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一代枭雄桓温,是如何被泼皮牛二拖死的?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3 15:51:46浏览:8分类:星座大全

一代枭雄桓温,是如何被泼皮牛二拖死的?

从名义上讲:东晋帝国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正统王朝;可实际上,东晋帝国只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与五胡十六国并无本质区别。

东晋帝国的核心地区就是扬、荆、江、徐、豫五个州,如果某位实力派能够真正控制其中一个州,在东晋帝国的朝堂之上,就能当得起“举足轻重”四个字。

而桓温在三次北伐之后,竟然把荆、江、徐、豫四州全部控制在了桓氏手中,唯一的例外只有扬州,因为那是东晋帝国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但就算如此,桓温本人也兼任了扬州牧。从表面上看,桓温已经完全控制了东晋帝国。

加扬州牧、录尚书事,使侍中颜旄宣旨,召温入参朝政。——《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综上所述,我认为桓温已经拥有了足以篡位的实力。

桓温为什么能拥有足以篡位的实力?很多人说:是因为三次北伐使得桓温威望大增,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前两次北伐倒也罢了,毕竟没有输。但第三次北伐可是证据确凿的惨败,又怎么能使桓温威望大增呢?

垂以八千骑追之,战于襄邑,温军败绩,死者三万人。——《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尽管桓温的三次北伐,并未给东晋帝国带来多少实际好处,但桓温借助三次北伐的机会,名正言顺地任用亲信或嫡系,使得他们出现在各个关键岗位上。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关键岗位也被桓温的亲信或嫡系牢牢控制住了。

权力的本质就是奖励、惩罚和任免。如果你可以对一个地区的官员使用权力,这个地区的官员就会逐渐被纳入你的权力系统。

桓温之外的豪门士族,之所以无法利用北伐扩张权势,主要是因为他们实力不足,而各大豪门士族之间又没能形成紧密的攻守同盟,这才是褚裒、谢尚和殷浩无法利用北伐扩张权势的根本原因。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北伐失败,他们的权势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削弱。

虽然桓温的北伐一直在做无用功,但由于桓温在东晋帝国的实力最强,所以桓温依然可以借助各种机会对豪门士族进行渗透。比如说桓温第三次北伐惨败,他立刻把罪责推给了豫州刺史袁真,然后开始名正言顺地吞并豫州。

但在吞并豫州的过程中,桓温受到了一些挫折,因为豫州刺史袁真竟然选择了扯旗造反。虽然这并没有影响桓温吞并豫州的进程,但军事重镇寿春却被袁真占据。袁真更是以此为资本,先后向前燕帝国和前秦帝国申请庇护。这对于桓温,乃至整个东晋帝国而言,都是莫大的威胁。

温甚耻之,归罪于真,表废为庶人。真怨温诬己,据寿阳以自固,潜通苻坚、慕容暐。——《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如果桓温忠于司马皇族,就意味着他无法打破东晋帝国的朝堂平衡。在这种背景下,桓温自然有机会领导江南各大实力派,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可如果桓温胆敢篡位或凌驾于豪门士族之上,整个东晋帝国就有可能爆发内讧。

对比前秦帝国和前燕帝国,东晋帝国在实力上并不占优势。如果北方军事集团借东晋帝国内讧之机趁机入侵江南,整个东晋帝国都有覆灭的危险。

可没过多久,前秦帝国征讨前燕帝国,袁真的儿子袁瑾(此时袁真已死)暂时失去了外援,桓温趁机收复了寿春。

温遣桓伊及弟子石虔等逆击,大破之,瑾众遂溃,生擒之,并其宗族数十人及朱辅送于京都而斩之,瑾所侍养乞活数百人悉坑之,以妻子为赏。——《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收复寿春之后,北方军事集团入侵江南的桥头堡消失,桓温又加紧了篡位的步伐。

扬州是东晋帝国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桓温未能完全掌控。可如果真想篡位,就必须彻底掌控扬州。于是在郗超的建议下,桓温玩了一出废立的把戏。

既逢覆败,名实顿减,于是参军郗超进废立之计,温乃废帝而立简文帝。——《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被史书称为“晋废帝”的司马奕为人谨慎,桓温抓不到什么实质的把柄,就在男女关系上造司马奕的谣。之所以选择用男女关系来造谣,是因为这种隐秘私事很容易引起关注,而且很难考证。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招数,夏桀、商纣和周幽王都是史书中乱搞男女关系的昏君。我不敢说司马奕乱搞男女关系是真是假,但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淡化男女关系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在这个谣言中,司马奕变成了一个严重阳痿的人,所有的皇子都是野种。如果不废掉司马奕,司马皇族血脉的纯洁性就无法得到保障。最终,司马奕黯然下台。

丁未,诣阙,因图废立,诬帝在藩夙有痿疾,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而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长欲封树,时人惑之,温因讽太后以伊霍之举。——《晋书》·卷八·帝纪第八

