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1993年9月19日的星座,太阳上升,月亮,金星都是什么啊?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0 00:36:11浏览:6分类:星座大全

1993年9月19日的星座,太阳上升,月亮,金星都是什么啊?

你是阳历1992年2月19号16:30分出生的,你的:

上升星座在巨蟹座

你出生时所配戴的面具是“母亲”。给人的印象是有点怕生的倾向,但很容易亲近,是非常亲切而勤奋的人。言行举止常受情绪的影响,但也惹人喜爱。同类意识非常强,在团体中常想庇护弱者。

圆脸,手脚较短,个子也不高。但整体而言,给人一种富有人情味、可爱的印象。

可是,你有将自己的感情和自己本身视为一体的倾向。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判断别人的人格,而且毫无理由的突然改变态度。还有,一旦感情遭到伤害,可能要拖很久才能抚平伤痛。

你的感情就是你的“面具”,请务必妥善控制。

太阳落在摩羯座

你像一头山羊,在险峻的山地上不畏艰难一路往上爬,事实上你拥有一种高不可及的坚定野心,且工作认真,留意细节,而且忠实可靠,你具有惊人的进取心与鞭策力。你的个性谨慎且敏感,尊重权威,对於对与错有你自己的看法,并顽固地坚持它们。你的性格并不具有特别的创造力,但却有尝试的精神;这样的性格往好的方面来看,具有一种健全的自重感,但多少总有一种令人不快的特性。

正是你那种自以为是的权威感,让你觉得所做所为是那麽地合情合理。实际上你对人生的看法是严肃的,有种强烈的责任感,并喜欢担当应负的责任。但事後你常抱怨有多少重担加诸在你身上,而且抱怨你完成的事比任何一个人更多。随着历的增加,可以冲淡这方面的性情。其实你的心地是光明正大的。

对於金钱,你十分节俭,甚至显得有些吝啬而在这方面给你带来痛苦。对於摩羯座的人,你大可以信任他们会将钱花在刀口上,绝不浪费一分钱。只想将少量的金钱做稳健的应用,而不会在商业上做大量的投机炒作。

在言语书写方面有点显得单调而枯燥,且经常以事件的正统自居。你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轻易与他人让步妥协。基本上你过於自我,甚至流於自恋,但是你很少显露出坏脾气。当太阳的位置不佳时,在性生活上显得暴烈粗俗。

你对小孩的态度过份专横,并不善於重感情,你隐藏真正的感情,必须避免太严厉苛责一位叛逆性强的小孩,即使你认为你的权威性是不容挑战的。在对待下属方面也是如此。

你是深具野心的,但基於对家族的必然接受性,你通常情愿承继世代相传的事业,而不愿做其他家族事业上的开创。在许多方面你认定适合你父亲的必定也适合你。

你通常是拥有衣架子般的身材,和钢一般的耐力,与惊人的持续力。在占星学上摩羯座掌管人体的双膝,故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疾病。基本上你喜欢味道调和的美食。在黄道面上你是除了射手座外最长寿的星座。

太阳落在第七宫

太阳位在第七宫的人,易与他人发展亲密的感情,如果相位良好,你还会吸引情谊深厚、有能力而且忠实的朋友。婚姻在你的生命非常重要,太阳相位良好时,你的伴侣和你拥有持久的情感。如果相位不佳,可能会喜爱控制他或被他人控制,而你也多半习惯强迫个人意志在他人身上。如果太阳相位不差,结婚後的生活会持续成功地发展,这种情况需依据在工作中受欢迎的程度,与上司相处、自信的态度而定,太阳在这个位置的人尤其适合从事公关工作,可望成为良好的销售人员及宣传人员。

月亮落在白羊座

你是个乐观的人,喜欢得到重视,自我表达力强,脾气不小。而你的母亲个性积极,对你期望很高,希望你能出人头地,高人一等。你容易被明亮、热情有个性的女孩子所吸引。

你内心十分的热情而冲动,有著乐观开朗的个性,善于领导且具开创性,不怕困难,力求表现。如果遇到阻碍,容易脾气火爆。你有个爱支配一切的妈妈,对你期望特别高。

月亮落在第十宫

月亮在第十宫位的人渴望自己能有杰出的表现,能获得他人的赏识。你家境多半富裕,而你的父母也对你寄予厚望;尤其母亲,更是主要影响你的人。你未来的职业也多半受到女性的影响。除此之外,月亮在第十宫位的人在公众事务上会有杰出的表现,而且如果月亮相位良好的话,若有兴趣从事政治更有助益。

