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魏国后期第一谋士卫_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1 10:37:36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魏国后期第一谋士卫_

伐蜀战争的最后幸存者——魏国后期第一谋士卫瓘

卫瓘,字伯玉,史载其为河东安邑人,为官有道,“在位十年,以任职称”,并被傅嘏认为有甯武子的处世能力,朝堂上的明枪暗箭不能伤及,但是既然身处战乱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免战场被牵引,而卫瓘命运搏击的战场竟然仿佛是在仓促间开辟的,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资治通鉴.魏记十》记载“司马昭患姜维数为寇,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从事中郎荀勖曰:“明公为天下宰,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以刺客除贼,非所以刑于四海也。”昭善之”。

换言之,最初司马昭只是忧虑姜维数次犯境,想用刺客入蜀刺杀姜维,后经过荀勖劝说才改变计划,如此看来,司马氏的计划仅仅是针对姜维个人的,想针对西蜀主将实施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打击,至于伐蜀平汉此类重大战略貌似并没有提前布局,甚至连内部的意见都未统一,因为当司马昭提出要伐蜀时,除了钟会以外,都认为不可以。

“昭欲大举伐汉,朝臣多以为不可,独司隶校尉钟会劝之。”即便是制定了三路大军伐蜀的策略后,其西征四人组中,邓艾曾是鲜明的“反伐蜀者”,明确表示伐蜀时机未到,“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未有衅,屡陈异议”。

连同极力支持西征的钟会可能也没十足完美的计划,因为在钟会出征拜访王戎时居然问到“该怎么作呢?”“会过幽州刺史王雄之孙戎,问“计将安出”。

即便是出于多闻必有益的考虑或者随口的谦虚问计,也完全看不出钟会对平蜀的志在必得或者谋划良久,而此时的卫瓘必定还不能意识到自己作为监军已经进入了一个糟糕又复杂的团队中。而战线的西端,在收到姜维的预警后,西蜀的宠臣黄皓居然问之鬼神,并且认为敌人不会自己上门挑衅的,让刘禅不要提起此事,导致“群臣莫知”。

“姜维表汉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汉主寝其事,群臣莫知”。

就这样,在攻者“朝臣皆多以为不可”,主帅或表反对或无十分把握,守者“群臣莫知”,主帅或问以鬼神或被猜忌或的状态下,双方抵达了各自的命运的战场----包括国运和与之关联的个人命运,但是无论谁胜谁负,命运应该早已在暗中标好了筹码,洞悉一切的也许只有刘寔。

“或以问参相国军事平原刘寔曰:“钟、邓其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客问其故,寔笑而不答”,这段记载让人读之背后发凉,难道人真是仅仅是命运的玩偶吗?难道人的命运真的是早已注定,无论人们如何左冲右突都只能在早已铺好的荆棘上走向自己的归宿吗。

或许刘寔还会故弄玄虚,伸出一个手指头,等到只有卫瓘一人全身而还时,人们才能理解一指要说的是只能有一个人平安而还?那么一个都不能还?四人中一半可还,其实都逃不过这一个手指中的隐喻。

1、伐蜀之后的连锁反应

事先制定的三路伐蜀计划在实战中出现了问题,原定由邓艾带领三万余人到沓中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带领三万余人截断维退路;钟会带领十万余人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到汉中。但是姜维得到钟会到达汉中的消息后,不再和邓艾纠缠,骗过作为堵截道路的诸葛绪成功回防剑阁,蜀国倚仗天险和魏国的十万大军对峙,两国陷入了僵持阶段。

本来想独揽大功的钟会反而被姜维绊在了剑阁,为了给自己不能进军推脱,钟会职责诸葛绪失职,而此时卫瓘也许尚不能窥探钟会的另一番心思,所以更是不会想到这离他和钟会的斗争更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可以改变局面的最后一根“艾草”出现了,邓艾在十字路口替卫瓘选择了命运的方向,如果不是阴平小路出发的邓艾奇兵突击,让远在剑阁的姜维大军一时难以顾及,也许僵持下去的结果会是魏国最终回撤。

或者至少不能短时间迫使刘禅出降而亡国,那么后来所有的故事都不会发生,但是成都城里的主人竟然真的把纳降的首功送给了邓艾“汉主乃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于艾”,一个国家的结局就这样落定了。

但是早已写就的桥段却迫不及待的上演,忘乎所以的邓艾继而被钟会诬陷为谋反,邓艾被“诏以槛车征邓艾”,又一个人的命运落幕了。

在亲手把最后一块骨牌推倒后,卫瓘被自己逼到了台前,“会所惮惟艾,艾父子既禽,会独统大众,威震西土,遂决意谋反”。原本钟会告发邓艾谋反,卫瓘作为监军想缉拿邓艾就存在困难。

因为此时卫瓘手中兵力本就不可能与作战部队相比,卫瓘想借助钟会力量时,钟会却心存借刀杀人的想法,“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无奈之下卫瓘对邓艾部将分化瓦解才得以将邓艾父子擒拿,“奉诏收艾,其馀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

但是比及邓艾被擒,卫瓘却并没有因此而更加平安,邓艾既除,伐蜀主将只剩钟会一人,足以割据为复刘备的巴蜀山川、足以依仗复为西蜀的西征魏军、足以复为西蜀的有利时机使得钟会甚至要求卫瓘支持他的反叛行动。

卫瓘拒绝之下,以计谋为脱身,并在出外如厕的时候,让卫兵把钟会谋反的消息传递出去,同时散布消息---钟会将会坑杀魏国将士,以此激发魏军共同对付钟会”。

2、终成大赢家的卫瓘

”军并已唱义,陵旦共攻会”,最终的结局是“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此时正在押回魏国路上的邓艾怎么都不可能想到,钟会之死不是自己平反之时,却把自己回家的路程大大的缩短了。

