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艾菲尔铁塔是谁设计的?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1 13:14:27浏览:8分类:星座大全

艾菲尔铁塔是谁设计的?

铁塔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家艾菲尔先生

艾菲尔铁塔

巴黎艾菲尔铁塔举世闻名。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是人们留影最多的建筑。自1889年以来,已有1.85亿人登上了艾菲尔铁塔,游客最多时达一天1.7万人。

然而谁又能想到:这座举世无双的铁塔是在一片抨击、谩骂和反对声中建起来的。

一开始,它独特的用材、奇异的造型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反对。反对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派是守旧的文学家、艺术家;一派是材料建筑行家。自1886年铁塔设计图纸公布之日起,攻击、反对的呼声就接连不断,他们掀起了一场“反对300米(高)的运动”。特别是1887年2月14日,工程正式开工后的第19天,巴黎《时代报》发表了由一批艺术大师和建筑师联合签名的抗议书《反对修建艾菲尔铁塔》。

抗议书里写道:“我们——深爱巴黎之美,珍惜巴黎形象的作家、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以法国特色被蔑视、以法国历史受威胁的名义,满腔义愤地抗议在我们首都的心脏位置修建一座毫无意义的怪物——艾菲尔铁塔……人们去设想吧,巴黎美丽的建筑怎么能与一个使人目眩的、可笑的、黑色怪异的大烟囱相融合呢?黑铁塔以它野蛮的格调破坏了整个巴黎建筑的氛围,使巴黎传统建筑变得丑陋了,著名建筑随之掉价了,美丽的巴黎将在一场恶梦中消失。在今后的20年中,我们都将看到世纪怪物——那个用螺栓固定的铁皮柱子在城中央颤抖着晃来晃去,如同一滴墨水洒在一张白纸上一样,给巴黎脸上涂上了可憎的污点。”

在抗议书上签名的有:

作曲家古诺德,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小说家兼剧作家小仲马,抒情诗人科佩,诗人勒孔特,诗人、工程师、科学院士波吕多莫,画家、雕塑家布格鲁,画家、雕塑家麦索尼,悲剧作家萨乐杜,建筑大师克尔尼,作家布洛伊,作家魏尔兰,作家胡斯曼。

在抗议书发表前后,这些名人还单独发表言论和文章抨击艾菲尔铁塔。胡斯曼骂铁塔是一个“空壳蜡烛台”;布洛伊咒铁塔是一个“可悲的高脚灯台柱”;科佩称铁塔是“变了形、未完工的铁桅杆”;魏尔兰发誓“宁愿绕道走,也不愿看它一眼”;莫泊桑也扬言“铁塔建成之日,是我出走巴黎之时,我要远离法国”。

面对反对和抗议,铁塔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家艾菲尔先生进行了回敬。《时代报》在同一天登载了艾菲尔先生的答记者问,他阐述了自己的建筑艺术理论:“我认为,对我来讲,铁塔将有它自身独特的魅力。这是因为,我们是工程师,难道我们搞建筑的工程师就不注重建筑物的美感吗?难道我们只关注牢固性和永久性而不尽心尽力去追求它的美感吗?难道力的因素与美的因素真的不能和谐与统一吗……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所设计的、经过精确测算过的弦形基座与平台连接的曲线造型将既牢固又美观,达到力与美的和谐与统一,打消人们对铁塔安全感的种种忧虑,从而显现出整体设计的大胆及魄力。”

攻击、责难和反对都未能动摇铁塔建造者的信心和决心,铁塔以其新型用材、大胆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889年3月31日下午1时30分,伟大的时刻来到了。当时世界第一高度的艾菲尔铁塔正式落成剪彩。艾菲尔先生手举法国国旗走了1710个台阶登上塔顶,在21响礼炮声中,把国旗插到了铁塔顶上。正如后来他在一位贵夫人的扇子上看到的,“法兰西国旗是世界上唯一一面有300米高旗杆的国旗”,为此,他感到无比自豪。

