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遥感卫星的各国发展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17 22:21:51浏览:9分类:星座大全

遥感卫星的各国发展

为世界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61年第一颗气象卫星,到1972年第一颗陆地观测卫星,再到1978年第一颗海洋卫星,以及未来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美国遥感卫星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遥感卫星的发展体现了美国发展空间技术一贯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从战争中学来的经验: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从“阿波罗 ”计划获得的经验:通过大型工程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美国正从通信卫星产业化的成功中吸取经验,开发遥感卫星市场。

美国小卫星技术倡仪中的lewis和clark卫星就是以美国历史上西部创业者的名字命名的,并准备发展一系列新技术,如gps定位、光纤数据总线、公用容器氢镍电池、先进的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反映了其保持技术领先、不断创新的特点。当然,美国的发展战略是以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为基础的,适用于美国的条件和发展需要,别的国家难以效仿。 欧洲在卫星技术发展中曾得益于美国,也曾受制于美国,因而欧洲努力发展适合欧洲需要的遥感卫星。“欧洲遥感卫星”(ers)成功地提供了高质量的、当时全世界较缺少的微波遥感数据,促进了遥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在对地观测领域的地位。

欧洲发展遥感卫星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合作,例如参加ers计划的有来自12个国家的约60个企 业和科研部门。所以欧洲在国际合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各国去学习借鉴。

1995年10月18日~20日在法国图卢兹欧空局部长级会议上讨论了欧空局未来对地观测活动的 发 展战略。过去20多年欧空局对地观测活动取得了更大成绩,气象卫星meteosat系列和遥感卫星ers-1、2获得了很大成功,在欧洲及全世界卫星遥感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 技术的发展、应用的推广,卫星遥感市场迅速扩大,各种遥感需要不断增多。这种形势下欧洲感到有必要制定新的长期发展战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此欧空局召集各成员国研讨制 定欧洲今后25年的空间对地观测发展政策。

这个政策框架包括2000年后欧洲对地观测活动的发展战略(即envisat卫星发射后的活动)。其主要基础是“双使命战略”,即“地球探索者”任务和“对地观察”任务。目标是提供连续的多时期、多分辨率全球覆盖,为各方面的用户提供地球环境和资源信息。

欧洲的主要目的有5项:

⑴ 从区域和全球范围全面研究和监测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⑵ 监测和管理地球上的资源,包括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⑶ 继续提供并不断改进世界范围的气象服务;

⑷ 提供信息进一步认识地壳结构和动力特性;

⑸ 提供紧急事件的观测数据。

从世界范围遥感发展考虑,欧洲对地观测系统必须能提供多学科的数据,包括大气成分及动力学数据、地理、地质、海洋、冰和植被等数据,并考虑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如大气/陆地/ 海洋之间的关系等。同时继续重视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遥感服务,如气象、作物估产和海岸带监视等。欧空局未来计划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强人们使用遥感数据的意识和水平,扩大应用规模,提高效益;另一方面是根据需要提高系统性能和服务水平,如提高数据精度,缩短重复观测时间,保证数据快速和连续交付等。为满足未来卫星遥感发展的需要,欧空局从多目标模式转到双使命战略上。

地球探索者任务 认识地球系统的各种过程,深入研究地球环境、气候等现象,任务包括:

·地球辐射测量任务研究地球辐射平衡,以及同气候的关系;

·降雨测量任务观测降雨量,特别是在热带地区

·大气动力学研究观测大气三维风场,尤其是在对流层和同温层;

·大气断面测量 观测对流层和同温层温度断面,用于气候研究;

·大气化学探测任务探测大气中化学成分;

·重力场与海洋环流观测任务建立高精度全球或区域地球重力场与大地水准面模型;

·地磁测量探测地球磁场;

·地表过程及关系了解地球/大气之间的生物化学过程等关系;

·地形测量 观测海洋、陆地和极区冰的地形。

地球观察任务 针对各种实际的具体应用提供观测数据:

·海岸带观测 包括水深测绘、漏油监测、海况预报、渔业、海岸侵蚀与陆地利用,以及内陆江潮的观测与洪水监测等;

·冰探测 冰区监测与动向预报;

·地表探测 农业作物监测与估产、林区监测、土地利用、地形测绘等;·大气化学成分探测臭氧层监测、同温层成分监测等

·海洋观测 海况监测与预报。 俄罗斯航天技术以军事工业为基础,过去遥感卫星发展常基于国防的需求,有许多系统是军民合用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世界其他遥感系统,例如,其遥感卫星系统的工作频率 、信号格式和数据格式等与其他国家不同。这使俄罗斯在国际合作和市场开发方面遇到一些问题。自80年代末开始,俄罗斯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努力将俄遥感卫星系统融入世界遥感卫星系统,已同美、法、德、印等签订了合作协议。1993年俄航天局研究制定新的遥感卫星计划,认为可以推动俄罗斯遥感卫星系统发展的综合办法有以下几种:-协调俄罗斯科学和业务遥感计划,使之与国际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研究和采用的原则和条款一致;

-把俄罗斯流星号卫星纳入eos;

-把俄罗斯的goms卫星纳入美国、欧洲和日本地球静止卫星星座;

-在俄罗斯遥感卫星上搭载外国仪器,例如,资源-o2系统适合搭载3颗各重50 kg的卫星;

-着手遥感器现代化计划,以提供与国际用户接受的兼容数据格式和标准;

-分发资源-f(和其改进星)及军事卫星获得的地球图像; 未来日本地球观测计划的战略如下:

