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笋芽儿》课文及教学设计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1 10:50:55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笋芽儿》课文及教学设计

#二年级# 导语《笋芽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草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

 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是长辫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着这儿,开展看着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热爱着她。太阳公公照着她,温暖着她。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衣服,长城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

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沉睡、撒娇、央求……”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能讲出课文中几处省略号所示的意思。

 4、使学生知道只有经过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渗透自强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是读笋芽儿跟妈妈的几次对话。

 能初步认识省略号,并弄清在在句子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

 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

 撒娇

 沉睡

 唠叨

 滋润

 3、了解省略号有几种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了解省略号的几种用法,并体会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认识笋芽儿

 了解它与竹子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

 呼唤

 撒娇

 阻拦

 唠叨

 叽叽喳喳

 暖烘烘

 滋润

 和煦

 强壮

 爱抚

 挑选难写的写一写。

 2、检查预习。

 3、检查课文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带着课后练习中的三个问题,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划出答案。

 2、根据这几个问题给课文分段。

 3、讨论分段结果。

 四、省略号的用处

 在课文中找出带有省略号的句子。

 小组讨论省略号的用处。

 全班交流。

 五、作业。

 调整:

 1、今天说的话题是“笋”教师板书:笋。你知道它的生长吗?学生讨论。

 2、教书根据学生的议论小结:笋芽儿在地下——破土而出——长成竹笋——长成竹子的过程课文用另种形式说出,听谁读?

 3、师有感情地朗读。

 4、文章写的美在哪儿?读的美在哪儿?(有重、轻、停顿,根据提示,学生例举。)自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抓笋芽儿很勇敢展开。找出句子,对比读课文第8节与第11节同样要长大又有什么不同(感情越来越强烈)学生试读——一组个别读——分组齐读。

 5、教师引读第10节,11节。问:为什么那么自豪?理解“阻碍”,你在哪儿见过这个词?你身上阻碍自己长大的小衣服有吗?教师提出希望。

 6、作业:写笋的各种情况

 第二课时

 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笋芽儿自强自力的精神。

 3、完成有关作业。背诵最后一段。

 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2、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朗读课文说说笋芽儿给你有一种什么感觉?

 朗读指导注意体会:读出“低声呼唤撒娇央求害怕”的语气。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表演

 学习第二、三段:

 同样的学习步骤进入第二、三段的学习。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表演

 四、背诵最后一段。

 小结全文。

 五、完成课堂作业。

#二年级# 导语《笋芽儿》一书是由陈建主编。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我眼中的世界由缤纷世界、多彩校园、感受自然、亲情港湾、我与动物几部分构成。下篇我心中的自己是由心情物语、个性天空、读书乐趣、笋芽尖尖几部分构成。2011年6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谈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的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积累词语。

 2、指导写字。

 3、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前积累:

 交流春天的诗句:

 《春晓》《春日》《春夜喜雨》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3、检查预习

 ①读课文三遍

 ②制作卡片

 ③划出好的短语

 ④了解有关竹笋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拼音注在生字的上面。

 2.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重点是:滋润唠漆

 在教学时,学生对撒这个字的读音有了疑惑撒(sā)撒手(s?)撒种

 三、检查自学生字

 1、同偏旁识记生字。

 2、生活识字漆黑轰隆隆自豪用自豪说话

 3、动作识记,揉一揉,扭动、向上钻。

 4、多音字“和”、“撒”

 5、交流好的短语。

 四、巩固识字

 把生字读给同桌听,同桌检查字音

 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3.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4.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六课后小结:

 七、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作业本第1、2、3题。

 3、朗读全文。

 八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hēishāngāngshìjièhōnglongsǔnyáhūhǎnhūhuàn

 ()()()()()()()

 二多音字:

 和{撒{

 三写出同偏旁的字,并组词

 氵__()__()__()与__有关

 口__()__()__()与__有关

 扌__()__()__()与__有关

 四填空

 1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生字,我是____________方法学会的。

 本课教学尝试自行设计课后作业题,设计旨在巩固一节课学生习得内容,尝试突出语文课语言文字的训练。

 九板书设计

 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滋润

 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

 2、在读中品读词句,仿写课文中的好句,积累、丰富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品读词语,仿写课文中的好句。

 课前积累:

 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春光的句子。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细如牛毛,飘飘洒洒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山冈世界轰隆笋芽呼喊呼唤

 2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想笋芽儿是怎样长大的?