各种非议随着铁塔的建成而慢慢消失了。巨大A形钢筋铁骨不但不觉笨重,反而显得优美轻盈,它高大耸峙、势压全城,逐渐与巴黎建筑景致相适应,最终成为了巴黎的象征。它的现代美征服了各界人士,在1889年国际博览会期间,就有200万人参观了铁塔。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参观了铁塔之后,把自己制作的演示型双镜双声筒留声机献给了艾菲尔,并亲笔题词:“献给建造如此巨大、如此现代化建筑典范的勇敢建设者——艾菲尔”。

一百多年来,在艾菲尔铁塔上发生了许多趣事和奇事。1912年2月4日8点半,巴黎的一位裁缝弗郎·赫什特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伞”从一层平台上跳下来,试图成为飞人,但他未能成功,摔死在塔下。1923年6月2日,《小巴黎人报》记者皮埃尔·拉比克骑着自行车从塔顶骑到塔底。1963年9月23日,世界第一名宇航员加加林登上了铁塔。1984年4月18日11时,一对英国恋人阿芒达·杜卡和米克·麦克卡迪从三层平台跳伞而下,用时45秒钟,成功降落在塔下的战神广场上。1984年3月31日11时30分,美国27岁的飞行员罗伯尔·姆基亚迪驾滑翔机从铁塔搭形底座下穿过。

