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带拼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0 00:34:59浏览:7分类:文字大全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带拼音

三字经正规全文带拼音

太平天国教育儿童的韵文,采用中国传统教育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形式,三言一句,共352句。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1]《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最全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三字经全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最全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 习 相 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 , 性 乃 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 贵 以 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昔 孟 母 , 择 邻 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学 , 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 燕 山 , 有 义 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教 五 子 , 名 俱 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养 不 教 , 父 之 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 不 严 , 师 之 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学 , 非 所 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幼 不 学 , 老 何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 不 学 , 不 知 义。

 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为 人 子 , 方 少 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 师 友 , 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香 九 龄 , 能 温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亲 , 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 , 能 让 梨。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长 , 宜 先 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首 孝 弟 , 次 见 闻。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知 某 数 , 识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 , 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 而 千 , 千 而 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 春 夏 , 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此 四 时 , 运 不 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 南 北 , 曰 西 东。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 四 方 , 应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曰 水 火 , 木 金 土。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

 此 五 行 , 本 乎 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曰 仁 义 , 礼 智 信。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此 五 常 , 不 容 紊。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稻 粱 菽 , 麦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 , 人 所 食。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马 牛 羊 , 鸡 犬 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 , 人 所 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惧。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 乃 八 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 曾 祖 , 父 而 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 , 子 而 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孙 , 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 , 人 之 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 子 恩 , 夫 妇 从。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 则 友 , 弟 则 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 幼 序 , 友 与 朋。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君 则 敬 , 臣 则 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义 , 人 所 同。

 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

 凡 训 蒙 , 须 讲 究。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

 详 训 诂 , 明 句 读。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 者 , 必 有 初。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 , 至 四 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论 语 者 , 二 十 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群 弟 子 , 记 善 言。

 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孟 子 者 , 七 篇 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讲 道 德 , 说 仁 义。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作 中 庸 , 子 思 笔。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中 不 偏 , 庸 不 易。

 dà xiǎo dài zhù lǐ jì

 大 小 戴 , 注 礼 记。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述 圣 言 , 礼 乐 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曰 国 风 , 曰 雅 颂。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 四 诗 , 当 讽 咏。

 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

 诗 既 亡 , 春 秋 作。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寓 褒 贬 , 别 善 恶。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 传 者 , 有 公 羊。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有 左 氏 , 有 谷 梁。

 jīng jì míng fāng dú zǐ

 经 既 明 , 方 读 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撮 其 要 , 记 其 事。

 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五 子 者 有 荀 扬。

 wén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文 中 子 , 及 老 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经 子 通 , 读 诸 史。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考 世 系 , 知 终 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自 羲 农 , 至 黄 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号 三 皇 , 居 上 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唐 有 虞 , 号 二 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相 揖 逊 , 称 盛 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 有 禹 , 商 有 汤。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周 文 武 , 称 三 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夏 传 子 , 家 天 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四 百 载 , 迁 夏 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汤 伐 夏 , 国 号 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

 六 百 载 , 至 纣 亡。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òu

 周 武 王 , 始 诛 纣。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八 百 载 , 最 长 久。

 zhōu zhé dōng wáng gāng zhuì

 周 辙 东 , 王 纲 坠。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逞 干 戈 , 尚 游 说。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始 春 秋 , 终 战 国。

 wǔ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

 五 霸 强 , 七 雄 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 秦 氏 , 始 兼 并。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传 二 世 , 楚 汉 争。

