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示例【三篇】(人教版)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0 21:06:47浏览:7分类:星座大全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示例【三篇】(人教版)

篇一

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1:2-4;5-6;7)。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知道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1)、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课后小记:

 1、本课的教学设计参照颜宏京老师的设计,我觉得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主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小英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是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讲课时要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2、存在的一些遗憾,学生感悟到小英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但在感悟后需要通过朗读来加以巩固,在课堂上读的时间总觉得不到位,似乎意犹未尽啊。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坚硬——→氧化

名字总分(仅供参考):83

----------------------基本信息--------------------------------

姓名:冷小英

姓名(繁体):冷小英

农历日期:0年0月0日

属相:

四柱:年 月 日 时

八字:

五行:

纳音:

喜用神:金木水火土

五格:天格(8) 人格(10) 地格(14) 外格(12) 总格(21)

三才:天才(8)→人才(0)→地才(14)

----------------------五格释义--------------------------------

天格:乃祖先留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第8数理(吉)

基业:艺能、美术、学者、官禄、天官、师表、畜产。

家庭:兴家成为达贤者,家境先难后裕。

健康:高山立松,完健自在,可望长寿。

含义意志如磐石,富于进取的气慨。排除万难达到目的。名实两得,忍耐克己逐成大功。若其他运配合不善者,可能有遭难的厄患。戒慎过刚,可免遭难。

人格: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人一生的命运,均由此人格推断。

第10数理(凶)

基业:天福、文昌、散财、官禄、破危、夭寿

家庭:家内冷眼旁观者多,伤妻害子破重圆,百忍尚可得和平。

百忍尚可得和平

健康:杀伤、刑罚、病弱、灾危、女易风流、心性变态。

含义日没黄昏,四顾茫茫,神哭鬼号之象。其凶恶甚于九数,为事物吉终之运。有如黑暗的境地,空虚无物。主运有此数者,多非业短命。行事乏气力,常陷于不如意,障碍重重终失败,遂致破家亡产,贫困逆难迭至。无眷属之缘,自幼失亲,病弱遭难,或惹官非等。非业非运,一生多病不安,常遇不测

地格:由名字全部笔画数构成,称为前运,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

第14数理(凶)

基业:暗禄、美貌、艺术、流浪、红艳、劫财

家庭:骨肉疏远,离祖迁居。自家兄弟全无份,外处交友却有缘。

健康:皮肤病、感冒、风邪,先天五行相合者则健康。此数之男女均属好貌

含义浮沉不定,多破兆。家属缘薄,六亲无靠,骨肉分离,丧亲亡子、孤独、不如意、烦闷、危难、遭厄、灾祸迭至。为人慷慨,施恩招怨,劳而无功,辛苦凄惨。若其他运数配合不宜者,有伤天寿。然此数之人颖悟非凡,若“三才”配置善良者也会有极少数的怪杰、伟人成就大业。

总格:主中年至晚年的命运,又称后运。

第21数理(吉)

基业:天官、太极、文昌、哲学、艺术、财库、福禄、首领、君臣、富翁

家庭:六亲和睦,有子嗣之惠,女性反为不吉,用则破夫运。

健康:秋月芙蓉,壮年健壮,长寿。

含义含义:光风霁月之象,万物形成自立之势。独立权威,能为首领之运。为人尊仰,享受富贵荣华。路径属迈进发展,中途难免相当苦心步步而进,宛如登梯。立业兴家,大博名利,寿禄丰厚,乃贵重的吉数。女性得此数者,易招灾害,故不宜之。按《易经》观点女性属阴应助男性,是为先天的补

外格:主管命运之灵力。

----------------------星座解释--------------------------------

0月0日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