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归庄落花诗意象考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19:41:59浏览:6分类:文字大全

归庄落花诗意象考

归庄作为明遗民,对明代文化的象征深意为之。他作为遗民对故国文化的眷恋与垂青,都可以以落花诗最为典型。落花不仅象征着明代文化的即将陨落,作为明文化的代表,他势必作为护花使者而前行。尽管这条道路无比艰辛与痛苦。

归庄在其所著《恒轩诗》中有《落花诗》并写其序曰:

落花之咏,昔称二宋,至成弘之际,沈石田先生有落花诗三十首,同时吕太常、文待诏、徐迪功、唐解元皆有和作,率以十计,其后申相国、林山人辈唱和动数十篇,亦已穷态极致、竞美争奇,后有作者殆难措手,然诸公皆生盛时,推激风雅,鼓吹休明,落花虽复衰残之景,题咏多作秾丽之辞,即有感叹,不过风尘之况,憔悴之色而已。我生不辰,遭值多故,客非荆土,常动华实蔽野之思;身在江南,仍有大树飘零之感。以至风木痛绝,华萼悲深,阶下兰芝,亦无遗种。一片初飞,有时溅泪;千林如扫,无限伤怀!是以摹写风情,刻画容态,前任旨极,嗣响为难;至于情感所寄,亦非诸公所有。无心学步,敢曰齐驱,借景抒情,情尽则止。(《归庄集》卷一《恒轩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影印《续四库全书》本)

对于归庄来说,落花是美人迟暮,是英雄末路,作为明遗民,归庄身处乱世,命运多舛,身世漂零如落花无定。咏落花实则感愤于遗民身世,触景生情而伤世感怀。盛年秾丽之芳华已然不在,“带雨堕阶”“随风贴水”则是犹如明朝的江山大厦倾覆已极,凄凉而哀怨。正如梅村先生说“流丽深雅,得寄托之旨,备体物之致”,这是对归庄看花诗最为中肯的评价,也是对明代长期拟古之诗风后对诗骚传统复归的希望。但是如他写的“带雨堕阶苔,溅泪随风贴。水荇招魂玉,箫尽出新篁。馆画舫多移,绿树村时过,不辞就芳歇,尚余芳气在乾坤”则于歌诗之中见遗民之磊落之气。

陈去病曾写道:“玄恭先生集,世未之见。昔侍山阳徐遯叟,谓藏昆山张惟一所,余因致书惟一询之。会歙州故人招余黄山之游,出门遽去,今未知覆我否也。而吾友枚之,网罗放失,颇得其文数篇。余检丛残,复获斯传。叙次井井,绝似司马迁而感慨不尽。于流离琐尾之伤,时溢言表,洵乎文字之挚者也。盖老先生以老遗民为孝子传。其于志行,固应符合而顾历记其道里者。尤岂徒效区区来南入蜀之文,以示人工妙耶?意其眷怀故国,凭吊河山,风景不殊,举目斯异。故夫如是其长言咏叹而弗置也。《简兮》之章曰:‘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先生有矣。斯文有矣。丙午清明,黝山天放书。”(张夷《陈去病全集》第一册)

明遗民道德信念的坚持,体现为诗人主体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变形建构。其笔下之世界,带有极为强烈的主观色彩,专注于个人内心与所处时代之间的矛盾。从诗歌意象的构成来说,诗人对心、物关系的处理来看,明遗民很少从自然的角度,流连徘徊于自然物色之中,去体味万物自有的生意,因而也就很少试图以纯客观的态度去描摹物象。

归庄诗中的花与酒与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有着类似的寄托,其亲情、友情与爱国之情可与屈原的《离骚》诗相比肩。

因为心中有太多亡国的愁闷,所以归庄要借着赏花时的审美愉悦来忘掉亡国的记忆,“把酒论文皆磊落,剪灯话旧自悲辛!世间只有花如昔,万树千丛树树春”。故国多悲秋,新朝难奉侍,不变的唯有花之美。既然复国无望,又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只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忘记悲苦的往事。归庄寄情山水是不得已的选择,实则在诗人的心中,落花的意象是悲愁的故国之思,归庄以诗歌的抒发来遣兴消愁。诗人文人本有其“方式”,即声色征逐颇不寂寞者,诗中也例有愁苦之句。绮筵高会,与悼亡伤时、故国之思等,均属传统诗题。诗人与诗境相依存,“遗世”即无诗。归庄以遗民之身份去写赏花之景,内心经历了无限的故国之悲痛,此后眼见复国无望,反而返璞归真,超拔高蹈于尘世之上。在大不幸与小不幸之际,诗人托物言志,以落花比喻沦亡之国与忠义之士,抒发了对故国以及节士的沉痛悼念之情。归庄的《落花诗》之所以能超迈往古,是因为这些诗不单纯是摹画落花之态,而是将遗民之品格融入落花之美丽中,将忠贞义士之节操融入对落花的伤逝中。这使得阳刚精神之美与阴柔的落花的形态之美相结合,使诗作获得了双重的审美气质,既悲怆沉痛又缠绵悱恻,回环流转,耐人寻味。

