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默组词和拼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1 04:47:40浏览:15分类:文字大全

默组词和拼音

默的拼音:mò,组词:默默、幽默、沉默、默认、默契等。

释义:不说话;不出声:沉~。~哀。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书。~生字。

〈形〉(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闭口不说话恭默思道。——《书·说命》默而识之。——《论语》或默或语。——《易·系辞》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楚语》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昭公十五年》。

〈动〉默写。如:默生字冒,涌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水浒传》〈副〉私下;暗中故能默契如此。——朱弁《曲洧旧闻》又如:默化(于无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体不动而神游。后用为遇事默记之意);默识(领悟暗记在心中)。

默开头的词语:

1、默认

虽未言明心里却承认以静默表示同意详细解释默示承认。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我说全场默然,可见大家都默认这话是对的。

2、默读

不出声地读详细解释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3、默默不语

默默不说话的样子。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4、默识

暗中记住。语出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

5、默存

谓形不动而神游。列子周穆王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既寤,所坐犹向者之处,侍御犹向者之人。

默契的意思

感同身受、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心照不宣、同心同德。

一、感同身受

白话释义: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朝代:近代

作者:阿英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翻译:第二次的北山在京城,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二、心有灵犀

白话释义: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朝代:唐

作者:李商隐

出处:·《无题二首》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翻译: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三、心心相印

白话释义:形容彼此不待语言说明而感情相通,心意完全一致。印:合。

朝代:古代

作者:圆智

出处:《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翻译: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中没有什么不同

四、心照不宣

白话释义: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

朝代:清

作者:·曾朴

出处:《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翻译:张夫人吩咐道大家尽管像以前一样开轮船;大家也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

五、同心同德

白话释义: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朝代:西汉

作者:学者伏生

出处:《尚书·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翻译:尚有亿万外人,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我有乱臣十人;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默契的意思:

1、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2、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拼音:[ mò qì ]

引证解释: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你们的这样许多言论动,既然和敌人汉奸的所有这些言论行动一模一样,毫无二致,毫无区别,怎么能够不使人们疑心你们和敌人汉奸互相勾结,或订立了某种默契呢?”

笔画: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理解[ lǐ jiě ]

懂;了解。

毛泽东 《实践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二、反义词:

分歧[ fēn qí ]

1、(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2、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七章:“马路上已经有大大小小的队伍,拿着队旗,象分歧的河流似的向中山公园的广场汇集过去。”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