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古代有哪些诗词人有雅称和别称?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9 09:15:58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古代有哪些诗词人有雅称和别称?

古代人物别名集录

成鸠(传说为太古天皇氏的别号)

戏皇(伏羲的别称。戏,通“羲”)

苍牙(伏羲的别称)

春皇(传说中古帝庖牺的别名)

农帝(神农氏的别称)

连山氏(神农氏的别名)

烈山氏(传说中炎帝神农氏的别称)

朱襄(亦称“朱襄氏”。炎帝的别号)

仓圣(苍颉的尊称)

苍王(苍颉的别称)

皇颉(对苍颉的尊称)

巨唐(唐尧的美称)

山父(尧时隐士巢父的别称)

弃瓢翁(亦称“弃瓢叟”。尧时隐士许由别称)

磬叔(磬的创造者无句氏的别称)

瞽瞍(舜父的别名)

大舜(对舜的尊称)

重华(虞舜的美称)

都君(舜的别称)

黄序(虞舜的别称。一说,指黄帝)

伯姜(舜臣子伯夷的别称)

大禹(对夏禹的美称)

神禹(夏禹的尊称)

伊公(商·伊尹的尊称)

伊生(商·伊尹的别称)

伊衡(商·伊尹的别称)

保衡 (商代伊尹的尊号,即阿衡)

西山饿夫(亦省称“西山夫”。伯夷、叔齐的代称)

师尚父(齐太公吕望的尊称)

非熊(姜太公的代称)

姜太公(太公望吕尚的别名)

磻溪叟(周·吕尚的别称)

先圣先师(古代对周公、孔子等人的尊称)

张老(春秋·晋大夫张孟的别称)

鲍叔(鲍叔牙的别称)

桃花夫人(春秋时楚国息侯夫人息妫的别称)

柳士师(春秋·鲁·柳下惠的别称)

冀缺(亦作“缺”。郤缺的别名)

疵面(春秋·晋·赵孟的绰号)

玄元皇帝(亦称“玄元圣祖”。老子的尊称)

圣祖(对老子的尊称)

青牛(老子的代称)

柱下(相传老子曾为柱下史,后以“柱下”为老子别称)

象帝(老子的别称)

盲左(春秋·鲁太史左丘明的别称)

夫子(孔门对孔子的尊称)

孔圣(亦称“孔圣人”。孔子的尊称)

圣尼(对孔子的尊称)

尼父(对孔子的尊称)

尼圣(对孔子的尊称(

至圣仙师(对孔子的尊称)

宣父(旧时对孔子的尊称)

盗丘(对孔丘的贬称)

通玄真人(唐代对文子的追号)

西河(孔子弟子子夏的代称)

夏南(春秋时陈大夫夏征舒的别名)

东王(春秋时周敬王的别称)

赤精子(相传为范蠡的别号)

鸱夷子皮(亦作“鸱夷子”。春秋·越·范蠡之号)

陶朱公(亦称“陶朱翁”。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名)

西子(春秋时越国西施的别称)

西氏(西施的别称)

西村(西施的别称)

夷施(西施的别称)

修明(春秋时越国美女郑旦的别名)

卢医(春秋时名医扁鹊的别称)

西门(西门豹的代称)

吴子(对战国卫人吴起的敬称)

亚圣(孟子的专称)

孟叟(对孟子的尊称)

南华真人(亦称“南华老仙”。庄周的别名)

企足(传说中古代庄蹻的别名)

食蚓仲(战国·齐人陈仲子的别称)

秦圣(对秦始皇的尊称)

隆准公(汉高祖刘邦的别称)

西楚霸王(秦末项羽的自号)

东陵(亦称“东陵侯”。秦·邵平的别称)

邵父(对秦人邵平的尊称)

娄公(娄敬的尊称)

冯公(汉·冯唐的尊称)

史谈(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别名)

颍川(汉将灌夫的代称)

窃桃儿(对汉·东方朔的戏称)

史迁(汉·司马迁的别称)

香尉(时人对汉·雍仲子的戏称)