经历了甲申巨变之后,归庄诗歌所选择的景物多是灰暗的色调和凄凉的意象。如:

客去灯烛灭,山鬼啸床头。(《旅怀》)

朝来课隶芟荒草,始说今秋满地黄。(《杂感》)

在归庄看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清之际,自然物候虽然常新,但毕竟是一片残山剩水。因此,在诗歌景物的选择上,注意力则普遍集中在灰暗、枯寂、凄凉、阴险可怕的物态上,如苦雨、凄风、寒灯、清秋、落日、荒园、残菊、寒山、山鬼等意象,这些景物可以表现归庄的故国之思。

在他的诗歌中,他最为欣赏的是唐诗。他曾和过白居易之诗,一题之下竟有20余首。他在追求诗歌中的景物之朴实无华上与白居易并无二致。

但是由于归庄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描写的景物多是凄凉的,在这种诗风中寄予了他对故国的美好回忆和思念。归庄诗歌中咏花的诗达九十多首。如梅花、菊花、山茶花、牡丹花、海棠花、桃花、落花皆是其题咏的对象,构成了归庄诗歌的一大特色。其原因,自然与归庄是画家以及他爱花成癖有关。但从诗歌的意象来说,归庄笔下的各种花已经不纯粹是自然之物,而是被他赋予了诗人的情感,还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他写古梅,“不是风吹将石压,元来性懒是嵇康”,简直是夫子自况。咏桃花“今日桃源在人世,不愁无地避嬴秦”,意在讽刺时世,咏落花诸作,更是篇篇溅满伤明泪。

归庄序时人朱子素《历代遗民录》,特为指出朱子素用意之异于圣人。在士的历史上,“隐逸”之为传统,大大扩展了士人的生存空间,而且借助于易代之际使得文化问题被大大凸显了。遗民们将汉族的文化视为自身性命攸关的话语论述。所以在诗歌中利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加剧心理的愤懑不平之气,也是归庄常用的描写手段,如:

乱离时逐繁华事,贫 *** 看富贵花。(《东行寻牡丹舟中作》)

把“贫 *** ”与“富贵花”强行扭在一起,巨大的心理冲突与反差,强化了遗民们亡国之后强烈的情感体验。“元来白发无公道,似觉春风亦世情”(《新春梳得白发》),把“白发”和“春风”这些本来纯粹不关人事的意象添加到表示事态炎凉、人生无奈的“公道”“世情”之上,使人感到新奇的同时更体会到归庄失志途穷的悲哀。(李瑄《清初遗民诗的群体特征》,《中国诗歌研究》第七辑)

归庄对《落花诗》的自评,固然可以读作遗民心迹的剖白,却也不难感知其道德与审美的自信。朱鹤龄也认为,文字于劫难之余,有可能呈现为另一种美:“……自是而脆者坚,润者燥,靡者劲,华实敛藏,结为绚烂,鸭脚枫桕,经霜作花,红叶翠阴,参差绮缛,当之者身寒,望之者目眩——此宜天下之壮观绝采也。使非秋气坎、寒威砭肌肤之后,其何以得此哉!”全祖望引述时人评遗民诗语,曰:“意其人为右丞、苏州一流,乃唱叹之余,则为羽徵变声,如风如雷,不知者以为诗殊其人,其知者以为人寄于诗也。”(《鲒埼亭集外编》卷六《陆披云先生阡表》)。当时以至其后的读者,是不乏读解遗民诗的能力的。

归庄认为咏物诗是最难写的,好的咏物诗不仅能完全表现出所咏之物,又能使作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性情,即融入作者之人格气质于所咏之物。他在《落花诗》中所咏的落花便与他高洁的人格、坚贞的气节、深沉真挚的情感完美融合。归庄的人格与气节赋予《落花诗》飘逸脱俗的格调。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中文系)

久假不归什么意思?久假不归怎么读?

久假不归

拼音:jiǔ jiǎ bù guī

释义: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例句: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谢国桢《平景孙事辑·著述考》

久假不归什么意思?久假不归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jiǔ jiǎ bù guī,简 拼:jjbg

成语解释: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成语例句: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久假不归,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繁体写法:久叚不归

注音:ㄐㄧㄨˇ ㄐㄧㄚˇ ㄅㄨˋ ㄍㄨㄟ

久假不归的近义词:逾期不归

有名无实 只具空名,并无实际

久假不归的反义词:完璧归赵 出自战国故事。秦王许诺赵王以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当使臣蔺相如献璧之后,秦王却不提换城之事,蔺相如施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appropriate something borrowed

读音注意:假,不能读作“jià”。

写法注意:假,不能写作“暇”;久,不能写作“欠”。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