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了解名人的一则故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9:26:17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了解名人的一则故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诞生,但不久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便爆发了。已经定居在美国十多年的爱因斯坦立即向媒体宣称:“现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后退了,我们应该战斗。犹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个对他们存有敌对情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早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开始介绍到中国,特别是通过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国,1922年冬天,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往返途中,两次经过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亲眼看到了处于苦难中的中国,并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记中记下“悲惨的图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在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爱因斯坦看到这个在劳动着,在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他的社会同情心再度被唤醒了。他认为,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0、21页)十几年后(1936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前来年进修的周培源第一次个别交谈时就说:“中国人民是苦难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付诸行动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从东北作为突破口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当时的国际社会却表现出无奈和无能,当年11年17日,爱因斯坦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径,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可惜回音空荡。1932年10月,“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语)、中国***的创始人陈独秀(时已被开除出党)在上海被捕,他和罗素、杜威等具有国际声望的知识分子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释放。1937年3月,主张抗日的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史良等“七君子”锒铛入狱后,他又联合杜威、孟禄等著名知识分子通电援救,向国民党当局施加道义的压力。1938年6月,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 爱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爱是没有国界的,他对中国的感情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类的同情心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之上。他的思想也对中国日益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还在读初二的少年许良英就是他的热情崇拜者,希望长大了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科学家。1934年,爱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观》在欧洲出版,几年后(1937年抗战前夕)就有了中译本,是留学法国的物理学教授叶蕴理根据法文译本转译的,由于国难当头,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但青年许良英在1938年上大学前有幸买到了一本,并认真精读了一遍,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爱因斯坦的许多至理名言令他终生难忘,爱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许良英和周培源都曾发表长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竟成了“本世纪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掀起了一场荒诞的批评爱因斯坦运动,好在多数科学家不予理睬,实际上进行了抵制。

教育起源及现代教育产生的年代?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学考点解读(2)如下:

考点一:教育的属性(包括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1(2011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答案A

 例2(2003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请简述。

 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它并不会随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2)教育受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起阻碍作用;教育也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例3(2008年统考试题)

 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可以有两种表现:超前或滞后。

 错误防范“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项内容,即“教育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要求考生掌握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影响的两个方面: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

 例4(常见练习题)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答案B

考点二:教育的四种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例5(2001年统考试题)

 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

 B.意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答案D

 例6(2002年统考试题)

 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

 答案心理劳动

 解析这是一个考点,需要考生注意,虽然填空的题型已不存在,但是该考点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现。

 例7(2006年统考试题)

 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意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起源说的观点,它强调的是教育是无意识模仿的活动。意识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如在原始社会,年长一代在生产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产经验,在生活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活经验,目的是使年轻一代更好地适应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这种生产教育和生活经验的传递就是教育。因此,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例8(2008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答案B

 解析请考生记住生物起源说的典型表述:“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这样就容易选择了。

 错误防范以上例5至例8考查的内容都是教育的起源论。教材中所涉及的教育起源论有四种: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对于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内容,一般易考选择题。这部分内容需要考生掌握:(1)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2)他们的主要观点: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的现象,老猫教小猫捉老鼠就是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对于劳动起源论的内容,希望考生做简答题的准备。主要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手、脑、语言);(3)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年长一代必须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4)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例9(2006年统考试题)

 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

 A.教馆、坐馆

 B.家塾、私塾

 C.庠、序

 D.律学、书学

 答案C

 错误防范殷商和西周的学校名称是“学”“瞽宗”“辟雍”“泮宫”等;此外,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也是一个易考的内容。

 例10(2004年统考试题)

 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  )。

 A.军事体操教育

 B.雄辩和演说训练

 C.“骑士七技”训练

 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答案D

 例11(2010年统考试题)

 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  )。

 A.文法、算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哲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答案B

 例12(2004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在教育发展,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1)在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开设了许多新的学科。

 (2)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

 (4)在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目的,即一方面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另一方面培养熟练的劳动力,并第一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例13(2004年统考试题)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他们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哪方面的本质和典型特征? (  )

 A.认识和情感

 B.情感和意志

 C.生理和心理

 D.气质和性格

 答案C

 例14(2002年统考试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B

 例15(2003年统考试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B

 例16(2007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答案错误。

 此说法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个: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们的作用分别为:遗传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答这类题的思路:首先,判断对与错。若发现是错误的,要指出来。接着要承认这一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后就要指出,除了这一因素影响人的发展外,其他因素(要具体点明)也在影响人的发展,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错误防范遗传决定论。答题思路:过分夸大了遗传的作用;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人的发展除了受遗传影响外,还受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具体来说,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总之,人的发展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17(2008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在肯定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实践所起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例18(2009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

 错误防范这里考查的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除了教育因素外,还需要记住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即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环境对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例19(2001年统考试题)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性和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顺序阶段

 例20(2002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例21(2005年统考试题)

 教育者应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例22(2011年统考试题)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稳定性

 答案C

 考点六: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例23(2005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教育的政治功能,即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促进物质生产发展和改善,促进一定生产关系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递与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文化、更新与创造文化等功能。

