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9 15:03:56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

《设计中的设计》的作者是日本大师原研哉。他是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大家熟知的无印良品就是出自他手。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愿意把心思花在视觉、触觉等感知上,有那么多让人惊叹的设计呈现。

这并不是一本工具书,而是讲述他对设计的理解。书中穿插着非常多的设计案例,让你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最大的感触是让我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设计就是将无限多样的思考和感知,有意识地运用在普通的物体上、现象和传播上。就是为了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表达,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设计。设计师的职能就是信息传达。

1、Re-Design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第二章中Re-Design,感受颇深。

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上图是其中一个案例,是坂茂重新再设计的卫生纸。用四角的卫生纸卷筒在抽取时会产生阻力,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便是节约能源。并且四角形在排列时不会产生很大的间隙,使得人们在搬运和收藏时节约了很大的空间。

看似简单的把日常的圆形卷筒设计成了方形卷筒,却达到了预期节约能源的目标。追溯到设计概念的缘起、设计行为的发生,会发现设计基于已有重新审视创造未有。追溯到设计概念的缘起、设计行为的发生,会发现设计基于已有重新审视创造未有。

上图是出入境的印章,出境印章上是向左的飞机,入境印章则是向右的飞机,用印章上的标识去区分,让出入境手续一目了然。这是一种冥冥之中在相互沟通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沟通成本。

另外提到有个人去法国旅游,在海关查护照时,检查到那天正好是他生日,等检查完毕,把护照还给他时,说了句:“祝你生日快乐”。就是这些小细节,制造了感动的瞬间,让沟通变得温暖。这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感动的萌芽”。

书中引用了多个案例来阐述再设计,还有“隈研吾与捕蟑盒”,“面出薰与火柴”,“津村耕佑与尿不湿”,“深泽直人与茶包”等。都是值得思考的设计。

同样我们设计中,也需要抛开对原有设计的想法和认识,打破传统的认知,打开思路,用完全陌生化的心态重新审视。

围绕事物的本质,不断改良自己的设计,去除原有不合理的地方,最终让目标群体也能被我们的设计所感动。

2、五感的觉醒

书中提到设计是针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种不同知觉的信息再构筑。这五种知觉彼此联系紧密,着重某一维度的输入,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形成奇妙的综合体验。

书中举例一张展览会的门票,虽然印着视觉化的文字图形,但承载这些信息的纸张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白纸,你可以通过指尖感受纸张的质感,虽然这种感觉很微妙,但是在我们心理上是有重量的。如果我们把这张门票揉成一团,或折起来,就是它刺激触觉的时候。如果票面印的是一幅森林的,那这张门票就不光是视觉刺激,它还会唤起我们对森林的记忆,包括嗅觉、味觉各种记忆都会被唤起,从而在接收者脑中,形成一幅由多种刺激组成的综合形象。

设计不应该只是关注视觉的刺激,在日常设计中也要善于对其他感觉的运用,五感之间的碰撞组合可以产生的巨大效应。例如儿童教育产品利用听觉,在产品使用场景中加入音效,传递给用户更直接的感受,增加了参与感,用户会与之产生自然而然的互动;还有IOS的触感反馈,也给用户带来更多沉浸和回应体验的乐趣。

书中还有很多观点值得深思,关于无印良品的起源和设计理念、关于消费者欲望的引导、关于日本的文化...都有独特的见解。

设计来源于生活,也归于生活。要时常地深入反思和思考,捕捉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洞察力,让设计有效地去传达信息,发现 对生活带来的改变。

wēi yán wú

隈研吾

隈的解释

[wēi]

1. 山水等弯曲的地方:山~。水~。城~。

2. 角落:隅~。

如果满意,望采纳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