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朱元璋小时曾给叫刘德的地主放过牛,他成为皇帝后是怎么对待刘德的?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0 02:38:52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朱元璋小时曾给叫刘德的地主放过牛,他成为皇帝后是怎么对待刘德的?

说刘德,就必须要跟刘继祖一起说了,这哥俩都是地主,但是一个铁石心肠,一个大发善心,所以他们最后的结局也大相径庭。

朱元璋的悲惨童年,幸好有一些人在关键时候帮助他,但是刘德除外。

朱元璋小时候的生活,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因为他家里穷,而且子女众多,所以朱元璋家里连吃饭都是个大问题。

也正是因为家贫,所以朱元璋的两个姐姐很早就出嫁了。朱元璋的大姐嫁得一般,夫家没什么钱,也只能顾得上自己;倒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嫁得不错,丈夫李贞家里有点家财和田产,日子还过得去,也经常接济娘家人。

但是二姐家也不是那种大地主,经济条件还是很有限的,再加上她的娘家人口很多,有一双父母和四个兄弟,不是她能帮得过来的。所以朱元璋想要生活下去,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是个地道的农民,但是田地不是他家的,而是地主家的,朱五四只是个长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在朱元璋稍稍长大之后,他便到大地主刘德家打工,主要负责放牛。

不过刘德是个薄情寡义之人,常常因为嫌弃朱元璋没有把牛喂饱而惩罚他,有时候还克扣朱元璋微薄的工钱。

朱元璋小时候还是很调皮的,有一次因为对地主刘德不满,与小伙伴们一起把刘德家的牛给杀了吃了,结果被刘德毒打了一顿。

朱元璋虽然穷,但是胆子大,有志向,从小就有领导才能,与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汤和和徐达等人就对他很佩服,他们有时候在一起玩COSPLAY的游戏,朱元璋就经常假扮成皇帝,而徐达和汤和就假扮成大臣对朱元璋磕头,表现得十分唯唯诺诺。

那时候他们年纪都很小,天真烂漫,只是好玩的,只不过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一起嬉闹玩的游戏后来真的变成了现实。

朱元璋自己的工钱不多,连吃喝都不够,所以他常常到二姐家做客,二姐和二姐夫李贞每次都热情招待他。所以朱元璋对二姐和二姐夫李贞都十分感激,发誓以后出人头地了要报答他们。

朱元璋十五岁的时候,因为他的家乡濠州地区发生了蝗灾和瘟疫,再加上乱兵为患,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半个月之内相继去世了。因为朱元璋的三哥早死,所以家里只剩下二哥,大嫂和她的儿子朱文正,以及朱元璋自己。

因为家里没有钱也没有地,所以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很久都没有下葬。朱元璋去找很有钱的老东家刘德寻求帮助,希望刘德大发慈悲,给块地让他把家人安葬了,可是被刘德无情拒绝。

朱元璋无可奈何,后来又找了几个地主,但没有人肯帮助他,因为很多人觉得,朱元璋家里实在太穷了,帮助他很难得到什么回报,不值得。

可是有一个人却在朱元璋万分为难的时候即使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刘继祖,他是刘德是堂兄弟关系。

刘继祖见朱元璋可怜,便把自己家的一小块地送给朱元璋,让他把家人安葬了。朱元璋对刘继祖的善举万分感激,他给刘继祖磕头谢恩,心里也默默发誓,以后一定要报答刘继祖的恩情。

朱元璋和二哥用几件破衣服将父母和大哥的尸体草草包裹,然后下葬了,然十分简单粗陋,但好歹让父母个大哥入土为安了。

有人说,朱元璋的二姐和二姐夫家里有钱,怎么不帮助朱元璋家?

其实早在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死之前,二姐家那边就因为瘟疫严重,村里人死了十之八九。二姐夫李贞见村里人生活十分困难,于是变卖了家产,换成粮食来救济村里人。

所以,等到朱元璋家出事的时候,二姐家已经没有什么余钱了,再加上二姐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儿子李文忠也很年幼,需要她照顾,所以二姐家自然就没有能力和精力帮助娘家人了。

朱元璋在下葬了自己的父母之后,为了活命,便与二哥,大嫂和侄子朱文正分开了。朱元璋辗转来到皇觉寺出家,成为了一个行童,后来因为庙里的租子收不上来,粮食开始变得紧张,朱元璋便开始游历四方化缘,成为了一个游方和尚。

朱元璋的二哥在与他分离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朱元璋的大嫂和侄子朱文正开始还留在老家生活,后来也出去乞讨过,直到朱元璋成为了红巾军的将领,他们才去投奔他。

朱元璋在当游方和尚的时候,去了很多地方,见识了很多人和事物,学到了很多东西,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了。

朱元璋前后做了大约九年时间的和尚,一直到1352年,他儿时的好友汤和给他写了一封信,说自己现在是红巾军的将领,邀请朱元璋前去参军。

朱元璋原本有些胆小,不敢去,但是他的师兄却告诉他,说他跟红巾军来往的消息已经被元军知道了,就要拿他问罪了。朱元璋十分害怕,这才收拾行李去投了红巾军。

汤和除了邀请朱元璋之外,也邀请了徐达,三人在红巾军相遇,开始了他们征服四方的传奇历程。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汤和这个人还真不错,他那时候已经是千户之职了,但是对朱元璋这个大哥却十分尊敬,完全没有把自己当上司。在汤和的帮助下,朱元璋逐渐在红巾军崭露头角,后来成为红巾军的元帅。

等朱元璋有了自己稳固的势力之后,他便开始倚重与汤和和徐达,再加上他的侄子朱文正等淮西将领的鼎力协助,朱元璋先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地方割据势力,最后一举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对汤和和徐达等帮助自己建立王朝的人都已经了封赏,那么他是如何对待帮助过他的李贞和刘继祖等人的呢?

