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怎么样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10 01:12:03浏览:26分类:教育知识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怎么样

一、专业特色

根据“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按照专业大类的招生、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三个专业前一年半开设相同课程,共同培养,使学生扎实、系统掌握计算机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一年半后再选择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现有两个专业方向。专业的培养方针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构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相结合,研究型和工程型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培养体系以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基本实践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培养具有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能在科研院所、教育、企事业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应用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软、硬件结合,面向系统、面向应用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基础理论及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及综合应用的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了解计算机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并有应用的能力,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具有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展动态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交叉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

JAVA程序设计、TCP/IP原理与应用、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电路、概率与统计、汇编语言、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模拟电子线路、软件工程与方法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英]、数字逻辑电路、算法设计与分析、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英]、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XML编程技术、操作系统核心技术、面向对象建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NET编程技术、J2EE实用基础、多媒体技术、分布式系统[英]、计算机仿真、软件测试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网格计算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移动自组织网络等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VC++课程设计、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八、其他

本学科专业教师总数50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1人。

本学科专业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所涉及学科“模式识别”为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上升到歧视就有点严重了。但是说实话,如果是一个普通本科的同学和一个211院校的同学都考到相同的分数,只能录取一个,如果你是导师你会录取谁呢?

这都是正常的情况,谈不上歧视,但是任何学校因为各种原因,都是比较倾向于本校同学的。或者是知名院校的同学和一个名气不大的同学在一起PK,主观上老师会觉得名校同学的综合能力会比你要好。

所以天道考研小编想说的是,不要道听途说一些有的没的,做好你自己就行,安心复习。争取让自己的分数高到让导师无法拒绝,让其他同学无法超越。

加油!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