司马奕被废,谁来当新皇帝呢?皇位不是谁都能坐的,那个宝座是天下利益的汇集处。谁当皇帝,关系到无数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

最终的胜出者是司马昱,史称简文帝。

司马昱的上台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早在二十六年前,桓温出镇荆州之时,司马昱就以亲王身份成为了东晋帝国的执政官。经过二十六年的积累,司马昱虽然无法与桓温相提并论,但司马昱的政治资源和政治经验都不容小觑。

二年,骠骑何充卒,崇德太后诏帝专总万机。——《晋书》·卷九·帝纪第九

桓温行废立之事,目的就是为了掌控中央政府。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桓温应该选一位年幼或弱势的皇帝,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司马昱有实力有能力,估计也不缺野心,绝不是一个被人肆意摆弄的傀儡。

根据这个基本事实,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桓温拥立司马昱为帝是不得已而为之,原因应该是扬州的豪门士族联合起来向他施压。

废了一个弱势皇帝,却换了一个强势皇帝。豪门士族一定开心得天天设宴庆祝,桓温一定郁闷得拿头撞墙。

桓温掌控了其他四州,对扬州的控制力度却并不大,因为扬州是一个豪门士族云集的地方。除非桓温动用武力进逼,否则对于豪门士族的抱团行为,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桓温也想办法灭掉了一些豪门士族,但这些被桓温灭掉的豪门士族都是落地的凤凰:比如出过庾亮的庾氏,出过殷浩的殷氏。

温多所废徒,诛庾倩、殷涓、曹秀等。——《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但在面对太原王氏(王坦之)、琅琊王氏(王彪之)和山东谢氏(谢安)这几个影响巨大的豪门士族时,桓温却不敢有什么大动作。即使这几个豪门士族的代表人物公然与桓温作对,桓温也只是恐吓一番,最终不了了之。

手握大权却如此憋屈,桓温到底是怎么了?凭桓温的实力,想要消灭东晋帝国中央政府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为什么迟迟不敢动手呢?

原因在北方。

前秦帝国灭掉了前燕帝国,一统北方。苻坚又改变了打压豪门士族的执政纲领,使得前秦帝国的战争潜力大增。

在这种背景下,桓温哪敢随便动武呢?谢安和王坦之等人的实力虽然比不上桓温,但抵挡一阵应该是没问题的。如果桓温不能速胜,焉知前秦帝国不会趁虚而入呢?

就算桓温能够速胜,他也无法确定国内是否会风平浪静。如果有那么几家不信邪的豪门士族非要跟桓温对着干,东晋帝国就极有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内讧之中,而前秦帝国绝不会在北方老实看戏。

再者,苻坚已经改变了打压豪门士族的施政纲领,又通过慕容垂的影响,拉拢了大批前燕帝国的豪门士族。

如果苻坚对东晋帝国也玩这一招,难免会有豪门士族被他拉拢。而这些被苻坚拉拢的豪门士族一定会造桓温的反。前秦帝国之所以迟迟没有征讨东晋帝国,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机会。可一旦东晋帝国开始内讧,又有前秦帝国的带路党出头,前秦帝国就不会缺乏出兵的机会。

这就叫“骑虎难下”。如果继续向前,桓温会担心无法收拾乱局,引得前秦帝国觊觎;如果原地踏步,桓温又会觉得不甘心,毕竟他的权势早已覆盖了整个东晋帝国。

桓温终究不是司马昭,虽然从力量占比来看,桓温在东晋帝国的影响力显然要强于司马昭在曹魏帝国的影响力。

但有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曹魏帝国是当时的第一强国,而东晋帝国却是一个时刻被觊觎的弱国(这个弱,是相对于一统北方的前秦帝国而言)。

司马昭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欺负曹氏皇族,完全是因为蜀国和吴国没有与曹魏帝国相争的实力,只能抱团抵抗曹魏帝国的入侵。但东晋则需要应对来自前秦帝国的威胁,一旦爆发内讧,大家就有可能一起玩完。

无论是王坦之还是谢安,都看透了这一点。他们笃定桓温不敢随意动用武力,所以他们紧守扬州,跟桓温玩起了防守反击。

总而言之一句话:桓温,我们确实比你弱,但我们非常团结。现在前秦帝国在旁边虎视眈眈,你有本事就发兵来灭掉我们,然后等着被前秦收拾,大家同归于尽!

这种行为让我想起了《水浒传》中的泼皮牛二,他很光棍地向杨志叫板:“有种就给我一刀,我死你陪葬!”

