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论语●子张篇》阅读题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23:31:51浏览:11分类:文字大全

《论语●子张篇》阅读题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论语●子张篇》阅读题,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本章楚狂接舆表面借斥责“__ _____”,实际上却是劝告孔子及时回头。他劝孔子回头是因为“__________”,孔子明白表明自己积极入世的态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简要说说他们的不同。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耕。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4.(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四、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②,行中虑③,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④,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18.8)

 注释①逸民:隐逸的人。②言中伦:言语合乎伦理。中(zhònɡ),符合,合乎。③行中虑:行为合乎理智。④放言:不谈世事。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伯夷和叔齐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B、孔子认为柳下惠和少连降低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可是他们言语合乎伦理,行为合乎理智。

 C、孔子认为虞仲和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是逃避现实,是不可取的。

 D、文段反映了孔子遇事态度、政治思想以及“礼”的主张。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反映的孔子为人处事的态度。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4.10)

 注释①适(dí):专主,主张。②莫:不肯。③比(bì):接近;靠拢。

 五、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2.18)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8.12)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做官要多听、多看,有把握的才说、才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错误、减少后悔。

 B、谨言慎行“寡尤”“寡悔”是孔子为官从政的观点之一。

 C、子夏认为,官做得好要继续学习,学习优秀也应该去做官实现自己的理想。

 D、孔子认为学了三年,还不想着做官,这样的人是不容易找到的。

 (2)结合上面语段的内容,说说孔子在下面语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3.5)

 六、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___________。

 (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

 七、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子贡用“____”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远远比不上孔子,认为孔子的道德高过是不能超越“____”。如果有人想诋毁仲尼,就显其“______”。

 (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①,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②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19.25)

 注释①得邦家者:指做了诸侯或卿大夫。②绥(suí):安抚。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贤良,子贡自认不如孔子。

 B、“馁之斯来,动之斯和”的意思是安抚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归顺,达到人和。

 C、子贡极其推崇孔子的学说。

 D、子贡认为,君子应当谨言慎行。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谈谈子贡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①见其不知量也。”(19.24)

 注释①多:只,仅仅。

 参考答案

 一、(1)凤今之从政者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孔子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桀溺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不求过全,能答出一两点即可)

 二、(1)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

 三(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2)“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四(1)C(孔子认为虞仲、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是可取的。)

 (2)孔子遇事态度灵活,但并不是不讲原则,他的“可”与“不可”皆以义为原则。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歌路过孔子车旁,说:\'凤啊!凤啊!你怎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算了!算了!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他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与他交谈。

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子路问:\'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就扶着拐杖除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给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子路相见。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一行,把情况向孔子做了汇报。孔子说:\'是隐士。\'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到了他家,他已出门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想洁身自好,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君子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义务,至于天下太平的理想,早就知道行不通了。\'

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 子路在石门睡觉,看门的说:\'哪来?\'子路答:\'从孔子那里来。\'问:\'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