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忒,衾,椁分别怎么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0 03:40:15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忒,衾,椁分别怎么读

te、tui

忒1

〈名〉

(1)

(形声。从心,弋(yì)声。本义:差误) 同本义 (侧重不符合客观实际)[mistake]

忒,更也。――《说文》

忒,差也。――《广雅》

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易·豫》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诗·曹风·鸤鸠》

忒,差也。――《广雅·释诂四》

昊天不忒。――《诗·大雅·抑》

常德不忒。――《老子》第二十八章

(2)

又如:差忒(差错)

〈副〉

太,过于 [too]。如:忒杀(忒煞。太甚,过于)

另见tuī

忒2

tuī

〈副〉

[方]∶太 [too]。如:人忒多;风忒大;这房子忒小

另见tè

忒1

tè ㄊㄜˋ

差错:差~。

郑码:HSWZ,U:5FD2,GBK:DFAF

笔画数:7,部首:心,笔顺编号:1454454

忒2

tuī ㄊㄨㄟˉ

太:风~大。这人~坏。

郑码:HSWZ,U:5FD2,GBK:DFAF

笔画数:7,部首:心,笔顺编号:1454454

qin

qīn

〈名〉

(1)

(从衣,今声。本义:被子) 同本义 [bed quilt]

衾,大被。――《说文》。段注:“寝衣为小被(夹被),则衾是大被(棉被)。”

抱衾与椆。――《诗·召南·小星》

缁衾赬里,无紞。――《仪礼·士丧礼》

衣衾多少厚薄多少之数。――《荀子·礼论》

布衾多年冷似铁。――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衾拥覆。――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西厢记》

(2)

又如:衾褥(殓尸用的被褥);衾衽(指被与席。一说为枕席之间);衾枕(被与枕);衾绸(被;一说为大被和床帐);衾影无愧(暗中不做亏心事。后人引喻人在私生活中无败坏德行的事);衾衣(被子和衣服)

衾影无愧

qīnyǐng-wúkuì

[a clear conscience in the still hours of the night] 指在私生活中无丧德败行之事,问心无愧

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工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惭,屋漏不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qīn ㄑㄧㄣˉ

(1)

被子:~枕。

(2)

尸体入殓时盖尸的东西。

郑码:ODSR,U:887E,GBK:F4C0

笔画数:10,部首:衣,笔顺编号:3445413534

guo

(1)

guǒ

(2)

(形声。从木。本义: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同本义 [outer coffin]

椁,葬有木郭也。――《说文》

不树者无椁。――《周礼·地官·闾师》

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史记·张汤列传》

guǒ ㄍㄨㄛˇ

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棺~。

郑码:FSJY,U:6901,GBK:E9A4

笔画数:12,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41251521

《诗经》每日读之“鸤鸠”(152)

读音:

1.[tuī]

2.[tè]

基本释义:

1.[ tuī ]太:风~大。这人~坏。

2.[ tè ]差错:差~。

详细释义:

1.忒 [tuī]〈方〉∶太 。

如:人忒多;风忒大;这房子忒小

2.[tè](形声。从心,弋( yì)声。本义:差误) 同本义 (侧重不符合客观实际)

3.太,过于 。

如:忒杀(忒煞。太甚,过于)

组词:

1.衍忒[ yǎn tuī ]?

2.轨忒[ guǐ tuī ]?

原文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注释

⑴鸤(shī)鸠(jiū):布谷鸟。亦作尸鸠。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孵化。

⑵其子七:旧说布谷鸟有七子,早晨喂食从头到尾,下午喂食从尾到头,始终均平如一。

⑶淑人:善人。

⑷仪:容颜仪态。一:始终如一。

⑸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朱熹《诗集传》:“如物之固结而不散也。”

⑹带:大带,缠在腰间,两头垂下。伊:语助词,相当于维,是。

⑺弁(biàn):皮帽。骐(qí):青黑色的马。一说古代皮帽上的玉制饰品。

⑻棘:酸枣树。

⑼忒(tè):偏差,差错。

⑽正:长,领导,指榜样。一说纠正。闻一多《风诗类钞》:“正,法也,则也。正是四国,为此四国之法则。”

⑾榛(zhēn):丛生的树,树丛。

⑿胡:何。朱熹《诗集传》:“胡不万年,愿其寿考之辞也。”[2] [3]

译文

布谷筑巢桑树上,养育许多小小鸟。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始终最美好。仪容始终最美好,内心坚定有节操。

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嬉闹在梅枝。贤明高尚的君子,腰间大带系素丝。腰间大带系素丝,头上帽儿黑皮饰。

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欢叫酸枣间。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如一不改变。仪容如一不改变,各国学习好标杆。

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欢叫榛树间。贤明高尚的君子,全国民众好长官。全国民众好长官,祝他长寿万万年。[2] [3]

赏析

全诗四章,都以鸤鸠及其子起兴,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鸤鸠即布谷鸟,该鸟仁慈,“布谷处处催春耕”,裨益人间。又喂养众多小鸟,无偏无私,平均如一。《诗集传》谓:“(布谷鸟)饲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鳲鸠氏,司空也。”杜预注:“鳲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二是“鸤鸠在桑”,始终如一,操守不变,正以兴下文“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不忒”的美德,与那些小鸟忽而在梅树,忽而在酸枣树,忽而在各种树上的游移不定形成鲜明对照。小鸟尚未成熟,故行动尚无一定之规。因此,各章的起兴既切题旨又含义深长。

各章起兴之后,即转入对“淑人君子”的颂扬。首章就仪表而言,“如一”谓始终如一地威仪棣棣,包括庄重、整饬等,而不是指老是同一单调服饰。关于这一点,《诗集传》引“陈氏曰”:“君子动容貌斯远暴慢,正颜色斯近信,出辞气斯远鄙倍。其见于威仪动作之间者,有常度矣。”仪表从表面看仅是人的外包装,其实质则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露,由表及里,首章也赞美了“淑人君子”充实坚贞稳如磐石的内心世界。次章举“仪”之一端,丝带、缀满五彩珠玉的皮帽,将“仪”之美具体化、形象化,让人举一反三,想像出“淑人君子”的华贵风采。

如果说一、二章是颂“仪”之体,则三、四章是颂“仪”之用,即内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对于安邦治国佑民睦邻的重要作用。三章的“其仪不忒”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文情可谓细密。四章的末句“胡不万年”(意谓:这样贤明的人,怎不祝他万寿无疆?)则将整篇的颂扬推至巅峰。

诗意

赞美淑人君子。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