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明代蒙古族将领有哪些人?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2 13:46:59浏览:11分类:文字大全

明代蒙古族将领有哪些人?

纳哈出(?-1388年),蒙古札剌亦儿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元时为太平路万户(正三品),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克太平将其俘获,劝降不从,后放归元朝。元亡后,纳哈出为北元太尉,辽阳行省丞相(正一品),屡扰明边。洪武二十年(1387)明以重兵压境,力屈穷窘,遂降明。封海西侯。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道卒于武昌。子察罕,改封沈阳侯,坐蓝玉党死。

火真(1349年-1409年),蒙古人,初名火里火真。洪武时归附,为燕山中护卫千户(正五品)。靖难之役随成祖起兵,后累迁都督佥事(正二品),封同安侯。永乐七年(1409)征虏大将军邱福总兵十万北征鞑靼,随同出塞,于胪朐河全军战殁。爵除。子孙世袭浙江宁波观海卫千户(正五品)。

夏贵(?-1420年),初名曲伦台,应昌人,为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永乐年间升中军右都督同知(从一品),永乐十八年(1420)卒,赐祭赙恤。

王哈剌把都儿(?-1420年),宛平人,初为百户(正六品),累功至中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永乐十八年(1420)与夏贵同月卒,赐祭赙恤。

吴允诚(?-1417年),蒙古人。名把都帖木儿,居甘肃塞外塔沟地,官至平章(从一品)。永乐三年(1405)率众降明,成祖赐姓。后进左都督(正一品),封恭顺伯,卒,赠国公,谥忠壮。子吴克忠(初名答兰,成祖赐名)、吴管者(另述),吴克勤(初名也儿克台,英宗赐名),孙吴瑾(吴克忠子),皆有名。吴克忠袭爵后,洪熙元年进封恭顺候,土木之变(1449)与弟吴克勤战死,克忠赠邠国公,谥忠勇。克勤赠遵化伯,谥僖敏。吴瑾袭爵恭顺侯,曹钦之乱(1461)中战死,赠凉国公,谥忠壮,子孙世袭恭顺侯至明亡。

吴管者(?-?),吴允诚次子,洪熙元年(1425)积功至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以戚里恩,封广义伯,世袭。管者卒,子袭爵,早卒,无后。以管者弟克勤子琮嗣,成化年间因罪爵除。

柴秉诚(?-1407年),鞑靼人,旧名伦都儿灰,永乐三年(1405)随吴允诚来归,成祖赐姓名,授右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居凉州,永乐五年(1407)卒。子柴别力哥官至都督同知(从一品),孙柴合里哥卫指挥使(正三品)。

柴永正,鞑靼人,原名苦木帖木儿,一作苫木帖木儿。永乐四年(1406)“率家属百余口来宁夏归附。”成祖赐今名,授陕西都督佥事误,应为都指挥佥事,正三品,九年积功至都督佥事(正二品)。洪熙元年(1425)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约宣德十年(1435)卒,子林袭为保定左卫指挥同知(从三品)。

梁铭(?-1427年),河南汝阳人,靖难之役,以燕山前卫百户(正六品),跟从成祖起兵,积功至后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洪熙元年晋后军都督同知(从一品),封保定伯,俸禄千石,予世券。宣德二年(1427)随柳升征讨交趾,病亡。子梁珤,天顺时,进世侯,子孙世袭保定侯爵至明亡。梁铭出自汝阳梁氏,家谱自叙为元宗室也先帖木儿之后。民国儒学大师梁簌溟亦出自汝阳梁氏。

严宣(?-1429年),本辽阳胡人,初名火里歹,及贵,始改今姓名。洪武中袭父职为新安卫千户(正五品),以功升指挥同知(从三品),永乐中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仁宗洪熙元年(1425)升右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宣德年间卒。

吴守义(?-1429年),初名把敦,杭海山人,永乐年间自凉州归附,赐今姓名,升凉州卫指挥同知(从三品),令居定州,仁宗时升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宣宗四年(1429)卒,追封西和伯,谥僖顺,子信袭父原职凉州卫指挥使(正三品)。

吴英,吴守义孙,父省吉,又名吴信,定州卫带俸指挥使(正三品),土木之变阵亡。吴英袭职,旋升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天顺元年(1457)追录父功,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成化九年(1473)“以延绥等处斩获虏贼功”升前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十二年“以两广军功”升署都督同知(从一品),弘治年间为带俸都督同知。

附:吴政,原名阿寅台,定州卫带俸达官都指挥同知,土木之变后击败来犯瓦剌军,升都指挥使(正二品),成化年间曾随吴英征两广。

苏火耳灰(1352年-1442年),洪武中率众二千余人归明,初为燕王麾下胡骑指挥,后征入京。靖难涡河之战,“持矛直趋王前,相距十余步。” 马倒被擒,降。成祖时为右军都督佥事(正二品)。仁宗即位,升为左都督(正一品),卒年九十。孙苏五十,改名英,袭为金吾左卫指挥佥事(正四品)。

