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急找李白的送别诗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3 05:19:20浏览:6分类:文字大全

急找李白的送别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别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

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 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4。

赠汪伦1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2。桃花潭水深千尺3,不及汪伦送我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4。 注释1.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2. 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3.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4. 随风:一作“随君”。夜郎西:泛指湖南西部和贵州一带地区。夜郎:古夜郎国在今贵州桐梓县,这里指的是唐代的夜郎县,在今湖南沅陵县。 评论1. 太白绝句,每篇只与人别,如《寄王昌龄》、《送孟浩然》等作,体格无一分形似。奇节风格,万世一人。(桂长祥《李诗选》)2. 曹植《怨诗》:“愿作东南风,长逝入君怀。”又齐濣《长门怨》:“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而白兼裁其意,撰成奇语。(敖英《唐诗绝句类选》)3. 太白“杨花落尽”与乐天(应为元稹)“残灯无焰”体同题类,而风趣高卑,自觉天壤。(毛先舒《诗辨坻》卷三)4. 若单说愁,便直率少致,衬入景语,无其理而有其趣。(清黄生《唐诗摘抄》)5. 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清沈德潜《唐诗别裁》)6. “愁心”二句,何等缠绵悱恻,而“我寄愁心”,犹觉比“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更深挚。(清黄叔灿《唐诗笺注》)7. 三四句言此心之相关,直是神驰到彼耳,妙在借明月以写之。(李瑛《诗法易简录》) 赠汪伦1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2。桃花潭水深千尺3,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 汪伦:安徽泾县的村民。天宝末年李白游泾县时,汪伦常以美酒招待李白,李白临行前即作此诗留别。2. 踏歌: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脚踏地为节拍的歌唱方式。3. 桃花潭:在泾县东南一百公里处。 评论1. 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酝酒以侯之,复临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后人效之,如“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语非不佳,终是杞柳杯棬。(唐汝询《唐诗解》)2.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清沈德潜《唐诗别裁》)3. 相别之地,相别之情,读之觉娓娓兼至,而语出天成,不假 炉炼,“将”字、“忽”字,有神有致。(清黄叔灿《唐诗笺注》)4. 言汪伦相送之情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李瑛《诗法易简录》)5. 赠人之诗,有因其人之姓借用古人,时出巧思,若直呼其姓名,似径直无味矣。不知唐人诗有因此而入妙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旧人惟有何堪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皆脍炙人口。(于源《琐窗灯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故人西辞黄鹤楼2,烟花三月下扬州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昌县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古代传说仙人王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这里,又传说费文炜在这里驾鹤登仙而去,故而得名黄鹤楼。之:往,到。广陵:今江苏扬州。2.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黄鹤楼在扬州之西,故云。3. 烟花:形容春天花柳明媚、云气氤氲的景象。4. 下:自黄鹤楼去扬州是顺流而下,故云。 评论1. 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唐汝询《唐诗解》)2. “下扬州”着以“烟花三月”,顿为送别添毫。“孤帆远影”句,以目送之,“尽”字妙。“惟见”句,再托一笔。(黄叔灿《唐诗笺注》)3. 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之妙。(《唐宋诗醇》)4. 不必作苦语,词等诗如朝阳鸣凤。(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5. 襄阳此行,江程迢递,太白临江送别,怅望依依,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正复深情无限。(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1,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2,孤蓬万里征3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 注释1. 北郭:北城外。郭:外城。2. 为别:作别。3. 孤蓬:比喻孤身漂泊之人。蓬:蓬草,常随风飘转,故用以比喻漂泊之人。征:远行。4. 浮云:漂浮无定的云,比喻友人。5. “落日”句:落日徐徐落下,似有所依恋,像是自己眷恋友人的心情。故人:指李白自己。6. 萧萧:马嘶鸣声。斑:分别。 评论1.三、四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须整齐。……苏李赠言多唏嘘语而无蹶蹙声,知故人之意在不尽矣。太白犹不失斯旨。(清沈德潜《唐诗别裁》)2.前解叙送别之地,后解言送友之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1李白醉别复几日2,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3。秋波落泗水4,海色明徂徕5。飞蓬各自远6,且尽手中杯。 注释1. 鲁郡:即兖州,天宝元年改为鲁郡。石门: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杜二甫:杜甫,排行第一,故云。2. “醉别”句:天宝三年,李白、杜甫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面同游,随即分别;次年春,又在鲁郡相会,同游齐州(今山东济南);同年秋,二人再次在鲁郡相会,然后杜甫又告别李白,西去长安。3. 樽:酒杯。4. 泗水:在今山东境内。发源于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故名“泗水”。5. 徂(cú)徕(lái):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南。7. 飞蓬:飘荡无定的蓬草,比喻漂泊无着之人。

