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三国志.高贵乡公纪译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7:31:29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三国志.高贵乡公纪译文

高贵乡公名髦,字彦士,是文帝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正始五年,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从小好学,很早成熟。齐王被废除后,公卿商议立高贵乡公做皇帝。十月己丑,高贵乡公来到玄武馆,大臣们上奏请他住在前殿,高贵乡公认为这里是先帝住过的地方,回避在西厢房;大臣们又请求用皇帝的车驾迎接他,高贵乡公不答应,庚寅,高贵乡公下车准备回拜,接引他的人请求说:“按照礼仪不须回拜。”高贵乡公说:“我还是臣子。”于是答理回拜。到了止车门下车。左右随从的人说:“过去是乘车进去。”高贵乡公说:“我被皇太后征召,不知道要干什么。”于是步行走到太极东堂,进见太后。这一天在太极前殿举行登基的典礼,陪同参加这一仪式的百官都很高兴。下诏书说:“以前武帝、文帝、明帝三祖英明威武、道德高尚,顺应天意接受皇位。齐王继位后,恣意妄为不合法度,败坏了他的德行。皇太后深思国家的重要,采纳辅佐大臣的谋划,由我取代他的皇位,把天子的使命落在我的身上。我以微小之身,托付于王公之上,日夜敬畏,害怕不能继承遵守祖宗的训示,光大国家复兴的大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现在各个公卿百官辅佐大臣,四方征伐镇守效力的将领,都积累功德,对皇室忠诚勤勉;希望凭借先祖先父有德行的大臣,来辅佐经验不足的我,以保护皇室家族,使朕这蒙昧的人,顺当治理好国家。听说君主的治国之道,德行和天地一样仁厚,恩泽施与天下,首先用慈爱之心对待百姓,把自己的爱憎之情显示给他们,然后进行思想教化,万民在下面听从。朕虽然缺乏德行,对纲常正道不甚明白,还是想和全国的臣民达到这样的治国之路。《尚书》不是说了吗?:‘安定人民就是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就会怀念他。’”大赦天下,改换年号。减省皇帝的车驾服饰,后宫的开支,并停止使用尚方御府制作的精美奢华而没有用处的器物。

正元元年冬十月壬辰,派遣侍中持符节分赴四方,观察民间风俗,慰问士人百姓,审查蒙受冤屈和不尽职守的人。癸巳,授给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戊戌,黄龙出现在邺城的井中。甲辰,命令有关官员评定废立皇帝、作出决策的功劳,分封爵位、增加食邑、晋升官职、颁发赏赐各有等次。

正元二年春正月乙丑,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戊寅,大将军司马师征讨他们。癸未,车骑将军郭淮去世。闰月乙亥,在乐嘉打败文钦。文钦逃走,于是投奔吴国。甲辰,安风津都尉杀了毌丘俭,把他的首级传送到京都。壬子,又特许赦免淮南各受毌丘俭、文钦牵累的士人百姓。任命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司马师在许昌去世。二月丁巳,任命卫将军司马昭为大将军,总领尚书事务。

甲子,吴国大将军孙峻等人聚兵号称十万人到达寿春,诸葛诞抗击打败了他们,杀了吴国左将军留赞,向京都进献俘虏和战利品。三月立卞氏为皇后,大赦天下。夏四月甲寅,封皇后的父亲卞隆为列侯。甲戌,任命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秋七月,任命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

八月辛亥,蜀国大将军姜维进犯狄道,雍州刺史王经和他在洮西交战,王经被打的大败,撤退守卫狄道城。辛未,任命长水校尉邓艾代理安西将军,和征西将军陈泰合力抵抗姜维。戊辰,又派遣太尉司马孚作为后援。九月庚子,讲授《尚书》的课业结束。赏赐手执经书亲自讲授的司空郑冲、侍中郑小同等人各有赏赐。甲辰,姜维撤军返回。冬十月,下诏书说:“朕因为缺乏德行,不能阻止敌人凶残暴虐的行为,使得贼寇在边境气焰嚣张。洮西的战斗,以至于遭受失败,死亡的将士,要用千数来计算,有的在战场上丧命,冤魂不能返回,有的被敌军俘虏,流落在异国他乡,我深感悲痛哀怜,为他们伤心。现在命令他们所在郡的典农和安夷、抚夷二护军等各部长官慰问抚恤他们的家人,停止征派赋税徭役一年;那些奋力作战为国阵亡的人,都要按以前的规定办理,不要有遗漏。”‘

