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下学期就要学原子物理学了,谁能告诉原子物理学都研究些什么东西啊,这门课好不好学?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9 18:41:05浏览:15分类:教育知识

下学期就要学原子物理学了,谁能告诉原子物理学都研究些什么东西啊,这门课好不好学?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的结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之间或与其他物质的碰撞过程和相互作用。

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探索,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原子本身的结构和内部运动规律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才逐步建立起近代的原子物理学。

1897年前后,科学家们逐渐确定了电子的各种基本特性,并确立了电子是各种原子的共同组成部分。通常,原子是电中性的,而既然一切原子中都有带负电的电子,那么原子中就必然有带正电的物质。20世纪初,对这一问题曾提出过两种不同的假设。

1904年,汤姆逊提出原子中正电荷以均匀的体密度分布在一个大小等于整个原子的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则一粒粒地分布在球内的不同位置上,分别以某种频率振动着,从而发出电磁辐射。这个模型被形象的比喻为“果仁面包”模型,不过这个模型理论和实验结果相矛盾,很快就被放弃了。

1911年卢瑟福在他所做的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原子的中心是一个重的带正电的核,与整个原子的大小相比,核很小。电子围绕核转动,类似大行星绕太阳转动。这种模型叫做原子的核模型,又称行星模型。从这个模型导出的结论同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很快就被公认了。

绕核作旋转运动的电子有加速度,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电子应当自动地辐射能量,使原子的能量逐渐减少、辐射的频率逐渐改变,因而发射光谱应是连续光谱。电子因能量的减少而循螺线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到原子核上,所以原子应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但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所发射的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些事实表明:从研究宏观现象中确立的经典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中的微观过程。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子现象,探索原子内部运动的规律性,并建立适合于微观过程的原子理论。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所提出的核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应用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光子假说,提出了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形成不连续的能级,当能级发生跃迁时,原子就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的假说。

玻尔的假设能够说明氢原子光谱等某些原子现象,初次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氢原子结构理论。建立玻尔理论是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理论的一个重大进展,但对原子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时,却显示出这种理论的缺点,因此只能把它视为很粗略的近似理论。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以后的观察证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性质。1926年薛定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同时,其他学者,如海森伯、玻恩、狄喇克等人,从另外途径建立了等效的理论,这种理论就是现在所说的量子力学,它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现象。

20世纪的前30年,原子物理学处于物理学的前沿,发展很快,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建立,开创了近代物理的新时代。由于量子力学成功地解决了当时遇到的一些原子物理问题,很多物理学家就认为原子运动的基本规律已清楚,剩下来的只是一些细节问题了。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加上研究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吸引,除一部分波谱学家对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与超精细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外,很多物理学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研究原子核和基本粒子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原子物理未能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原子物理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学的发展,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发现,只使用已有的原子物理学知识来解决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问题已是很不够了。过去,人们已精确测定了很多谱线的波长,深入研究了原子的能级,对谱线和能级的理论解释也比较准确。

但是,对谱线强度、跃迁几率、碰撞截面等这些空间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知识,则了解得很少,甚至对这些物理量的某些参数只知道其量级。核试验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都与这些知识有关。因此还必须对原子物理进行新的实验和理论探讨。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对激光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激光出现以后,用激光技术来研究原了物理学问题,实验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又发现了很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射频和微波波谱学新实验方法的建立,也成为研究原子光谱线的精细结构的有力工具,推动了对原子能级精细结构的研究。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又重新被重视起来,成为很活跃的领域。