卷三·疾病死丧

 作者:程登吉

 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问人病曰贵体违和,自谓疾曰偶沾微恙。罹病者,甚为造化小儿所苦;患病者,岂是实沈台骀为灾。病不可疗,曰膏肓;平安无事,曰无恙。

 采薪之忧,谦言抱病;河鱼之患,系是腹疾。可以勿药,喜其病安;厥疾勿瘳,言其病笃。疟不病君子,病君子正为疟耳;卜所以决疑,既不疑复何卜哉?谢安梦鸡而疾不起,因太岁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将属纩,将易篑,皆言人之将死;作古人,登鬼箓,皆言人之已亡。亲死则丁忧,居丧则读《礼》。

 在床谓之尸,在棺谓之柩。报孝书曰讣,慰孝子曰唁。往吊曰匍匐,庐墓日倚庐。寝苫枕块,哀父母之在土;节哀顺变,劝孝子之惜身。男子死曰寿终正寝,女人死曰寿终内寝。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土人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童子死曰殇。

 自谦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自言父死曰失怙,母死曰失恃,父母俱死曰失怙恃。父死何谓考,考者成也,已成事业也;母死何谓妣,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百日内曰泣血,百日外曰稽颡。期年曰小祥,两期曰大祥。不缉曰斩衰,缉之曰齐衰,论丧之有轻重;九月为大功,五月为小功,言服之有等伦。

 三月之服曰缌麻,三年将满曰禫礼。孙承祖服,嫡孙杖期;长子已死,嫡孙承重。死者之器曰明器,待以神明之道;孝子之枚曰哀杖,为扶哀痛之躯。父之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乎桐。以财物助丧家,谓之赙;以车马助丧家,谓之赗;以衣殓死者之身,谓之禭;以玉实死者之口,谓之琀。

 送丧曰执绋,出柩曰驾輀。吉地曰牛眠地,筑坟曰马鬣封。墓前石人,原名翁仲;柩前功布,今日铭旌。挽歌始于田横,墓志创于傅奕。生坟曰寿藏,死墓曰佳城。坟曰夜台,圹曰窀穸。已葬曰瘗玉,致祭曰束刍。春祭曰禴,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

 饮杯棬而抱痛,母之口泽如存;读父书以增伤,父之手泽未泯。子羔悲亲而泣血,子夏哭子而丧明。王裒哀父之死,门人因废《蓼莪》诗;王修哭母之亡,邻里遂停桑柘杜。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与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曾子兴思。故为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须重慎终追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福寿康宁是人人所期望的,死亡疾病也是人们所不可避免的。

 只有聪明的人才会调养自己,通情达理的人才会珍爱自己。询问别人的病情,说是“贵体违和”;自己有病自谦为“偶沾微恙”。

 遭疾病困扰就说生病的人深受造化小儿的折磨;患了疾病说难道是实沈、台骀作怪?病已经很严重了,叫做“病入膏肓”,表示不会好了。安慰人不必吃药了,平安无事称为“无恙”。

 患病卧床,说是有不能采薪的忧虑;“河鱼之患”是指得了腹泻。

 可以不用吃药,为病将痊愈而高兴,疾病不容易好就说病得很重。传说疟疾不敢侵犯君子,既然君子得了疟疾,那就是它在作“疟”;占卜是为了解决疑惑的事,既然没有疑问又何必占卜呢?

 谢安病中,梦行路十六里遇鸡而停止,悟到自己鸡年将会重病不起;楚惠王待人有厚德,虽然吞吃了蛭而生病,但不久便痊愈了。

 “将属纩”、“将易箦”都是人将死亡的意思。“作古人”和“登鬼箓”都是指人已经死亡了。

 父母亲去世称为“丁忧”,居丧时应当读礼。人死后停于灵床称为“尸”,已盛入棺材叫做“柩”。到亲友家去报丧叫做“讣”,到丧家去安慰孝子叫做“唁”。去丧家吊唁叫做“匍匐”,建在墓旁守墓的屋子称为“倚庐”。

