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遁怎么读拼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0 01:17:59浏览:42分类:文字大全

遁怎么读拼音

遁的拼音为:dùn

遁,汉语二级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本义为迁移、离去;引申有逃跑、隐匿、回避、欺骗等意义。《易》卦名多将“遁”写作“遯”,“遯”音义同“遁”。

遁的相关造句如下:

1?失败就是失败了,不必再找什么遁词;所有的虚幻,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2?她所说的不是什么遁词;善必胜恶,如光所到的地方,黑暗无处遁形。

3?我会编一个滴水不漏的遁词;警方决定采地毯式搜索,让歹徒无所遁形。

4?执着是缺乏想像力之人的最后遁词;世界变得空虚,背负了一身的困苦,让我无处遁形。

5?性格铸就命运,项羽对部下具有兄弟般的仁爱之情,这使得他不忍一人独生,这才是他“羞见”遁词掩盖下的不渡本衷。

6?无论外表在怎么闪耀在怎么风光,但是,在撕掉假面后,只剩下无处遁形的脆弱。

7?二十五圣各述圆通及五十阴魔的境界,好像照妖镜,使妖魔鬼怪无处遁形。

8?其言行与帝国主义行为适相表里,与二战后日本美化侵略逃避战争责任之遁词亦若合符节。

遁词是什么意思

一、表达意思不同

1、遁辞:因为故意躲闪或掩饰错误、或者由于理屈词穷或不愿以真意告诉他人时,用来搪塞的话。

2、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二、出处不同

1、遁辞:出自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的《孟子·公孙丑》,“遁辞知其所穷。”

翻译: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

2、遁词:出自现代文学家、诗人艾青 《火把》诗之十六,“现代的恋爱,是一个异性占有的遁词。”

扩展资料:

“遁辞”的近义词介绍:托辞

1、读音:tuō cí

2、表达意思:借口;指找借口;推托之辞。

3、出处:出自现代文学家、著名学者鲁迅《彷徨·伤逝》,“大半是被托辞拒绝,小半是我们以为不相宜。”

4、例句:习惯性拖延的人常常也是制造诸多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自己就会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不能够把事情完成。

5、近义词:遁辞、托故、借端、借口

遁词的意思是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引证解释。

亦作“遯词”。见“遁辞”。

2、“遁词”具有近义词。

逃遁词、 逃脱词、逃离词、匿迹词、躲避词、躲藏词、隐匿词、消失词、逃开词、遁形词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遁词”,但仍有一些细微差异。

3、“遁词”相关的常见词语组合。

遁词汇编: 遁词的汇编或集合,对遁词进行解释或说明。遁词选择: 在特定语境中选择合适的遁词。遁词用法: 遁词的正确使用方式或方法。遁词训练: 通过练习或训练来提高使用遁词的能力。

遁词技巧: 使用遁词的技巧或方法。遁词表达: 使用遁词进行表达或描述。遁词学习: 学习和掌握遁词的过程。遁词应用: 将遁词应用于实际语言运用中的能力。 遁词能力: 掌握和使用遁词的能力。

“遁词”的造句:

1、他婉转地运用逃遁词,避免直接谈及当时的政治敏感话题。

2、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逃遁词,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结合。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逃遁词来描绘她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4、他的书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含蓄隐晦的逃遁词,让读者自由诠释其中的意义。

5、虽然同样写的是悲剧主题,但两位作家的逃遁词却完全不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表达。

6、这位作家以其独特的逃遁词,成功地在小说中营造出神秘而令人着迷的氛围。

7、在这篇演讲中,政治家明智地使用了一些逃遁词,以避免对敏感问题做出直接回应。

8、诗人用了大量的逃遁词,使读者产生了一种模糊而多义的感觉。

9、小说中的主人公借助逃遁词,试图逃避现实问题,却最终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10、这位作家以其精妙的逃遁词,将战争的残酷和暴力曲折地表达出来,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