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怎么画卡尔臼炮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3 00:47:29浏览:25分类:文字大全

怎么画卡尔臼炮

答案如下:

600毫米Karl“卡尔”重型臼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名的德军重型臼炮。其600毫米的巨大口径和短身管猪鼻式炮管成为其典型特征,卡尔臼炮是战争历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

德国人制造出这样的巨型臼炮的创意竟是为了打破法国马其诺坚固防线对德军的围困和束缚。

德国为了对付法国建造的马奇诺防线,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从1935年起就投入到了新型臼炮的研制中,次年3月又提交了一份可行性建议书。预想方案中最夸张的部分就是这种800毫米火炮发射的炮弹居然重达4吨。

这么重的炮弹当然被军方否定,后者要求重型臼炮最大射程达3千米,火炮进入阵地的时间要小于6小时,而且要装在自行履带的底盘上。

尽管这些要求意味着莱茵金属公司要彻底改动前方案,但对复杂机械有天然兴趣的德国设计师却因此而热情高涨。1937年8月“4号方案”出台,火炮口径降到600毫米,炮弹重2吨,装药350千克,

初速243米/秒,最大射程4千米,高低射界-10°~75°,标准射角55°~75°,采用履带式自行底盘。

底盘是个有争议的部分。设计师曾坚持把火炮拆卸成几部分运输会更方便,但组装时间却不止6小时,所以最终该炮采用了履带式自行底盘。

很快,军方就以“040号设备”的制式号批准生产。这时一位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负责参与生产指导的炮兵将军卡尔·贝克。

他对这种重炮寄予厚望。他认为一旦集中使用数门重炮肯定是坚无不催。不过他担心生产进度赶不及战争爆发,于是建议打破先预产再量产的常规,先生产6门火炮。在他一再坚持下,这个完全打破标准程序的建议得以通过。6门火炮按时完工。

这也是将这种重炮命名为“卡尔”的原因。

卡尔臼炮的诞生

自从希特勒上台之后,战争的阴云就笼罩了整个欧洲大地。在这之前,法国人已经修筑了马奇诺防线,且不管实际作用怎么样,它在当时也确实是最坚固的防线。这可愁坏了德国人,为此希特勒下令制造超重型火炮,用于摧毁敌军坚固的防线。但结果大家都知道,马奇诺防线成了一道摆设,但超重型火炮还是按计划诞生了。除了古斯塔夫铁道炮外,另一种巨炮就是卡尔臼炮了。

和古斯塔夫巨炮不太一样,卡尔臼炮可不止生产了两个(第一坐巨炮叫古斯塔夫,第二坐叫朵拉),其生产难度确实要比古斯塔夫低了不少,但实用性却完虐了古斯塔夫巨炮。1937年,莱茵金属公司开始研发大口径榴弹炮,到了1939年,一个600毫米口径并拥有自行能力的臼炮被设计了出来,它就是卡尔臼炮。1940年,第一门用于实验的卡尔臼炮被制作了出来,并在翁特尔吕斯市进行了实验。之后为了增加射程,炮管的口径被缩小到了540毫米,但600毫米口径的炮管依旧存在,而且被生产出来了三门用于更换。

打开新浪新闻

一辆卡尔自行臼炮全重有124吨,车体长度将近12米,宽度3.16米,顶点高度4.78米。虽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但自行的能力依旧存在,只要不是远距离运输,卡尔臼炮可最快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在战场上移动,燃料装满的情况下,作战范围最大可达60千米。操作卡尔臼炮一共需要16人,在这些人的配合下,可以让射速最快达到每小时12发。和别的火炮相比是慢了一点,但对于一个拥有600毫米口径的巨炮,这已经合格了,更何况卡尔臼炮所使用的炮弹威力是不能被忽视。

打开新浪新闻

600毫米的炮弹重量可以达到两吨,爆炸时会在地上留下一个深度为5米,直径15米的大坑,这还没有算上伤害范围。穿甲弹的重量已经完全超过了两吨,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几乎可以击穿任何一个碉堡的顶盖。发射药包一共分出1号到9号,如果要达到最大6.5千米的射程,九个药包要同时装填。当然卡尔臼炮不是直接携带弹药的,德国人将四号坦克改装成了弹药运输车,另外一些四号坦克被改造成了工程车,用于辅助炮弹的装填。如果将这些人也算进去,那操作卡尔臼炮的人数要远远超过16人。

战场中的卡尔臼炮

在整个二战中卡尔臼炮一共生产了6辆,如果将实验平台也算进去的话,那就再加一辆。另外一提,它们的名字其实也很有意思,最先制作出来的两辆被命名为“亚当”和“夏娃”,而后的四辆则以北欧神话的人物为主,分别是“索尔”、“奥丁”、“洛基”、“提尔”。就不挨个介绍他们是谁了,反正都是挺出名的北欧神话人物。这也侧面体现了德国人对卡尔臼炮寄托的希望,希望北欧诸神们可以关照一下。

打开新浪新闻

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没有让卡尔臼炮获得用武之地,但在后来针对苏联的战争中却派上了用场。卡尔臼炮首次出战是在布列斯特堡,巨大的炮弹直接就瓦解了苏军的防御工事,让德军在进攻后没过多久就拿下了布列斯特堡。1942年,德军开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一战中,除了名为“奥丁”和“托尔”的两辆卡尔臼炮参战以外,“朵拉”巨炮也被拉向了战场。在它们的配合下,德军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将领曼施坦因也因此被封为了陆军元帅。

打开新浪新闻

1944年,波兰华沙爆发了起义运动,据统计至少有三辆卡尔臼炮被运往了华沙,分别是“亚当”、“奥丁”和“洛基”。有意思的是,卡尔臼炮以攻克钢筋混泥土的要塞为主要目的,所以炮弹引信要在很强的冲击下才能触发。但华沙是正常城市,地基也没有那么硬,所以由卡尔臼炮发射出去的大量炮弹都成了哑弹。而后被起义军从土里挖了出来,并用于制作炸药包,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还可以从华沙挖出卡尔臼炮的哑弹。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