十一月甲午,因陇右四郡和金城郡连年遭受敌人的进攻,有点人逃亡叛变投靠贼军,他们留在本地的亲戚感到不安,对这些人都特许赦免。癸丑,下诏书说:“以前洮西的战斗,将士官民有的上阵战死,有的沉在水底中淹死,尸骨没能收验,抛弃在荒野,我常常感到悲痛。现在敕告征西将军、安西将军,各自命令部署在战场和水边搜索尸骨,收尸掩埋,来安慰活着的和死去的人。”

甘露元年春正月辛丑,青龙出现在轵县的井中。乙巳,沛王曹林去世。

夏四月庚戌,赐给大将军司马昭礼服礼帽,配上红色的鞋子。

丙辰,皇帝亲临太学,询问各位儒生说:“圣人得到神明的暗中帮助,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开始创制八卦,后来的圣人在此基础上推演发挥成六十四卦,设立卜辞来穷尽事物的道理。所有这些重要的道理,没有不完备的,可是夏朝有《连山》,商朝有《归藏》,周朝称作《周易》,《易》这类的书取名不同,是什么缘故呢?”《易》博士淳于俊回答说:“包羲根据燧皇的图像制作了八卦,神农推演八股成为六十四卦,皇帝、尧、舜通晓其中变化,三代都顺合时势,或质朴或华美由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定。所以《易》,就是变易的意思;称作《归藏》,是万物没有不归藏在其中的意思。”皇帝又说:“假如是包羲根据燧皇制作了《易》,孔子为什么不说燧人氏死后包羲氏所作呢?”淳于俊不能回答。皇帝又问道:“孔子作彖传、象传,郑玄作住,虽然他们有圣人贤人的不同,但解释的经义是一样的。现在彖传、象传不和经文相连,而注文和经文相连,为什么呢?”淳于俊回答说:“郑玄把彖传、象传和经文合在一起,是想使学习的人寻找查检简便易懂。”皇帝说:“如果郑玄把它们合在一起,对于学习诚然方便,那么孔子为什么不把他们合在一起来让学习的人明白易懂呢?”淳于俊回答说:“孔子是担心这样做和周文王作的卦辞、卜辞相淆乱,因此不合在一起,这是圣人以不合在一起为谦虚。”皇帝说:“如果圣人以不合在一起为谦虚,那么郑玄为什么唯独不谦虚呢?”淳于俊回答说:“古书的道理博大精深,皇上所问深奥悠远,不是臣下所能详尽回答的。”皇帝又问道:“《系辞》说‘皇帝、尧、舜衣裳下垂而天下得到治理’,这说明包羲、神农的时代是没有衣裳的。但是圣人教化天下,为什么有这样打的区别呢?”,淳于俊回答说:“三皇的时代,人少而鸟兽多,所以取来鸟兽的皮毛天下的人就可以满足需用,等到了黄帝时代,人多而鸟兽少,因此制作衣裳来弥补时代的变化。”皇帝又问:“乾代表天,但又代表金,代表玉,代表老马,天和琐细的事物并列吗?”淳于俊回答说:“圣人所取的物象,有的远有的近,近的取身边的各种事物,远的取用天地。”

