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御的词语和拼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0 02:03:51浏览:14分类:文字大全

御的词语和拼音

1、御组词:抵御、抗御、御驾、御侮、防御、御寒、御笔、御手、统御、御用、捍御、御辩、御干、御极、御墨、守御、维御、相御、御纂、御叶、控御等。

2、御的拼音:yù。

3、御是汉语常用字。御和它的繁体字﹝以下作“御(繁体)”﹞本是两个字。“御”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持策于道中,会驾驭之意。御在典籍中多指驾驭车马。引申指驾驭车马的人。御也泛指驾驭一切。此外,由本义还引申有治理、统治之义,因帝王是离不开车马的领导者,所以扩充意义至与帝有关的事务。御也是古代六艺之一,指驾车的技术。“御(繁体)”古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指御除灾殃的一种祭祀,还有防御、抵抗之义。“御”和“御(繁体)”在古籍中时有通用,“御(繁体)”后来简化作“御”。

御字有什么意义?

御的基本含义为驾驶车马,如御车,御者;引申含义为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用,御览。

“御”在日常使用中,“御”也常做动词,表示息止,禁止,阻止,如御水,御守。“御”,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一个人拿着马鞭,本义是驾驭马车,引申为与皇帝有关的事务,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朝小篆、秦系简牍中发现,“御”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系简牍演变而来。

含御字的词组及解释

1、御驾亲征:谓天子亲自率兵征讨。喻指亲自出面做某事。

2、御用文人:御用,帝王所用。御用文人,本是为帝王所豢养只知道歌功颂德的无聊文人,现在常用来比喻投靠有势力的集团或有势力的人物而为之吹嘘的文人。

3、冯虚御风:无所凭借,能驾风飞翔。

4、不畏强御:不怕豪强有势力的人。

5、龙御上宾: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 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同“龙驭上宾”。

6、御子神薰:御子神薰乃指日本神社祭祀具有亲子关系的神祇时,用来称呼子神之名,又叫做苗裔神。

7、铁面御史: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 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汉语拼音:yu 汉字笔划:12 书写笔顺:撇撇竖撇横横竖横竖横折竖

偏旁部首:彳 部首笔划:3 五笔输入:trh(86版) ttg(98版)

汉字解释:

御 drive; imperial; keep out; resist;御 yù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2) 同本义。也作“驭” [drive a carriage] 御,使马也。――《说文》徒御不惊。――《诗·小雅·车攻》以御见,侍中。――《汉书·荀彘传》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大司徒》梁弘御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资治通鉴》 (3) 又如:御轮(赶车);御策(驾驭马匹的鞭子);御正(驾驶使不偏斜);御夫(驾驭车马的人) (4) 后亦泛指驾驭一切运行或飞行之物 [ride on] 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5) 又如:御天(控御天道);御气(制御血气);御物(驾驭万物) (6) 统治;治理 [rule;administer]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汉·贾谊《过秦论》 (7) 又如:御世(治理天下);御民(统治人民);御宇(统治天下) (8) 控制;约束以为己用 [control]。如:御节(主掌季节);御气(制御血气) (9) 统率;率领 [command] 皇帝亲御六师,即离三蜀,霜戈万队,铁马千群。――《旧唐书》 (10) 又如:御兵(统率军队) (11) 使用;应用 [use] 不可以御蓬。――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2) 又如:御器(使用器具) (13) 载,装运 [charge] 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说苑》 (14) 抵挡 [resist] 无御之者。――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不知御。――明·刘基《卖柑者言》 (15) 又如:御寒 (16) 违逆 [run counter to] 天下服而无御,四境 静而无虞。――《新书》 (17) [皇帝]驾临 [your arrival] 帝御温德殿。――《三国演义》 (18) 又如:御便殿(皇帝驾临便殿) (19) 指侍奉皇帝的妃嫔 [imperial concubine] 倚嫔御歌。――宋·王谠《唐语林·雅量》御 yù (1) 驾驶车马的人 [driver]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史记》 (2) 车和马 [carriage and horse] 沙市放船寒月白,渚宫留御古苔斑。――王安石《送王龙图》 (3) 仆役,侍从,陪伴主人提供服务的人 [attendant] 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李白《南奔书怀》 (4) 宫中女官名 [court' woman] 王御不参一族。――《国语》。韦昭注:“御,妇官也。” (5)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imperial] 出御便殿。――清·张廷玉《明史》 (6) 又如:御膳(皇帝的饮食);御笔(皇帝亲笔书写);御酒(专供皇帝、宫廷饮用的酒);御弟(皇上的弟弟);御状(向皇帝告状) (7) 宫禁 [court]。如:御街(京城里的大街);御试(殿试);御堤(禁苑中的堤);御殿(宫殿) 御 yù (1) 息止;禁止;阻止 [stop]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则不御。――《易·系辞上》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于是又节用御欲。――《荀子·荣辱》 (2) 又如:御水(避水旱灾);御火(避火灾);御守(防守);御捍(防御,保卫);御寇(防御贼寇);御备(防备) (3) 抵御 [defense] 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御寒暑之美服。――《公羊传·桓公八年》晋人御师必于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御凶(抗拒凶邪之气);御战(为抵御敌人的侵犯而作战) 御宝 yùbǎo [imperial jade seal] 皇帝、君主的御印御道 yùdào [road used only by emperor] 供帝王通行的道路御寒 yùhán [keep out the cold] 防冷;保暖御驾 yùjià [emperor's carriages] 皇帝的车驾御驾亲征御驾亲征 yùjià-qīnzhēng [the emperor personally led his soldiers in a military operation] 指皇帝率领兵马,亲自出征御林军 yùlínjūn [palace guards] 保卫帝王和京城的军队御容 yùróng [emperor'portrait] 皇帝的画像太祖御容。――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御史 yùshǐ (1) [the censor]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顾召赵御史。御史诣学宫。――清·张廷玉《明史》 (3) 又御史齐康。御史台 yùshǐtái [Yushi Tai] 中国古代监察官署名称,又名“宪台” 御手 yùshǒu (1) [soldier in charge of pack animals]∶见“驭手” (2) [emperor's hand]∶皇帝的手御侮 yùwǔ [resist foreign aggression] 抵抗外来欺侮御玺 yùxǐ (1) [privy seal]∶英国国王的私人印章,用于超越国玺或不需国玺的赠与或事务 (2) [significauit]∶从前在英格兰用以证实与执法有关问题的皇家授权的印记御医 yùyī [doctors who serve for the imperial family] 宫廷医师御用 yùyòng (1) [for the use of an emperor]∶皇帝君主专用的 (2) [serve as sb's tool]∶帮凶,为反动统治者利用的人御用文人 yùyòng wénrén [scholar used by the emperor] 御用,帝王所用。御用文人,本是为帝王所豢养只知道歌功颂德的无聊文人,现在常用来比喻投靠有势力的集团或有势力的人物而为之吹嘘的文人御苑 yùyuàn [king's garden] 皇帝、君主的花园御(④御) yù ㄩˋ (1) 驾驶车马:~车。~者。 (2) 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百官~事”。~下。~众。 (3)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用。~览。~旨。~赐。~驾亲征。 (4) 抵挡:防~。~敌。~寒。郑码:OIIY,U:5FA1,GBK:D3F9 笔画数:12,部首:彳,笔顺编号:332311212152 drive;imperial;keep out;resist;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