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是什么?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1 11:29:29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是什么?

1、儒家是一门很现实的学派,他讲究礼仪。所谓礼仪不过就是想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儒家的重心在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候要怎么做,自己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养。就这么多了。所以黑格尔读了孔子的《论语》之后会说,读了之后对孔子的崇拜当然无存。毕竟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教条,容不得人们自由发挥。

2、道家的核心在于《道德经》,所谓“道”就是天理运行,是对自然就运行规律的阐述;所谓“德”就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这个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动植物还有我们人类自己。所以虽然《道德经》可能没有《庄子》那么贴切于道家的精髓,但却是对道家精髓的总结。道家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法家讲究的是功利。有了功利之心,必然是有想做之事。要做成某事就必然要调动资源。所以,法家讲究的是摆布资源。他们善于抓住人际之间的矛盾去促成某事,善于利用规律之间的漏洞去做成某事,有的时候为了目的甚至愿意创造条件去推进。法家之目的在于做事,所以本质上和儒家、道家、释家也没有冲突。

4、墨家在于发明创造。他们利用自然科学的原理来创造器械,所以所以他们注意的是部位与部位之间的衔接,并思考如何改进。所以墨家的人务实,因为他们从来不关心天地人到底是什么,他们只关心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过得更便捷,日子更舒服。墨家学派众名人物除了墨子,就是鲁班。都是大发明家,大物理学家。所谓“墨守成规”也就是说墨家习惯于遵照事务的原理来办事,不愿意突破规律。

5、兵家其实最简单,讲究实力。所以兵家著作要么讲如何利用强大实力震慑敌人,要么讲如何摆布在实力强大者之间游走。兵家书籍也不多,无非《吴子》、《孙子》、《孙膑》、《六韬三略》,后来还出了《武穆遗书》。武圣也就3个,最早是姜太公,之后是关云长,后来因为岳飞的忠肝义胆也算上了。所以才有“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之说。

扩展资料

作为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最早典籍之一,《鬻子》的思想是诸子百家的源头,对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所阐释的有关道、仁、信、和的理念,对当下的意义也是相当重要的。

墨家文化与科技思想

在战国至汉初,墨子与孔子齐名的,人们以孔墨并称。但是,在《史记》之中对墨子的记载却极为简略,大家墨子并没有被独立成篇,大概是他一直处于主旋律的对面吧,他是一位战斗的传教士。对墨家的系统研究,由清末才逐渐兴起。

墨子在历史上是一位“黑户”,后经考证,大致身份信息如下:

1、生卒年份不详,可以确定的是墨子出生在孔子卒年(即公元前479年)之后,所以他俩没见过面;

2、籍贯不详,或为鲁国或为宋国人。比较靠谱的结论是墨子为鲁国人,后来到了宋国当官;

3、墨子姓名也不详,原先大家认为墨子,姓墨名翟。后经考证,墨子连名字也没留下来。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墨家学说趋于极端,与士大夫的行事方式相反,墨子在生活上十分艰苦,和劳工一般,按照当时士大夫的说法这简直是“贱人所为”。

墨是古代一种刑法,泛指刑徒及奴役之流。只所以称之为“墨学”,实为蔑称,但是墨子却毫不在乎,还觉得很自豪。这和古希腊哲学的“犬学”派很像,在思想上鹤立独行的人都为自己的不合主旋律而自豪。

以上对墨子其人的背景调查是为了理解其思想之来源,通俗些说是想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来理解这个人的思想与行为。

墨子是鲁国人,出生在孔子去世之后的年份,墨子从小接受了孔子思想的洗礼,而且学习成绩很不错,史书上记载了墨子的成绩单:“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

墨子看到有人在染布,他感叹人如素丝,善恶皆“所染”。这句话套在墨子身上其实很合适,因为他的思想是分两截的。前半截是孔子的;后半截是来自宋国的。

把宋国作死的是施行“仁义”的宋襄公。最开始,齐国是盟主,后因齐桓公去世而空缺。宋襄公以小国去争盟主之位,结果在联合国开会时,被同样觊觎盟主之位的楚国抓了起来。

后来,在鲁国的调停下,宋襄公才得以赎身,当然盟主之位也被楚国拿到手了。回国之后的宋襄公很不爽,然后想去教训一下楚国的小弟郑国。郑国向大哥楚国求教,楚国出兵,宋国认怂撤兵,然后在泓水遭遇。

