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百科 > 正文

微信新规又来了!3月1日后这批人或将无法收到转账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22:05:01浏览:8分类:综合百科

微信新规又来了!3月1日后这批人或将无法收到转账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交易”方面,国人已经全面进入到了“无现金”交易时代,从菜市场到售楼处,扫码支付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国人的主要支付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微信支付、转账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庞大的用户群体。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微信的用户量高达12亿之多,在国内社交领域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

大量的用户群体,虽然支撑起了繁荣的支付生态,但避免不了会存在一系列的隐患,不少用心不良的投资分子会用个人收款码在线上或线下平台进行违法违规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资金动向还提升了官方对用户的监管难度。为提升用户的移动支付体验、完善移动支付市场,其实2021年央行就针对收单机构、清算机构及条码支付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管要求,并计划于2022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也意味着我们常用的二维码远程收款将会受到诸多限制。

而随着时间的临近,微信也公告了“新规”,称3月1日之后,个人收款码可以继续使用,但不得进行明显的经营行为,还将会为用户的升级保留一段过渡期。也就是说,将来的收款码将会分为商家和个人收款码,两者属性不同,想要实现商用,就要升级为经营性收款码。而在升级过程中,最常用到的资料无疑是“经营许可证”。显而易见,小商小贩这批人的操作难度也提升了,甚至无法通过个人收款码收到转账了。

禁止个人收款码商用是移动支付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调整?

之所以这项规定会落地,必然经过了官方深思熟虑。当微信等第三方成为移动支付主流工具之后,这就导致市面上有许多经营活动用的是个人二维码,个人行为用的经营性二维码,普通消费资金和商用资金混淆不清,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不合规的交易行为,比如违法套现、偷税漏税、洗钱、电信诈骗等行为,从而为国家或个人的经济的 健康 发展埋下祸根。

而对个人收款码进行监管之后,不但能减少相关机构的工作任务、提升国家及个人金融安全等级,同时还可以更准确的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形势做出判断,从而实施针对性的调控。

小商贩何去何从?

在此之前,不少作为小商贩的叔叔伯伯用的是自己或儿女的个人二维码,面对这一情况,首先应该尽快将个人二维码通过合规的方式升级成为经营性二维码,避免经营受到影响,相较于收取现金升级二维码则更为简单、合适,也更稳妥。

其次,如果是常客,添加好友转账、红包的方式进行支付。

另外,还有一种即将普及的支付方式,这就是数字人民币。虽然这种支付方式还没有在全国普及,但国内某些试点的一些线下商家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支付方式,而且数字人民币有国家信用背书,不仅支持二维码,还支持用户离线支付、碰一碰支付,既方便又安全,同时还是未来商家必备的收款工具。

总的来说,个人收款码商用时代的终结,并不是时代的倒退,而是移动支付时代安全等级的提升和数字金融 健康 发展的印证,同时对于个人而言也提升了金融保障。

明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将带来哪些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小商户有一定影响。”一位银行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收款码的主体分为个人和特约商户两种,目前市面上,有一定规模的商户已经使用特约商户收款码,使用个人收款码的,多是一些小商户或者个体经营者,对这部分人群有影响。

具体来看,影响较大的是运营成本。“不管是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还是银行收单,都会收取部分费用。”

“小商户和个体经营者关心的从个人收款转为商户收款是否会有特殊政策还有待观察,但这项举措从长远来看是利好。”多位专家说到。其中,张晓玫提到,该项举措将为小商户至少带来两个方面的利好:一是弥补了之前一直存在的挪用资金和二次清洁算以及跳码等方向的漏洞,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个人经营者和小商户的资金安全;二是从个人收款变为企业账户收款,减少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有利于小企业获得贷款,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