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皋兰山的兰山烟雨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0 09:26:00浏览:13分类:文字大全

皋兰山的兰山烟雨

皋兰山顶一片片不规则的梯田种植着各种蔬菜,因为刚下过雨,山间云雾相绕,有几分“兰山烟雨”的遗韵。

《兰州城关区史话》的主编千同和说:“每逢风雨飘洒,或者雨后初霁,山间云雾四起,山上楼台亭阁若隐若现,疑为天上宫阙。有时在早晚时分也有白云轻烟,缠绕山腰,形成兰山烟雨。”兰山烟雨明代称之为“皋兰山色”,清代康熙年间始称“兰山烟雨”,它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兰州古景点之一。

皋兰山顶的三台阁一带地势开阔,是居高临下眺望兰州城区风光的好地方。如今,站在皋兰山顶大豁岘附近,市区景色一览无遗,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早已不复当年的古色古香的境况了。

明代是今日兰州文化的奠基时期。明初,为巩固西北边防,明政府从江南和山西等地迁移了大量的人口,充实兰州。大批移民带来各自不同的习俗文化,推动了兰州本土士人群体的形成。在明初关陇士人文化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兰州士人文化却奇迹般地发展起来。许多文人墨客,或在今三台阁附近(明初所建,原为魁星阁)登高望远,或在皋兰山的北坡五泉山上品茶,或者站在城墙上遥望皋兰山,他们吟诵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

明代探花黄谏,在其《游五泉山》中写道:水结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寒烟。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可知当时兰州五泉山一带正在大兴土木。清代诗人宋琬曾写了《寄兰州司马赴紫垣》:“城郭皋兰北,衙斋面翠微。雪中千帐驻,树里五泉飞。……”宋琬是山东人,曾在陇西等地当官,兰州是必来之地,皋兰山给他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人们不仅吟诵皋兰山,许多人更把皋兰山作为隐居之地。明代著名学者段坚、清代著名学者秦维岳都曾归隐在皋兰山下。段坚是著名的理学家,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造就了兵部尚书彭泽等一大批人才。

“段坚晚年在五泉山依岩做洞,筑东园南村别墅,读书讲学。卒后,葬在五泉山东龙口与红泥沟之间的塔子坪,上世纪七十年代尚有三通碑,今已变为民居了。”

倡导修建五泉书院的著名文人秦维岳是兰州后五泉人,曾任布政使、按察使等职,后修《皋兰县续志》,长期担任五泉书院山长。秦维岳晚年隐居在后五泉的听雨山房,他的诗集被人们称之为《听雨山房诗钞》。

今天,读着秦维岳的诗文,仿佛还能依稀见到一个孤单的身影,在兰州后五泉山的一个小四合院中埋头读书,偶尔在夜雨中传出阵阵诵读声,点缀着皋兰山的夜色。

而主持修建五泉山的刘尔更是人所周知的名士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