颍川(汉·黄霸的代称)

杨执戟(汉·扬雄的别称)

邵父(对西汉·邵信臣的尊称)

仙尉(汉·梅福的美称)

矍铄翁(汉·马援的代称)

青牛道士(汉·方士封君达的别号)

白虎王(汉、魏、南北朝时对汉·荆州刺史王子香的敬称)

马牧(汉·马瑶的别号)

任圣童(汉·任延的别号)

后郑(东汉·郑玄的别称)

白地将军(三国·魏·夏侯渊的绰号)

阿瞒(三国·魏·曹操的小名)

虎痴(亦称“虎侯”。三国·魏将许褚的别号)

关夫子(对三国·蜀·关羽的敬称)

关公(对三国·蜀·关羽的敬称)

武圣(旧时对关羽的尊称)

美髯公(三国·蜀·关羽的美称)

髯孙(三国·吴·孙权的别号)

伏鸾(三国·魏·邓艾的别名)

夜来(魏文帝爱妾薛灵芸的别名)

山公(晋·山涛的别称)

阿童(晋·王濬小字)

阿斗(三国·蜀·后主刘禅别称)

步兵(三国·魏·阮籍的别称)

杜武库(晋人对杜预的尊称)

江东步兵(东晋·张翰的别称)

张步兵(晋·张翰的别称)

齐奴(晋·石崇的小名)

白眼儿(晋·王衍对裴逸的鄙称)

苏何(西晋僧刘萨何的别称)

阿龙(晋·丞相王导的小名)

试守孝子(对晋·王绥的谑称)

林公(对晋僧支遁(字道林)的尊称)

林道人(晋·支遁的别称)

山阴(晋·王羲之的代称)

髯参军(晋·郗超的别名)

顾虎头(虎头,东晋画家顾恺别称)

鲜卑奴(晋明帝司马绍的外号)

寄奴(南朝·宋高祖刘裕的乳名)

五柳先生(亦省作“五柳”。晋陶潜别名)

陶潜小儿(晋陶潜别名)

通子(晋·陶潜小儿的乳名)

颜子(南朝·宋·周续之的美称)

颜彪(南朝·宋·颜延之的绰号)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

客儿(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小名)

佛狸(北魏·拓跋焘的别名)

李锥(北魏·李世哲的外号)

射鸱都将(北魏·拓跋干的美称)

笔公(北魏·古弼的绰号)

休上人(南朝·宋·僧惠休的别称)

刘石经(北魏·刘芳的美称)

卞田居(南齐·卞彬的别号)

东山(南朝·梁·何胤的别称)

阿堆(南朝·梁·任昉的小名)

柳郎(南朝·梁·柳恽的美称)

癞儿刺史(亦省作“癞儿”。北魏·瀛州刺史崔暹的鄙称)

阿士(南朝·梁·刘孝绰的小名)

高斋学士(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白头达(南朝·齐·庄严寺僧达的别称)

赤牛中尉(北魏·王仲景的别号)

金楼子(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别号)

百六公(南朝·梁·张绾的诨号)

独立使君(北周·裴侠的别号)

兰成(北周·庾信的小字)

贺雅(南朝·梁·贺琛的绰号)

著翅人(北周·韩果的绰号)

长鬣公(北齐·许惇的别号)

白须公(北齐·崔伯谦的美称)

阿伽(北齐·高长弼的小名)

佛陇(隋·高僧智顗的别名)

智者大师(隋僧智顗的别号)

无愁天子(古对北齐失国昏君后主高纬的讥称)

青山白云人(唐·傅奕的自称)

行秘书(唐太宗对虞世南的美称)

人物志(唐·李守素的绰号)

神尧(唐代对唐高祖李渊的尊称)

阿么(隋炀帝的小字)

英卫(李勣和李靖的代称)

羊鼻公(唐太宗对魏征的戏称)

鸟贼(对唐·李靖弟李客师的戏称)

五斗先生(唐·王绩的别号)

斗酒学士(唐·王绩的别号)

东皋子(唐·诗人王绩的别名)