林帖木儿,山后抚宁人,洪武年间慕义来归,靖难时为南军骁将,涡河之战为成祖生擒留用《皇明世法录》载,与娄鬼里被擒杀,应误,初授都指挥佥事(正三品),靖难功成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永乐六年(1408),以平定安南赏功,进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正二品),次年回京。卒后有子瑄,于永乐九年(1411)袭职指挥使(正三品),调沅州卫带俸。

娄鬼里(?-1434年),其先永平人,洪武中归附,除燕山中护卫镇抚(从五品),靖难涡河之战为成祖生擒留用《皇明世法录》载,与林帖木儿被擒杀,应误,永乐中以军功累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仁宗即位升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宣德时进都督同知(从一品),数年后卒,命赙赠如例。

薛斌(?-1421年),蒙古人,本名脱欢。父薛台,洪武中归附,赐姓薛。薛斌永乐间封永顺伯。子薛绶(1416年-1449年),本名寿童,五岁谒见仁宗,赐名。土木之变(1449)领军殿后,与瓦剌军战,“弦断矢尽,犹持空弓击敌。敌怒,支解之。既而知其本蒙古人也,曰:“此吾同类,宜勇健若此。”相与哭之。谥武毅。”子孙世袭永顺伯爵。

薛贵(?-1430年),薛斌弟,本名脱火赤,永乐间进都督佥事(正二品),封安顺伯,宣德元年(1426)进侯,予世券世袭安顺伯爵。卒,赠滨国公,谥忠勇。子孙承袭,弘治年间,改袭指挥使(正三品)。

李贤(1345年-1425年),初名丑驴,鞑靼人。元工部尚书(正三品)。洪武二十一年(1388)来归,通译书。太祖赐姓名,授燕府纪善(正七品,后改正八品),仁宗为世子时,旦暮侍左右。靖难之役,随成祖征战,累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仁宗洪熙元年(1425),官至右都督(正一品),封忠勤伯,旋卒。

吴成(?-1433年),辽阳胡人,初名买驴。父阿通伯,元辽阳行省右丞(从二品)。洪武二十一年(1388)挈家归附,初为永平卫总旗,靖难师起,买驴归附燕王,授百户(正六品),从战皆有功,三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成祖即位,授都指挥使(正二品)。永乐年间以功累升至都督佥事(正二品),赐今名。仁宗时官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宣宗初,封清平伯,予世券。后因功进侯,卒赠渠国公,谥壮勇。子孙袭伯爵至明亡。

康旺,鞑靼人,洪武年间以父荫为三万卫千户(正五品),永乐年间多次奉使奴儿干之地,累升至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正二品)。宣德六年(1431)致仕,以其子康福代为本司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仕至辽东铁岭卫带俸达官都指挥使(正二品)。

滕定(?-1441年),父瓒住,元枢密知院(从一品)。洪武中来降。授会州卫指挥佥事(从三品),赐姓滕。永乐间,滕定进至右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宣德四年(1429)封奉化伯,正统初年卒,追封侯爵。子福,袭永清右卫指挥使(正三品)。

金顺(?-1433年),瓦剌人,本名阿鲁哥失里。永乐七年(1409)来归,授大宁都司都指挥佥事(正三品),积功累进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宣德四年(1429)封顺义伯,宣德八年卒。

金忠(?-1431年),蒙古名也先土干。元世祖时太子真金的师傅、太保恒阳王也先不花后裔,家世为前元望族,元亡后,也先土干在鞑靼、瓦剌之间,自成势力。永乐二十一年(1423),成祖亲征漠北,率妻子部属来降。时六师深入蒙古,鞑靼军远避不战,明军了无战果,成祖方耻无功,见其来归,大喜。赐姓名,封忠勇王,赐冠带织金袭衣,命坐列侯下。仁宗嗣位,加太子太保,食双倍王俸。宣德时加太保,不久卒。

蒋信(?-1454年),初名把台罕,一作把台,宣宗赐今名。金忠之甥,从忠来降,授都督佥事(正二品)。正统中,封忠勇伯。土木之变被俘后,也先使隶其弟赛罕王帐下,在瓦剌军中对英宗多有照顾。后从英宗返明。景泰五年(1454)卒。赠侯,谥僖顺。子也儿索忽袭伯爵《明史》。《明英宗实录》做“也儿孛忽”。天顺初,更名善。弘治十三年(1500)卒。无子,爵绝。

于忠(?-1460年),本名伯颜答里,父乃儿卜花,忠勇王金忠部属,随金忠降明,授副千户(从五品),锦衣卫带俸。宣德初年伯颜答里袭父职,土木之变时为忠勇伯蒋信部下达官,被俘留用。曾随瓦剌使臣皮儿马黑麻后降明,赐名马克顺,官至左都督(正一品)赴京,助蒋信与明廷传递消息。后从英宗返明,累升至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天顺元年(1457)升后军都督同知(从一品),赐名于忠,四年卒,子刚袭为指挥佥事(正四品),锦衣卫带俸。