朱元璋对于封爵这件事是很谨慎的,那些没有功劳之人,一般都是不封赏的。但是有两个人例外,他们没有军功,也不是对朱元璋建立明朝有帮助的文臣,却被封为侯爵。

一个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

李贞虽然对于建立大明王朝没有功劳,但是朱元璋十分念及他当年对自己的帮助,所以他在称帝之后,就封李贞为恩亲侯和驸马都尉,还追封自己死去的二姐朱佛女为曹国长公主。

为什么朱元璋的二姐是“长公主”呢?

因为朱元璋不承认自己的大姐。朱元璋在投靠红巾军之后,有一次被元军追杀,去自己的大姐家避难,但是被大姐拒绝,还把他赶走。朱元璋因此怀恨在心,一直对自己的大姐避而不谈,就像没有这个大姐似的。

后来,李贞的儿子李文忠去老家扫墓,看到大姐大姐夫的坟墓已经残破不堪,他便将此事告知朱元璋。朱元璋见大姐大姐夫死后如此凄惨,有没有孩子,所以心一软,就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追封大姐夫为驸马都尉。

朱元璋之所以对李贞这么好,是因为李贞曾帮助过他,他也曾发誓报答他。

朱元璋对李贞的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事事关照他,后来还将她与其儿子李文忠一起封为曹国公,子孙三代为王爵,还赏赐了一套皇城内的房子给李贞,允许李贞穿五爪龙袍,这种待遇在明朝是绝无仅有的。

而在李贞生病期间,朱元璋派去询问病情的人络绎不绝。李贞死后,朱元璋更是伤心欲绝,不但亲自去给李贞送葬,还让自己的儿子给他守灵。

另一个没有功劳但被封为侯爵的就是刘继祖。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他还特意写了一封诏书,以此来表达对刘继祖的感激之情:

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刘继祖,字大秀。

大意是说刘继祖有仁惠之心,自己非常感谢,搜易封他为侯爵,他的夫人封为侯夫人。

其实那时候刘继祖夫妇已经死了,不过他的子孙还在。刘继祖有一个儿子刘英开始是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后来被朱元璋派到老家照看明皇陵。

刘继祖被追封为侯爵之后,刘英继承了义惠侯这个爵位,他的家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濠州地区最大的家族,子孙享福二百余年,直到明朝灭亡。

其实有很多人都说,朱元璋之所以要封刘继祖为侯,其实是因为刘继祖送给朱元璋家的那块地是风水宝地,间接助攻朱元璋成为了皇帝。

当然了,这种说法我我们听听罢了。

但不管怎样,朱元璋也算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刘继祖的善举,为自己的子孙换来了二百余年的富贵,这种回报是很很大的。

朱元璋的大姐因为没有帮助他,遭到他的嫉恨;刘德同样没有帮助朱元璋,其结局又如何呢?

刘德为富不仁,盘剥百姓不说,还对自己的雇员朱元璋如此刻薄,连一块小小的墓地都不愿意送给朱元璋。再加上朱元璋是个性情中人,恩怨必报,所以他如果把刘德抓起来杀掉,我们也不会奇怪。

但是令人意料不到的是,朱元璋回到老家见到刘德之后,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赏赐了他许多田地,还免除了他几年的赋税和徭役。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个人认为,其实这是朱元璋刻意而为之。

杀掉刘德简单,但是他会留下一个睚眦必报的恶名,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好处;但如果对刘德以恩抱怨,那么朱元璋就可以更好地笼络人心了,毕竟那时候明朝的根基还不算太稳,如果以社稷江山为重,朱元璋的这个做法才是明智之举。

而对于刘德来说,他在得知朱元璋就是现在的皇帝之后,心中肯定是非常害怕的,而且他也极有可能会后悔,要是当初帮助朱元璋的是他,那么义惠侯的爵位就是他的了,这个投资实在是太值得了。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刘德抱着必死的心去见了朱元璋,但最后不但没有被责罚,反而还得到了很多赏赐。

刘德心中不解,曾问朱元璋这是为什么,朱元璋却说: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朱元璋的大意就是说,刘德当初的所作所为,在那个时候其实是人之常情;而且朱元璋那个时候贫穷,刘德也不知道他后来会成为天子,所以就不怪罪刘德了。

朱元璋这话明显是虚情假意,因为他的大姐当初之所以不接纳他,是因为担心被朱元璋牵连,家人因此而遭难,这也是人之常情。那么朱元璋连自己的大姐都不原谅,非要去去原谅刘德呢?

只能说,朱元璋的政治头脑还是不错的,刘德在被赏赐之后,许多人都对朱元璋的这一举动而感到诧异,纷纷称赞他是个好皇帝,这就是朱元璋想要的效果。

而对于自己的大姐和大姐夫,朱元璋后来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所以李文忠把自己回乡的情况跟朱元璋一说,朱元璋就顺坡下驴,将大姐和大姐夫给追封了名位,而且还出钱给他们修缮了坟墓。

刘德后来过得还不错,得以善终,以子孙虽然不及刘继祖的子孙过得好,但是总体而言也还不错。

因为朱元璋在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在元朝,如果老百姓没有当官或者上学,是不能有自己的名字的,而只能用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所以出身贫农世家的朱元璋的高祖叫做朱百六,曾祖叫做朱四九,祖父叫做朱初一。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