 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

 高 祖 兴 , 汉 业 建。

 zhì 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

 至 孝 平 , 王 莽 篡。

 guāng wǔ xīng wéi dōng hàn

 光 武 兴 , 为 东 汉。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 百 年 , 终 于 献。

 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魏 蜀 吴 , 争 汉 鼎。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号 三 国 , 迄 两 晋。

 so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齐 继 , 梁 陈 承。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 南 朝 , 都 金 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 , 分 东 西。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 , 与 高 齐。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 , 一 土 宇。

 bú zài chua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传 , 失 统 绪。

 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

 唐 高 祖 , 起 义 师。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除 隋 乱 , 创 国 基。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二 十 传 , 三 百 载。

 liáng miè zhī guó nǎi gǎi

 梁 灭 之 , 国 乃 改。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梁 唐 晋 , 及 汉 周。

 chēng wǔ dài jiē yǒu yóu

 称 五 代 , 皆 有 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 宋 兴 , 受 周 禅。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十 八 传 , 南 北 混。

 liáo yǔ jīn dì hào fēn

 辽 与 金 , 帝 号 纷。

 dài miè liáo sòng yóu cún

 迨 灭 辽 , 宋 犹 存。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兴 , 金 绪 歇。

 yǒu sòng shì yì tong miè

 有 宋 世 , 一 同 灭。

 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

 并 中 国 , 兼 戎 狄。

 míng tài zǔ jiǔ qīn shī

 明 太 祖 , 久 亲 师。

 chuán jiàn wén fāng sì sì

 传 建 文 , 方 四 祀。

 qiān běi jīng yǒng lè sì

 迁 北 京 , 永 乐 嗣。

 dài chóng zhēn méi shān shì

 迨 崇 祯 , 煤 山 逝。

 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mìng

 清 太 祖 , 膺 景 命。

 jìng sì fāng kè dà dìng

 靖 四 方 , 克 大 定。

 zhì xuān tǒng nǎi dà tóng

 至 宣 统 , 乃 大 同。

 shí èr shì qīng zuò zhōng

 十 二 世 , 清 祚 终。

 dú shǐ zhě kǎo shí lù

 读 史 者 , 考 实 录。

 tōng gǔ jīn ruò qīn mù

 通 古 今 , 若 亲 目。

 kǒu ér song xīn ér wéi

 口 而 诵 , 心 而 维。

 cháo yú sī xī yú sī

 朝 于 斯 , 夕 于 斯。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昔 仲 尼 , 师 项 橐。

 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

 古 圣 贤 , 尚 勤 学。

 zhào zhōng ling dú lǔ lún

 赵 中 令 , 读 鲁 论。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彼 既 仕 , 学 且 勤。

 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披 蒲 编 , 削 竹 简。

 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

 彼 无 书 , 且 知 勉。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头 悬 梁 , 锥 刺 股。

 bǐ bú jiào zì qín kǔ

 彼 不 教 , 自 勤 苦。

 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如 囊 萤 , 如 映 雪。

 jiā suī pín xué bú chuò

 家 虽 贫 , 学 不 辍。

 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

 如 负 薪 , 如 挂 角。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身 虽 劳 , 犹 苦 卓。