王斌,山后人,初以龙骧卫指挥使(正三品)从阳武侯薛禄征迤北,还,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正统六年(1441)从征麓川,累功升都指挥使(正二品),八年升署都督佥事(正二品),守备延绥。景泰元年(1450)充左参将,协同靖远伯王骥征湖广、贵州。四年升后军都督同知(从一品),天顺元年(1457)掌后府事,四年致仕,以其孙皞代为龙骧卫指挥使。

刘得新(?-1453年),山后人,由指挥使(正三品)从征麓川,累功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至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守备云南十二年,正统十四年(1449)还京,升都督同知(从一品),景泰四年卒。

高礼(?-1450年),本名额里孛罗,正统九年(1444),以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正二品)升都督佥事(正二品),赐今名。土木之变后升都督同知(从一品),参与北京保卫战。景泰元年(1450)受命统达官军平定福建民变,不久病故于当地。

毛胜(?-1458年),字用钦,初名福寿,元右丞相(正一品)伯卜花之孙伯卜花,即元文宗时中书左丞相别不花,明人失考记为右丞相。别不花家族初为畏兀儿人后裔,元代入居大都。别不花父祖因子孙显贵,都被追封为居延王(又毛胜夫人墓志铭自述毛氏先祖,别不花父教化,封冀宁王,与元人记载有异。元人所载别不花父名卜花术)。别不花长兄蛮子,顺帝时太尉,元亡坚持抗明,捕鱼儿海之役战死。随同伯父蛮子入仕北元的别不花之子那海、安太兄弟被俘降明,家族为“迤北和宁王阿鲁台族人。”有人认为毛胜父安太,又名阿力台,为阿鲁台同母异父弟 伯父那海,一作卯那海,洪武中归附,以“靖难”功至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无子。毛胜父安太嗣为羽林指挥使,后传至毛胜,为都指挥使(正二品)。他曾经逃往塞北投奔北元政权,不久又自行返回,明廷并未加罪。明景帝时,升毛胜为左都督(正一品),督三千营操练。北京保卫战(1449)于瓦剌军作战,后南下讨平民变,封南宁伯,予世券。天顺二年(1458)卒。赠侯,谥庄毅。传爵至明亡。

据《明宣宗实录》,宣德六年(1432),“迤北和宁王阿鲁台使臣福受来朝,奏愿居京师,命为都指挥使,赐冠带、金织袭衣、彩币、银钞、绵布、鞍马,仍命有司给房屋、器物如例。先是,福受有子毛荣留京任指挥使。至是,福受愿留,乞一职自效。兵部奏:宜罢其子之职,而升赏福受,故命为都指挥使。” 按毛胜子名毛荣,毛胜北走时官职亦为都指挥使,如此此“福受”应即毛胜。

毛忠(1394年-1468年),凉州人,高祖名哈剌歹,洪武中归附,升为千户(正四品),战殁。祖拜都从征哈密,亦战殁。父宝以骁勇充总旗,至永昌卫百户(正六品)。忠初名哈剌,袭职百户,正统年间累功至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始赐毛姓,又以功升都督佥事(正二品),赐今名。天顺初年,以征福建反贼功,升都督同知(从一品),充左副总兵镇守甘肃,复以剿虏寇功,特进左都督(正一品)。天顺七年(1463)杀败番贼,论功封伏羌伯,仍守甘肃,后于满四之乱战死。孙锐,以忠死事功,得世袭伯爵,先后镇守湖广、两广等地,多有战功,加封至太子太傅,卒赠太傅。子孙世袭伯爵至明亡。

茹鉴(?-1462年),大宁昌州营人。宣德八年(1433)袭父速哥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佥事(正四品)。从征麓川,累升至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正统十四年(1449)升都指挥使(正二品),景泰元年(1450)以剿平乱虏,升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天顺五年(1461)曹钦之乱参与平叛,升都督同知(从一品)。卒,从弟荣袭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三品)。

施聚(?-1462年),其先沙漠人。父忠为金吾右卫指挥使(正三品),从北征,阵殁,聚嗣职,官至左都督(正一品)。值英宗推恩,得封伯,世袭。卒赠侯,谥威靖。传爵至明亡。

焦礼(1377年?-1463年),字尚节,山后广宁人。父把思台,洪武中归附,为通州卫指挥佥事。礼袭职备御辽东。后官至左都督(正一品)。英宗天顺时年近八十,封东宁伯,世袭。天顺七年(1463)卒于镇。赠侯,谥襄毅。传爵至明亡乃绝。

詹忠(?-1465年),山后人,袭父任忠义前卫指挥佥事(正四品),征进麓川累功升都督佥事(正二品),寻调南京掌右府事。成化元年(1465)卒,赐葬如例,子升袭为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正四品)。