本来,宋国占上风,楚兵正在渡河,宋襄公说不能打;等楚兵渡完河,正在布阵时,宋襄公说还不能打;等楚兵准备好了,宋兵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受了箭伤。一年之后(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因箭伤复发而去世。

宋国因宋襄公被打残,从此沦为不入流的诸侯国。宋国虽不断被人开涮,但是作为商朝王室后裔的高贵血统毕竟还是在的。宋人的思想是“兼爱非攻”,在打仗时不能打已经受伤的人,也不可以打头发发白之人,颇有贵族气质。

但是在主流价值观里,宋国却以愚著称,寓言里的《揠苗助长》与《守株待兔》都是在嘲笑宋国人。到底是愚呢?还是贵族气质呢?

墨子在宋国染上了宋国人的“兼爱”,在孔子的“仁爱”的框架下,最终提炼成自己的一套墨家思想。

为什么说是“仁爱”的框架呢?因为墨子提倡的“仁爱”和孔子说的“仁爱”也是有区别的,慢慢读下去就自然会理解其中的差别了。

“功”和“利”是墨家哲学的根本思想,所以墨家哲学被称为功利哲学,墨子的指导思想可以总结为“两个凡是”。

凡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的,那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凡是对国家和百姓没有利的,就是没用的、没有价值的。

对应孔子的“无所为而为”,墨子是“有所为而为”。也就是说,孔子的行动是不计成败的,墨子的行动是要算账的,没有利就不做。

看到这里,觉得墨子的底色与后染的色还算是协调的,孔墨的起心动念都是救世,但是再深入下去,他们俩的根本观念却是相反的。

据说,墨子在学习孔子思想时,学到半截就开始和孔子唱起了反调。原文如此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这是墨子和儒家岔开的根本原因,墨子觉得儒家所提倡的周朝的礼仪太繁琐,儒家提倡厚葬及其守孝制度也不好,耽误了劳动生产。所以,他说干脆直接回到夏朝的制度,据说夏禹就是一位蛮节俭的人。然后,墨子提炼出几大主张:“尚俭、节用、明鬼、尊禹”。结果,墨子就被黑户了两千多年。

了解了儒墨的同源及分歧之后,我们就接着循着墨子的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墨子的具体主张及神秘的墨家组织。

墨子问儒者“何故为乐”?儒者回答,“乐以为乐也”。墨子说:“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如果我问你房子有什么用,你会回答'冬避寒、夏避暑,房间区隔男女之别'。现在你的回答和'房子就是房子'没啥区别。”

于是,墨子认为音乐仅仅是追求当前的快乐而已,对未来是没有用、也没有价值的,应该被摒弃。

光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对话来得出音乐无用还是不够的,墨子还算了一笔账,更关键的理由是音乐劳民伤财。

搞音乐确实是很费钱的,他们玩的是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和吹竽笙。

接着,墨子接连拷问:“现在百姓身上有三座大山,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你们这样玩音乐,心安不安?”

“现在治安这么差,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你们这样玩音乐心安不安?”

“现在国际环境这么糟糕,强侵弱,众暴寡,你们这样玩音乐,心安不安?”

墨子认为音乐是情感的产物,并由此扩展为人的很多情感也都是没用的,必须进行压抑,不可让情感成为行动的障碍。

墨子认为有六种必须去除的情感,分别是,“喜、怒、乐、悲、爱、恶”,此六种情感称之为“六辟”。除去六辟,使人的一举一动皆在理智用事的状态之中,即“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

至此,对墨子其思想及其人品已经有了一个轮廓性的掌握。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其善恶全在“所染”。

套用墨子的理论评价墨子的思想行成过程,概括如下:“墨子先在鲁受孔子上述数点之影响。及后为宋大夫,又合宋人兼爱非攻之教,遂成墨学欤?”