金星落在水瓶座

水瓶金星相当博爱而友善,受到众人的爱戴,人缘奇佳,但对爱却表现得相当理性且中性,不容易坠入情网。与对方成了情侣,可能是因为初时想「拯救」对方的念头使然,给情人一种飘忽不实的感觉。水瓶金星总想保有某种自由而与另一半保持疏离感,爱上他(她),你得要适应这种自由前卫的作风。水瓶金星喜欢有创意才气、特立独行的异性。

金星落在第九宫

金星位于第九宫的人通常会为了快乐而长途旅行,你会透过学校交换学生、长途旅行、待在国外等等,找到爱情伴侣或好朋友,你对外国人或其它宗教、种族的人有所偏好。

你对爱情抱持高度的理想,你也会说服别人相信自己信的宗教或哲学观。你通常在艺术及文化上有很高的素养,有时候你会成为这方面的佼佼者,金星处于第九宫通常表示会对宗教音乐及艺术有所偏好。此外,与婚姻之间亦可建立有利、和谐的关系。

在蒋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中,有两个是被东北野战军消灭的(新1军和新6军),有两个是被华东野战军消灭的(整74师和第5军),另外一个第18军得算是中野在华野的支援下共同消灭的。这五大主力被彻底吃掉以后,也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要特别注意下时间点。

新1军和新6军是在东北剿总廖耀湘第九兵团编成内,于辽沈战役期间的1948年10月底,在辽西被围歼的。此时,东北野战军在兵力和火力上已占绝对优势,东野炮纵和其它各纵炮兵在攻击锦州时,仅75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就动用了600余门,战场火力完全碾压范汉杰和廖耀湘的部队。

同样,陈诚的老本第18军是1948年12月在双堆集被歼的,而第5军是淮海战役的收官阶段,于1949年1月初被歼灭在陈官庄。也就是说,这五大王牌军的四个,是在解放军夺得战略主动权以后的大决战中才被干掉的,而唯独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74军)是1947年5月16日全军覆灭的,并且是在周围蒋军10个整编师的眼皮底下。

张灵甫兵败身亡的时间节点,那是蒋军对我山东和陕北根据地发动“重点进攻”的阶段,敌人在整体上还有一些军事优势,而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硬是在战略防御态势下,将整编第74师隔裂围歼。是故陈老总说这是“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的”勇气,而主席则评价:“整74师被歼,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蒋某人,一个是我”。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从1946年春孙立人新1军和廖耀湘新6军投入东北战场起,就一直是东野的大敌,期间交手若干此,东野虽吃掉过两个军的一部,但始终未能给予毁灭性打击,东野干部战士中流传的“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的口头禅,一方面是表达求战的勇气,其实另一方面也透露出稍许无奈,因为周旋两年多仍不能得手。

有没有在野战中寻歼这两个王牌军的机会呢?有的,1947年的三战四平战役,以及1948年元月的后“彰武战役”阶段,新6军都是主动来援或者来战,但是林彪都没有选择与其决战。四平战役后期当新6军等援敌接近时,东野选择了脱离战斗,而彰武战役之后,面对三路敌人的尾追,林彪选择了吃掉其中最弱的陈林达新编第5军。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之和已不低于70万人,而东野首次全歼敌人一个整军的记录,即产生于1月4日的公主屯战役,新5军自军长陈林达以下20000余人全部就歼。而新1军和新6军这两个劲敌,仍然在东北战场上担负着机动作战任务,直到辽沈战役尾声阶段才灰飞烟灭。

所以说林彪用兵实在太谨慎了,没有绝对把握的战役轻易不会下决心,比如辽沈战役打响前,对西柏坡要求东野以主力迅速南下、置长春和沈阳之敌于不顾、坚决攻克锦州封闭东北大门的命令,在将近两个多月时间里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而攻锦部署完成后,又因为敌人增兵塔山的突发情况,战役决心一度动摇,西柏坡为此是发了脾气的。