 “寝苫枕块”是说孝子在灵堂旁睡草席、枕土块,以哀悼父母。“节哀顺变”是吊唁者劝慰丧家节制哀思、顺应变故、爱惜身体。

 古时男子将死就把他停卧在正屋,死后称为“寿终正寝”;女子将死则安置在内室,死后称为“寿终内寝”。

 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人死叫“不禄”,百姓死叫“死”,未成年人死叫“殇”,不同身份的人去世,自然有不同的称呼。

 父亲死了自己谦称“孤子”,母亲死了自谦为“哀子”,父母俱亡自称为“孤哀子”;自言父亲去世说“失怙”,母亲去世说“失恃”,父母皆不在则说“失怙恃”。

 称呼已去世的父亲为“考”,因为“考”有“成就”的意思,取父亲创业有成之义;称呼已去世的母亲为“妣”,因为“妣”通“媲”,是说母亲能媲美父亲的德行事业。

 父母去世后百日之内的哭泣叫“泣血”,百日之外居丧者答谢宾客的跪拜礼节称“稽颡”。父母去世的周年祭礼叫做“小祥”,两周年的祭礼称为“大祥”。

 用粗麻布做孝服且不缝边的谓之“斩衰”,用粗麻布做孝服且缝边的叫做“齐衰”,这是表示丧礼有轻重的等级。

 服丧九个月所穿的丧服叫“大功”,五个月的丧服叫“小功”,亲疏不同所穿丧服及丧期也有不同。

 穿用细麻布做的丧服服期三个月叫“缌麻”;服丧满三年要举行除丧服的礼节叫“禫礼”。

 孙子为祖父母服丧,嫡孙执杖,服一年期;长子已死,嫡长孙要承受丧祭和宗庙的重任,服丧三年。

 死者随葬的器物叫做“明器”,因为要用对待神明的办法来对待死人;孝子所执之杖称为“哀杖”,为的是要扶持因丧亲而哀痛衰弱的身体。

 父亲的节操在外,所以父死哀杖用竹子制作;母亲的节操在内,所以母亲死哀杖用桐木制作。

 送财物给丧家叫做“赙”,以车马帮助丧家办丧事称为“赗”。将衣服送给死者谓之“襚”;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叫做“琀”。

 送葬时牵引灵柩叫“执绋”;出柩叫做“驾輀”。吉祥的葬地名为“牛眠地”;封土筑成的坟墓叫做“马鬣封”。

 坟前所立的石像原名为“翁仲”;丧葬时灵柩前竖的旗幡叫做“铭旌”。

 “挽歌”是对死人的哀悼,始于汉初田横之去世。坟前的墓志记载死者的生平事略,由唐代傅奕始创。

 生前预建的坟墓叫做“寿藏”;死后才挖的坟墓叫做“佳城”。坟墓又称“夜台”,墓穴又名“窀穸”。

 死者已埋葬叫安瘗玉树,到坟前祭奠叫一束生刍。天子诸侯宗庙之祭,四时名称不同,春祭名“禴”、夏祭称“禘”、秋祭叫“尝”、冬祭谓“烝”。

 拿着杯子喝水时不禁悲从中来,因为母亲的气息还留在杯子上;读父亲遗留下的书籍更增添忧伤,因为书中满是父亲的墨迹手印。

 子羔悲悼逝去的双亲而泣血,子夏痛失爱子而哭瞎了眼睛。

 王裒父亲死后,每当他读到《蓼莪》诗中的句子时,都要痛哭流涕,学生们不忍便不再去读这一首诗。王修母亲死于社日,次年社日王修思母极为悲哀,邻里为之凄然便停止了这个祭祀。

 树想静止而风并不停息,儿子想奉养父母而双亲则已谢世,皋鱼为此悲伤不已;与其父母死后杀牛到坟前祭奠,不如当他们健在时以鸡猪之肉尽心奉养,这是曾子读丧礼时的感想。

 所以为人子女的,应当想到木有本,水有源,不要忘记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必须慎重地按照礼仪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恭敬地祭祀自己的祖先。

 注释

 调:调理、调养。玉:珍重、爱护。

 违和:不调和。微恙:小毛病。

 罹:遭遇。实沈、台骀:传说中的参宿之神、汾水之神,能使人生病。

 膏:指心下的部位。肓:指膈上薄膜。膏肓谓病情险恶无法医治。

 采薪之忧:《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意思是患病不能负薪。河鱼之患:因为鱼腐烂是从内至外,故用河鱼之患指腹泻。