王顺(?-1467年),山后人,初仕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初以紫荆关功,升都指挥使,曹钦之乱(1461)后以功升后府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三年(1467)卒,子钦袭顺原职指挥使(正三品)。

季铎(?-1467年),山后人,初袭父职,升金吾右卫千户(正五品),因蒙古语熟练,译字四夷馆,出使罕东、瓦剌,历升指挥使(正三品)。土木之变后出使瓦剌,回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未几升都指挥使(正二品),因事降福建千户。天顺元年(1457)召还,升都督佥事(正二品),仍供职四夷馆,五年升都督同知(从一品)。成化三年(1467)卒,为人“直戆恣肆,无所忌惮。” 常恃宠求索,曾在福建勒索有司,赂遗盈橐。

吴玉,本山后虏人,景泰年间为镇守定州署都指挥佥事(正三品),成化年间以锦衣卫带俸都指挥同知(从二品),于辽东都司管事。后升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正二品),协守宁夏西路,又充甘肃游击将军。弘治初年罢职,子琦袭原职指挥使(正三品)。

孙镗(1391年-1471年),字镇远,其先东胜州人。永乐中袭父孙林职,官济阳卫指挥同知(从三品)。正统中为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充左参将镇压浙江处州叶宗留矿工起义,升都督佥事(正二品),分统京营兵马带刀侍卫。北京保卫战(1449)升右都督(正一品),将兵于瓦剌军激战于北京黑山、西直门外,既而追战于涿州。英宗复辟,以“夺门”功封怀宁伯,寻予世券。曹钦之乱(1461)中,孙镗领兵力战,其子孙軏被敌斫死,事后论功第一,进爵世侯,仍典三千营。赠軏百户,世袭。卒年八十。

戚斌(?-1472年),初名北斗,其先金山人,伯父察罕台,洪武时归附,永乐初为金吾卫正千户(正五品),卒无嗣,以弟完者秃子戚斌袭。景泰初以紫荆关等处功,升中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八年(1472)卒。

白玉(?-1474年),宁夏塔塔里人,祖忠,洪武中内附,以靖难功由护卫卒累官至指挥使(正三品)。白玉嗣父职,累功升都督同知(从一品),成化年间升后军右都督(正一品)守陕西。《明宪宗实录》赞誉白玉:“生长边地,深达虏情,其镇陕西适多事之秋,区画有方,而又廉谨不肆,共事者多誉之。”成化十年(1474)卒,子鉴袭原职腾骧左卫指挥使(正三品)。

白玉(?-1482年),山后人,袭父职指挥同知(从三品),正统十四年(1449)北京保卫战,守西直门有功,升指挥使(正三品)。成化年间获功进中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后镇守广西,卒于任上。子玺嗣原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正三品)。

白玉(?-1495年),鞑靼人,初袭为腾骧左卫指挥使(正三品)、御马监管事统领著名的腾骧、武骧四卫勇士、旗军,成化九年(1473)升至都督同知(从一品)。孝宗即位之初被劾致仕,子祥代原职腾骧左卫指挥使(正三品)。弘治八年(1495)卒,赐祭葬如例。

白玉,弘治初年为万全都司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历任万全左参将,宣府副总兵、总兵,累积边功,正德初年升后军署都督同知(从一品),转实授。不久因边塞失事,革职闲住。后又起用为副总兵、总兵,征剿内地民变,投靠武宗身旁武臣、佞幸,累功至右都督(正一品),后因罪降都督佥事,又升都督同知。世宗即位,此人不在见于记录,可能贬回原卫或被清洗。

李荣(?-1474年),山后人,洪熙元年(1425)内附,授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正统末,用荐超升署都督佥事(正二品),景泰年间充副总兵镇守甘肃,天顺二年(1458)进右都督(正一品),以老疾致仕,成化年间卒,子俊嗣原职义勇卫指挥使(正三品)。

阿卜只奄,和宁王阿鲁台子。阿鲁台既为瓦剌脱欢所杀,宣德间,阿卜只奄率众来归,宣宗授以左都督(正一品),赐第京师。约卒于宣德十年(1435)。正统十年(1445),明人劝降其弟,阿鲁台次子火儿忽答孙,敕书曾言“与尔亲福寿、脱脱孛罗等,共享富贵于长久。” 因其家与南宁伯毛胜家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毛胜父亲安太,又名阿力台,为阿鲁台同母异父弟。

和勇(?-1474年),初名脱脱孛罗,和宁王阿鲁台孙。父阿卜只俺归明,卒,勇袭指挥使(正三品),带俸锦衣卫。景泰年间南下镇压贵州民变,积功至前军都督佥事(正二品),赐名脱顺。天顺元年(1457)诏加都督同知(从一品),改名和勇。宪宗时从征两广,以战功特封靖安伯。卒谥武敏,世袭指挥使。勇性廉谨。《明宪宗实录》载:“从征两广充游击将军,一时总兵督战文武大臣多纵情肆欲,勇独循理尚俭,众视之有愧焉。”

