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黄鹤楼文言文通假字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2 08:26:18浏览:18分类:文字大全

黄鹤楼文言文通假字

1. 求黄鹤楼文言文的一些东西要里面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年代:唐 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⑼流.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黄鹤楼记》作者: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望黄鹤楼》年代:唐 作者: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黄鹤楼》年代:唐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 ①选自《崔颢集》.崔颢(公元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传说三国时费袆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1985年在今址重建.②历历:清楚可数.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菩萨蛮·登黄鹤楼》日期:1927年2月 作者: ***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2. 黄鹤楼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黄鹤楼+于园

思路分析]

下面的解答供参考

[解题过程]

体会《于园》一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写作特点及传神、极具表现力的语言特点,体会《黄鹤楼》一文中骈散结合。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

1、一词多义

以:遂以名楼 (以,用)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以为,觉得)

之:事列《神仙》之传(之,的)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代蚊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无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辍耕之垄上(之,到、去)

者: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者,……的地方)

言之,貌若甚凄者(者,……的样子)

所:富人于五所园也(所,做园的定语,可直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指代闻的宾语)

臣之所好者(所,做者的定语)

其:坐其中(其,代词,我自己)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其,代词,指宾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他的)

2、古今异义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步,古义指水边停船之处,今常指脚步等)

非显者刺(刺:古义指名贴,今常指刺杀等)

池中奇峰绝壑(绝:古义指陡峭,今常指断绝,绝望等)

3、词类活用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最,副词用作名词,最美的地方)

富人于五所园也(园,名词用作动词,建筑园子)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下,名词用作动词,由高到低)

4、文言句式

富人于五所园也(判断句)

遂以名楼(省略句)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倒装)

5、整体感知

《黄鹤楼》事唐代人阎伯理写的现存最早的一篇关于黄鹤楼的碑记。全文用“仙”字贯穿,结构严谨,前呼后应。依次介绍了黄鹤楼的位置、名称的由来、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这座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于园》是一篇园林小品文,文章紧紧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并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介绍于园,抒写了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6、文章结构

黄鹤楼

第一层:1-2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层:3-5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9-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于园

第一部分:(1)介绍于园所在地及其主人,交代了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2)写游于园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第一层(从园中无他奇-以幽阴深邃奇)写于园奇在磊石

第二层(从再后一水阁-颓然碧窈)写水阁和四周的景色及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从瓜洲诸园亭-篇末)说明瓜洲诸园亭以假山闻名的原因

7、疑难探究:

《黄鹤楼》一文是如何做到结构严谨、前后呼应的?

《于园》在形文中,作者是怎样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来营造富有诗意的意境的?

8、写作技巧

语言有特色: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语言极具特色

给下分!!!!!!!!!

3. 爱莲说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和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w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古今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立 今译: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一词多义: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鲜:少 ( 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 直:挺立 (中通外直);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 文章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谓语 “ 濯 ”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4. 初一语文文言文《于园》《黄鹤楼》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文,词

1、一词多义

以:

遂以名楼 (以,用)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以为,觉得)

之:

事列《神仙》之传(之,的)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代蚊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无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辍耕之垄上(之,到、去)

者: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者,……的地方)

言之,貌若甚凄者(者,……的样子)

所:

富人于五所园也(所,做园的定语,可直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指代闻的宾语)

臣之所好者(所,做者的定语)

其:

坐其中(其,代词,我自己)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其,代词,指宾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他的)

2、古今异义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步,古义指水边停船之处,今常指脚步等)

非显者刺(刺:古义指名贴,今常指刺杀等)

池中奇峰绝壑(绝:古义指陡峭,今常指断绝,绝望等)

坐其中,颓然碧窈。(颓然:古义:舒坦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3、词类活用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最,副词用作名词,最美的地方)

富人于五所园也(园,名词用作动词,建筑园子)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下,名词用作动词,由高到低)

4、通假字

“步”同“埠”,意思:水边停船之处。

5、特殊句式

富人于五所园也(判断句)

遂以名楼(省略句)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倒装)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判断句)

