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膞字的意思 膞是什么意思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8 20:27:09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膞字的意思 膞是什么意思

膞的拼音是zhuān,很多小伙伴只知其音,不知其意。那么膞的意思是什么?膞字到底有何解释呢?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膞字的意思 膞是什么意思吧。

膞字的意思:

● 膞

zhuān ? ㄓㄨㄢˉ

◎ 鸟类的胃:鸡膞。

● 膞

chún ? ㄔㄨㄣˊ

◎ 古代祭祀所用牲后体的一部分:“肩臂曘膞骼在两端。”

膞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膞 zhuān?

〈名〉

〈方〉∶鸟类的胃,肫[gizzard;maw of a bird]。如:鸡膞

膞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下肉字部膞;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993第06

唐韵市沇切集韵韵会主兖切正韵乳兖切,

yǎn 补充: 兖yǎn 兖中国水名 河东郡垣县,“有 王屋山 ,兖水出”。――《续 汉书 郡国志》 地名。兖州, 古九州 之一,今山东省兖州市。 “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 著书立说 ,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 “兖”古作“沇”(音yǎn)《史记 夏本纪 》“兖州”作“沇州”。水原出河南 济源 县西王屋山。东流入海。水的河段称谓与流域记载不一,《 尚书 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伪孔传》载:“泉源为沇。流去为济。”《 水经注 济水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东至 温县 西北为济水。”以上记载,沇水在黄河北岸济水的发源处, 《禹贡》 载兖州得名于沇水,其州境在黄河以南济水中、下游。《汉书地理志》叙沇水自发源入海,未提发源以后或下游称济水,则沇水实指济水全流。近世黄河北岸的济水有时亦称沇水。总之,从以上的这些记载分析,沇水和济水实为一条河流,上游称沇水,下游称济水,有时全流亦称沇水或济水,只是由于各个时期的称谓不同而已。古兖州的地域范围与沇水的流域有关。《尚书禹贡》载:“济、河惟兖州。”《 尔雅 释地》载:“济、 河间 曰兖州。”《 周礼 夏官职方氏》载:“河东曰兖州。”这些古书中的济为济水,亦应为沇水。因此,济水与黄河之间应为古兖州的区域范围。 《尔雅释地》邢疏:“李巡云: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谦,故曰兖。兖,信也。”《 隋书 地理志中》载:“兖之为言端也,言阳精端端,故其气纤杀也。……旧传太公唐叔之教,亦有财孔遗风。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 儒学 ,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意指济水和黄河之间,所处地理条件甚好,属 孔孟 圣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受周礼孔孟思想影响,其德行忠厚,信义诚实,性情严谨,因此“封”为兖。 “兖”通“沇”在许多史书上都已得到证实。而“沇”演变成“兖”,古人有这样的说法:“沇”字的 篆文 立水旁写作横水置于“允“上,后又录变为“六”,改为“兖”字。因此,“沇”的本义为水名,今“兖”的意义是后人附加的。封其地为“兖”,也应在春秋战国以后。 兖州的“州”,原指水中可居之地。后来人们在河边的 高地 上居住,继而形成为居民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以及阶级的对立,逐渐发展为邑或都城。“州”便成为一种行政区划的代名词。然而作为古九州的“州”仍指水中可居之地。 兖州最早出现是依地理区划而言的。古书中有黄帝划州分野、建置万国的说法,虽系后人用王朝观念对 原始社会 疆域的附会依托,不足信以为实,但禹分中国为九州的说法则较为流行。 夏禹 是从原始社会向 奴隶社会 转变的过渡式人物,虽有理想人物化身之意,但仍不夫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尚书禹贡》记载:禹根据地理概况,依照 名山大川 的自然分界,把中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大的区域,故曰九州(“九州”在禹时并非确指,“九州”的具体称谓也并非大禹时所为)。并分别叙述其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等级、贡品名目以及水陆经路和少数民族等。 作为地理区划,早在夏禹以前的 新石器时代 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类似于区域性的形式。通过 考古学 诸文化的发现,并通过它们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特殊性与共性表明,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经存在着区域性问题,因此也可设想为“整体”的划分。至于能否形成人为的区域性划分,却很难证明。 古代的行政区划往往以地理条件为很据,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川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春秋以后,诸侯国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理概念的代名词不太适应作为行政区划的用语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 汉武帝 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 汉代由于“开地斥境”,扩大了疆域规模。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交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辖瑕丘、橐县、方与……等)、东郡、陈留、济阳、 泰山 、 东平 六郡国。王莽时期认为汉代的“州名及界,多不应经”,把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兖州未变。东汉建武十一年(35),将西汉时期的朔方并入并州,改全国为十三州。兖州治所在 昌邑 (今山东金乡县西北40里),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国。