 sū lǎo quán èr shí qī

 苏 老 泉 , 二 十 七。

 shǐ fā fèn dú shū jí

 始 发 奋 , 读 书 籍。

 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

 彼 既 老 , 犹 悔 迟。

 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

 尔 小 生 , 宜 早 思。

 ruò liáng hào bā shí èr

 若 梁 灏 , 八 十 二。

 duì dà tíng kuí duō shì

 对 大 廷 , 魁 多 士。

 bǐ jì chéng zhòng chēng yì

 彼 既 成 , 众 称 异。

 ěr xiǎo shēng yí lì zhì

 尔 小 生 , 宜 立 志。

 yíng bā suì néng yǒng shī

 莹 八 岁 , 能 咏 诗。

 mì qī suì néng fù qí

 泌 七 岁 , 能 赋 棋。

 bǐ yǐng wù rén chēng qí

 彼 颖 悟 , 人 称 奇。

 ěr yòu xué dāng xiào zhī

 尔 幼 学 , 当 效 之。

 cài wén jī néng biàn qín

 蔡 文 姬 , 能 辨 琴。

 xiè dào yùn néng yǒng yín

 谢 道 韫 , 能 咏 吟。

 bǐ nǚ zǐ qiě cōng mǐn

 彼 女 子 , 且 聪 敏。

 ěr nán zǐ dāng zì jǐng

 尔 男 子 , 当 自 警。

 táng liú yàn fāng qī suì

 唐 刘 晏 , 方 七 岁。

 jǔ shén tóng zuò zhèng zì

 举 神 童 , 作 正 字。

 bǐ suī yòu shēn yǐ shì

 彼 虽 幼 , 身 已 仕。

 ěr yòu xué miǎn ér zhì

 尔 幼 学 , 勉 而 致。

 yǒu wéi zhě yì ruò shì

 有 为 者 , 亦 若 是。

 quǎn shǒu yè jī sī chén

 犬 守 夜 , 鸡 司 晨。

 gǒu bù xué hé wéi rén

 苟 不 学 , 曷 为 人。

 cán tǔ sī fēng niàng mì

 蚕 吐 丝 , 蜂 酿 蜜。

 rén bù xué bù rú wù

 人 不 学 , 不 如 物。

 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幼 而 学 , 壮 而 行。

 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mín

 上 致 君 , 下 泽 民。

 yáng míng shēng xiǎn fù mǔ

 扬 名 声 , 显 父 母。

 guāng yú qián yù yú hòu

 光 于 前 , 裕 于 后。

 rén yí zǐ jīn mǎn yíng

 人 遗 子 , 金 满 赢。

 wǒ jiào zǐ wéi yì jīng

 我 教 子 , 惟 一 经。

 qín yǒu gōng xì wú yì

 勤 有 功 , 戏 无 益。

 jiè zhī zāi yí miǎn lì

 戒 之 哉 , 宜 勉 力。

  《三字经》的历史源流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三字经》之所以历久风行,影响所及,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三字经》篇幅不长,全篇仅1044个字,但就是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明朝的吕坤,把它当作增广见闻的读物。清人紫巢氏,在为《三字经注解备要》作序的时候,称它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章太炎把它和《千字文》作了对比,认为它虽然“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但“启人知识过之”。(《重订三字经》题辞)美籍华裔学者陈荣捷也说:“《三字经》以一千余字,历举中国文化义理历史典籍,实一小型百科全书。”(《朱子新探索》第672页,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

 《三字经》深得人们喜爱的另外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它的形式。它三字一句,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儿童喜闻乐道;并且,它的前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懂,丝毫没有生拼硬凑的痕迹。

 宋代之前启蒙读物主要用四言写成

 在宋代之前,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主要是用四言写成的。从残存的遗文和王国维等学者的考证来看,中国最早的启蒙识字读本,如《史籀篇》、《仓颉篇》等,都是用四言写成的。著名的《急就篇》主体是三言和七言,末尾最为浅近可读的一段,歌颂汉朝的功德:“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滋荣。灾蝗不起,五谷孰成。圣贤并进,博士先生。”正是用四言写成的。

 被人们视为“稷下学宫之学则”的《弟子职》、成书于六朝时期的《千字文》、唐代广泛使用的《开蒙要训》、成于唐而风行于宋的《蒙求》、介绍姓氏的《百家姓》、传播历史知识的《十七史蒙求》、阐释理学概念的《性理字训》、宋朝末年方逢辰所撰的《名物蒙求》等,都是用四言写成的。在《三字经》出现之后,一些重要的启蒙读物如《龙文鞭影》,还是用四言编写成的。可以说,四字句是传统启蒙读物最主要的编写形式。

 用三言这样短小的句子来表达意思,而且通篇如此,还要押韵,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用简短(三、四个字)而整齐的韵语,好处在便于记诵,但是往往有两个缺点,一是容易写得艰深难读或者牵强硬凑,一是容易写得贫乏呆板。”(《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第23页)四言相对于三言,虽然只多了一个字,除了增加编写的难度之外,对于成人来说没有什么不同,但对于儿童特别是低幼儿童来说,则意味着负担的减轻,意味着更加容易接受。

 战国时期《田律》: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

 竹简,就是竹书,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没有竹简,很多历史之谜,就难以解开。

 当然,在这些竹简图书出现前,我国并不是没有文字,但那些刻在金属上、石头上的东西,因为篇幅有限和阅读、携带不便,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称书,只有到了竹子作书的时代,我国的.文字才有了真正的载体,才让我国的那段历史得以保存。