 二:朗读感悟,启迪思考。.

 1观察插图,激发兴趣。

 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笋芽是怎样长大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生长过程的愿望。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模板,课文中的插图也要充分利用起来,让二年级的孩子通过读文看图,运用多种方式读通并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2教师范读,启迪思考。谁帮助了笋芽?笋芽是怎样长大的?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3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二小节。

 想春雨姑娘是怎样帮助笋芽?

 2)、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撒娇”、“央求”各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学习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三、四小节。

 笋芽怎样长大的?(雷公公呼唤)

 2)、同桌一人一段读(雷公公粗重的急促、稍大)(笋芽可加上动作读:扭动、钻)

 3)还有谁来帮助笋芽儿(竹妈妈)

 师当解说生做竹妈妈读竹妈妈的话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唠叨”是什么意思?平时,妈妈总爱唠叨说:“______。”老师总唠叨说

 过渡:小笋芽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的帮助下长大了,小笋芽太幸福了。(出示课文中小笋芽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

 句子积累: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出示练习题: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桃花红着脸对笋芽儿说:“________。”小柳树摇着辫子说:“________。”小燕子叽叽喳喳叫着说:“______。”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4)、分角色朗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四、总结全文,揭示意义。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从它的成长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写成一篇小练笔。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1、先组词,再写句子:

 世()————————————————。

 唤()————————————————。

 豪()————————————————。

 2、给下面的偏旁组字并组词。

 口——()——()——()

 三点水——()——()——()

 提手旁——()——()——()

 3、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4、说一说,写一写。

 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桃花红着脸对笋芽儿说:“————————————。”

 小柳树摇着辫子说:“————————————。”

 小燕子叽叽喳喳的叫着:“————————————。”

 5、小练笔仿照笋芽儿写《我长大了》。

 板书设计:

 7、笋芽儿

 春雨雷公公笋芽儿

 撒娇扭动钻我不怕我要赶快长大自豪

 教学反思:这堂课我一反常见的“谈话法”的教学,教师设先预设好结论,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我们该用何种语气来朗读课文,强行灌输、消极接受,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话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堂课上,我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如刚开始时我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较快地进入了情境。在对话训练中,我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读出自己的感受。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如在朗读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娇”、“唠叨”、“沉不住气”等词的意思。在朗读训练方面,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思考:1、学生善于模仿,不愿意深入钻研,导致朗读的层次性不够明显,体会不深刻。如在朗读笋芽儿钻出地面这段话时,感情变化不明显。笋芽儿的心情、小草弟弟说话时的语气没有很好的区分。2、《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言直觉。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们经常发现: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是有声有色,可在课后(比如晨读时)学生的朗读又是很平淡呢?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感悟法

 教学用具: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投影插图)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谁来当笋芽儿,表演一下笋芽儿的动作,撒娇地说话。(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引导进入情境用粗重的嗓音呼唤)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点拨:用“”画出笋芽儿看到的美好的春光。多美啊!把美景读出来。

 笋芽儿怎么长成健壮的竹子的,用横线把答案画出来。(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3、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

 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2、美读句子: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三、写话练习。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自配乐曲歌唱等。

 采蜜本: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篇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拟人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读音难点也较多。如平舌音的字:笋、钻、滋;翘舌音的字:揉、润;在字形方面估计学生对“漆、辫”二字的掌握难度较大。在写字的指导方面,安排连词书写,有:世界、笋芽、呼唤。容易写错的字有:冈、唤。

 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读音难点也较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力求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坚持在情境中,在语境中识字,使识字贯穿于整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笋、唤、揉、漆”等14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正确书写“轰、笋、芽、呼、唤”5个生字,把字写端正、美观。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教学准备:

 1、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4分钟)

 1、播放笋芽儿破土而出的课件,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笋芽儿。

 2、板书课题。学生认读,指导读准字音,特别是儿化音。

 3、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笋芽”。“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书写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

 4、对照笋芽儿说一说你怎样形象的把“笋芽”记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随课题识字“笋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也分散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感知,积累运用(8分钟)

 (一)初读课文

 1、同学们,春天到了,被叫醒的笋芽儿是怎样一步步长成健壮的竹子的呢?请大家欣赏课文。(播放课文视频)

 (二)词语积累

 1、春天来了,课文中的词语宝宝也想出来看看美好的春光都一个个跑到大屏幕上来了,同学们想去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2、学生自读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三)生字认读

 1、出示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

 2、指名读,纠错。

 3、小组内读。

 (四)句子积累

 1、这些生字又跑到句子中了,你能找出来并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吗?