曹操领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区并入 冀州 。兖州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汉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据《三国疆域志》载,兖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廪丘(今山东 鄄城县 东)。 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辖瑕丘、 金乡 、 巨野 ……等)八郡国五十六县。 晋武帝 太康元年(280),西晋灭掉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 永嘉 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兵。后移治 郓城 (今山东郓城西北)。 晋惠帝 末年(290)。兖州全境沦没,附属 后赵 。战乱中的兖州黎民百姓,大量南迁,到东晋元帝时便在南方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侨乡等,兖州为侨州之一,治所设在京口(今江苏丹徒)。晋明帝太宁年间(323—325)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今江苏江部县东北)。康帝建元初(343)寄治金城(今江苏宁县北)。穆帝永和(345—356)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县东),淮西公太和(366—371)中又移治山阴(今 江苏淮安 ),孝武帝太元(376—396)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川辖境,领十四郡。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o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北兖州辖东平、高平、济阳、济北、任城等郡。 南朝刘宋初年,武帝 刘裕 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 宋文帝 元嘉十年(433)移治邹山(今 山东邹城 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铜山县),涉迁须昌(今山东 东平县 西涨50里)。元嘉二十年(443)把兖州区域分属 徐州 、翼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今兖州市),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治湖陆(今江苏 沛县 北), 宋明帝 泰始初(465)移治瑕丘。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 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 淮阴 ,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北魏 孝昌 年间(525—527),西兖州又移治于 定陶 (今山东 定陶县 西北)。北魏太和年间(477—499)置南兖州于 涡阳 (今安徽 蒙城县 东北),北魏正光年间(520一525)又移治谯城(今安徽亳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 东魏 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阳(今山东 曹县 西北)o 北齐 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 隋初沿袭前制,开皇三年(583),“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大业二年(606)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西兖州改为东郡,南兖州改为谯郡。唐 高福 李渊 立朝后,实行州治。武德五年(622)平 徐元 朗部,置兖州。治所设在瑕丘,领任城、瑕丘、 平陆 、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贞观十四年(640)置兖州 都督府 ,辖兖、泰、沂三个州。天宝元年(742)改兖州为鲁群,乾元年(758)复为兖州,领八县,同时设兖海 节度使 ,治瑕丘,录属河南道,辖兖、海、沂、密四个州。 五代十国 时期,梁、唐、晋、汉设兖州泰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后。到后周时期,因慕容彦超据兖州时反叛,遂降兖州为防御州,领六个县。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兖州升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1118)改为袭庆府,治瑕县,录属山东东路,下辖瑕县(今兖州市)、奉符(今 泰安 )、泗水、袭县(今 宁阳 、 邹县 (今 邹城 )、任城(今属 济宁市 )、仙源(今曲阜)、 莱芜 、金乡、 鱼台 十个县。金改设兖州o初置 泰宁 军,治嵫阳。 大定 十九年(1179)改为泰宁军节度使,隶属山东西路,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元朝设兖州,治嵫阳,隶属 济宁路 。 宪宗 二年(1252)分隶 东平路 。至元五年(1268)复属济州,至元十六年(1279)改隶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明初,嵫阳并入兖州。兖州辖三县,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为府,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嵫阳县为兖州府治所在地,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 清代仍设兖州府,治滋阳,隶属山东省。据乾隆三十一年(1766)版《兖州府志》记载,兖州府辖一州十三县。 1913年废州府制,改道县制。撤销兖州府,府所在地改属济宁道。 1948年7月,滋阳县城区称兖州市,农村称滋阳县。同年12月,市县合并,称滋阳县,隶属尼山专署。1962年1月,滋阳与曲阜分治,滋阳县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专署。1984年4月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兖州县隶属济宁市,下辖十三区(镇),三十七个乡,四个街道办事处,四个居民委员会。1990年兖州县辖五个镇八个乡。1992年9月19日,兖州县改称兖州市。1995年兖州市辖九镇四乡。2002年兖州市辖十镇和两个办事处,总面积651平方公里,人口60万。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