5. 李白传(节选)元辛文房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注意“引”“谢”是古今异义词.(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用龙巾擦口水,让御手调羹,杨贵妃捧砚台,高力士脱靴子;故节奏为: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这句话要注意关键词“奇”“救”的意思.(4)本题理解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掌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ABD中的“望”都有看到、看见的意境,C中的“望”只是单纯的“望”,与诗句“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同,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注释“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和“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理解,了解“迁客”的意思,然后来阐述原因即可.答案:(1)①B;②A;③C;④D.(2)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3)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觉得他奇特不凡,曾经把他从死罪中救出来.(4)C.(5)才高气傲的诗人受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连累而获罪,后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他听到笛声,联想到自己命运坎坷,壮志难酬,因此产生这种心境.译文: 李白云游四方,想去登华山,喝醉了酒,骑着驴子经过华阴县衙.华阴县令不知道他是李白,就很生气地把他拉到大堂上,说:“你是什么人,敢如此无礼?”李白在供状上不写姓名,只写道:“曾经用龙巾擦口水,让御手调羹,杨贵妃捧砚台,高力士脱靴子.天子门前还允许我跑马,华阴县里却不让我骑驴?”县令既吃惊又惭愧,忙行礼谢罪说:“不知翰林来到这里.”李白长笑一声离开了.普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嶙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说来应当被处斩.当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对郭偷偷地称他奇特.当时郭子仪犯法,应受处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以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

6. 黄鹤楼文言文字词翻译

译文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是河南的穆宁,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有时在公务之余他来此小憩,有时他登车在此把客人送到很远的地方,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在这里。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朝中的文人想抒发感怀的时候,可以来此读到王粲的《登楼赋》,如果想寻找仙人的踪迹,来此可以找到荀叔伟驾鹤来临的地方。于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在荣华富贵之时,人们常常一起歌咏这雄伟的黄鹤楼,等到衰败的时候,看到黄鹤楼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我奉命执笔,在这坚硬的石头上写下了这段文字。时间是皇唐永泰元年,太岁纪年为大荒落,四月二十七日。

毛主席诗词黄鹤楼全解

起源是由于崔大哥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来到黄鹤楼,想趁着酒意题诗一首,但是他读了崔大哥的诗以后,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没有写,否则可能会献丑,因此上说了这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其中用典的地方有:

黄鹤楼①

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费文?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

“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的“空”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写律诗要避重字,但“黄鹤”二字却三次出现,“空”字两次出现,实为罕见,此乃以立意为要而不拘律诗的常规,是此诗重复用字的奇处、妙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④,芳草萋萋鹦鹉洲⑤。

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日暮乡关⑥何处是?烟波江上⑦使人愁。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崔颢(?—754),汴州(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诗人。颢,念hào。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②〔昔人〕古人,从前的人。传说仙人曾骑鹤到这里,“黄鹤楼”之称即由此而来。③〔悠悠〕浮荡的样子。④〔晴川历历汉阳树〕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川,平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汉阳区。⑤〔芳草萋萋鹦鹉洲〕鹦鹉洲上,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萋萋,草茂盛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游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⑥〔乡关〕故乡。⑦〔烟波江上〕江上的雾气波涛。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颇有影响。李白所做的《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都明显地摹学此诗。其《鹦鹉洲》诗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据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辛文房《唐才子传》)历代论诗者对此诗交口称誉,如严羽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沈德潜以为“意象得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都给此诗以高度评价。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一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革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茫茫九派流中国”:茫茫,渺无边际,形容长江水势宽阔而迷茫。九派,是指长江有很多支流,九,是虚指,表示有很多。全句意为渺无边际的长江水,流贯在中国的大地上。

“沉沉一线穿南北”:沉沉,深远的样子,形容铁路向远方伸展。一线,指的是京广铁路。全句意为漫长深远的铁路线贯通连接了祖国的南北方。

“烟雨莽苍苍”:烟雨,指的是细如烟雾,迷茫一片的春雨。全句是借迷茫的烟雨笼罩武汉三镇,形容1927年春季的反革命政治空气弥漫着中国的大地。当时,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勾结,武汉三镇风雨飘摇,革命形势万分危急。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的是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两山隔水相对,夹扼着长江,好象要把滚滚的巨流也封锁起来。全句借此象征当时的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受到反革命势力和我党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猖狂打击和镇压。

“黄鹤知何去”:黄鹤,即黄鹄,此处借指假革命的口号和誓言是一种美丽而虚无缥缈的东西。

“剩有游人处”:意为黄鹤飞走了,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这是象征当时的武汉已经处在反革命的风雨飘摇之中,毫无革命的勃勃生气。

“把酒酹滔滔”:把酒,端着酒杯;酹,祝祭时以酒洒地;滔滔,滚滚流动的样子,此处代指江水。全句意为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面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机,百感交集,凝望着喧哮奔腾的长江冲破龟蛇两山的阻碍封锁,联想到工农革命的浪潮势不可挡,坚信革命斗争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

“心潮逐浪高”:心潮,心中的激情犹如潮水。全句意为心潮激荡,好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毛主席想到革命潮流如长江波浪,心情激动万分,心潮与浪潮共高,不仅表现了毛主席对革命严重危机的无比焦虑与激动,更是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渴求投身于新的改天换地的战斗的伟大抱负和急切愿望。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