讲解《易经》完毕,又命令讲解《尚书》。皇帝问道:“郑玄说‘稽古同天,是说尧和天等同’。王肃说‘尧顺应考察古代的道理来实行它’。这两者意义不同。哪一个是对的?”博士庾峻回答说:“古代的学者所持的看法,各有不同,臣下不能断定是非,可是《洪范》说‘三个人占卜,听从两个人的说法’。贾逵、马融和王肃都认为是‘顺应考察古代的道理’。按照《洪范》所说的,王肃的解释较为合理。”皇帝说:“仲尼说‘只有天是最大的,只有尧以天为准则’。尧的最大美德,在于以天为准则,顺应考察古代的道理,不是最好的。现在首篇阐明义理来显扬圣人的德行,却舍弃大的,改而称赞小的,难道是作者的意图吗?”庾峻回答说:“臣下信奉遵从老师的说法,没能理解大义,至于调和各家取其中间的观点,由皇上裁断。”其次讲到四岳首领推举鲧,皇帝又问道:“伟大的人物,他的德行的天地相合,他的光辉和日月相映,思考没有不周密的,光明没有照不到的,现在王肃说‘尧的意思是不能了解鲧,因此试用他’。如果这样,圣人的英明还有不周全的地方吗?”庾峻回答说:“即使圣人伟大,也有不周全的地方,所以禹说‘了解人就是圣明,这连帝尧都觉得困难’,但最终能改用圣贤,光大各种事业,所以也成为圣人了。”皇帝说:“善始善终,总算的上圣人。如果没有好的开端,怎么能成为圣人?他说‘连帝尧都觉得困难’,但最终能改用圣贤,大概是说了解人,圣人觉得困难,不是讲圣人也有不周全的地方。《经》上说:‘了解人就是圣明,能任用贤才。’如果尧怀疑鲧,试用他九年,任用人不合常规,怎么能称得上圣哲?”庾峻回答说:“臣私下观看经文、传注,圣人做事不能没有过失,因此尧的过失在于出现四个凶恶的部族首领,周公的过失在于管叔、蔡叔谋反,仲尼的过失在于轻信他的学生宰予的话。”皇帝说:“尧任用鲧,九年没有成绩,胡乱排列五种用物,人民沉没陷在洪水之中。至于仲尼的过失在于宰予,只是言语行事之间的事,有程度轻重的不同。至于周公、管叔、蔡叔的事情,也在《尚书》上有记载,都是博士应当通晓的。”庾峻回答说:“这都谁古代的贤人所感到疑难的,不是臣下浅薄的见解所能够深究评论的。”其次讲到“有鲧在下曰虞舜”,皇帝问道:“在尧的时代,洪水造成灾害,四个凶恶的部族首领在朝廷上,是应该迅速任用圣贤拯救人民的时候。舜的年龄已满三十岁,崇高的德行大放光明,却长久不能被任用,为什么呢?”庾峻回答说:“尧感叹着找寻贤才,想让出自己的帝位,四岳的首领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据有帝位’。尧又派遣四岳首领推举出身卑微的人,然后就推荐了舜。推荐舜的本意,实际上是出自尧,这大概是圣人想充分体现众人的心愿。”皇帝说:“尧已经听说过舜而不加任用,而且当时的忠臣也不将他推荐上来,而当派遣四岳首领推举出身卑微的人然后举荐他,这不能说是急于任用圣贤拯救百姓。”庾峻回答说:“这不是臣的愚见所能达到的。”

于是又命令讲解《礼记》。皇帝问道:“‘太上立德,其次务施报’。治理国家通过什么途径而教化各不相同,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措施而能达到树立美好的德行,施恩惠而不求别人报答呢?”博士马照回答说:“太上立德,说的是三皇五帝时代用德行教化人民,其次报施,说的是三王的时代用礼制治理国家。”皇帝说:”两者达到的教化有浇薄和敦厚的不同,是君主有优劣之分呢?还是时势不同使得这样的呢?“马照回答说:”确实是由于时势有质朴和浮华的区别,所以达到的教化有浇薄和敦厚的不同。“

五月,邺和上洛同时呈告甘露降下。夏六月丙午,改换年号为甘露。乙丑,青龙出现在元城县境内的井中。秋七月乙卯,卫将军胡遵去世。

癸未,安西将军邓艾在上邽把蜀国大将姜维打得打败,下诏书说:”军队没有充分使用武力,敌人就被摧毁打败,斩首的和俘虏的,数以万计,进来作战取胜,没有一次像这样的。现在派遣使者犒赏将士,举行盛会宴请他们,饮酒作乐一整天,来满足朕的心愿。“

