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曾国藩家书系列品读》(交友篇):第十五章 老曾的交友之道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0 00:44:08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曾国藩家书系列品读》(交友篇):第十五章 老曾的交友之道

老曾平时是一个十分注意人际交往的人,作为如此成功的一代名人,老曾的交友之道同样也具有十分鲜明独特的风格,他对如何交友十分重视,甚至上升到这一生是否成功的重要高度。他指出:第一根本是要选择胸怀宽广、志向远大的人为友。有时能够得遇一良师益友,可以终生受益,而结交一个损友,则会终生受害。因此择友一定要小心谨慎,老曾特别指出要多去结交能够与你志同道合之人。

1、广交天下豪杰、见识学养之门大开

道光二十三年,老曾在给诸弟的家书中提到:我年少的时候天分其实不低,但那时天天跟庸碌鄙俗的人相处,以至于自己的天分和见识闭塞了很长时间。只有进京为官后开始立志做学问,近年来寻到了一两个良友,才知道有所谓经学、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才知道范、韩可以学到手,司马迁、韩愈也可以学到手,程昱、朱熹也可以学到手。感慨之余,便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让自己成为父母的孝子,弟弟们的先导。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老曾在给几位弟弟的一封勉励学习的家书中提到:自己现在有很多朋友,讲求躬行心得的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悟道的有吴子序、邵慧西;讲诗、文、字而技艺贯通古人之“道”的有何子贞;又有王少鹤、朱廉甫、吴莘畲、庞作人这四位先生慕名而来,虽说他们的学问有深浅,却都是有志之士,不甘于庸碌的人物。

老曾对于如何结交这些京城的朋友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说:京城是人文荟萃之地,不去探求便没有,越去探求就越多。近来可结交的朋友有很多,我不想先去拜访别人,恐怕徒然标榜虚名。广交天下豪杰可以用来匡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是大有益处的事情;而借此标榜自己图以虚名,也会受到大的损失。因此,做事情是受益还是受害,需要多加辨别。

在老曾看来,和志向远大、品格高尚的人交往,可以学到很多,能够巨大提升个人的境界,甚至也能最终成为那样的人。平日里,老曾都会有意识的主动结识优秀的人,并与之密切交往,这对他一生的事业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依靠多年的历练和自我调整,老曾最终养成了遇事不急、泰然处事、与人为善的沉稳性格,做人做事各方面不断得到朝廷认可,最后的成功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2、学习良师益友,老曾受益一生

除了自己广交天下豪杰之外,老曾还经常跟弟弟们介绍如何向名师益友学习做学问:他提到好友吴竹如写作跟着倭艮峰先生学习写日记,如何言之有物、行动有法。何子贞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看书,非常的又恒心。因此,老曾不再要求弟弟们开设各种新课程学习,只是要求弟弟们今后做到持之以恒。“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虽然是老生常谈,确实千古不变的真理!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老曾在给几位弟弟的家书中详细提到了如何向名师益友虚心请教:吴竹如格物功夫很深,一事一物,都要探求它的道理。倭艮峰先生诚意功夫很严,每天有日课册子,一个念头、一件事情全都记录下来,对于随时出现的欲望念头,会马上给予克服改正。他每天读的书都是好书,每一句都是有助于自身的金玉良言。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此之后,老曾也学着倭艮峰先生的办法,每天都开始写日记。自己做事一向没有恒心的毛病,在坚持写日记之后,就慢慢改掉了。老曾指出:结交良师益友,一重又一重的挟持我和监督我,大家惺惺相惜,每天互相切磋学习,这会让我今后只能进步不能倒退。老曾的“进德”、“修业”开始驶上快车道,步步前行、日日不止,一路向着远方前进!

老曾对自己的良师益友十分看重,并对每一位的优点都了如指掌,这一点难能可贵:倭艮峰贤明端庄,令人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精研究义,一言一事,实事求是。吴子序、邵蕙西谈经,深思明辨。何子贞谈字,其精妙处,与我无一不合,谈诗尤其意见一致。冯树堂、陈岱云胸怀大志、性情急切,也是良友。镜海先生,我虽然没有拿着礼物去请求授业,而心里早已把他当成老师了。

纵观老曾的一生,一直是在失败中寻胜机,在困厄中求出路,在经过异乎寻常的奋斗之后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学养、智慧、能力之外,更与他结交了许多朋友关系重大,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老曾一生交友无数,有官场朋友、有文人故友、有各路将领、还有生活中的亲朋好友,绝大部分朋友都同他保持了一生的友谊,可以说,这同老曾时刻向良师益友们学习请教,互相取长补短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3、与友勤加来往,直至成为莫逆之交