墨子的内心是孔子的“仁”与“义”,外染是宋人的“兼爱”与“非攻”。接着,让我们具体展示墨子的人性与思想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引用原文:墨子非攻,固反对一切攻势的战争,主张兼爱,固应各国皆爱。但当时强侵弱,众暴寡之事甚多,而墨子实际救护被攻之国,则只闻有此一事,此亦或可见墨子与宋有特别关系也。二者墨者为一有组织的团体,故救宋之举,能为有组织的行动,墨子往楚见公输般,其弟子三百人即在宋守城也。

这段文字比较绕口,需要按照现代的表述习惯重新演绎一下:

1、墨子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2、墨子主张兼爱,爱每个国家的人,即便是侵略者;

3、“墨子救宋”是墨子破例实际救护被侵略的国家,可见墨子与宋国的关系不一般。这是违反“兼爱”思想的,所以称之为破例。

4、墨者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墨子主张和平化解争端,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墨子救宋时,墨子曾命令其弟子三百人守宋城,自己前往面见楚王,最终通过“沙盘推演”成功化解了一场国际争端,此谓墨子救宋。一语概括之,墨子相当于当时的联合国老娘舅。

上文提及墨者是一个具备军事能力的团体,墨者的***是巨子,巨子具有绝对的权威,巨子对违反纪律的弟子有生杀之权。

墨者组织的内部纪律极为苛刻,墨子弟子外出行动必须接受墨子的指挥。比如弟子出仕为官,其必须履行墨家思想,且工资收入必须分以供墨者之用。

墨者的人生信条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一条是和古之侠者是一样的品质。

不同于普通的游侠,墨者还是有组织、有理想,并且还具备军事能力,不难想象这样的组织只可能生存于乱世之中。

如果墨者仅仅止步于此,那么墨者就是一个黑帮组织,最多是带具备侠胆甘心的雇佣军组织。

墨者的理想是天下皆墨。墨家认为,“天下之大患,在于人之不相爱,故以兼爱之说救之。兼爱之道,不惟于他人有利,且于行兼爱之道者亦有利;不惟'利他',亦且'利自'。天下之大利,在于人之兼爱;天下之大害,在于人之互争;故吾人应非攻。”

虽然墨家的兼爱理论调子非常之高,但是实际上是没有可操作性的,因为这是超级反人性的。怎么维系组织的稳定呢?看过黑帮片的朋友们都知道,维系组织稳定靠的是“利益”和“皮鞭”。

如何才能说服人们兼爱天下,利天下而不是利自己呢?墨家的对策是“许之以利”。

首先,对天下有利就是对天下的每个人有利,这里的每个人包含了自己。其次,爱别人是一种个人保险与投资,它是会得到偿还和回报的。可是绝大多数人是近视的,他们是看不到这种长期投资的价值的。也确实有一些实例说明了这种投资可能是得不到回报的。

对于那些高度近视的人,墨家操起了“皮鞭”。不同于那些没有文化的黑帮,墨家对皮鞭也是有一番说辞的。墨家分别从宗教和政治的角度阐述了独裁的重要性。

首先,在宗教上创造了一位“天帝”,他希望天下人彼此相爱。他监视和观察着大家的行为,特别是统治者的行为。天帝惩罚违反天意之人,并以福奖赏顺从天意之人。当然,天帝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所以他又指派了许多鬼神来协助自己的工作。

然后,在人间的政治层面上,国君上乘天意,下受民意,负责奖励兼爱之人,惩罚不兼爱之人。为了做到这一点,君主必须是拥有绝对权力的,而且百姓是没得选择的,必须如此安排。

那么最初的国君是怎么来的呢?最初的国君是由人民的意愿设立的,是他把大家从无政府状态之中拯救了出来。

为什么说是“拯救”吗?墨子认为,处于无政府状态即“天然状态”之中,人人皆是一切人之仇敌,互相争夺,终日战争。人不满意于此状态,故不得已而设一绝对的统治者而相约服从之。国家之起源如此,故其威权,应须绝对;不然则国家解体而人复返于“天然状态”中矣。

墨家的政治主张是,国家必须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威必须是绝对的。这确实是符合当时的实际诉求的,诸侯们整天打来打去,百姓们太苦了,他们向往一个集权的政权,哪怕是独裁的也好!