注意,甚至连西柏坡也清楚,林彪绝不是怯战,而是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战场态势下“不赌”,这样的用兵方式可能会错过一些战机,但是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之后无论是平津战役、宜沙战役、衡宝战役莫不如此,没有第一时间揪住宋希濂和白崇禧的主力,主要还是战役部署求稳,兵力没有全部展开时不发动总攻,偏偏宋、白都很滑头,发现情况不妙撤的飞快。

粟裕将军可不同了,一般在战役筹谋有六分把握的情况下,就敢于进行大兵团决战,所以在1948年之前,仅有30万人上下的华野,已经连续吃掉了整74师、整26师、整65师、整57师、整46师、整73师等不少于六个敌人军级建制,确实把华东敌人打疼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主席军事思想的精髓,所以粟裕用兵敢于斗狠和“行险”。

事务都有两面性的,行险也同时意味着有马失前蹄的可能,比如南麻、临昫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第三阶段等等,都是在我军战场兵力不太宽裕的情况下,最后打成了“夹生仗”,部队也遭受了较大伤亡。华野在这几次战役的撤出战场阶段,其实是有点狼狈的,所幸粟裕指挥沉着有方,没有出现成建制损失的情况。

而林彪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只有四平攻坚战失利和青树坪因为失去联络被围一个师的意外,其它战役都是完胜或有序中止作战,没有八成以上把握轻易不会出手。顺便说明一下,1946年4月第一次四平保卫战失利是不能算的,那时候的“东北人民自治军”还没有彻底完成整合,来自若干解放区的部队并未形成整体战斗力,林彪原本也不打算死守,更不是做决策的东北局一把手。

在三大战役的“大决战”时期,东野的总兵力约70余万人(单指野战军,南下时增加到88万余人),而华野的总兵力仅有42万余人,就歼灭敌人正规军的数量而言,东野约计歼敌正规军150万人(渡江战役之前),华野约计歼敌正规军180万人(渡江战役之前)。所以单就数字来说,确实是粟裕的战绩更大一些。

但是又得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手里的牌不一样,出牌的套路也就不同,林彪实力雄厚碾压敌人,则排兵布阵较为厚重,一点点压垮敌人;而粟裕经常在兵力上不占多少优势,则习惯于剑走偏锋,在运动中调动和割裂敌人,再寻歼其一部。如果比喻成为两位剑客的话,前者是势大力沉,力求在整体上彻底压垮对手,而后者是轻盈飘逸,善于发现敌人的弱点而一击而中。

综合前述战史,笔者个人的看法是,不太同意题目中“异曲同工”这个词的形容,更准确的诠释应该是“各有千秋”。林粟都是我军优秀的大兵团作战高级指挥员,也分别主持两个最重要战略区的军事主帅,他们从劣势走向优势的过程,也代表着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逐步转入战略进攻,最终为全国解放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作战指挥水平的排名无分先后。

林彪只能算是战术家。是在中央的指导下制定战术。起点高中央的战略目标是东北。才能得到苏联的帮助。把八路军的精英都调给他。还有海南岛也不是他指挥的。是他的部下指挥的。为什么金门会输一方面朝鲜战争暴发还有将介石在台湾没地方退了肯定会拼死抵抗。海南岛不一样。有琼牙纵队帮助还有那时的国民党已经穷途末路了。无心念战了。守不住就退。粟裕就不一样 起点底。新四军是地方部队。本来在中央心中就是只要不败就行了。没有寄以厚望。是粟裕用他的战略战术打出的名气。边中央都主意到他。后来把山东兵团划给他指挥。起初为什么山东兵团有些指挥官不服主要还是你地方军指挥我中央军。后面打几仗下来没有一个不服的。林彪身边有罗荣桓 刘亚楼等一纵高级帮手。粟裕的战略战术都是他自己做出来的。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粟裕。因为他解放战争至少提前两年。如果当初粟裕率三个纵队南下。中原战场兵力那么熊厚。谁来打都不知能打成什么样。林彪的百万大军下来都不敢打。必竟将介石的老巢在那。