八月庚午,命令给大将军司马昭加授大都督称号,呈奏事情不用称报自己的名字,授给黄钺。癸酉,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太傅。九月,任命司徒高柔为太尉。冬十月,任命司空郑冲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

甘露二年春二月,青龙出现在温县的井中。三月司空卢毓去世。

夏四月癸卯,下诏书说:”玄菟郡高显县的官吏百姓反叛,县长郑熙被叛贼杀害。平民王简背负着郑熙的遗体,日夜急行,远送到本州,他的忠义节操值得嘉奖。现在特地授任王简为忠义都尉,来表彰他的突出行为。“

甲子,任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

五月辛未,皇帝亲临太学,召集大臣们命令他们赋诗。侍中和逌、尚书陈骞等人作诗迟缓,有关官员奏请罢免他们的官职,皇帝下诏书说:”我因愚昧,爱好艺文礼乐,广泛搜求诗赋,以此知道执政的得失,却造成如此纷乱的局面,因此感到辗转不安。现在命令原谅和逌等人。主管官员应该告诫从今以后,大臣们都应当玩味研习古书的义理,学习理解经典书籍,以满足朕的心愿。“

乙亥,诸葛诞不肯接受征召,发兵反叛,杀死扬州刺史乐綝。丙子,赦免淮南受诸葛诞牵累的将士官吏百姓。丁丑,下诏书说:”诸葛诞制造祸乱,攻陷扬州。过去黥布反叛,汉高祖亲自征讨,隗嚣违抗朝廷,汉光武帝西征讨伐,以及烈祖明皇帝亲自征讨吴国、蜀国,都为的是奋扬君王的怒气,显耀朝廷的威武。现在应该由皇太后和朕暂时一同亲征,迅速平定叛贼,及时安定国家的东部。“乙卯,下诏书说:”诸葛诞制造叛乱,逼迫威胁忠义的人,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各自带领手下士兵,砍断营门冲出,忠勇壮烈,应该特别嘉奖。现在晋封庞会为乡侯,路蕃封为亭侯。”

六月乙巳,下诏书说:“吴国的使者持节都督夏口诸军事镇军将军沙羡侯孙壹,是贼寇孙氏的亲属,官位为上将,敬畏上天知晓天命,深刻审辨祸福利害,猛然改悔带领部属,从远道归附大国,即使微子离开殷朝,乐毅逃出燕国,也不能胜过孙壹。现在任命孙壹为侍中车骑将军、假节、交州牧、吴侯,设立府署征召属官、仪制和三公相同,依照古代侯伯八等官爵的礼仪,穿上礼服礼帽和红色的鞋子,事事按丰厚的礼遇相待。”

甲子,下诏书说:“现在我驻在项,大将军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前往淮浦。过去相国大司马出征讨伐,都和尚书一同前往,现在应该照往常那样。”于是命令散骑常侍裴秀、给事黄门侍郎钟会都和大将军一同前往。秋八月,下诏书说:“以前燕刺王谋反,韩谊等人规劝他而被杀,汉朝给他的儿子荣耀和高官。诸葛诞制造祸乱,主簿宣隆、部曲督秦絜坚持节操信守忠义,面临事变坚决抗争,被诸葛诞杀害,这可以说是没有像比干和纣王那样的亲属关系而被杀害的人。现在任命宣隆、秦絜的儿子为骑都尉,另加赏赐,向远近的地方显扬昭示,来突出表彰忠义的人。”

九月,大赦天下。冬十二月,吴国大将全端、全怿等人带领部属前来投降。

甘露三年春二月,大将军司马昭攻陷寿春,杀了诸葛诞。三月,下诏书说:“古代打败敌人。收集敌人尸首封土堆成高大的坟墓,为的是惩戒叛逆而彰显武功。汉孝元帝元鼎年间,改桐乡为闻喜,新郎为获嘉,来显示南越的灭亡。大将军亲自统领六军,设营据守丘头,对内平定群凶,对外消灭敌寇,功勋拯救了众多百姓,声威远扬天下。打败敌人的地方,应该有个美好的名字,现在将丘头改为武丘,表明用武力平定叛乱,使后代不会忘记,这也就是古代堆积敌人的尸体封土成为高墙和汉朝改换两个县名的意思。”