漫天王(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王须拔的别称)

天可汗(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

髭龙(亦称“髭圣”。唐太宗的别称)

唐三藏(唐代玄奘法号)

人猫(唐代李义府的绰号)

李猫(唐·李义府的外号)

八搨将军(唐·裴聿的外号)

武媚(唐·武则天的别号)

鬼婆(唐·武则天的谑称)

水北山人(唐·石洪的别号)

四明狂客(唐·贺知章晚年自号)

贺老(对唐代诗人贺知章)

秘书外监(唐诗人贺知章的自称)

宋广平(唐·宋璟的别称)

宋开府(唐·著名宰相宋璟的别称)

今董狐(唐·吴兢的别称)

半千(唐·员馀庆的别名)

快活三郎(对唐玄宗李隆基的俗称)

花奴(唐玄宗时汝南王李琎的小名)

肉腰刀(唐宰相李林甫的绰号)

李猫(唐·李林甫的外号)

偃月公(唐·权臣李林甫的代称)

禄儿(唐玄宗时宫内对安禄山的称呼)

诗佛(唐代诗人王维的别称)

白也(李白的代称)

李十二(唐诗人李白的别称)

青莲居士(亦省称“青莲”。唐代诗人李白的号)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别称)

醉圣(唐人对李白的敬称)

懒残(唐·高僧明瓒的别号)

虫娘(唐玄宗女寿安公主的小名)

杜陵野老(唐·杜甫自称)

诗王(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颂称)

诗圣(唐·诗人杜甫的徽号)

诗宰相(唐·杜甫的别称)

来嚼铁(唐·来瑱的绰号)

太真(唐·杨贵妃号)

玉奴(唐玄宗妃杨太真小名)

玉环(杨贵妃小字)

阿环(亦称“阿蛮”。杨贵妃的小名)

浪士(唐·元结的别号)

聱叟(唐·元结的别号)

碧鹳雀(唐·裴宽的绰号)

元真子(即玄真子。唐·张志和的别号)

神鸡童(唐玄宗时驯鸡小儿贾昌的绰号)

蟠虫(唐·鲜于叔明的诨号)

火迫酂侯(唐·逆臣源休的讥称)

热熟尧舜(唐叛臣朱泚的绰号)

今接舆(唐·陆羽的别称)

东岗子(唐·陆羽的号)

桑苎翁(亦省作“桑苎”。唐·陆羽的别号)

王山人(唐·李训别号)

白傅(唐诗人白居易的代称)

迂叟(唐·白居易的别号)

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的别号)

醉吟先生(唐·白居易的别号)

柳八(唐·柳宗元排行第八,因此名)

柳仪曹(唐·柳宗元的别称)

柳州(唐·柳宗元的代称)

元九(唐代诗人元稹的别称)

元才子(唐代诗人元稹的雅号)

朱崖(唐·李德裕的别称)

长爪郎(唐·李贺(字长吉)的别称)

昌谷(唐诗人李贺的别号)

玉川子(唐诗人卢仝的号)

癖王(唐诗人卢仝的别名)

樊川(唐诗人杜牧的别称)

李书楼(唐·李磎的外号)

玉溪生(亦省称“玉溪”。唐·诗人李商隐的别号)

樊南(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别称)

温八叉(亦称“温八吟”。唐诗人温庭筠别号)

三九相公(唐·郑畋的绰号)

德山(唐·佛教禅宗宣鉴禅师的别名)

禅月(前蜀僧贯休的别号)

间气布衣(唐·皮日休的别号)

醉吟先生(唐·皮日休的别号)

天随子(亦省称“天随”。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别号)

甫里先生(唐文学家陆龟蒙的号)

秦妇吟秀才(对前蜀诗人韦庄的雅称)

知非子(唐诗人司空图的别号)

耐辱居士(唐代司空图的自号)

诗虎(唐·罗邺的别号)

落雕侍御(唐·高骈别号)

玉山樵人(唐末诗人韩偓的号)

冬郎(以香奁体诗著称的唐代诗人韩偓的小名)