芮成(?-1476年),其先大同金山人,父孛罗初事成祖,为燕山护卫正千户(正五品),成以遗腹子嗣官。成化初出镇四川,升右都督(正一品),后因事左迁都督同知(从一品),卒赐祭葬如例,子昂袭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三品)。

昌英(?-1476年),山后人,初名谨六十,景泰中赐今姓名。父谨只,以靖难功升小旗,历升至副千户(从五品),英代之,历升至都督佥事(正二品)。卒赐葬祭如例,子荣腾骧右卫指挥使(正三品)。同时代有回鹘人昌英。因翻译出使而至后军都督佥事

鲍政(?-1476年),山后人,祖父完者不花,洪武时内附,以靖难功任燕山右卫正千户(正五品)。鲍政天顺初有功累升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初年升都督同知(从一品),充总兵官镇守甘肃,卒,子镛袭腾骧右卫指挥使(正三品)。

叶春(?-1479年),山后人,伯父叶不陶闾儿,洪武年间归明,为隆庆右卫千户(正五品),成祖赐姓叶。叶春天顺元年(1457)以出使瓦剌功,升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十五年(1479)卒,赐祭葬如例,子盛袭大同前卫指挥使(正三品)。

杨麟(?-1479年),山后人,初袭世职,历升至都指挥使(正二品),天顺年间从征大藤峡,获功升都督佥事(正二品),寻改掌南京后军都督府事。成化十五年卒(1479),赐祭葬如例。

罗秉忠(?-1480年),初名克罗俄领占,成吉思汗第三子察合台后裔,沙州卫都督佥事(正二品)困即来子。困即来卒,其兄喃哥袭父职都督佥事,英宗复命秉忠为指挥使(正三品),协理卫事。既而喃哥率部一千二百人内徙,诏居之东昌、平山二卫,给田庐什器,所以抚恤甚厚。喃哥卒,秉忠继为都指挥使(正二品),代领其众。曾领兵南下镇压辰沅等处苗民起义,积功至左都督(正一品),天顺初赐今姓名。成化年间充游击将军,镇压贵州苗民起义,论功,封顺义伯。卒谥荣壮,子孙世袭指挥使(正三品)。

王义(?-1485年),本名阿的纳,其先应里州贺兰山人,祖脱脱不花,永乐时随忠勇王金忠至北京,授指挥佥事(正四品),食禄锦衣卫,赐姓王。父俺克帖木儿,正统间讨兀良哈有功,进指挥使(正三品)。王义曹钦之乱(1461)中平乱有功,升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二十一年(1485)卒,子琮嗣其原职指挥使(正三品)。

此外,成祖时,北元宗室把秃王以及都督伯克帖木儿、都督挥哈剌你敦等人在甘肃降明,其中把秃被封为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佥事,伯克帖木儿、哈剌你敦皆为右军都督佥事,把秃被赐名赵忠美,伯克帖木儿为宋一诚,哈剌你敦为张隆善。宣德时,中军都督府有都督佥事孛玉(白玉、白瑜,疑即伯颜)、孛英,应为达官。英宗、宪宗两朝官至二品以上的还有:后军左都督马克顺(本名皮儿马黑麻,瓦剌人,信回教),都督同知卢深,都督同知陈守忠(本名恰恰,曹钦之乱附曹起事被诛),都督同知丁顺(本名顶住驴,曹钦之乱附曹被诛),都督同知白忠(本名北斗奴,曹钦之乱附曹被诛),都督佥事吴顺(本名胡朵儿哈),都督佥事宋桑哥失里,都督佥事高通,都督佥事莫清(本名那罕赤),都督佥事滕鬼力赤,都督佥事失连台,都督佥事米朵朵来等多人。武宗时有达官都督佥事卢镗,疑即达官都督同知卢深之后,卢深则为永乐年间来降达官指挥使卢耳里嵬之子。

从乱达官例子:也先帖木儿,天顺元年(1457)率其部属九十余人来归,英宗命为指挥佥事(正四品),于锦衣卫带俸,不久升后军都督府带俸都督同知(从一品)。颇受英宗看顾,又是安插其归附亲属又是在京畿赐田。结果曹钦之乱(1461)随同谋反,事败后越城逃至通州,饿窘偷瓜为百姓所擒。有司论当凌迟处死,英宗只命于锦衣卫禁锢,不知后事如何。

脱孙,鞑靼人,永乐初年来归,授百户(正六品),正统年间升至达官都指挥使(正二品),调征云南、贵州等处蛮贼。天顺初年,叙功升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初年以老疾致仕,子脱兴,代父原职羽林前卫指挥使(正三品)。