 瘳:病愈。病笃:病重。

 疟不病君子:晋朝有一小儿的父亲得了疟疾,有人问他:“你父亲是有品德的君子,怎么会得疟疾呢?”小儿说:“正因为它是让君子患病,所以才叫疟疾。”

 谢安梦鸡:晋代谢安梦见乘坐桓温的车子走了十六里,看见一只白鸡就停下来了。不知何意。后来谢安接替桓温任宰相,过了十六年忽然得病,谢安才悟到:“原来十六里意味着十六年,见到白鸡而停止,意味着酉年,我将一病不起了。”不久果然病死。楚王吞蛭:楚王吃饭时吃出一条水蛭来,想吐掉又怕厨师因此获罪,就勉强吞进去而得病。令尹知道其中的缘由,就对楚王说:“大王有这样的德行,此病不会有什么伤害。”后来果然好了。

 属纩:将新绵放在临死人的鼻下,检查是否断气。易箦:换下竹席。箓:簿籍。

 丁忧:遭遇忧伤,指居丧。读礼:《礼记》中载,死者未葬时读葬礼,既葬则读祭礼。

 讣:报丧的文书。唁:慰问死者家属。

 匍匐:爬行,指前往吊唁。倚庐:古代在父母墓边搭小屋居住以守墓,称为倚庐。

 寝苫枕块:古代礼教,子从父母之丧起至入葬期间,不能住寝室,要睡在草席上,以土块为枕。

 正寝:正屋。内寝:内室。古代男子将要死时,就移到正屋东首,以候气绝。如果是女子仍然躺在内室。

 崩、薨、卒、不禄、死、殇:古代等级森严,不同的人死有不同说法。

 孤子、哀子、孤哀子:分别为父丧、母丧、父母皆丧者的自称。怙、恃:都是依赖的意思。

 考: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妣:称已死去的母亲。克媲父美:可以和父亲媲美。

 泣血:极其悲痛而无声的哭泣。稽颡:叩头。

 小祥: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大祥:父母死后两周年的祭礼叫大祥。

 衰:古代丧服,用粗麻布制成。丧服有五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按与死者的不同关系穿用。穿的时间也有长短,大功要穿九个月,小功要穿五个月,缌麻要穿三个月。斩衰:不缝边的丧服。齐衰:缝边的丧服。

 缌麻:丧服名,用细麻布制成。禫礼:指除去丧服的祭礼。

 杖期:旧时服丧礼制,祖父母死了,嫡孙要服一年丧,手中拿着丧杖,称为杖期。承重:长子死了,由嫡孙代替服丧,称为承重孙,即承担重任的意思。

 明器:陪葬的器物。

 古代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的礼制,居父丧时,用粗糙的竹杖,居母丧时用桐木杖。

 赙:以财物助人办丧事。赗:助葬用的车马。禭:给死者赠送衣被。王含:通“唅”。含在死者口中的珠、玉、贝的通称。

 绋:指引棺材入墓穴的绳子,送葬时帮助牵引灵柩。輀:丧车。

 牛眠地:晋陶侃遭父丧未葬,家中老牛也忽然不见了。有一老者告诉他:“前岗有一条牛睡在泥污中,以该地为葬地,将来必位极人臣。”马鬣封:坟墓上封土的一种形状。

 翁仲:传说秦代阮翁仲身高异于常人,始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外。铭旌:竖在枢前以表明死者官职、姓名的旗幡。

 挽歌:送葬时挽柩者所唱的哀歌。

 寿藏:给活人修的坟。

 夜台:指墓中昏暗如夜。窀穸:墓穴。

 瘗玉:死者已埋葬叫安瘗玉树。束刍:将青草捆成束放在灵前。《后汉书·徐稚传》云:“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禴、禘、尝、烝:古代宗庙四时的祭名。

 饮杯棬而抱痛,母之口泽如存:用母亲用过的杯子而心中悲痛,母亲口中的气息像还存在一样。棬,曲木制成的饮器。

 王裒:晋代人王裒一读到怀念父母的《蓼莪》诗就悲痛欲绝,他的学生因此不再读这首诗。停桑柘社:魏朝王修的母亲因为在社日那天去世,次年社日,邻里因为王修极为悲痛,就停止了社日活动。

 皋鱼:齐国人,曾对孔子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儿子想赡养双亲已不在。”后来痛哭而死。与其椎牛而祭墓:曾子曾说:“与其杀牛去祭祀,不如在亲人活着的时候用鸡猪好好供养。”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