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筷子”的英文怎么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1 07:52:07浏览:13分类:文字大全

“筷子”的英文怎么读?

chopsticks

英 ['tpst?ks] ? 美 ['t?ɑ:pst?ks] ?

n.筷子;筷子( chopstick的名词复数 )

因为筷子是一对(两根),所以经常使用复数形式。

筷子,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的餐具。《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筷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这个箸字怎么读

匕读bǐ ,本意是勺子的意思,作名词使用。现在有两种含义:

1、指古人取食的器具,柄很长斗很浅,形状像汤勺,后来的羹匙由它演变而来。

举例: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又如:比筋(羹匙与筷子)

2、指匕首,也就是短剑。

举例: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组词

匕首(bǐ shǒu) 匕筯(bǐ zhù)? 玉匕(yù bǐ)?饭匕(fàn bǐ)? bǐ)?食匕(shí bǐ)?

匕箸(bǐ zhù)匕筴(bǐ cè)图穷匕见(tú qióng bǐ xiàn)匕鬯不惊(bǐ chàng bù jīng)

匕首投枪(bǐ shǒu tóu qiāng)穷途匕见(qióng tú bǐ jiàn)穷图匕见(qióng tú bǐ jiàn)

箸,拼音:zhù 注音:ㄓㄨˋ。

本义:筷子。现可作名词,亦可作动词。多出现于古文中。

汉字释义

〈名〉

(1)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 [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

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隋书·万宝常传》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辍箸叹曰。——清·?周容《芋老人传》

亦辍箸曰。

独一箸间。

仓卒无肴,不敢苦劝,请再进一箸。——《西游记.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4)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动〉

(1) 通“著”。显明;显示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

(2) 撰写,写作。后作“著” [write]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

(3)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使用禁忌

汉族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摆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摆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三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