夏五月,任命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公,赐给八郡作食邑,加授九赐,司马昭先后多次推让才作罢。

六月丙子,下诏书说:“以前南阳郡的山贼四出骚扰,打算劫持原太守东里衮作为人质,功曹应余只身保护东里衮,东里衮才免遭灾祸。现在通告司徒,授给应余的孙子应伦官职,使他得到为节义献身的酬报。”

辛卯,广泛评定淮南的战功,分封爵位给予赏赐各有等次。

秋八月甲戌,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丙寅,下诏书说:“赡养老人振兴教化,是夏、商、周三代树立良好风尚长久流传不衰的原因,一定要设立三老、五更的官职来表达崇高的敬意,恳请他们进言、接受他们的教诲,把他们的言行记载下来,然后整个天下都继承和发扬,百姓看了受到感化。应该精心选择有德行的人,来作为担任三老、五更的人选。关内侯王祥,履行仁德坚持正义,志趣高雅淳厚专一。关内侯郑小同,温和恭敬孝顺友爱,遵循礼制没有差错。现在任命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皇帝亲自带领百官,实行古代的礼仪。

这一年,青龙、黄龙多次出现在顿丘县、冠军县、阳夏县境内的井中。

甘露四年春正月,两条黄龙出现在灵陵县境内的井中。夏六月,司空王昶去世。秋七月陈留王曹峻去世。冬十月丙寅,划出新城郡一部分,重新设置上庸郡。十一月癸卯,车骑将军孙壹被婢女杀死。

甘露五年春正月初一,发生日食。夏四月,下诏书给有关官员遵照以前的命令,再次晋升大将军司马昭的职位为相国,封为晋公,加授九赐。

五月乙丑,高贵乡公卒,终年二十岁。皇太后发布命令说:“我因为没有德行,遭受家庭的不幸,以前援立东海王的儿子曹髦,作为明帝的继承人,看到他喜爱奏疏文章,期望他可以成为大器,可是他性情凶暴乖戾,一天比一天厉害。我多次严厉斥责,他就更加愤恨,编造邪恶的悖逆之言来污蔑我诽谤我,于是皇帝和太后两宫断绝了往来。他所说的话,令人不忍听下去,不是天地所能承受的。我就秘密下令告诉大将军,不能由他奉祀宗庙,唯恐他颠覆社稷,死后我没有脸面去见先帝。大将军认为他年纪还小,说他会回转心意变好,反复据理力争。可是这孩子蛮横无理,做的坏事更加恶劣,举起弓弩从远处向我的宫里射箭,希望射中我的脖子,这箭落在我的面前。我对大将军说,不能不废黜他,先后说了几十次。这孩子全都听说了,知道自己罪恶深重,就图谋杀我,贿赂我身边的人,要他们趁我服药的机会,偷偷毒死我,一次又一次地设下计谋。事情被察觉败露后,他就想领兵径直冲入西宫杀我,出来后再攻打大将军,他召唤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拿出怀里用**绢布写的诏书给他们看,说今天就要施行。我处境的危险,超过堆叠起来的蛋。我年老寡居,难道还过于怜惜自己的生命吗?只是伤心先帝的遗愿不能实现,对国家被颠覆感到痛心罢了。依赖宗庙的神灵,王沈、王业立刻骑快马跑去告诉大将军,得以预先严密警戒,而这孩子就带领左右的人出了云龙门,擂起战鼓,亲自拔出刀,和左右杂乱的卫兵一起进入警戒的军阵里,被前锋杀死。这孩子既做出悖逆不道的事,而且自己又陷入大祸,更让我伤心得说不出话来。过去汉朝的昌邑王因罪过被废黜为平民,这孩子也应该按照平民的礼仪埋葬,应当让朝廷内外的人都知道这孩子的所为所为。还有尚书王经,凶恶悖逆不可形容,现在命令逮捕王经和他的家人,全部交付廷尉查办。”