老曾是如何与各位朋友维持好关系呢?从家书中就可以获得答案,秘诀就是:勤加往来。不管朋友身份如何,老曾都能保持联系,不因自己当了大官就看不起朋友。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惑,都愿意跟朋友交流沟通。老曾与朋友相处的目的很单纯,始终能够保持一种纯粹的朋友关系。通过与朋友之间的互通有无、勤加往来,便能与之越走越亲、心越贴越近,直到成为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

道光二十二年,老曾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提到:我最近跟吴竹如往来很密切,每次来了便要长谈,所说的都是关于修养身心和国家的大事。吴提到有一个叫窦兰泉的云南人,悟道的水平非常精当平实,这位窦兰泉也听说过我,只是彼此还没有互相拜访。老友吴竹如经常劝我尽快搬进城里住,这样就可以拜城里的镜海先生可以为师,也可以跟倭艮峰先生和窦兰泉先生成为好友,有了良师益友,就是一个懦夫也要立志做大丈夫了。

除了想尽快搬进城跟许多良师益友为伴之外,老曾在城外住时也结交了一批好朋友,并经常见面长谈,如邵蕙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老曾跟朋友们在一起时是什么感觉呢?如喝醇酒,如痴如醉。每次见面都会长谈,舍不得分手。朋友们的好建议也极大的改变了老曾的学习观:好友吴子序告诉老曾学习用功如同挖井,与其不断挖各种井,不如始终挖一口井,直到看见泉水,这样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从此之后,老曾学会了“结硬寨、打呆仗”的人生哲学!

老曾在京做官的湖南同乡有不少人,大家会定期组织聚会,这一点在今天也十分常见。老曾经常同各位朋友互相走动,关系也在不断走动中越来越好,对彼此的认识也越发深刻。有一天,老曾去朋友黄子寿那里看他,就发现了他最近写古文的水平又提高了很多,进一步接触后发现黄子寿是一个对各种典故涉猎很广的人,因此写文章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精进。

老曾交友有个著名的“八交九不交”的原则。“八交”是:胜已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简单来说就是品德高尚、急危救困、志向远大的人。“九不交”是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简单来说就是品德不好、跟自己志向不同的人。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是一种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得益友则一生受益,得损友则贻害终身,因此结交朋友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老曾一生喜欢交朋友,也善于交朋友,他以自己的学养和人格吸引有志之士主动与他交朋友,而朋友间又互相吸引,所以,他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他结交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人生道路终于越走越宽!再次学习了!收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绕不过的人物之一,他所创立的湘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部队,其军事思想甚至影响了整个民国时期。曾国藩的一生立功立德立言,是中国古代难有的圣人之一,虽然他的一生也富有争议,但是他看人却还是有那么点道理的,尤其是在第一次见到慈禧时,就对慈禧下了一个判断,甚至直接印证了慈禧的一生。

1864年,辗转半生的曾国藩终于在湘军的主导之下,攻破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然而他的弟弟曾国荃却放任部下烧杀抢掠,屠杀和奸*无数无辜的百姓,导致这座当时江南地区仅存的繁华城市生灵涂炭。而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因战功受封一等侯爵,并且急流勇退,裁撤湘军。

此后,曾国藩又挂帅出征,在中原等地区追杀捻军,同样又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汉臣的权柄越来越大,他被中央政府又是仰仗,又是害怕,当时的同治皇帝年纪尚小,朝中权柄大都在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欣手上,所以曾国藩面见这些朝中大臣也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1868年12月,已经受封为体仁阁大学士的曾国藩前往阔别多年的北京城,面见两宫太后和朝中掌权的大臣。然而这次面见的结果却让他倍感复杂,虽然没有对大清朝的未来有所担忧,但是对于这些人曾国藩表现出了深深的鄙夷和瞧不起。

曾国藩面见两宫太后,即慈禧和慈安两人的时候,两人对曾国藩询问了一些非常浅显易懂的问题,又装模作样的敲打了一番。曾国藩回头就在日记本里写上了一句话:?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说的是这两个太后才学实在是太平常了,见面没说一句重要的话。至于他面见的其他人,他更是表现出失望,他说:朝中有特立之操者尚推倭艮峰?其他就没有了。

倭艮峰就是同治帝的老师,蒙古人倭仁。不要怪大家不认识这个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同治帝的老师,是一个极端顽固派分子,极大的限制了同治皇帝的思想,导致清政府更加的封闭。

而他认为的那个才学平常的慈禧,虽然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了上峰,但是对国家来说却是一场灾难,才学平常的慈禧大权独揽,导致清王朝成为了一个?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赔偿?或者?犯我大清者,输赢都赔?的尴尬朝代。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