穆义,本名阿剌帖木儿,山后人,父孛罗,永乐年间来降。阿剌帖木儿正统年间累功至指挥使(正三品),天顺元年(1457)以迎驾功,由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从二品)升都督佥事(正二品),于后军都督府带俸,旋赐今名。曹钦之乱,穆义令其弟完者秃先报贼情,原职得保,完者秃亦升都指挥使(正二品)。成化初年随军讨四川都掌蛮,升后军都督同知(从一品),成化末年卒,孙高,袭原职指挥使(正三品),锦衣卫带俸。

穆义侄帖木儿赤,成化初年来降,被称为迤北来降达子,授副千户(从五品),于锦衣卫镇抚司带俸。累功至指挥佥事(正四品),世袭

白全,初以舍人报效,正统十四年(1449)随侍英宗于瓦剌军中,往来传信,奉驾回京,论功升指挥使(正三品)。不久出使土鲁番,升都指挥佥事(正三品),景泰、天顺年间累功升都督佥事(正二品),注左府带俸。成化四年(1468)充参将,镇守甘肃十五年。后充游击将军征辽东、建州等处,以功升左军都督同知(从一品),分领京营戎务十九年。弘治九年(1496)卒,赐祭葬如例。

柯忠(?-1491年),山后人,宣德初袭父职为羽林卫指挥同知(从三品),以功累升后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正统十四年(1449)守备偏头关,成化间调南京前军都督府管事,弘治初致仕,子勇代原职羽林前卫指挥使(正三品),忠旋卒。

冯升(?-1493年),宁夏人,本番将,累有战功,积官至后军都督府同知(从一品),弘治初南京左军都督府佥书管事兼大教场管操。

杨玉(1435年-1506年),先世为北虏人,国初归附从军,积功授指挥同知(从三品),世袭。杨玉袭职,累立战功,历迁都指挥使(正二品)、中军都督佥事(正二品)。成化、弘治年间,常充游击、参将,征讨诸边,寻佩印充总兵,镇守辽东。致仕后又改注右军都督府佥书管事。卒。赐祭葬如制。

张晟(?-1500年),其先山后金山人,高祖伯颜帖木儿,洪武时率众来归,官之赐姓张氏。祖父张能袭大兴左卫指挥使(正三品),后战死,其孙张晟因祖父战功,升袭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弘治年间为左军都督佥事(正二品),统兵守居庸关。卒,子贤袭指挥使(正三品),带俸锦衣卫。

鲁鉴(?-1502年),其先西大通人。祖阿失都巩卜失加,成吉思汗第六子阔列坚后裔,元安定王脱欢子,明初率部落归附,太祖授为百户(正六品),使统领所部居庄浪。传子失加,累官庄浪卫指挥同知(从三品)。正统末,鉴嗣父职。成化四年(1468),从征固原满四有功,升署都督同知(从一品),充任左参将,分守庄浪。旋任左总兵,协守甘肃。不久充任总兵官,镇守延绥。自讲以往功,实授都督同知。孝宗立,以病致仕。鲁鉴有材勇,遇敌辄冒矢石,数被伤不为沮,故能积功至大将。卒赠右都督(正一品),赐恤如制。子麟,孙经,皆有名于时。

马孔英,宣府塞外降丁,积战功为宁夏参将。万历二十八年(1600)从征播州杨应龙,录功,进都督同知(从一品),世荫千户。后以总兵官镇贵州。

满桂(?-1630年),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作战辽东,累官至总兵官,左都督(正一品)。崇祯二年(1630)驰援北京,与清军鏖战城下,战败身死。后赠少师,世荫锦衣佥事(正四品),袭升三级,赐祭葬,有司建祠。

猛如虎(?-1641年),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崇祯年间擢蓟镇中协总兵官,署都督佥事(正二品),与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作战,后在河南南阳战死。

虎大威(?-1642年),榆林人。本塞外降卒,勇敢娴将略,从军有功,累官山西参将。崇祯年间为副总兵,署都督佥事(正二品),率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后在河南汝宁战死。

明史 张铨传 答案 求助

朱棣登基之后,特别重视边境的安全。在东北地区,他设立了奴尔干都司,那时黑龙江南北、乌苏里河东西,包括苦兀岛(即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奴尔干司的辖境,先后设置了130个卫所。西方则设了哈密卫,连结西域各国,把哈密建成统治西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重心。

在南方,朱棣出兵安南,打击了屡次侵扰边境的安南国王胡?,使其再也不敢蠢动。只是在北方,蒙古有鞑靼,瓦剌和朵颜三卫的兀良哈族三股势力时时威胁着大明国的安全。开始他利用“分则易治,合则难图”的策略,有时拉拢,有时打击。但到了永乐七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了朱棣派去的使者。朱棣派淇国公丘福帅师北伐。丘福轻信敌人的谣言,中了埋伏,全军覆灭。朱棣见事态严重,便决定亲征。

永乐八年正月,朱棣命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留守。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辅助皇长孙朱瞻基驻守北京。他自己亲率50万大军,于当年二月,离开北京,向北进发。

五月,大军过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朱棣骑马站在土丘目,见明军的几万骑兵,分成若干小队渡河。在沙漠地带奔驰了半天的战马,看到清凉的河水,个个低下头去饮。一时长河上下布满了饮水的战马。有些马应声附合,原野上回荡着雄壮的马嘶声。朱棣看着“哈哈”大笑。他回头问清远侯王友:“这条河叫什么名字?”

