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歌词大全 > 正文

五年级音乐上册少数民族歌曲有哪些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2 05:32:19浏览:17分类:歌词大全

五年级音乐上册少数民族歌曲有哪些

我国少数民族,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歌词大意是要人们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娃哈哈》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半个月亮爬上来》

其他国家,丹麦民歌——《丰收之歌》美国民歌——《念故乡》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篇一

 教学内容

 1、唱:《采金秋》

 2、丰收舞

 3、三部和声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秋收初步感受与体验多声部的和声韵味,充分感受勤劳、质朴、善良的人们丰收后的喜悦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通过演唱《采金秋》,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表演等活动,对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有较深刻的感受。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及相关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多声部练习曲

 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的大自然都有些什么变化呢?

 欣赏秋收图(出示秋收)(背景音乐:《采金秋》的伴奏)

 你从这些中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如:秋风m

 呜--------

 稻子d

 哗——哗——

 树叶la

 沙沙沙沙

 老师挑选了几种美妙的声音,为他们配上了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分组练习,将学生提出的声音配上和声,进行多声部练习。用慢速演唱。)

 1、风声:将秋风送到每一个角落,景物才会发生变化,注意换气。

 2、稻子:秋风吹来,稻田里掀起一阵波浪,一浪接一浪,稻子向一边倒。我们在唱“哗”的时候带点“噢”。

 3、树叶:满天的枫叶随风飘落,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秋风,稻子,树叶一同诉说着秋的故事,连续不断地,直到冬姑娘来临才渐渐远去,提示:唱出渐弱的效果。我们将这几种声音组合在一起!(唱和声)

 (配上前奏)秋天的故事真美啊!我也来配上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奏响秋的乐章。(慢速)

 (老师为多声部练习加上《采金秋》一曲的前奏,师生配合。)

 二、学习演唱《采金秋》

 (一)律动

 秋收一片繁忙的景象,田地里的农民正忙着收割呢!你会用动作模仿吗?随音乐舞蹈(背景音乐:《采金秋》的伴奏)

 1、割稻(镜面示范)

 2、运粮食(站着做动作,扁担为什么一晃一晃的,粮食虽然很沉重,但农民的心里却很开心,走起来脚步却很轻快,)

 小朋友们,收割很辛苦,但农民的心里确是美滋滋的。老师这里有两种节奏,你觉得哪一种节奏更适合表达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心情呢,我们先来读一读。为什么?

 总结: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绪。密集的节奏,快速表现欢快的情绪。

 3、出示两条节奏型

 a、xxxxxxxx

 b、xxxxxxxxx

 (二)学唱歌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采金秋》就运用了大量的后十六分节奏,(出示全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

 1、演唱歌谱。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请小朋友们也用稍慢的速度跟唱。

 2、找相同或相似节奏的乐句并唱一唱。

 要求:提醒小朋友因为十六分音符表现的是欢快的情绪,要弹跳。

 3、提示有弱起小节,有休止符,听老师范唱,看手势吸气。

 4、比较不同情绪的乐句。总结:不同的节奏表达的情绪是不一样的。

 5、前倚音。师唱谱,请生跟唱。

 6、用“拉”唱欢快的乐句(要唱得有弹性),用“啊”唱抒情的乐句(要唱得舒展)。

 7、演唱第一段歌词。(要求唱得和衬词一样,有弹性,唱完指导哪一句不好)

 8、加上强弱对比,模仿回声。

 比较老师唱“啊”一行和你唱得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强,第二句弱,有了对比,使得歌曲更加饱满。(田野很空旷,模仿回声的效果)

 9、弱起可别小看它,它唱出了农民的心声,有付出才有回报,带着幸福的感觉演唱。

 10、讲解下滑音

 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我们这首是江淮一带农民庆丰收的景象,歌曲在有的地方加上了方言因素,我们听一下。“采”“笑”“大”加上下滑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1、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12、学习第二段。

 小朋友们,农民伯伯庆祝丰收的同时也展望了明年,坚定付出才有收获,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在第二段表现出来了,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

 16、提示第二段歌词有变化,跟老师有节奏的读一遍。

 17、结束句使得歌曲更加完整。老师演唱结束句,你觉得哪个字好像在展望明年。(唱出渐强的效果,用好听的声音演唱全曲)

 18、完整的演唱全曲。

 三、情境表演

 大家唱得真好,我们能不能把心情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呢!我们从景到情,把一开始表现秋天的声音加上,再演唱全曲。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

 四、小结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我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篇二

 教学内容

 听:“丰收歌”“霍拉舞曲”唱:《采金秋》《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动:集体舞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采金秋》

 教学目标

 一、学唱《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

 二、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学重点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金秋》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丰收歌”,形体训练。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丰收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6、朗读歌词,随乐唱词。

 三、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

 2、交流、讨论、实践。

 3、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4、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5、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

 五、结束。

 教学重建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月亮钩钩

 教学内容

 《恰利利恰利》

 教学目标

 1、学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感受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劳动场景。

 2、能用竖笛演奏歌曲的二声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体态语言、乐器演奏表现出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和谐、自然。

 教学过程

 一、形体训练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创设情景(旅游观光车)

 2、游戏:打击节奏xxxxx|xxxxx|

 3、学生交流平时对印度尼西亚的了解与观后感。

 三、学习新歌

 1、范唱歌曲《恰利利恰利》

 2、学生交流对歌曲的情绪特点以及节拍特点的感受。

 3、用特征节奏为歌曲伴奏,加深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4、学生自学歌曲前半部分,对歌曲衬词有困难的教师进行帮助。

 5、学习合唱

 A、聆听歌曲二声部,说出旋律特点。(在模仿什么?)

 B、学生跟着动画演示和音乐,表现耕田和撒种的劳动场景。

 C、学生用竖笛自学二个声部的旋律。

 D、学生分成二个声部,随着音乐,用律动(耕田与撒种)、竖笛与律动、二声部竖笛合作。

 E、合唱(师生合作)

 6、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载歌载舞,部分学生用竖笛伴奏。

 四、小结下课

 教学重建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丰收之歌》,表达丹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跳集体舞《丰收之歌》

 教学重点

 用柔和、连惯的声音歌唱《丰收之歌》,唱好一音多字处

 教学过程

 一、形体训练。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芭蕾手位练习)

 二、读谱知识。

 1、出示课件:视唱歌谱

 2、观察、思考、探讨:这几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新歌《丰收之歌》

 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猜这是来到了哪儿?(丹麦)是什么美景?请听《丰收之歌》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为他们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

 6、朗读歌词。(要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随乐唱词。

 四、创编集体舞

 1、根据歌曲的特点,创作几个简单的动作,分组编排集体舞。

 2、各组展示。

 五、音乐游戏:

 1、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先后离开坐位围成两大圈,边唱边跟着领头的小朋友做动作,歌声形成卡农式,最后各大圈又回到自己的坐位结束

 2、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六、课后小结

 教学重建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唱《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

 2、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金秋》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丰收歌”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丰收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三、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交流、讨论、实践。

 2、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3、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4、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

 五、结束。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