近十多年来,对原子碰撞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已成为原子物理学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原子碰撞研究的课题非常广泛,涉及光子、电子、离子、中性原子等与原子和分子碰撞的物理过程。与原子碰撞的研究相应,发展了电子束、离子束、粒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加速器、激光器等激光源、各种能谱仪等测谱设备,以及电子、离子探测器、光电探测器和微弱信号检测方法,还广泛地应用了核物理技术和光谱技术,也发展了新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原子光谱与激光技术的结合,使光谱分辨率达到了百万分之一赫兹以下,时间分辨率接近万亿分之一秒量级,空间分辨达到光谱波长的数量级,实现了光谱在时间、空间上的高分辨。由于激光的功率密度已达到一千万瓦每平方厘米以上,光波电场场强已经超过原子的内场场强,强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产生了饱和吸收和双光子、多光子吸收等现象,发展了非线性光谱学,从而成为原了物理学中另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

极端物理条件(高温、低温、高压、强场等)下和特殊条件(高激发态、高离化态)下原子的结构和物性的研究,也已成为原子物理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原子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第一个层次,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物质世界这些层次的结构和运动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它们的研究缺一不可,很多其他重要的基础学科和技术科学的发展也都要以原子物理为基础,例如化学、生物学、空间物理、天体物理、物理力学等。激光技术、核聚变和空间技术的研究也要原子物理提供一些重要的数据,因此研究和发展原子物理这门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我觉得先要对天文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读天文学概论方面的书籍,可以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苏宜的《天文学新概论》,《普通天文学》。

这方面,英文的书比较多一些,中文的实在不能让人满意。

一定要到一个藏书很丰富的大学读书,否则,这些书的影子你都见不到。

一些著名的出版社像?Wileywiley

Springer,?springer.de?OUP,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worthpubilshers,Saunderspany,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ss都出版一些非常优秀的入门教材,可以参考,不过英语可构成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教材都有一些辅导资料在互联网上,大家可以检索参考。

对天文学各方面有一些了解之后,就应该注意补充好足够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国内比较好的入门教材是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的《高等数学》(第四,第五版),还要学习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

这些基础学好了,就可以升入的钻研上面说的物理学的各个分支,目的仍然是为天文学打基础。

?学习天文学的人,不能忘记熟悉星空,手头的资料还应该包括几份星图

?现在最方便的是北京天文馆根据日本诚文堂新光社八十年代出版的《野外星图2000》编印的《新编全天星图》,不难买到。

再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里有伊世同先生编绘的中国古典星官图,非常精美。

如果你附近有一个历史比较长的图书馆,也可以找一下《诺顿星图手册》。

在新出版的《大众天文学》(弗拉马里翁著)最后也附上了全天星图,不过很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了。

?

对于普通的天文爱好者,深入地了解一些物理学知识也是有好处的,这里列出了一些比较经典的书目,供大家参考。

1力学教程?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2理论力学?周衍柏高教(回贴称这一本不好,推荐梁昆淼的和赵凯华的。

3光学?(1)?华中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学?(2)?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教材

4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天体物理学?肖兴华等编?高等教育

6伦敦工学院200个物理实验

7著名经典物理实验

8物理学辞典?科学出版社

9傅利叶变换及其应用

10热学和热力学(O414.1/Z27)

11电磁学O441/C66?曼彻斯特科学丛书

12固体物理?基泰尔

13电磁学?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科学出版社

14固体物理?曼彻斯特科学丛书

15固体物理?黄昆编著

16热学

17大学物理学?O4-43/Y47?近代,粒子,统计物理

18近代物理基础及其应用

19引力论和宇宙论?-广义相对论的原理和应用?温伯格

20相对论?W·泡利著

21?相对论导论?O421.1/L98

22物理名人和物理发现?O4-09/S12

23?今天的物理学?04/Y22

24?20世纪物理学

25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N·玻尔?著

26物理史上的重要实验

?

补充:

1《观测天体物理学》?刘学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力学世界》和《力学以外的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

3?《电动力学》,《量子力学》

?

个人认为,在打好高数和普物的基础之后,学习四大力学,同时了解天文基础知识,熟悉星空可以并列。

之后就可以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

以上是参考晚石的

://naught.blogbus/logs/16106055.

还有我收藏了一些书,如图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