;

Where the mind is led forward by thee into ever-widening thought and action --Into that heaven of freedom, my Father, let my country awake.

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呵,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罢。

泰老一改“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歌形式,臻用了鲜有的、以where开头的从句组合,大气头韵,一唱七叹,沁人心脾。这首诗刻意隐匿了先行词,却凸显了对“它”的雕刻——心无畏、头高昂、知识自由、天下大同、语出真理、崇尚完美、理智先行、心向无疆,令读者回味至深。其中,最后一句道出了泰老的内心深处的夙愿——Let my country awake!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罢!此外,原文采用孟加拉语写作的泰老深谙英语之道,分别用了“the head is held high”和“dreary desert sand of dead habit”展现了细节之处的韵律美。

Light, my light, the world-filling light, the eye-kissing light, heart-sweetening light!

光明,我的光明,充满世界的光明,吻着眼目的光明,甜沁心腑的光明!

Ah, the light dances, my darling, at the centre of my life; the light strikes, my darling, the chords of my love; the sky opens, the wind runs wild, laughter passes over the earth.

呵,我的宝贝,光明在我生命的一角跳舞;我的宝贝,光明在勾拨我爱的心弦;天开了,大风狂奔,笑声响彻大地。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