 例24(200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解析“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中的“教育”指的是基础教育(即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通过中小学教育,使原来被少数人(或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为更多的学生所掌握。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中的“教育”指的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具有教学和科研两种功能,通过大学教授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们一起研究可以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例25(2006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传递、保存文化;

 (2)活化文化;

 (3)交流融合文化;

 (4)选择文化;

 (5)更新与创造文化。

 错误防范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一个易考的题.。除了作为简答题准备外,还要浏览一下每小点之下的具体内容,做到一看到一个有关实际例子,就能够判断出它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哪一小点。

 例26(2007年统考试题)

 在教育的文化功能中,将存储形态文化转变为活跃文化是教育(  )。

 A.传递文化的功能

 B.活化文化的功能

 C.交流文化的功能

 D.更新文化的功能

 答案B

 错误防范这部分考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中的一项内容。作为考生,“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内容要作为一道较为重要的简答题来掌握。

 例27(2009年统考试题)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只起加速作用

 D.只起延缓作用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的具体表现来看,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C和D两个选项都是不完全的。

 错误防范辨析题:“教育救国论”。参考答案:错误。因为它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

 例28(2010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错误。

 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表明,教育受社会生产

 方式,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对社会发展虽有作用,但只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对社会发展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否则,将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例29(201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1)政治功能:通过教育巩固和维护一定的政治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变革的功能;

 (2)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文化和选择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起源辩说

(一)生物起源说

这是19世纪末,由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的本能。认为动物界也存在着教育活动。教育“生物起源说”的错误是把人类社会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与动物的本能混为一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心理起源说

该学说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的,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三)交往起源说

该学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我国的教育家叶澜提出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们的交往活动。

(三)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因为:

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由于劳动,猿的机体才进化为人的机体,特别是作为劳动器官的手,作为思维器官的大脑进一步发达,作为人类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一方面,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为了使社会不间断地延续和发展,年长一代必须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一代。另一方面,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如某些生活准则、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等,为了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年长一代也必须使年轻一代掌握这些生活经验。

3.教育和劳动、语言、意识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

(一)最初的、广泛意义上的教育

教育和人类社会同时产生。但最初的教育是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它泛指老一辈对新生一代身、心施加的一切影响。它渗透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极为普遍,但层次低,没有专职的教师,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设施。

(二)专门的学校教育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才出现的

1.“庠”——是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出现在夏朝。后演化为“序”、“校”、

“学”等。

2.世界其它文明古国在奴隶社会也相继出现了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

(三)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随之带来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化,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经脑力劳动者的加工,形成了学校教育特定的内容。

3.知识传递必不可少的文字和相应的文化工具的出现。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概念界说

教育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的概念。究竟什么是教育,历来人们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

(一)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与评价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林语堂先生曾经从教字的演变来说明孝与教的关系,他说: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可见,传统教是以孝作为主要内容的。柏拉图:“教育是使人身心得到圆满的发展。”夸美纽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人。”杜威:“教育即生活,是经验的继续改造。”

(二)教育的本质及特点

1.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它具有目的性、规定性、计划性等特点。

3.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区别

二、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

(一)在过去关于教育本质的几次讨论中,共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教育本质是属于上层建筑。

2.认为教育的本质属于生产力。

3.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成分,又有属于生产力成分。

4.“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说。

(二)教育的理论归属——属于上层建筑

教育的理论归属,也就是确定它的社会属性,即属于社会基本价值的哪一个系统。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教育应该属于上层建筑。

第三节 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迄今人类已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那么就有在五种形态的教育。各种教育形态是不同的,无论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目的等等,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概况:原始社会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形态,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公平,无阶级性的特点。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结合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古代的学校教育

(一)奴隶社会的教育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2)教育目的:培养唯护奴隶主统治的制度,具有“治人之术”的文武官吏。

(3)教育对象:奴隶主子弟。

(4)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欧洲奴隶社会的教育:存在过斯巴达和雅典两类学校教育的典型。

(1)期巴达教育: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

(2)雅典教育:学校是由国家“公办“。为了使未来的奴隶主适应复杂的政治生活,熟悉经商业务,学校教育的内容除了军事训练外,还进行从事商业,参加政治活动的教育。

(二)封建社会的教育

1.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

(1)教育目的:维护封建等级的统治秩序。

(2)教育内容:“四书”、“五经”。

(3)教学方法:崇尚书本,注重灌输;提倡呆读死记,并盛行体罚。

(4)教育形式:官学、私学、书院制度。

2.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

(1)欧洲中世纪(5th—14th上半叶):主要有两个系统: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2)文艺复兴时期的封建教育

三、近代的学校教育

(一)近代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容:

1.推动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2.拓宽教学内容,大量增加自然科学知识。

3.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二)我国近代的学校教育

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教育属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教育。

2.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

3.国民党时期的教育制度:抄袭美国,实行“六·三·三·四”制。

4.新民主主义时期: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

四、现代的学校教育

(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1.重视早期教育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教育结构多样化

4.注重教学改革

(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的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崭新的面貌进入现代教育行列,有巨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数量增加,教育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

2.重视早期教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

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人才。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