2000年到来之际,铁塔换了新装。20个工人用了3个月时间在塔上安装了20000个闪烁灯。每当夜幕降临,被照得通明的艾菲尔如同一座金塔,在巴黎夜空中闪闪发光

艾菲尔出生于1832年法国东部的第戎城。他的父亲是军队的文职人员。母亲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妇女。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一帝国灭亡后,法国经济一片萧条。为摆脱家境的贫困,艾菲尔的母亲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决定单独经营一家煤栈。于是就将艾菲尔交给外婆抚养。 艾菲尔的外婆心细善良。正是由于长期受到母亲和外婆耳濡目染的影响和教育,艾菲尔从小养成了善于独立思考、 大胆设想、勤学好问的好品格。这就为他日后成为一个出类拨萃的工程师奠定了基础。艾菲尔12岁进入本地的一所皇家中学学习。开始时他的学业不算好,中学毕业也没能考上著名的巴黎理工大学。 他并不灰心,刻苦地补习功课,到了20岁那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培养工程师的技艺学校。在那里他租用了单身宿舍,经常挤在桌子和火炉中间通宵达旦埋头读书。不久,他以良好的成绩领到了工程师的毕业文凭。 技艺学校毕业后,艾菲尔经朋友介绍进入西部铁路局研究室任工程师。从此艾菲尔踏上了一个建筑结构工程师的工作道路,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贡献自己的才华。 1860年,艾菲尔完成了当时法国著名的波尔多大桥工程,将长达500米的钢铁构件,架设在跨越吉隆河中的6个桥墩上。这项巨大工程的完成,使艾菲尔在整个工程界的名声大振。 艾菲尔肯钻研,敢革新,大胆使用钢材和混凝土,使土木建筑从“土”和“木”中解脱出来。他为设计铁塔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仅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艾菲尔凉鞋劳动的结晶,至今仍被人们妥善地保存在巴黎。 艾菲尔这个在人类建筑史上创造奇迹的工程师,将永远被人们怀念。 自由女神像高高耸立在纽约港,象征着美国,象征着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女神高举火炬屹立在美国国门已有215年了。雕塑这座雕塑的,是法国的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人人都知道这座雕像,但很少有人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是美国的象征,却是一位法国雕塑家的杰作。 在世界上,跟这样巨大雕塑像一样齐名的艺术品寥寥无几。这就是那高达93米,俯瞰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她高高耸立在那里,象征着美国,象征着自由的崇高理想。那么,谁能说出这位雕塑家的名字呢? 他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巴托尔迪是19世纪末的一位伟大的多产的艺术家。他于1834年8月2日出生于一个居住在法国的意大利家庭。在青年时代,他就酷爱雕塑艺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巴托尔迪在街头目睹了一桩使他永生难忘的事件。当时一些共和党人在街上筑了路障。那天傍晚,一位年轻姑娘手执火炬,高呼“前进!”的口号,冲越过路障。波拿巴的士兵向她开枪,当场将她打死。巴托尔迪被这情景吓呆了。从那以后,这位无名的姑娘成了他理想中的自由的象征。 这位艺术家要雕塑巨像的念头是他在埃及的一次旅行中产生的。在埃及游历期间,他的一本本素描簿上画满了古埃及的大型雕塑。他写道:“那些镇静自若、宏伟庄观的花岗石雕塑使我心旷神怡。他们那既慈祥又冷漠的眼神好像藐视当今世界,极力注视着无限漫长的未来世界。” 创作这一艺术杰作是巴托尔迪在1865年遇到当时法国著名自由主义者,美国和美国民主的热情赞美者爱德华·拉布莱后才开始构思的。意识到美国将要在1876年庆祝独立一百周年,拉布莱提议法国应该向美国赠送一件可观的礼物。这个提议激发了巴托尔迪的想象力。他建议雕塑一座自由的纪念像,并主动提出愿意奉献自己雕塑艺术的才能。 他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位模特儿。在一次婚礼中,他巧遇让娜·埃米丽巴赫·皮瑟。她是一位美国的,具有女神般体态的浅黑形白神女子。巴托尔迪成功地说服了她为他那“照亮全球自由”的女神像作模特儿。她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然而,自由女神像却更像他母亲那古典的严峻的面容。1869年,自由女神像的图案已初步画好。但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不得不使他推迟这宏伟的工程。他放下凿子,拿起刀,参加战争。战争以失败而告终。巴托尔迪要雕塑纪念像的决心却更大了。 他渴望着亲自到美国看看。于是他于1871年6月远航美国。当轮船在晨曦的微光中驶入纽约港的时候,他被那伸向海湾的贝德罗岛的壮观景象深深吸引住了。“我的自由女神像一定要建在这里。”他想道,“就在这里,人们最早觉察,发现新世界;就在这里,自由的光辉照耀着两个不同的世界。” 为了求得人们对工程的支持,他在美国游走了三个月。一回到巴黎,他就急于要动工。但是经济来源问题仍悬而未决。1875年1月,拉布莱创建了法美联合会来筹款。作品将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他们只要求美国为自由女神像提供基座。 