“瓘自以与会共陷艾,惧为变…乃遣护军田续至绵竹,夜袭艾于三造亭,斩艾及其子忠”,邓艾灭蜀,而钟会又陷害邓艾,比及钟会谋反被诛杀,被征还的邓艾旋即又被卫瓘灭口,大罪者见诛,大功者亦见诛,诸葛绪虽然因为被钟会陷害而保住了性命只能说是捡回一命,最后的大赢家成了未有寸功的监军卫瓘。

暴风的中心真的是最安全的地方,卫瓘一直活到了东晋立国,直至晋惠帝即位,卫瓘这个灭蜀之战中的幸运儿才因为最初支持换立太子被他的政敌和贾南风害死,全家仅两个幼子免于被害“…遂与子恒、岳、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时年七十二。恒二子璪、玠,时在医家得免”。

此时,卫瓘年七十二岁,距离伐蜀之战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河东走过了,该走到河西了。

019钟会:天才是怎样害人害己的?

恐怖女主播免费

关注

成为第1位粉丝

三国末年,魏国已然成为了司马家手中的玩物,三家归晋已成大势所趋。恰巧这时蜀国内部发生了权力纠纷,身为三军统帅的姜维因为害怕宦官黄皓的迫害,而选择了离开中央前往沓中种麦。姜维的离开,让黄皓更加肆无忌惮,在黄皓的控制下,蜀国朝政日非,民有菜色。司马昭看到了蜀国的内部争斗后,下令钟会、邓艾发兵入蜀。在钟会、邓艾的攻击下,后主阿斗献城投降。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蜀国投降之后,钟会在姜维的蛊惑下发动叛乱意图取代蜀汉,成为与魏、吴鼎立的第三支力量。可惜天不遂人愿,这场叛乱很快就被魏国(司马昭)给镇压了。那么为何钟会在有了姜维这个诸葛亮接班人之后,叛乱还会失败呢?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要了解钟会叛乱,就要先了解钟会这个人。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俗话说,七岁看大八岁看老,钟会从小就是一个小机灵鬼,小时偷父亲药酒时就有过“偷本非礼,所以不拜”的诡辩。十三岁时面对文帝更是有“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的奇语。因为钟会时常都会有一些别出心裁的主意、建议,所以他也被司马家的人视为自己的张良。

但也正是因为年少成名,钟会缺乏深沉的气度和隐忍的耐心,他曾经戏辱夏侯玄、陷害嵇康。所以很多人给他的评价都是聪明有余,私心、杂念也很多(忠心不足)。所以当司马昭下令钟会出征蜀汉之时,很多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据《三国志》记载:西曹属邵悌对司马昭进言:“愚谓会单身无重任,不若使余人行”;贾护军(贾充)进言:“颇疑钟会否”;钟会之兄钟毓也曾密启司马昭,说钟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当时著名的才女辛宪英更是判断:“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司马昭自然也是知道派钟会过去,可能会发生叛乱。但是他也不担心钟会叛乱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在司马昭看来,钟会即便叛乱也会失败,原因无外乎亮点:其一,蜀国人心已散,这股已经衰微的力量不足以成为谋反成功的依靠;其二,魏国军队由于思归心切,不会同钟会作乱取祸。史载:“文王笑曰:'……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足以图存,心胆已破故也。若蜀已破,遗民震恐,不足以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袛自灭族耳……’”。最终结果也正如司马昭所预测的那样,钟会被那些不愿意跟他一起叛乱的魏国士兵给杀害了,而钟会想要依靠的巴蜀人民,也因为早已厌倦了战争而选择归顺曹魏(司马家族)。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这就是民心所趋,没有得到民心、军心的钟会,发动的叛乱终究会失败的。除了这个大趋势之外,钟会跟姜维两人叛乱的目的的不同,也是这场叛乱失败的重要原因。钟会叛乱失败的直接原因是,钟会没有听从姜维的建议,杀死那些跟他来的魏国将领,导致了最后那些魏国将领不听钟会号令执意回去,甚至不惜杀死他们的直接长官钟会。

钟会之所以会犹豫主要也是怕杀了这些魏国将领,军权会落到姜维的手中。因为钟会在魏国担任的职位更多的是军师的角色,而非统帅、大将的角色。所以在钟会身上,一旦是遇到要立即决策的事情,钟会都没办法做到当断则断的果敢。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再看看姜维,姜维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大胆果断,是钟会有力地强辅,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姜维,钟会孤掌难鸣,难成大事。可有了姜维,钟会全权依靠他,却有可能出现权力被姜维夺取的威胁。关键姜维也并非真心归附于钟会,姜维的想法是想通过钟会跟邓艾的相互争斗,而为蜀汉赢得绝地反击的机会。他是不可能真正帮助钟会建立自己的割据政权,所以钟会才会在是否杀害这些跟随他来的魏国将领这件事上犹犹豫豫。如果杀了这些魏国将领,自己不会带兵,军权可能会落到姜维手上。不杀这些魏国将领,他们又忠于曹魏(司马家族),而且他们想着早一点征服巴蜀,早一点回到魏国老家,这种情况下,留着这些魏国将领,就是给自己的留下了潜在的威胁。事实也正是如此,在钟会犹豫的时候,这些将领便率先出手,杀死了钟会,最终这场钟会叛乱的闹剧以失败告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钟会:魏国后期最出色的谋士

此人连续干掉三位名将,被皇帝重用,却为何会被一女子玩死

三国钟会与邓艾一对欢喜冤家

秘境陇南 | 第三期:陇南大叙事——阴平摩天岭之战:绝望的战争

蜀国名将姜维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

钟会为何起兵谋反?正是因为太聪明,终于惹来杀身之祸。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