方三拜(唐朝诗人方干的绰号)

周礼库(唐·李涪的绰号)

婆留(五代·吴越王钱镠小名)

杨剥皮(五代·杨思恭的绰号)

李鸦儿(五代·后唐·李克用别号)

李摩云(五代·李罕之的别号)

杨风子(亦省称“杨风”。五代·杨凝式的别号)

虫使(五代·后唐庄宗时伶官朱国宾的别名)

朱万卷(宋·朱遵度的别号)

幕府书厨(辽·朱遵度的外号)

玉界尺(后唐·赵光逢的雅号)

刘仙掌(唐代诗人刘象的美称)

诗窖子(五代·王仁裕的别名)

冯长乐(五代·冯道自号)

曲子相公(五代·晋·和凝的绰号)

郭雀儿(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别名)

边和尚(亦称“边罗汉”。五代·边镐的别称)

三不开(五代·马胤孙的绰号)

三教布衣(南唐诗人陈陶自号)

睡相(后蜀宰相徐光溥的绰号)

杨无敌(对北宋名将杨业的誉称)

杨令公(对北宋名将杨业的誉称)

钟隐(南唐后主李煜的别号)

李猫(南唐·李德来的外号)

睡王(契丹主述律的绰号)

云溪醉侯(宋代隐士种放的别号)

瞎榜(宋时对陈若拙的讥称)

瘿相(宋·王钦若的外号)

林处士(宋·林逋的别称)

白阁道者(麻衣道者的别称)

赘世翁(亦省作“赘翁”。宋·王樵的别号)

小范老子(宋时西夏人对范仲淹的尊称)

张三中(宋词人张先的别称)

张三影(宋词人张先的别称)

采侯(宋·宋祁的别称)

长啸公(宋·范镇的别称)

三觉侍郎(宋·赵叔问的谑称)

梅三(宋·梅尧臣的别称)

梅河豚(对宋·梅尧臣的戏称)

鲍清风(宋·鲍当的号)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的自号)

六一翁(亦称“六一老”。对六一居士的尊称)

醉翁(欧阳修的别号)

老苏(对宋文学家苏洵的尊称)

伊川先生(宋·理学家邵雍的别号)

公是先生(宋·刘敞的别号)

迂叟(宋·司马光的自号)

李土鼓(宋·李巽的别称)

半山(宋·王安石的别号)

拗相公(对宋代力主变法的王安石的称呼)

荆公(对宋·王安石的尊称)

獾郎(宋·王安石的小名)

髯孙(宋·孙莘老的诨号)

公非先生(宋·刘攽别号)

伊川先生(宋·理学家程颐的别号)

护法善神(宋·吕惠卿的别称)

杨骨槌(宋·杨景宗的绰号)

潘翁(对宋·潘谷的尊称)

东坡居士(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之号。亦别称“东坡”)

老泉(宋·苏轼自号)

坡公(亦称“坡老”。对宋·苏轼之尊称)

眉山(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代称)

髯苏(宋·苏轼的别称)

蜜翁翁(宋·张师雄的绰号)

颍滨遗老(宋·苏辙晚年的别号)

参寥子(宋僧道潜的别号)

山谷道人(亦省称“山谷”。宋·黄庭坚号)

金华仙伯(宋·黄庭坚的别称)

涪翁(宋·黄庭坚的别号)

龙眠居士(亦简称“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别称)

三品秀才(宋·章珉的外号)

米颠(北宋书画家米芾)

阿章(对宋·米芾的昵称)

热熟颜回(宋·陈绎的绰号)

贺兔头(宋·贺铸的别号)

贺梅子(亦称“贺黄梅”。宋词人贺铸的绰号)

蜜殊(宋·苏轼对僧仲殊的戏称)

肥仙(北宋诗人张耒的别称)

香燕(对宋·燕瑛的贬称)

宗父(对宋代名将宗泽的尊称)

宗爷爷(亦省称“宗爷”。对宋代名将宗泽的尊称)

方山子(宋·陈慥的别称)

东堂(宋·毛滂的号)