粟裕在战绩上,军事指挥才能远超彭总和林彪,只是在影响力和地位不如彭总和林彪。林彪军事才能进不了前四名,林彪打仗主要是打优势仗。硬仗难仗林彪显得力不从心。

林彪的指挥风格是用兵谨慎,讲究稳扎稳打,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会动手。

这点从他在打锦州战役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会担心长春沈阳之敌,一会担心西线葫芦岛的援兵。犹犹豫豫,始终下不了决心,为这事主席没少发火。

后来朝鲜战争的时候,林彪之所以不愿挂帅出征,一方面是他身体的确不好,另一方面也是他用兵谨慎惯了,跟美国人交手,他心里没底。

而粟裕的指挥风格是大胆用兵,一场仗哪怕是五分把握,甚至是三分把握,他也敢打。

就是这种风格,才能让他打出孟良崮战役这种虎口拔牙和淮海战役这种大手笔。用刘伯承的说法,淮海战役就是一锅夹生饭,最后愣是让粟裕活活吃下去了,党内有胆量打这种仗的,也就他了,后来连林彪自己也承认过自己打不出来这种神仙仗。

没有,林彪与粟裕指挥风格完全是两个方向。

林彪比粟裕缜密多了,粟裕则比林彪天才多了。

这里不是批评粟裕大将,而是说林彪与粟裕将军作战风格是有本质不同的。

关于林彪指挥风格的问题,大家可以看看杨成武将军当年写的《林彪师团长教我当师长》这篇文章,里面把林彪指挥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林彪指挥最大的特点就是缜密,他在开战之前会尽可能收集多的情报,多方面汇总信息,甚至还会自己亲自去第一线掌握情况,为的就是能尽可能准确判断敌情。

另外,如果林彪生活在现在,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大数据达人”,林彪对数据非常敏感,对各部战报要求非常细致,甚至细致到俘虏了多少军官,多少士兵、击毙了多少,俘获了多少、长枪缴获了多少,缴获火炮具体型号……统统都要具体上报。

正是因为林彪死抠细节,所以他才能在辽沈战役后期通过胡家窝棚战斗中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俘获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这些细微的差别准确判断出敌军野战指挥所位置,一举击溃敌军俘虏廖耀湘。

换言之,林彪指挥不是靠灵感,而是靠数据,或者说相比灵光一闪,林彪更相信数据。但是也往往由于过分依赖数据,容易贻误战机。

而粟裕大将指挥更看重“灵光一闪”,不是说粟裕将军不重视数据,只是相比数据,他更相信自己的灵感。

当然这也和粟裕在关内战区,四面皆敌,很多时候条件不允许粟裕将军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就要立刻做判断。

这个时候将领个人的天才就更重要了。

所以我们看到粟裕将军果断的把淮海战役从“小淮海”变成“大淮海”,几乎没有过多的犹豫,就凭借有限的信息很短时间就下定了决心。

但是,实话实说,这种指挥风格也容易导致失利,因为一个将领闪现的灵光不可能永远正确;俗话说得好,久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比如南麻临朐战役以及在山东与范汉杰兵团较量中,粟裕将军都不算占上风;甚至范汉杰兵团在一定时间段还隐约压制住了粟裕将军。

也不要说华野装备差什么的,1948年1月粟裕将军亲口说过“我们一兵团的一、四、六3个纵队,装备火力并不比蒋军的头等主力差。”

当然,总的来说两位将军指挥各有千秋,也都同时被放在了最适合自己的战场;如果粟裕将军在东北,林彪在关内,恐怕两人的发挥都不会比 历史 上更好。

必须要说的是林彪与粟裕的军事才能都十分卓越,他们对解放战争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众所周知,国民党军有五大主力,而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初期还幻想着用五大主力横扫全国,彻底剿灭我军。结果其中两支主力亡于林彪之手,又有两支主力葬于粟裕之手,还有一支则是被华野、中野联合消灭。林彪、粟裕分别在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两开花,确实堪称我军的双子星。

那么二人在军事指挥上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其实很难这么去说,因为二人的风格差别着实是有些大。林彪打仗非常求稳,几乎不怎么打无准备的仗。也正因如此,很少见林彪会吞下什么大败。林彪往往能指挥军团在稳扎稳打中取得最终的胜利,辽沈战役就是最佳的例子。林彪始终洞察八方,尽量在规避风险。