杨志给了牛二一刀,结局只是充军发配;如果桓温给了王谢等豪门士族一刀,结局不堪设想。前秦帝国为安抚东晋帝国的豪门士族,多半会拿桓温开刀。

尽管豪门士族的名声不佳,但他们大多是一帮衣冠楚楚、整日清谈的名士,现在却被桓温逼到了撒泼耍无赖的地步,这也侧面反映了桓温的权势滔天和东晋帝国的岌岌可危。

可就在这个危急的关头,桓温病逝了。他的继承人桓冲没有桓温的霸气和野心,也没有桓温的威望和手腕。所以在桓冲当政期间,桓氏的影响力逐渐衰退。

很多人认为:如果桓温不死,灭掉东晋帝国的历史使命就轮不到刘裕承担了。

我赞同桓温试图篡位的观点,却不赞同桓温能灭亡东晋帝国的观点。在我看来:就算桓温不死,他也不太可能会把篡位的举动付诸于现实。

统一的江南政府东晋帝国,面对前秦帝国的压力已是捉襟见肘。如果再因为桓温篡位而发生大规模内讧,那真是自己找死。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桓温病逝时,已经是一位六十一岁的老人了。人越老,越容易做出保守的选择,更何况是桓温这样一位做事喜欢瞻前顾后的人。

桓温临终前,他的弟弟桓冲问道:“怎么处置王坦之和谢安?”桓温淡淡地说:“他们不是你能控制的。”

温弟江州刺史冲,问温以谢安、王坦之所任,温曰:“渠等不为汝所处分。”——《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五

在读到东晋帝国相关史料的时候,我经常会有一种荒谬的感觉:在东晋帝国这样一个以豪门士族为主导的国家,权术平衡已经玩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但无论是王敦还是苏峻,无论是庾氏还是桓温,最终都在这种平衡格局下撞了个头破血流。

唯一的区别就是:王敦、苏峻和庾氏亡于局势失衡,而桓温亡于不敢让局势失衡。

司马家夺了曹魏的江山后,他的江山又是被何人所夺走的?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

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乘势追击,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北府军从此一战,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387年),谢玄被解除了北府军的领导权,司马怡、王恭先后代之,北府军军阀化。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北府军起兵反晋,次年刘牢之杀之,代之为北府军领袖。此后北府军主要致力于镇压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讨在荆州割据的桓玄,刘牢之随即投降桓玄,桓玄称帝后削减刘牢之兵权,刘牢之意图起兵对抗桓玄,然由于投降桓玄早已丧失人心,众叛亲离下自杀。

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杀之。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主力。

至于三人的关系。

刘牢之曾经是北府兵高级将领,刘裕曾经是他的部下;

桓温反叛后,刘牢之投靠桓温,但是被桓温所杀;

刘裕在刘牢之死后,率领余下的北府兵杀死了桓温,

古时候经常有王朝的更替,而新继任的皇帝一般都会选择将曾经的帝王亲戚一并屠杀以免对方东山再起。司马懿杀掉大将军曹爽,标志着司马家族成功篡权,这时候便需要对方的人杀掉并将曹魏政权掌握于手心。大司农桓范是一个关键人物,司马懿灭掉此人三族,但是却有漏网之鱼,结果几百年后其子孙夺走东晋江山。

《虎啸龙吟》司马懿

桓范来到高平陵给曹爽献计让他仿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真的曹爽不听,便直接拒绝了,他认为司马懿能放过他,但结果却不是这样。曹爽被司马懿诛杀,甚至被诛三族。桓范虽然在当时被官复原职了但是后来的一些话却导致他也被一族被诛。桓范有一子,名叫桓楷,司马懿诛杀桓氏的时候得以逃脱。一直东躲西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桓温是他的后代,而这个人很会找机会,于是便成为了荆州刺史掌控了荆州。而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得荆州者得天下。

桓温溯江而上灭掉成汉,一伐前秦、二伐羌族姚襄、三伐前燕,他甚至将东晋王朝所有的军权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说起来桓温这个人不仅智谋超绝而且也是很狠心。他带领军队进入建康,诬称皇帝阳痿不能生育,那么皇帝不能生育皇子便是“野种”,既然是野种就不能继承皇朝。所以靠着自己的军事实力便废黜了皇帝司马奕。

桓玄

晋朝存在了这么多年废黜皇帝还是头一回。废除了皇帝就罢了,桓温甚至还想自立为帝,但是这次他却没有如愿。朝中如谢安等人坚决反对他称帝。后来桓温病逝。桓温死后,子承父业幼子桓玄承袭父亲权力,但是桓玄的野心确实比他的父亲大得多,他此时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楚王,但是他却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一心只想当一个皇帝。于是在桓玄的威逼下,晋安帝不得不将皇位禅位于他。他的做法与司马炎当年如出一辙,虽此政权仅存在了几年。但因为司马懿时期漏网一人,最终埋葬了司马家百年王朝。

正应了风水轮流转这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若是司马懿知道了他夺了别人的天下又被人夺了回去,该作何感想?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