没等到筹款运动有结果,巴托尔迪就在一个大厅里开设了一个雕塑室。当时原料的选择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知道没有保护雕塑像的前扶架,女神像是不能在高空中矗立的。铁、铜和石头却太重。因此,他决定用铜片镶钉的办法,但是空心的巨像怎能抵御来自浩潮大海的强大风力呢? 著名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很快制作了一座不朽的巨像,并设计了一座由四只脚嵌人基座的8米深的石选台,形似铁塔架的铁结构。三个分杆,每个15厘米厚,用来坚固铁结构。然后再将女神像的“铜”皮一块一块地镶到“骨架”上去。1875年6月,女神像已成形,神像的四肢的模子先用石头和石膏制成,然后用木头复制。工人们把2毫米厚的铜片嵌到骨呆上,用铁锤锤打成形。 1875年11月,法美联合会在巴黎举行宴会,法国总统和美驻法大使应邀出席宴会。自由女神偈摆在宴会厅里。从那晚以后,法国开始大量捐款,而美国却迟迟不感兴趣。巴托尔迪坚信自由女神像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1876年他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一百周年博览会。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巴托尔迪把自由女神的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仅仅手的食指就长达2.44米,粗为1米多,指甲为25厘米厚,12个人可以站在火炬的边上,参观者望而生畏。 从费城运往纽约,这只大手轰动了美国,美国人这时才认识到法国要向他们国家赠送的礼物的艺术之美。昨星期前还是默默无闻,现在巴托尔迪却一举成名,美国国会立即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贝德罗岛也被确定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 当巴托尔迪回到巴黎时,埃菲尔的框架已经在他雕塑室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支起。不久以后,自由女神像以她那光彩夺目的姿态出现在巴黎。人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 1884年8月5日,第一块花岗石安装在贝德罗岛,并开始了为期二年的建造女神像基座的工作。 女神像胜利完工了,人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个身穿灰色方领长大衣,飘系着蝶形领带的黑头发、黑胡子的人在卢昂港码头上焦急地踱步。他就是巴托尔迪。他亲自负责把女神像装上军舰运往纽约。包装女神像那重达120吨的铁和80吨的铜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巴黎运往卢昂需要一列有刃只车厢的火车。当时最大的起重机用了16天的时间才把这些宝贵的神像部件装上车。 1885年6月17日,军舰在美国军舰的护航下抵达纽约港。几千只船鸣笛致意,码头上,甲板上人山人海,全城向女神像的到达致以热烈的欢迎。在以后的6个月中,75个工人,像蚂蚁似的爬在神像上,用三十万只螺栓把女神像的100多个部件拴钉在架上。火炬终于在十月中旬安装完毕。克林弗兰总统在揭幕典礼上发表讲话,而巴托尔迪却无处寻找,他仍在裹着法国国旗的自由女神像的头上。当下面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他知道讲话已结束。他拉开系国旗的绳子,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自由女神像向观众露出了她庄严的面容。巴托尔迪后来成为法国荣誉军团司令和纽约市名誉市民。他于1904年10月5日在巴黎逝世。象征自由的艺术品为他留下了不朽的功名。 自由女神高举火炬屹立在美国国门已有215年了。她目睹了1700万移民从她身边经过,来到美国寻求新的生活。她经历了飓风、洪水和战火而依然耸立。 从1886年诞生到现在,自由女神第一次需要人们的帮助。1982年,美国国家园林局的工程师向里根总统报警,自由女神像的现状令人担忧。她的内体由2000个支撑铁杆加固组合,由于长期的腐蚀,许多铁杆锈得只剩下原来的一半。她那重20万镑的铜皮外衣也被空气、酸雨等腐蚀得比原先薄了许多。火炬的一部分曾落人过纽约港的海中,因此整个火炬和右臂的一部分将更换新的。 里根总统动员全体美国人来拯救这座雕像,以体现自由女神像所代表的那种精神。总统知道,这座高151英尺的雕像并非由法国政府建造,而是由一个叫做“法美协会”的民间组织发起,集资200万法郎(当时相当于40万美元),由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花了九年才制作完成的。如今,一个与当时在法国集资建像相似的募捐运动在美国兴起。 在官方尚未发起这场募捐运动前,美国人就已开始慷慨解囊了。1982年9月初,康涅狄格州的布列波特市有一个专为贫苦儿童服务的玩具中心被火烧毁,富有同情心的美国人从各地捐赠了一笔足够的钱,使这个中心在圣诞节前又重新开放。这个市的市民并没有为此而发出数以千计的感谢信。他们认为,为修整自由女神像出力是对国家和人民最好的报答。他们开展了募捐活动,仅小学生捐的10美分和5美分的硬币就达3600元。 在纽约的一个退伍军人组织举办了一场游乐晚会,募集到1100元。泽西市的一个妇女俱乐部提出捐赠的铜币为有趣的口号,希望会有好的收获——“您捐赠的铜币将用来仆补自由女神的铜袍。” 1986年10月28日,经过修复的自由女神以新的风采迎接了自己百年“诞辰”的到来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