不过林彪的这个风格也是把双刃剑,林彪本人多次犹豫不决,甚至差点贻误战机,令中央相当苦恼。其中关于打锦州问题上,林彪与中央甚至产生了分歧,最后在毛主席的不断催促下林彪才做出了最终决定。林彪后来讲到自己之所以养成这样的风格,是因为长期担任着保卫中央的重担,所以打仗比较慎重,不愿意打风险大的仗。

相比之下,粟裕则显得大胆许多,不仅仅敢于在敌人包围圈中不断穿插,在胜算不高的情况下就敢于调动大兵团与敌人决战,可以说是十足的军事冒险家。不过粟裕的军事才能毕竟是相当过硬的,他往往能够赌赢战争,他的这种指挥风格把国民党军打得七荤八素。但不得不承认,粟裕的这个打法显然也有缺点,那就是部队战损较为严重,而且许多战斗中最终没能吃下敌方,比如沙土集战役等等。

林彪同样分析过粟裕的指挥风格的养成原因,他认为粟裕是因为长期远离中央,并且还要在敌人包围中作战,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冒险,从而养成了这一特点。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官,指挥风格虽有巨大差异,但确实是各有千秋。

实在要说出他们异曲同工之处的话,那就是他们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贯彻中央的战略思想,最终实现了全国的解放。所谓“全国一盘棋”,战略思想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军最大的制胜法宝。蒋军其实也不缺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但他们根本没有受到成体系的战略思想的指导,这也是蒋军最缺乏的东西。

我军双子 星座 是彭德怀、林彪二位元帅,毛主席军事上的左膀右臂,粟裕只是一个大将,根本不够层次,一个野战军副司令,陈老总手下战将,连陈老总都没法和彭林相提并论,粟裕更不行了。

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双子星,粟裕和林彪两人的对比,一直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如果说两人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为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两人的作战风格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各有千秋。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指挥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最明显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动战能力强,捕捉战机能力强。粟裕没有上过军校,完全是在战争中培养和成长起来的将领,尤其是在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中,粟裕虽然只率领着千把人的队伍,但也是独当方面,独立生存和发展,又是在敌占区活动,所以对战机的把握非常重视。

用毛主席说桂系的话说,这个时期粟裕的队伍盘子小,很灵活。重点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和敌人争一时短长,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同时还要在消灭敌人的过程中壮大自己。因此,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不会放过,是坚决要打的。如果发现战场态势变化,对自己不利,也会坚决撤退,不会犹豫不决。

所以,粟裕打仗往往是五成把握,就敢打。比如与东战役,林彪认为就只有五成把握,但粟裕就坚决打了。尤其是在黄百韬兵团已经突破阻击线,战场态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粟裕不仅没有马上撤退,反而企图直接来一把大的,把黄百韬兵团就地报销。这种战场应变能力是非常出色的,敌变我变,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轻易动摇。

第二,善于在敌我对比对我不利的态势下作战,而且能够捕捉战机,不断消灭敌人的机动力量,不断削弱敌人。这同样是他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形成的作战指挥风格。无论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所处的环境始终是非常恶劣的,是敌人处于绝对优势的环境,但粟裕仍然能够不断的创造战机,捕捉战机,消灭敌人。

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作战区域在华东,无论是苏中地区,苏北地区还是山东地区,都是敌人精锐云集、重点进攻的地区。解放战争之初,按照一般的战略眼光来看,这个地区距离敌人腹心地带太近,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区,已经不适合继续内线作战,只能分散游击,袭扰敌人,但粟裕仍然斗胆直陈,创造了内线作战苏中七战七捷的奇迹。

第三,擅长在大兵团运动战中捕捉敌人主力,打歼灭战,整建制的消灭敌人。这也是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红军作战指挥的基本要求,但粟裕始终坚持这一点,而且可以说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每战都不是以击溃敌人为目标,而是要成建制的消灭敌人,同时还可以通过缴获来补充自己。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始终坚持的就是要成建制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且经常是出其不意的违背我军十大军事原则,在敌人多路进攻的时候,不是先打弱敌,而是先打强敌。这其中最经典的战例就是孟良崮战役,在敌人十个整编师的战线中,突然把敌人的核心主力整编七十四师从战线中挖出来全歼,国共两党***都没想到,但粟裕就敢干。