“胪朐河,又叫驴驹河。”

“叫驴驹河不好,我给这条河另起个名字吧,就叫饮马河。”

大军过了饮马河,扎营休息。并派出许多小队哨骑,探听本雅失里的下落。有一个小队捉到了一名鞑靼兵,经审问供出说本雅失里闻风潜逃,现驻在兀古儿扎河(即乌勒吉河)。兀吉儿扎河在饮马河以北400里。朱棣怕大军行动缓慢,不等开到,敌人又会向北逃窜。就决定选出两万名轻骑兵,带20天干粮,由他自己率领,去追袭敌人。

两万名轻骑兵,两万匹快马,在荒漠上风驰电掣般地猛奔,终于在斡难河(即鄂嫩河)将本雅失里追上。本雅失里见逃不脱,只好返身来战。鞑靼兵仓猝迎战,还没等列成阵势,明军已经杀到。朱棣率领两千骑前锋跑在最前面。他自己挺着长矛,身先士卒,直冲入敌阵中。鞑靼兵抵挡不住,那本雅失里怯起阵来,拨马便逃。鞑靼军跟着主帅向北逃去,朱棣长矛一挥,明军一部分在后追击,一部分抢前堵截。偏偏前边斡难河涨水,把鞑靼兵和辎重等隔在河这岸。结果本雅失里只带着七骑,游过斡难河,逃了性命。鞑靼太师阿鲁台听说本雅失里被明军追击,便带5万骑兵来救,但晚了一步,在回军途中也被明军消灭了。阿鲁台也右臂受伤,骑马逃走了。

朱棣大获全胜,回到饮马河大营,休息了几天,凯旋班师。六月,正是漠北的酷夏,朱棣拣早晚时行军,中午搭起帐篷休息。有时饮水不多,他让将士们先饮;吃饭时也是等将士们开饭了,他才肯动筷子。大军人多,缺少肉类,他也吃起素来。他的这些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的作法,充分表现了一个统帅的风格。明军班师,行到擒狐山。为了纪念这次北征,朱棣命令在山顶上勒石刻碑,碑文是: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风尘,永清沙漠。走到清流泉,又在泉边的山上树一座碑:于铄六师,禁暴止侮。山高水清,永彰我武。

这年七月,大军回到北京。待到秋凉,朱棣才返回首都南京。朱棣卫国亲征的业绩永垂史册。

《明史?张铨传》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以忧归,起按江西。

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师。铨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且突骑野战,敌所长,我所短。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昔胪朐河之战,五将不还,奈何轻出塞。为今计,不必征兵四方,但当就近调募,屯集要害以固吾圉,厚抚北关以树其敌,多行间谍以携其党,然后伺隙而动。若加赋选丁,骚扰天下,恐识者之忧不在辽东。”因请发帑金,补大僚,宥直言,开储讲,先为自治之本。又言:“李如柏、杜松、刘珽以宿将并起,宜责镐约束,以一事权。”又论镐非大帅才,而力荐熊廷弼。

四十八年夏复上疏言:“自军兴以来,所司创议加赋,亩增银三厘,未几至七厘,又未几至九厘。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肩背有患,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若腹心先溃,危亡可立待。竭天下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今宜联人心以固根本,岂可朘①削无已,驱之使乱。且陛下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乃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臣殊不得其解。”铨疏皆关军国安危,而帝与当轴卒不省。珽、松败,时谓铨有先见云。

熹宗即位,出按辽东,经略袁应泰下纳降令,铨力争,不听,曰:“祸始此矣。”天启元年三月,沈阳破,铨请令辽东巡抚薛国用帅河西兵驻海州,蓟辽总督文球帅山海兵驻广宁,以壮声援。疏甫上,辽阳被围,军大溃。铨与应泰分城守,应泰令铨退保河西,以图再举,不从。守三日,城破,被执不屈,欲杀之,引颈待刃,乃送归署。铨衣冠向阙拜,又遥拜父母,遂自经。事闻,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

注:①朘(juān):剥削的意思。

(选自《明史?张铨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擢:提拔

B.多行间谍以携其党 携:带领

C.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 藉:借助

D.臣殊不得其解 殊:很,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突骑野战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B.因请发帑金 不如因善遇之

C.与瓦砾粪土何异 失其所与,不知

D.乃发帑之请 三五之夜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铨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 ②又论镐非大帅才,而力荐熊廷弼 ③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 ④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 ⑤经略袁应泰下纳降令,铨力争 ⑥铨与应泰分城守,应泰令铨退保河西