-致力于地球环境监测和增加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

-加强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联系,促进地球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促进国际合作;

-促进地球观测卫星和数据信息系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环境探测的数据要求包括:臭氧的减少、全球变暖、酸雨、空气污染、海洋污染、飓风、沙化和火山爆发等。在使用方面要求发展:灾害监视、制图、农业、林业、渔业、城市环境建设、海上和空中运输以及自然资源勘探。

观测项目包括:

·大气动力学/水和能量循环大气温度、风、水汽、云、降雨量和能量收支。

·海洋动力学海面温度、海面大地水准面和海水盐份。

·大气化学温室气体、臭氧和其他气溶胶等。

·海洋生物学海洋水色/海洋生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冰和雪雪盖等量的水、冰盾等量的水、冰盾高度和海冰分布。

·陆地陆地覆盖(植被等)、土壤湿度、地形、地质和地表温度。

日本计划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共同搞一个卫星遥感数据应用的合作计划,日本准备提供mos、jers、adeos及alos卫星的部分数据,促进这些地区遥感应用的发展。

至2010年日本将研制和发射18颗卫星,相应的遥感器36种,用于地球环境监测和发展经济。尤其要研究发展诸如卫星轨道转移、用于灾害监视的遥感器指向机械装置等方面的技术。计划研制和发射的18颗卫星包括极轨卫星、大倾角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印度遥感已走过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虽然印度航天技术起步较晚,经济条件也有限,但它利用有限资金重点发展了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遥感卫星系统,并将积极争取外援与自主发展相结合,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发展,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遥感卫星及应用系统, 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美国地球观测卫星公司(eosat)已同印度签订了协议,由该公司的norman地面站接收“印度遥感卫星”(irs)的数据。印度还利用它的irs与法、德 、欧空局等交换,并探讨与美国航宇局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在“地球使命”计划中发挥作用。

印度空间活动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对空间的投入逐年增加。

印度发展遥感卫星的另一特点是重视应用。印度建有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nnrms), 综合管理遥感卫星数据的应用,通过全印度23个州遥感中心和5个区域的遥感中心,以及众多的科研和应用部门广泛开展遥感卫星应用活动。例如,每年两次用遥感卫星数据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估测农作物产量和水果的产量;进行灾害与环境监测;用于土地利用与保护等,这些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印度又新建了一个国家级的自然资源信息系统(nris),加强遥感卫星与gis的结合和应用,nris已成为nnrms的核心信息系统。

什么是“遥感卫星”?它的作用有哪些?

航天任务在我国一直被列入重点发展行业,近些年来,我国在航空领域的也取得了让举国上下骄傲的成就,在2020年8月23日10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刻让航空迷们热泪盈眶,因为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多功能试验卫星、天拓五号卫星,可谓是再一次推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根据相关报道了解可知,此次的发射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更是有业内相关人士说明,这一次的高分九号05卫星,它是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因此,该卫星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总所周知的是,亚米级的分辨率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成功实现的,有了这种分辨率的卫星,可以说是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增添了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了啊,想想过去的我们曾为了一架飞机而烦恼,到现在,我们拥有了无数的火箭和卫星,甚至对他们的研究能力也在一步一步的成长着,真的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据说,这次升空的高分九号05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而且搭载发射的多功能试验卫星由军事科学院负责研制,将在轨对通信、导航、遥感等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

最后,天拓五号卫星由国防科技大学负责研制,将在轨对船舶、航空器、浮标及物联网等信息采集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

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

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主要功能

1、民用遥感卫星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所以遥感卫星的发展要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遥感卫星的效力,同时也能为遥感 卫星自身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遥感卫星30多年前就已发射,但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推广应用并取得效益还主要在近10多年。这是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遥感数据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遥感卫星虽产生于空间技术,但其属性更接近于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获取、传播、处理与应用。所以遥感卫星的发展应同信息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使遥感卫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虽然一些空间大国在遥感市场上能提供多种遥感数据源,但许多国家还在积极发展自己的遥感卫星系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例如国外的数据很难符合用户具体要求,尤其实时性、连续性常不能保障,另外价格昂贵难以承受,而且还受国家关系等其他方面的制约。发展自己的系统则拥有充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4、小型遥感卫星成为重要的发展潮流,许多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小卫星起步,推进本国遥感卫星及其应用的发展。小卫星不仅成本低、研制周期短,而且有很大灵活性,可根据需求发展专用的系统,也可组成星座满足不同的观测要求,这代表新的、大众化的技术发展模式,具有很大潜力。

5、综合性大型对地观测平台反映了大规模综合使用遥感数据的特点,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环境和气候,需要全局性、系统性、连续性及综合性的观测数据,卫星应用的分类界限也不明显,综合性大型观测系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像光谱仪和合成孔径雷达。

成像光谱仪可从几十甚至几百个谱段获得精细的光谱信息,结合实验室的光谱数据库可直接对地质、植物、水的性质与结构进行分析。

合成孔径雷达则能穿透云雾,甚至部分植被和土壤,全天候全天时观测,并能通过多频、多极化、多入射角等手段提高对目标的识别能力,两种遥感器的应用和相互结合将开创遥感应用的新局面。

7、遥感卫星商业化是近几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由于遥感卫星数据本身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以及市场的特殊性,要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是很困难的。

遥感卫星可以在气象、灾害监测、资源和测绘等应用方面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但主要受益的是整个国家和广大公众,如果遥感数据完全变成商品则会限制其应用效益。

8、发展遥感卫星对于中国这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和灾害频繁的国家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遥感卫星能有效地服务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工作,因而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对遥感卫星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