秦长脚(对南宋秦桧的蔑称)

香溪(宋·范浚的别名)

武圣(旧时对岳飞的尊称)

德寿(宋高宗赵构的代称)

刘村(宋代画家刘益的美称)

赢官人(宋时人对岳飞养子岳云的别称)

石湖居士(宋诗人范成大的号)

玉山先生(南宋学者汪应辰的别号)

朱子(对宋·朱熹的尊称)

紫阳(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

殿上虎(亦省作“殿虎”。宋谏议大夫刘安世的绰号)

济颠(宋·释道济的绰号)

水心(宋·叶适的别名)

谢胡蝶(宋·诗人谢逸的别称)

白石道人(宋诗人姜夔的号)

鹤山(宋·学者魏了翁的号)

半千(金·雷渊的别号)

三代人物(宋遗民刘辰翁自号)

泗水潜夫(宋·周密的别号)

眢井(亦称“眢井翁”。宋·郑思肖的代称)

乐笑翁(宋词人张炎的号)

大痴道人(元画家黄公望的别号)

丹溪(元医家朱震亨别号)

酸斋(元散曲家贯云石的别号)

云林(元代画家倪瓒的别号)

常十万(明名将常遇春的绰号)

青丘子(亦作“青丘”。明·高启的别名)

埋羹太守(明人对洪武末宁波知府王琎的称号)

六如居士(明·唐寅的别号)

阳明(明·王守仁之号)

刘棉花(明孝宗时户部尚书刘吉的绰号)

皇甫四杰(对明·皇甫冲、涍、汸、濂四人别称)

青菜刘(明·刘玺的绰号)

虾蟆给事(对明·胡汝宁的戏称)

潞佛子(明·潞简王朱常淓的美称)

柳麻子(明末清初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的别称)

木皮散人(明遗民作家贾应宠的别名)

蟋蟀相公(明·马士英的绰号)

李十郎(清·戏曲家李渔的别称)

八大山人(清初大画家朱耷别号)

二曲(清初学者李颙的别号)

竹垞(清·朱彝尊的别号)

乌目山人(清画家王翚的别名)

渔洋(清诗人王士禛别号)

吴好山(对清诗人吴乔的雅称)

柳泉(清·蒲松龄的号)

云亭山人(清·孔尚任的别名)

他山(清·查慎行的别称)

南楼老人(清·女画家陈书的别名)

新罗山人(清画家华嵒的别号)

随园(清·袁枚的别号)

鲍夕阳(清代藏书、校勘家鲍廷博的别称)

呼王(瑶族人民对太平天国天王的誉称)

真主(太平天国时对天王洪高启的别名)

东海公(清代诗人黄遵宪自署)

南亭亭长(清末李宝嘉的别名)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张良拾履》/《劝孝》

微凉初破候虫秋,露草萤光已不流。搔首与谁论往事,星河无语下城头。——宋代·汪藻《宿酂侯镇》 宿酂侯镇 微凉初破候虫秋,露草萤光已不流。

搔首与谁论往事,星河无语下城头。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汪藻

晓来宫櫂去如飞,掠削鬟云浅画眉。风雨凄凄能自遣,三三五五坐弹棋。——宋代·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五》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五

晓来宫櫂去如飞,掠削鬟云浅画眉。

风雨凄凄能自遣,三三五五坐弹棋。圣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去恶向忠义,如病用良砭。方贻害于人,蛟虎并凶焰。及其惩艾余,大节秉无欠。卓绝补过功,炳炳照铅椠。乃知春秋意,恶恶待终厌。——宋代·张镃《杂兴》