 2、学生找句子并朗读。

 3、教师总结,出示句子:“①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②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③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8分钟)

 1、读着这些句子,我感觉到笋芽儿真幸福啊!那么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那些人的关心和爱护呢?学生自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指明回答。(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

 2、情景创设,识记“呼唤”

 (1)春天来了,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她是怎样唤醒笋芽儿的?指明回答。(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呼唤”一词变色,谁能给“呼唤”换个词?(呼叫、呼喊)

 (3)谁愿意当春姑娘,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指名学生读句子)

 (4)笋芽儿还没醒呢,谁再来叫叫笋芽儿。(学生再读,理解“呼唤”)

 (5)你能用“呼唤”说一句话?

 (6)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形象地记住这两个字。

 (7)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呼唤”(“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唤”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3、调动积累,识记“轰隆隆”

 (1)春雨姑娘很温柔,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那么,雷公公又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也学雷公公,一起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儿吧。(全班齐读)

 (3)除了雷公公的叫喊声,你还听过哪些声音是“轰隆隆”地响的?

 (4)“轰”怎样记住它?给轰组个词?

 (5)你还能说几个像“轰隆隆”这样表示声音词语吗?

 (6)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4、发现规律,识记“唠叨”

 (1)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往上钻,妈妈看见了,做了些什么?(第五自然段)

 (2)“唠叨”是什么意思?你怎样记住它?(“唠叨”是形声字,口字旁表示意思,跟口有关系,意思就是话说个不停使人厌烦,右边“劳”和“刀”表示读音。)

 5、除了以上我们说的,笋芽儿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太阳公公)

 出示句子: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中,结合生字音、形、义的特点,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和理解,既能深化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也让学生积累了学习方法。生字词通过不同的语境,融合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拓展阅读,开阔视野(10分钟)

 自主阅读拓展阅读材料第17—22页中的《春笋》《儿歌》《竹子》《两个名字》(此四篇为必读)《武夷山的竹笋》《奇妙的仙人掌》(此两篇为选读)读完之后请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五、顺势写话,妙笔生花(10分钟

 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写几句完整的话或者编字谜、编儿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填空: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笋芽儿,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妈妈给笋芽儿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设计意图:将生字新词穿插在课文主要内容中天空,一方面巩固生字,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二、朗读感悟,升华主题

 1、精讲第一、二自然段

 ⑴谁呼唤笋芽儿?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用“-----”划出有关句子,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用“~~~”划出有关句子,并用“△△”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反馈

 ◎随学生回答板画笋芽、春雨,板书低声、撒娇

 ◎相机做朗读指导,学习提示语在前面的对话,如低声的说说明语气要轻柔,给人“润无细无声”的感觉。笋芽的话可让学生做做动作读

 ⑶角色表演,配乐诵读

 ⑷小结学习方法:读――划――议――读

 2、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⑴默读课文,划一划,同桌可交流。

 ⑵反馈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画板书,重点引导第六段

 如:笋芽儿钻出地面看到了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你能说说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那些句子写出了笋芽儿很高兴?

 (3)朗读指导

 ◎按照提示性语言:雷公公――粗重

 竹妈妈――唠叨

 笋芽儿――高兴

 自豪

 ◎按角色:春雨姑娘――女性的温柔

 雷公公――男性的豪爽

 竹妈妈――语重心长

 笋芽儿――稚嫩可爱

 ◎按心情:雷公公――鼓励

 竹妈妈――关爱

 笋芽儿――高兴、惊喜、兴奋、自豪

 ⑷分角色配乐朗读

 三、总结课文,渗透情感

 1、复述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看板书师生合作

 ◎自由准备

 ◎指名上台

 2、小结: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

 四、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自主阅读拓展阅读材料第22-28页中《蚕的一生》《春晓》《春姑娘》《春天》和《春天的童话》(此五篇为必读)如果有时间,请继续阅读《赞美春天》《春娃娃》,读后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顺势写话,妙笔生花

 任选一题:

 1、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笋芽儿最后才长成了健壮的竹子,她会对帮助过她的人说些什么呢?

 2、想一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