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2019春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1 15:14:42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2019春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燕子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等词语。强调多音字散和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打一动物)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样?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等。

 2.板书课题。“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3.介绍作者郑振铎。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似的、聚拢、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纤细)

 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

 预设点:

 a“似的”的“似”,“横掠”的“掠”易读错。

 b多音字“散”和“杆”。

 “几支木杆”,读“ɡān”,旗杆(ɡān),它还有一个音念“ɡǎn”,枪杆(ɡǎn)。

 (2)展示难写的生字。

 “拂”,笔顺是: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课文中容易读错的生字,展示难写生字的书写。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

 (1)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点。可要求学生课下观察一个小动物,通过抓住特点的方法,描写外形。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

 (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

 强调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平添”就是更近一层,原本已经很有生趣了,而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加生趣盎然了。

 (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

 (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三、四自然段。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画下来。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自学。

 (3)指名汇报:

 预设:

 (1)预设一:“‘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从“叽”可以体会出,燕子飞得速度很快,好像一眨眼就飞过去了。

 (2)预设二:“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沾”字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轻而快。“小圆晕”很美,一圈一圈,闪着彩色的光。

 (4)练习读背三、四两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停歇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第五自然段。画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

 (2)指导自学,指名汇报。

 (3)练习读背第五节。

 设计意图:三四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燕子无论是飞行时,还是停歇时,都是那么美丽可爱。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特点,用恰当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能够当堂背诵。

 二、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小练笔:仿照《燕子》中的写作特点,运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手法,动静结合,让你笔下的小动物更加灵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2燕子

 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停歇美

 

荷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教学难点:

 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

 2.板书课题。指导“荷”字书写。

 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

 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莲蓬衣裳蜻蜓花骨朵儿挨挨挤挤

 饱胀仿佛舞蹈花瓣儿翩翩起舞

 (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花瓣儿莲蓬衣裳

 (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

 (4)连词成句

 ____挨挨挤挤______的荷叶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再读课文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3.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品读“姿态”。

 1.学习“荷叶”

 (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荷叶长得多、茂盛。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2)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

 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过充分的诵读,激活学生的语感。

 (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二、感悟“画”美。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师配乐范读)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三、赏花写文。

 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指名交流。

 (出示:《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板书设计

 3.荷花

 荷叶冒挨挨挤挤颜色美

 荷花半开全开未开姿态美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