A.③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承荫战败身亡后,杨镐提议四路出兵,但遭到张铨的反对,张铨认为目前要做的是加强边界的防守,厚抚北关的人民。

B.面对有关官员加重赋税的提议,张铨明确表示反对,但得不到重视,对此张铨很不理解。

C.张铨嫉恶如仇,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得罪皇帝与大臣冒死上奏,被俘之后仍然坚贞不屈,最终上吊自杀。

D.天启元年三月,沈阳沦陷后,张铨上书请求支援,无奈奏疏刚送上去,辽阳就被围,张铨毅然坚守辽阳,直至城破被俘。

13.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4分)

(2)若加赋选丁,骚扰天下,恐识者之忧不在辽东。(3分)

(3)今宜联人心以固根本,岂可朘削无已,驱之使乱。(3分)

9.B.携:离间。

10.D.A.连词,况且/连词,表并列;B.副词,于是/趁机;C.介词,和/动词,结交亲附;D.助词,的。

11.D③只是比喻,与远见没有关系;④说的是张铨向皇帝陈述现状;⑥主要说的是袁应泰。

12.C“不惜得罪皇帝与大臣冒死上奏”于文无据。

13.(1)敌方山川的高险平坦,我方不能全部了解,孤军深入,能保证不被包抄不被截断后路吗?(得分点:险易、知、绝,句意)

(2)如果现在就增加赋税,选拔壮丁,使天下百姓不得安宁,只怕有识之士的忧患就不(只是)在辽东了。(得分点:识者、忧,句意)

(3)现在我们应该团结人心,从而加固根本,怎么能剥削不止,驱赶天下人作乱呢?(得分点:固、已,句意)

参考译文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被授予保定推官之职,又被提拔为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因为服丧回家,后被起用巡视江西。

当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战败身亡,而经略杨镐正提议四路出兵。张铨驰往京师奏道:“敌方山川的高险平坦,我方不能全部了解,孤军深入,能保证不被包抄不被截断后路吗?况且用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进行野战,是敌人之所长,我方之所短。以短击长,以疲劳应对安逸,以进攻者的身份与守卫的一方交战,不是好办法。先前胪胸河之战,五位将领不得生还,怎么能轻易出关塞?眼下之计,不必向四方征兵,只需要就近征调招募军队,屯集在要害地点来加强,边界的防守,优待安抚北关的人民,让他们树敌于外,多派间谍离间敌人的党羽,然后窥伺时机采取行动。如果现在就增加赋税,选拔壮丁,使天下百姓不得安宁,只怕有识之士的忧患就不(只是)在辽东了。”于是请求发放国库的钱币,填补大官的空缺,宽恕敢于直言的人,开始给太子讲经史,先加强自治的根本。他又说:“李如柏、杜松和刘珽作为宿将一同出兵,最好责成杨镐统领监督,以使行动统一协调。”(张铨)又说杨镐不是大帅之才,而竭方推荐熊廷弼。

四十八年夏,张铨又上书说:“自从兴兵打仗以来,有关官员提议加重赋税,每亩增收三厘银子,不久增加到七厘,不久又增加到九厘。拿身体打比方,辽东是肩背,天下是腹部和心脏。肩背有了毛病,可以借助腹部和心脏的血脉来滋养。假使腹部和心脏先溃烂了,生命的危亡就在眼前。榨干天下的钱财来救辽东,辽东未必安宁,而天下已近危亡。现在我们应该团结人心,从而加固根本,怎么能剥削不止,驱赶天下人作乱呢?再说,陛下的宫廷里积金如山,把有用的东西放在无用的地方,它们与瓦砾粪土有什么区别?而开仓发钱的请求,提交朝廷却得不到回应,而增收赋税的建议,早上奏来晚上就批准。臣很不能理解。”张铨的奏疏都是有关军事与国家安危的,可是皇帝与当权者最终不能明白。等到刘珽、杜松兵败,当时人都说张铨有先见之明。

熹宗继位,张铨出外巡视辽东,经略袁应泰传下投降的命令,张铨力争,袁应泰没听从他,张铨说:“祸事从这里开始了。”天启元年三月,沈阳沦陷,张铨请求派辽东巡抚薛国用率领河西兵驻守海州、蓟辽总督文球率领山海关的,军队驻扎广宁,以加强声势。可是他的奏疏剐送上去,辽阳就被包围,官兵大败。张铨与袁应泰分城而守,袁应泰让张铨退保河西,以图谋再次举事,张铨不从命。守城三天,城被攻破,张铨被俘,他坚贞不屈,敌人要杀他,他伸着脖子等待挨刀,于是敌人把他送回官署。张铨穿戴好衣冠,向着京城方向行礼,又向父母遥遥行礼,然后上吊自杀。皇帝知道了这件事,追赠他为大理卿,又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