杂兴

圣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

去恶向忠义,如病用良砭。

方贻害于人,蛟虎并凶焰。

及其惩艾余,大节秉无欠。

卓绝补过功,炳炳照铅椠。

乃知春秋意,恶恶待终厌。空心劲草琅轩节,瘦如笔枝赤如铁。壶公手中曾掷之,黄公石上飞星裂。玑天道人双眼青,见之不减九节藤。神丁未窥混沌窍,中有万壑铜龙声。道人亲凿崆峒玉,九漏玲珑尺度足。黑蛇飞来膝上横,道人手中啸鸾鹄。自言奇音不敢作,寒星堕地风折岳。去年台山解虎斗,今年狼山敲豸角。铁崖相见洞庭东,腰间笛佩苍精龙。湘江雨脚吹雌风。相呼道人木上座,杖陂水拔须眉峰。——元代·杨维桢《箫杖歌》

箫杖歌

元代杨维桢

展开阅读全文∨ 空心劲草琅轩节,瘦如笔枝赤如铁。

壶公手中曾掷之,黄公石上飞星裂。

玑天道人双眼青,见之不减九节藤。

神丁未窥混沌窍,中有万壑铜龙声。

道人亲凿崆峒玉,九漏玲珑尺度足。

黑蛇飞来膝上横,道人手中啸鸾鹄。

自言奇音不敢作,寒星堕地风折岳。

去年台山解虎斗,今年狼山敲豸角。

铁崖相见洞庭东,腰间笛佩苍精龙。

湘江雨脚吹雌风。

相呼道人木上座,杖陂水拔须眉峰。 ▲

《汉书·萧何曹参传》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 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乎?”汉王曰:“何为乃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 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与项羽相距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 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语在《信传》。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祖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东陵瓜”,从召平始也。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 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 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不恨矣!”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 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文帝复以遣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长喜为酂侯。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译文;萧何,汉初名臣,官居相国,乃是汉朝开国时期中央的第二把手。萧何是沛丰人,和刘邦同学住得比较近。萧何的能力很强,属于那种无论什么考试都可以得高分的天才儿童,所以很容易的就混了个小官当当。在秦末的乱世之中,萧何这个家伙的眼光很贼,当刘邦还是个小屁屁的时候就看出这个流氓不简单,常常在一些小事情上帮助刘邦,作为感情投资。后来刘邦成了所谓亭长,萧何就常常跟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刘邦出去做事,别人送红包给3两银子,萧何独自给5两。——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我也很纳闷:受贿和行贿也有体现出高瞻远瞩的? 萧何工作不错,为人处事非常圆滑,上下各个方面的关系都打点的妥妥帖帖,很快便有了升官的机会:按照绩效排名,位居第一的萧何可以请调中央。但是萧何清楚地看到当时秦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状况之中,就以各种理由推托,在天下大局十分不明朗的情况下,这样处理无疑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 后来刘邦开始造反。凭借以前的关系,萧何很自然的成为了刘邦的最主要副手,在战场上,萧何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但是当刘邦的部队先于项羽攻入秦都咸阳的时候,萧何体现出了作为一个一流政治家的素质——他在别人狂抢金银财宝的时候直扑丞相府和御史府,将所有的地图文件都收集起来。