墨家提倡的兼爱非攻的系统的根基是“功”和“利”,这是墨家思想、墨者组织架构及其行为的“种子”。如果说这是墨家的初心不太确切,他的初心是救民于乱世;其救民之法是强调“功”和“利”。

打个比方,为了有食可果腹,你种下了一棵苹果树。“有食可果腹”是初心,“种下一棵苹果树”只是一粒种子而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忘记初心,只会越跑越偏。

墨家思想的功利哲学只存在一义,只有唯一的是非标准,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又粗暴的世界观。

真实世界的实际需求,不但只有苹果,还需要橘子和香蕉;或者,当前可能苹果够了,将来也许需要其它的。

本文分别绍了墨子其人与其思,以及其创建的墨者组织的性质及其原生环境。最后,妄自概括,墨家只能算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为他忘记了初心,或者是将“种子”认作了“初心”。

他们的共同利益就是维系好这一片苹果林。

根源上,由于墨家的世界观的局限,即使在利益共同体之内,其凝聚力也是不坚固的,所以墨者的组织维系,不得不靠着“利益”与“皮鞭”。

即使墨家的创始人及其坚定拥护者可以始终维系着这一份“种子”,但是可以确保后续的人以及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还是一条心吗?

这是忘记了初心的利益共同体的最终宿命,因为它是“空心”的,所以当其距离世界的本真越来越远之时,共同体的凝聚力也就必定随之瓦解了。

学习墨家,学其“言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的品质,扬其“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之志气。

墨家的世界只有“黑”与“白”,那么你眼中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同时,你也一定很好奇,与孔墨同时期一起争鸣的其它几家的世界观,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撩文嚼字,敬请期待!

[致歉]

前文《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水味太重,清汤寡水,文字也多有戏谑不敬之处,对读者多有误导之嫌。

在此一并向读者及墨家致歉,本号虽撩文不嚼字,但文切不可轻佻,意不能妄断,论断须有根据,尽量减少和避免对读者的误导以及对原书及古之贤者之不敬。

遂对照冯友兰之《中国哲学史》,重读了墨子相关的章节,本书之论述更为详尽,墨子的形象也更为立体。《中国哲学简史》是简化版,专为向西方介绍中国哲学而著,所以粗读可读“简史”,精读却需读《中国哲学史》。

墨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其与“名家”、“数术家”等并列为先秦诸子百家中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派。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墨家文化与科技思想,欢迎阅读与收藏。

诸子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早期学术繁荣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儒、道、法等诸家均视科学技术为末道或不屑为之或明确排斥。儒家经典论著《论语》中讲道:“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所为。”所以认为君子当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科学技术为“小道”而不为。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小国寡民,安贫乐道,对科学技术持有抵触态度,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智慧出,有大伪”,“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技)术,奇物滋起。”认为只有“绝圣弃智”“绝巧弃利”才能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法家基于“定分止争”“兴功惧暴”的要求,看到了科技对于富民强国的重要性,但法家却并不推崇科学技术。

在这一时期,唯独墨家对科学技术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墨子在政治上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主张的同时,还在几何、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及军事技术、机械、土木工程诸方面取得伟大成就。梁启超在《〈墨经校释〉自序》中说:“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钱临照更赞叹:“集数百条自然现象与思想之定义与定律于一书,先秦诸子之著述中惟此墨经而已矣;求诸世界并世之古籍中,亦惟古希腊之少数著述始足以相埒,吁,亦盛矣!”并言称墨子是“我国古代稀有之科学家也”。随着近30年来墨学这一“千年绝学的伟大复兴”,以《墨经》为代表的墨家科技成就获得了学术界普遍承认和推崇,墨子也被尊称为“科圣”。当代著名墨学专家杨向奎先生认为:“一部《墨经》无论在自然科学哪一方面,都超过整个希腊,至少等于整个希腊。”笔者认为,墨子的科技成就固然让人骄傲,但是其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贯彻始终的“人文关怀”更值得珍视,对当今科技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义利统一”——墨子科技思想的功利主义

所谓科技功利主义是以墨子的义利观为理论基础,也就是何谓至善的问题。孔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义利对立起来,主张“仁者安仁”“何必曰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墨子回答这个问题时主张既“贵义”又“尚利”,提出了义利合一的观点:既肯定“利人”为至善的标准,维护了道德原则的尊严;又把“义”看成是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

墨子提出“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他认为:“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墨子·天志下》)故“义”是“正”。在《墨子·天志下》中墨子又说:“义,利也”。(《墨子·经说上》)即“义”是“利”,主张“义”以“利”为内容。在墨子看来,“利”是判断衡量事物是否合乎“义”的价值判断尺度,“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墨子·贵义》)。他明确提出“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墨子·辞过》)。《经上》篇中写道:“功,利民也”,就是说只有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才有“功”可言。他还说:“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人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人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也就是说,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义”是“天下之良宝”。