所以,整建制消灭敌人精锐和主力部队数量,在解放战争前两年中,华东战场是最多的。东北战场直到1948年初才整建制的消灭了国军军以上单位,但粟裕不仅早就开始整建制消灭敌人的整编师或者军,而且在莱芜战役、鲁南战役中已经能够一次性消灭敌人两个整建制整编师以上的部队,单次战役消灭对手五万人以上,迫使敌人改变战术,一个军已经不敢单独行动了。

第四,虽然围点打援是早在红军时期就形成的战术打法,在解放战争中,粟裕也不是第一个采用这个打法的,而是刘伯承在上党战役中先采用的,但粟裕无疑是把围点打援战术发挥到极致的一个。无论是苏中战役,豫东战役,还是淮海战役,实际上都有明显的围点打援的特点,甚至济南战役也是企图围攻济南,吸引邱清泉兵团来援,然后围歼。

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粟裕指挥作战不遵守一般的条条框框,而是非常机动灵活的,完全是根据战场态势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的,能围点打援则围点打援,不能围点打援,也会采用其它战法。比如鲁南战役和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就都不算事围点打援,而是在敌人分路进攻的时候,突然的声东击西,通过大兵团运动和兵力转用来创造战机。

第五,因为粟裕长期在远离中央直接指挥的环境下独立生存和发展,所以粟裕养成了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唯命是从,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向上级提出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也是因为在北上抗日先遣队时期,乐少华、刘畴西等人过于机械的执行中央的命令,导致部队连战连败,最终几乎全军覆没的刺激,粟裕特别重视实际情况。

因此,在解放战争之初,中央实际上已经有意放弃苏中根据地的情况下,粟裕提出了内线歼敌的思路,结果打出了七战七捷。最大胆的则是在中原始终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中央要求粟裕率三个纵队渡江南进,袭扰敌人后方,但粟裕综合考虑之后,斗胆直陈,请求暂缓南下,在长江以北打大歼灭战,改变了中央决策。

相比之下,粟裕虽然也打过败仗,但作战指挥特点非常鲜明,而林彪则是显得过于谨慎,始终坚持不打无把握之仗,哪怕是只有七成把握,都会表现得非常犹豫。比如在辽沈战役中打锦州还是打长春的问题上的争论,以及打锦州已经开始了,听到廖耀湘兵团增援的消息,一度决心动摇,企图又回头去打长春,这是兵家大忌。

这种犹豫不决,如果是在和对手旗鼓相当,或者是实力相差不远的情况下,对手如果不犯错误,就很难创造和捕捉到比较好的战机。比如说,如果把粟裕换到东北去指挥,可能辽沈战役会提前就打,但如果把林彪换过来指挥淮海战役,结果可就难说,还能不能打成都很难讲。毛主席和刘伯承都承认,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粟裕就敢干,以林彪的性格,就不一定敢打。

林彪和粟裕二人在我军的战争舞台上战神地位是举世公认的。对战场和战役的指挥把握也是异曲同工的。

一,两人都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两人加上邓华是我军仅有的指挥过百万大军的三名高级将领。

二,两人都善于运动战,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

三,解放战争中,两人所辖的部队是我军歼敌人数最多的两支部队。

四, 两人的差异在作战指挥的思路和风格不同。

林彪在作战时努力做到算无遗策,一般不喜欢冒险,他指挥的战例很多都是以多打少。

粟裕的指挥作战往往出奇制胜,大多是以少胜多,是我军最能打硬仗,恶仗,险仗的将领。

正因为 两人具有成熟的战争指挥艺术,所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俩是志愿军最高首长的第一第二人选。

粟裕,属于自学成才那一种,从南昌起义是班长,到解放战争能指挥几十万,一步步走出来的。看看对他的评价就知道了。

1946年2月,粟裕在组织大兵团作战中,他用兵灵活,不拘一格,被陈毅誉为“愈出愈奇,越打越妙”。

1946年8月28日,毛泽东发电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1949年,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9年,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1955年8月27日,粟裕被评为“十大大将”之一。

1988年10月,粟裕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王希先发表文章《浅谈粟裕的军事思想》说:“粟裕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林彪呢,黄埔军校四期毕业,也是一步一步成长。蒋介石都评价他打仗厉害。虽然是第四期学生,指挥能力却不差。可以见得,林彪有多厉害。两个人各有各的特点。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