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3 05:45:04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领会略读课文教学的编写意图,整体把握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究竟要把握什么样的度?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略度课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要求,掌握方法

我们现行的阅读课文分看图学文、讲读、略读等不同类型,各类课文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作用。教材类型特点不同,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自然也不一样。教学也就经历了一个从教到不教的过程,学生自学能力也经历了循序渐进,从低到高的过程。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深入研究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学。

二、自主阅读,粗知大意

略读课文,关键在略。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到。因为这样,有的老师就干脆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天花乱坠,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自主阅读还需要教师的引领,应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文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古画呢?你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学生充分自由朗读课文之后,交流阅读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梳理文章脉络,小结板书。在学生初知文章大意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卡,资料卡的内容可包括画名、年代、作者、画的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等。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对于有效的信息,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初读环节后,再对精彩片段进行细读欣赏,结合本单元学习主题,畅谈感受,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三、略而不简,精处悟情

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作一番裁剪。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段或几段文字写得特别精彩。教学时应先选择几个精彩语段作为例子进行重点剖析,以少胜多,使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再到走进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如在《卡罗纳》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感受到卡罗纳的悲痛、脆弱之后,可顺势引导学生走进关爱这一板块,感受大家对他的关爱之情。卡罗纳是这样的悲痛,这样的脆弱,这时他最需要的是什么?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读课文,找找在卡罗纳最悲痛的时刻,大家是怎么献出一份份关爱的?在学生充分阅读后,交流阅读收获,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品词析句,感受这份爱。并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激情朗读,表达这份爱。随着学生的反馈,随机出示课文相关句子指导朗读,让学生继续交流、感悟,欣赏和积累语言。

四、课外拓展,迁移延伸

略读能力的培养,除了凭借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以外,还要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引导学生读与教科书配套的《同步阅读》,读教师推荐的有益读物,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学习,或排演课本剧,或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或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背景材料,或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等等。如在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后,可向学生提出: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这里既对课文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同时又适时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只要遵循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的宗旨,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度,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怎么才能把课文的内容读进去,理解透彻?

第一次读课文,是初读课文,要疏通字词,借助词典等工具知道不懂词的意思,抓住文章的整体内容,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

第二次读课文,是细读课文,要理清结构,读懂词语,句子和段落,尽可能的概括段意,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次读课文,是精读课文,解释文章主诣,还要带着问题读,解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问题。

有时,读文章时之前,也要了解作者或文章的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建议你这样试试看:

大声读课文:不能只读,要边读边在脑海中产生相关的形象画面。

要知道写什么: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这样几个画面节点。学生去学校的情景(开始);学生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接着);通过这些形象画面体会作者最后写的主题之意境中的正能量信息“祖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和友爱的主题信息”。

这样做的好处:不孤立课文朗读。避免学生读“望天书”。

注意事项:对理解能力不强,不善于朗读课文,没有方法和习惯的学生,则尽可能按时间顺序在课文段落节点处做出标记和提示,再读。这样可以起到提示、启发学生在大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在脑海中产生并形成相关形象画面。部分学生还可以标记一些关键、重点词语,来提示和启发。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