墨子认为,凡是符合于“利天下”“利人”的行为,就是“义”;而“亏人自利”“害天下”的行为就是“不义”。一切善恶之名的区别也都以是否有利为标准。有利于天下人的现实利益的,就是至善的标准;反之,凡是有害于人的,就是恶。为了实现行“义”的目的而得到“利”,墨子是愿意付出代价的。他在《大取》篇中说:“断指与断腕,利天下相若,无择也。死生利若一,无择也。”通过这一段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墨子那种只要对天下人有利,无论断指还是断腕,是生还是死,都会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博大情怀。在这样的“义利统一”思想的推动下,在“行义重利”的人文关怀大旗的指引下,墨子及其弟子的科学技术实践都是努力地趋向实现“义”“利”等功利性目标,最终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墨子·天志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墨子的科学发明和创造,只不过是他的“义利统一”思想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射和外化。

在这里笔者想指出墨子所讲的“利”,乃立功之利,当然也包括“忠”“惠”“孝”“慈”等道德规范,而不是世俗所慕财货之利,简单地说:墨子之利是公利而非私利,不是损人利己之利。墨子眼中只有“人民之大利”“天下之利”“国家之利”。

二、“道技合一”——墨子科技思想的价值旨归

《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刈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不如为车鞔之巧也,用咫长之,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鞔,拙为鸢。”

从上述两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在墨子的科技实践中寄托了强烈的人文情怀,墨子的科技思想是一种人文化的科学观,里面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由于墨子的科学技术实践都是为以“救世”为特征的“义”的思想服务的,所以“道”和“技”就构成了墨家科技思想的主要元素,以“道”保障“技”的发展方向,以“技”促进“道”的深入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制约。

针对墨家学派这一特点,朱亚宗先生认为:“墨家集团成功地实现了人类社会早期难以具备的两个结合,一是学者与工匠的结合,二是辩术与技术的结合。这大致可以看作是墨家学派的特点。”所谓“学者与工匠的结合,其奥秘在于将学者在空闲的读书与思索中发展起来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用于提炼工匠积累的技术经验,由此而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在这种结合中,学者的有闲与工匠的实践都是缺一不可的条件”。而“这两方面的条件恰好在墨家学者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因此,“墨家集团是实现学者与工匠相结合的理想组织”。

墨子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科学家的双重身份,是他的智慧体系中两个互相交融的层面的外在表现。他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体系是他的“道”,他的科学发明和创造是他的“技”。“道”是理论层面的,“技”是操作层面的。所谓“道技合一”,就是指墨子“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论与科学技术的统一”。考索墨子的科技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其科技贡献主要集中在几何学、光学、力学以及机械制造方面,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科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最为密切,与人民群众生活最为密切,无论是发展几何学用于建筑和手工业制作,还是研制杠杆、滑轮、桔棒等使用广泛的生产工具,目的都是为了能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以获取实利。墨子说:“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鲜且不加者去之。”(《墨子·节用上》)意思是造车船用来沟通四方之利,造车船的原则是能增加轻快便利的,就增益它,不能增加的,就去掉。这句话最能说明墨子创造价值的标准。张岱年先生认为:“墨家自然科学研究从属于墨子的‘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最高宗旨。”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墨子科技思想的真谛。

三、警惕科技发展中的人文代价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狂飙突进,科学技术裹挟着地球在迅疾向前的情况之下,科学技术也面临着自我加速脱离正常轨道的危险。科学技术在推动世界向前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人类的文明和既定的秩序,正在陷入一种既创造文明同时也破坏文明的荒诞境地,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1936年,英国促进科学协会莱克普会议将“科学和社会福利”作为它的主题,并提出建立一个世界性科学联盟来保卫和平与学术自由,并最有效地把科学用于为人类造福的建议。1937年12月31日,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委员会会议决定:将研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作为它的一个目标。该协会邀请英国促进科学协会,以及全世界抱有类似目标的一切其他科学组织,不仅在促进科学事业的利益方面和促进各国之间的和平和学术自由方面进行合作,而且积极促使科学协会和剑桥大学先后设立了专门研究科学与社会和国际关系的部门,这些团体的活动代表了这一时期科学家之间最大限度的协议。然而,随着科学知识功利价值的日益彰显,科学技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财富方面所具有无限潜力但也正在被改造得越来越强调私利、功利性。令人担忧的是,为了攫取超额垄断利润,一些大的利益集团正试图挟持技术的发展,技术已经成为资本的婢女,完全听命于资本的驱遣。