虽然是后到,项羽本来也还可以捞点残羹冷炙,但是这个笨蛋一把大火将什么都烧了,自然就什么也没有捞到。其实,项羽当时的拳头很大,让刘邦送过一份拷贝来就可以了么。这个粗线条居然以为只要武力强盛就可以统治天下了,真是可笑!这样,刘邦就很清楚的知道天下各处关塞,百姓户口,何处强弱,人民所疾苦,即使一次次被项羽扁的溃不成军,以刘邦低劣的军事素质,还能找条路逃走。 于是萧何成为刘邦的丞相。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的实力当时还是无法和项羽相抗衡,所以刘邦退到了巴蜀并采纳了张良的意见——烧掉栈道——以表示自己安心在四川盆地玩乐。当时的巴蜀内政很烂,开发度很低,再加上刚到这个鬼地方水土不服,许多人耐不住寂寞,开始纷纷开溜走人。对于刘邦集团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因为如果留不住人才,就根本没可能和项羽争夺天下。这个时候,萧何演出了一幕千古传颂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为刘邦集团找到了一个军事天才,一个可以帮助刘邦战胜项羽的人。 刘邦出陈仓和项羽争天下,让萧何看管自己的后半盘。在这个阶段中,萧何体现出了超凡的内政能力。每当刘邦被项羽痛打一顿,丧师失地,人的散的散,粮草不是被抢就是被烧的时候,萧何总能够在后方为刘邦补充实力。 楚汉相争,在相持阶段,刘邦有多次从前线派人回来慰问萧何。萧何正在傻乐的时候,旁边有人提醒他:“刘邦自己在外头灰头土脸,却还来犒劳你这个在家里闲呆着的人,分明是对你有了疑心。不如你把自己宗族里面可以打仗的人都送到前线去(作人质?),刘邦就会高兴了。”萧何恍然大悟,立即就照做了,于是刘邦很高兴。这种小心谨慎的处事态度,才使萧何在汉初的名臣当中得到善终,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大功臣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萧何得到善终的另一个原因是擅长人际关系,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有人提醒,都有人帮着说话。——特别是文臣。这一点从后面的事情中也能得到证明。 搞定项羽同学之后,首先是论功行赏,各位打天下的功臣们当然争功,议论了有一年多(靠!瞧这效率。)。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所以封赏最多。——当然,这里要去掉那些被封了王,后来又被一一剪除的韩信、英布等人。于是各位武将们不干了,说:“我们在前线和敌人作战,浴血疆场,而萧何仅仅是在后方舞文弄墨,结果封赏还比我们多,这太说不过去了吧?” 刘邦说:“你们都打过猎,知道猎狗。打猎靠猎狗来抓到猎物,但是指示猎物踪迹的却是人。你们能够抓到猎物,功劳相当于狗,而萧何发踪指示,功劳相当于人。另外,你们不过是一个或者几个人跟随我,而萧何全宗族有几十个人跟随我,当然功劳最大了。” 这种比喻简直狗屁不通,后面的论证方式也完全是诡辩,但是老大既然如此说了,各位武将自然也就不敢再说些什么。 封完各位功臣,接着是排定座次。各位大臣都说:“平阳侯曹参功劳最上伤痕累累(有七十多处),应该是第一。”刘邦已经给了萧何最多的封赏,在座次上再想把萧何列为第一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也不能老是诡辩。不过这个时候有些马屁精看出门道来了,关内侯鄂君开始为老大制造借口,他说:“这些人都在胡说,曹参虽然野战攻城,但只不过是一时的功劳。老大和项羽相持了五年,经常吃了败仗,全军覆没,单身逃匿。但是萧何能从关中补充老大的实力,多次在老大还没有来得及召集的时候就将数万的兵力送到;当年老大和项羽相持,没有粮食的时候,萧何又从关中源源不断地将粮食运过来。老大虽然在崤山以东常常吃败仗,但是萧何在关中总能给老大以最强烈的支持,这是万世之功!如果没有曹参,对汉朝会有多大损失?我们不能把一时的功劳和万世的功劳相提并论,所以,萧何第一,曹参顶多第二。”刘邦高兴了,于是下令让萧何位次第一,可以带剑上朝,上朝不必像别的大臣一样三跪九叩。当天,刘邦封赏了了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每人都有食邑,而光萧何的食邑就有两千户之多。这样,当年萧何多送给刘邦的银子就成万倍的收了回来,这种投资的回报率真是无与伦比,估计就连股神巴菲特同学都得甘拜下风。 