庚寅,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司徒郑冲叩头说:“恭敬地看到皇太后的命令,已故的高贵乡公悖逆不道,自己陷入大祸,依照汉朝的昌邑王因犯罪被废黜的先例,按平民的礼仪埋葬。臣等充任官职,不能匡正拯救祸乱,制止奸邪叛逆,接受命令后感到震惊恐慌,心中战栗不安。《春秋》的大义,君王没有外域,可是记载‘周襄王出外居住在郑国’,不能侍奉母亲,所以使他和天子之位隔绝。现在高贵乡公恣意干出不合法度的事情,几乎危害了国家,自取灭亡,被人神弃绝,按平民的礼仪埋葬,确实合乎过去的制度。但臣等想到殿下仁慈无比深厚,虽然胸怀大义,还是流露出哀怜之情,臣等确有不忍之心,认为可以给予恩典按王的礼仪埋葬他。”太后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派遣使者持符节代理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向北迎接常道乡公曹璜作明帝的继承人。辛卯,众公奏请太后说:“殿下崇高的德行光辉昌盛,安定拯救了天下,可是下书仍称为“令”,和藩国相同。请从现在起殿下下达令书,都称召制,依照前代的旧制。”

癸卯,大将军坚决辞让相国、晋公、九赐的恩宠。太后下诏书说:“有功劳不掩盖,是《周易》的大义,成全别人的美事,是古代的贤人所崇尚的,现在听从大将军所坚持的,写出表章昭示天下,来表彰他谦虚的美德。”

戊申,大将军司马昭进言说:“高贵乡公带领随从的士兵,拔出战刀敲起钟鼓冲向臣的住所。臣害怕刀兵交锋,就命令将士不能对他有所伤害,违抗命令的按军法处置。骑督成倅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济,从侧面冲入军阵杀伤高贵乡公,于是以致丧命。臣当即拘捕成济执行军法。臣听说臣子的节操,只有为君王去死而没有二心,侍奉君王的大义,不敢逃避祸难。先前意外的事情突然发生,灾祸如同扣在弓上的箭一触即发,臣确实想弃身等候死亡,任凭皇上裁决。但想到他的本意是想危害皇太后,颠覆宗朝。臣愧当大任,职责在于安定国家,害怕虽然自己死去,罪责更加深重。想遵照伊尹、周公的权宜之计,来安定国家的危难,就一再派人告诫,不可逼近皇上的车辇,可是成济突然冲入军阵中,以致造成大的变故。臣哀伤痛恨,五脏崩裂,不知去什么地方可以摔死?法令条例规定大逆不道的,父母、妻子、儿子和兄弟都要斩首。成济凶暴悖逆,冒犯国家扰乱法纪,杀了他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立即命令侍御史逮捕成济的家属,交付廷尉,结案判处他的罪行。”太后下诏书说:“按照五种刑罚惩处的罪恶,没有比不孝更大的了。人有儿子不孝,尚且要上告惩治他,这孩子怎么能又成君主呢?我作为妇辈人家不懂得大道理,认为成济不能就算是大逆不道。但大将军情意恳切,说的话十分悲伤,所以同意他上奏的请求。应当颁布给远近的地方,让人们知道事情的始末经过。”

六月癸丑,下诏书说:“古代君主起名字,要难以冲犯而容易避讳。现在常道乡公的名字很难避讳,命令朝中大臣广泛议论更换他的名字,依次上奏。”

曹髦(241年--260年),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长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为高贵乡公。

诗作

曹髦的诗作,传世者仅有残诗两首。

残诗一:?东伐,悠悠远征泛舟万艘,屯卫千营。

残诗二:干戈随风靡,武骑齐雁行。

另据《汉晋春秋》,曹髦曾作《潜龙诗》一首。

画作

《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新丰放鸡犬图》《於陵子》《黔娄夫妻图》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