目前所有问题概括起来,不外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科技实践过程中“道”与“技”的疏远和分离,“道”日渐萎缩,“技”在没有“道”的保障之下自我加速式地膨胀,那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越来越失去了平衡。这种人文关怀方面是侏儒、技术方面是巨人的科学技术,与墨子所提倡的“道技合一”的科学技术相差甚远,前一种科学技术完全违背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一定会把人类社会引向自身发展目标的反面。

墨家简介

墨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其与“名家”、“数术家”等并列为先秦诸子百家中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派。

儒家代表孟子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杨墨本是硬币的两个面,故杨墨互补,然古往今来人们都以孟子“距杨墨”的一般思维方式评价杨墨,这是有失公允的。[1]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dí)(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钜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儒家和墨家为“世之显学”,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墨家思想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

兼爱

完全的、不分彼此,无差别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兄慈、子弟孝、尊长友、年幼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兼爱同样是用了建造和平,平息惨斗。儒家对此目的其实也是支持的,兼的内容重点在劝爱且禁恶。

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用三纲五常,礼,恕等等儒家理论来支持。恕就是禁止讨厌,礼就是劝进善心。不过换个名词。方便儒家独尊罢了。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墨子提出正义的战争与不正义的战争,认为正义战争是诛,并不反对。

尚贤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恒者,老旧也。指原先的周朝世袭制:《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由于时局动荡,巫文化的衰败,很多世袭贵族腐朽无能,大诸侯对分封制的敌意更加强烈,民间也开始要求变革原有的不平等旧制度,取消大夫士的特权,墨子出于民间,提出民虽下贱也不可以薄。薄,鄙薄,薄待,薄礼。

尚同

孔子死后,儒门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

同一道德字眼,同一人的态度,此一时彼一时。而且不是直接否定道德,是从口诛笔伐的内容本身弄字眼,把口诛笔伐的做法变成顺乎道德的个人权利。譬如:把不劳而获说成是劳心者治人。

由于有缝隙可钻,有利可图,一人振臂,文人阶级一哄而起。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

墨子认为是诡辩造成这种思想混乱局面。提出大统一口径,并惩罚这种利用倾危缴绕之辞,谋私利的作家。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书同文,车同轨。

以天子的口径为标准,大一统思想与口径,阻止礼崩乐坏的蔓延的同时顺便符合有利于平民的标准。

天志

墨子认为,工匠建造总是需要一个单位尺度作为计量,能工巧匠能够完全刻画无误,不巧者虽不能完全无误,但依尺度动作,效果仍然良好过单靠自己个人能力,主观的自由探索。

所以墨子提出要按章办事,按照章程来操作。仁,内也,是心的感觉;义,外也,是外在的标准。

墨子认为“天”是有人格的,高贵且聪明,天之行广而无私,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应以天为尺度计量自己的行为。墨子认为天是无差别的博爱,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今 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所以人必须兼爱。最后一级一级的统一为兼爱整体,以兼爱的做法废除一切战争与学术矛盾

明鬼

希望以神鬼之说使君主警惕,杀无辜者得不祥,不可以因为一些怒气而杀害臣民的生命。所以和无神论者一样的不相信巫术,不信有命运,却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

非命

否定命运的存在,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赖其力者得其生,不赖其力者不得其生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存在命运这种安排人的富贵、生死的意志与偶然,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

非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废除大型音乐,符合有利于平民的标准。

节用

认为贵族浪费,过度享受导致老百姓群起为盗。观察到万物节则阴阳和,以此劝说贵族,节约开销。

节葬

农村把家庭的大量财富浪费在葬礼筹办,请客吃饭,周朝的厚葬,对贵族是小事一桩,对穷人则要倾家荡产,还不能劳动生产。废除远古留下来的葬礼习俗,符合有利于平民的标准。

此外还有逻辑学等;墨子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当代诸子所望尘莫及。墨家在科学上的成就为众多学者所称赞,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历史学家杨向奎称“中国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于或超过整个古代希腊。”

儒家后期对墨家思想进行了部分的吸收改造,成为了自己思想的一部分,用其他理论予以构架。如荀子也反对宽恕恶人。互相学习借鉴的结果。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