 别的不说,就拿1987年元月在湖北荆门发掘的战国中晚期楚墓——包山大冢来说,专家从这座2300多年前的古墓里,一下子整理出438支竹简,其中的275支不但保存完好,而且字迹如新,上面记录的狱讼、贸易以及楚国与邻国的战争等内容,不但对研究楚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很有帮助,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刑法也大有裨益,因为它是我国出土最早的刑律文字。

 1975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县发掘了两座战国到秦代的古墓,在第11号墓出土的大量秦简中,发现一部《田律》,在这部环境保护法中,不但有保护植物林木、鸟兽鱼鳖的具体规定,还有让水道不堵塞的严格措施,它不但是我们国家第一部环保法,也是世界第一部环保法,意义非常。

 《田律》中,除了前代规定的春季不准乱砍乱伐外,还有多条环保规定,其中有两条很新鲜,一是,规定不得堵塞河道,即所谓“雍堤水”;二是,不是夏季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即所谓“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特别是“毋敢夜草为灰”这一条,对保护大气很有作用,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减少雾霾天气。

 在古代,如果有不环保的行为或违反环保法的,都要受到处罚,西周时期周文王的“伐崇令”规定“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意思是,如果有人敢不遵从禁令,一律处死,且不得说情赦免。

 齐国的惩治条款比“伐崇令”更为严厉,《管子·地数》中说:“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即破坏封山行为是死罪,不得赦免;有违犯禁令的,左脚踏进,砍掉左脚;右脚踏进,砍掉右脚。

 这种为保护环境而剁断肢体的残酷惩罚,早在殷商时期已出现,《韩非子·内储说》有这样的记载,“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即把灰烬这类生活垃圾倒在街道上,被发现后将被剁掉手。

 另外,在云梦出土的秦简《封诊式·穴盗》中,还一下子让我国的指纹鉴定,追溯到了2200多年前的秦朝时代,上面“内中及穴中外壤上有膝、手迹、膝、手各六处”的记载,打破了1927年德国罗伯特·海因德尔在《指纹鉴定》一书中说的,中国唐代贾公彦是第一个提出指纹鉴定学者的说法,让中国的指纹鉴定比国际公认的阿根廷警察在1892年首先使用指纹鉴定侦破谋杀亲子案的事例更早。

 汉武帝末年,鲁王刘恭为扩张宫室而拆毁孔子故居时,从墙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典籍,这些都是竹简,西晋武帝时,河南汲县有人盗掘魏襄王陵墓时,发现了大量竹简,这些竹简经专家整理,诞生了《竹书纪年》、《国语》等图书。就是如今的《孙子兵法》,也是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中的竹简上发现的。

 竹简,也就是竹书,它的内容这么重要,那什么是竹书呢?竹书就是将竹子劈成长条状,上面写上字,一根竹片称为“简”,多根“简”用绳子编起来就是“册”,“册”字就是竹简穿起来的象形字。

 册,也称“编”,或者“篇”,用丝绳编的称丝编,用皮绳编的称韦编,编好的竹简卷成一束,就是一卷,长文可以分成多卷。篇、卷、册这些量词至今还在使用,意思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有与书有关的字,诸如“籍”、“簿”等,都是竹字头,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词语,像“著于竹帛”、“罄竹难书”、“汗青”等,都与竹书有关。其中“汗青”一词,也是出于秦代。竹简表面很光滑,不易写字,而且容易被虫蛀,所以人们就把新鲜湿润的青竹片放到火上烤一烤,这就是“杀青”或者“汗青”,“汗”,就是烤青竹时,青竹上冒出的水珠,像人出的汗一样。

 提起“汗”字,顺便说一点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我总觉得,形容藏书非常多的“汗牛充栋”一词,也与竹书有关,这个语出唐代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的“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的词语,如果不是竹书,哪能“处(存放)”则塞满屋子,“出(运输)”则让牛马累得出汗呢?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