鄂君同学为刘邦找到了把萧何列在第一位的理由,很自然的也得到了回报:刘邦认为鄂君有知人之智,扩大了他的食邑,改封鄂君为安平侯。由此可见,做官的唯一诀窍就是揣摩上意。 汉朝建国11年,陈豨造反,刘邦带兵出击。这个时候,被刘邦从楚王弄到所谓淮阴侯的韩信想乘机造反——陈豨和韩信早有预谋,一个拥兵在外,胁权自重,一个心存怨恨,力图报复。萧何毫不犹豫的给刘邦的老婆吕女士出主意,干掉了韩信。虽然吕女士本来就不是善茬,但如果没有萧何帮助,恐怕也不能那么容易得搞定韩信。由于当年萧何有月下追韩信的事迹,韩信怎么也不会想到萧何会这样帮着别人暗算自己,所以后来关于萧何与韩信还有一句名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听说萧何帮助自己老婆搞定了韩信,立即下令封萧何为相国,增加五千户食邑,拨五百人作为萧何的私人护卫。这个时候的萧何,可以说是位极人臣,所以各位同事都来祝贺,拍他的马屁,唯有一个叫召平的人来给萧何吊丧。召平就是那个种出一代名瓜“东陵瓜”的原秦朝东陵侯,他对萧何说:“你的祸事来了,老大在外头打仗而你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情却给你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事情来看,老大是在怀疑你了。给你卫队绝对不是宠信你的表现。如果你推辞不接受,并把自己的银子拿出来劳军,老大一定会高兴的。”萧何立即采纳了召平的方法,刘邦果然很高兴。 又过了一年多九江王英布造反,刘邦又亲自出马,在军中多次派人来问萧何在作些什么。萧何的做法和陈豨造反时一样,全力安抚百姓,拿出自己的银子犒劳军队。此时,有人就对萧何说了:“你离灭族已经不远了。你是相国,功劳最大,还可以怎么封赏你?你在观众经营老大的老巢已经十几年了,深得民心,老百姓只知道有相国而不知道有皇帝。老大之所以多次来问你,是因为怕你动摇他的根本。现在你何不多贱买田地,损害自己的名誉?这样老大就放心了。”萧何立即采纳,强买老百姓土地房屋无数,刘邦闻讯大喜。 萧何很会拍马,他主持建设未央宫,把这座刘邦要住的宫殿搞得富丽堂皇。后来刘邦看到了,前面就摆着一个秦朝阿房宫的前车之鉴,刘邦顿时大怒,说:天下刚刚定下来,你为什么花这么多钱造这种东西?萧何振振有词地说:天下刚刚定下来,所以就可以造宫殿了,而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如果宫殿不造的壮丽一些,怎么能够显示天子的威严呢?听到这话,刘邦当时“龙颜大悦”。 不过即使是像这样小心翼翼,萧何还免不了牢狱之灾。一次萧何要求开发长安附近的空地,结果被刘邦认为收受了商人的贿赂,于是令人将萧何收监审问。正在危急的时候,王卫尉帮忙说话:“有利于百姓而提出方案,这是宰相的职责,老大你怎么能认为萧何收受贿赂呢?而且老大和项羽打、后来又和陈豨打、和英布打,那个时候萧何只要在关中稍稍动作,则关西不会为老大所有。萧何不以这个为利益,而今天却被商人贿赂,这可能吗?”刘邦听后,十分不高兴,但还是过了几天就把萧何给放了。由此可见,即使像萧何这样有做官素质的牛人也免不了搞错状况,所以做官一定要有一些比较“铁”,而且能够说得上话的哥们,这就是所谓“关系网”。一旦自己有个马高镫短、漏手失蹄,才会有人全力以赴的帮忙。这就是为什么韩信、英布、彭越、陈豨等等大功臣一一挂掉而萧何同学得以善终的根本原因。 由于有过争夺兵器谱排名第一的梁子,萧何和曹参一向不合。不过在萧何临终前还是向当时的汉惠帝推举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萧何生病,汉惠帝去探望他,问:“你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你啊?”萧何回答:“知臣莫如君。”——这种“只有老大知我心”的马屁之词明显是废话,说明萧何在临前还要演戏。汉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点头:“您选对了人,我而无憾了!” 汉惠帝二年,萧何去世,追封为文终侯。 萧何这个人一生小心谨慎,在秦朝是不过是一个小官吏(不过我认为萧何这种素质什么时代都会爬上去的),但在秦汉交替之际的乱世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作了精彩的演出,毫不逊色于同时代的军事天才们,终归有他的独到之处。萧何深愔为官之道,看人很准,并且处处留下后路伏笔,自然能够左右逢源。以那么高的地位,还在刘邦这种人身旁混得好好的,在汉初,只有萧何一人。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