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求李白的著名诗句及生平简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1 17:44:43浏览:9分类:星座大全

求李白的著名诗句及生平简介

李白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李白生平和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生平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

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象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

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从文学渊源说,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说明他能写律诗,只是不爱多写。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

中国诗的起源是《诗经》。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概公元前11世纪——6世纪)流传在民间的歌谣及贵族文人的作品。经过孔子收集整理删除后,留下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共有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为《诗经》的精华。小部分是贵族阶层的作品。其中“雅”分为“大雅”与“小雅”,共111篇;“大雅”作品大部分是上层贵族的作品,一般以叙事为主;“小雅”除了贵族以外有小部分民间的歌谣;“颂”共有40篇,一般用于宗庙祭祀。从形式上说:多半是四言的,但有少参差不齐的句子,多用重叠的句法,体现出民歌形象而生动的特点;从技术上说:多以叙事为主,不论表现贵族生活还是平民的生活,都是叙事的表现手法。

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起点,也是鼻祖,象一座宝贵的象牙之塔,艺术之宫殿,对后世的诗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继于诗经之后的便是所谓的楚辞时代。《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上灿烂的两颗明星。不同的地方是:《诗经》是周初至春秋时代的诗歌库,《楚辞》则是战国时代的作品;《诗经》是中国北部民间诗歌总集,《楚辞》则是中国南方文学总集;《诗经》多言人事,偏于实际,属于人文主义;《楚辞》却多含神话,偏于理想,近于浪漫主义;《诗经》篇章短小,词句整齐,《楚辞》却是篇章复杂,词句参差。

代表诗人有屈原和宋玉。屈原(公元前343?——公元前290)名平,字灵均。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怀沙》、《涉江》等很多首诗歌。其中尤以《离骚》、《天问》有名。其中的“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非常有名。他的弟子宋玉也特别有才华,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有他所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都非常出色。此外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有宋玉、勒、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在文学史上有相当高的地位。

《楚辞》的特别是:有浓厚的地方情感;有丰富的材料;有巧妙的寄托;有美丽的辞藻。打破了四言体的模式,多以五、六、七为基础,善于运用民歌的自然韵律;大量运用语气词“兮”、“些”成为语言形式的显著特征。对魏晋南北朝的辞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时代语言体系的不断演变与适应社会的需要。诗歌发展到汉代,涌现出很多的辞赋家及汉乐府诗体。乐府诗歌开始向五、七言过渡与演化。曲调繁杂,词句多杂言。约有300多篇,现存大概只有100多篇。分汉魏乐府、南北乐府等。有描写贵族生活的歌辞及平民的各种曲辞,但并不是单纯的个人创作,也并不是一时之作,大多流传于民间而收集整理而来的。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譬如《鼓吹.铙歌》皆杂言,如第十五曲《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及《相和歌辞》的《秋胡行》、《对酒歌》杂以三七八言句;《陇头流水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词》都是非常有名的杂言体乐府诗句。

汉乐府的诗体特点从句式上看,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体已经很多,但主要是杂言。从篇章上看,有不到十字或仅十多字的短篇,也有千字以上的长篇。题村也极广泛,抒情、叙事以及富有哲理性的作品都有,但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叙述性题材居多,这是它的一个主要特色。是可以入乐的歌辞,这就形成了重声不重辞的现象。表现手法上: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浪漫主义的色彩。汉魏南北的乐府对中国文学诗词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使五言古诗、七言古诗逐步从萌幼渐渐茁壮起来。

魏晋时的辞赋虽然占有一定的政治文学地位,但中心文化还是诗歌,还以杂言体为主,逐步使五言体迈向成熟的步伐。代表人物有曹氏父子三人(曹丕、曹植)。曹操被称为中国诗界的枭雄。( 155年——220)年。主要作品有《陌上桑》、《短歌行》、《苦寒行》《观沧海》、《龟与寿》等。不乏名句问世。如《龟虽寿》里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等值得后人借鉴与思考的诗文。为当时社会的诗学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特点重在抒发一己之情怀,体现他所创作的个性与审美追求,也表现在他不拘一格网罗人才的偏至思想与政治策略,促进当时创作的积极性与互相学习交流的氛围。扬长避短,从而使两者相得益彰,再一点就是他的一些政治理论与政治思想深刻地影响曹氏兄弟在文学领域的发展,并起到启发与推动作用。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父死,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称魏文帝。? 曹在《典论自序》中曾言:“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至若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下,以付后之良史。”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曹丕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3卷,又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皆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魏文帝集》,收入《汉魏六朝三家集》中。有关曹丕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注释本,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丕之弟曹植(192—232),子子建,丕之同母弟,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俗,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建安十六年封为平原侯。因才华出众,几次欲立太子。父死失去依靠,遭到兄弟侄儿的猜疑迫害,太和六年(232)郁郁而终。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洛神赋》也非常有名,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愤慨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丕的《白马篇》: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及《野田黄雀行》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曹植诗歌文采气骨兼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对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开拓,艺术上注重声色的描绘和技巧的琢磨,富于创造,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歌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钟嵘《诗品》评价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以自己杰出的创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从朴质无华的民歌向文人诗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这一时期被称建安七子的有:司马迁、班固、班婕妤、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王粲、稽康、陆机在当时也很有名气。

自此,诗坛沉寂百年后到了东晋末年,才产生了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可为天才诗人,(365—427)是隐逸诗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作品大多描写田园的景物,能于清远逸适之中,隐寓着渊深茂盛之气,似云林中的小景,疏疏淡淡,而意境又是那么深远无涯,任天机主自然,像晶莹圆润的珠玉。他的作品非常丰富,名句也非常多,所以后来的柳宗元、王安石、苏轼都学而未至。以闲云野鹤的头衔,独不天下。我们可以再一次畅游在他的作品中寻觅流传至今的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为后人所效仿。陶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中的极品。肖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他的不朽诗篇,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时间再向前推移20年后,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位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喜欢豪放的游兴生活,是山水诗的开辟者。但因政治上的问题,有些诗人对他很有成见。在这其间还有鲍照、谢眺、任彦升、瘐信等都是非常有名气的诗人。但却不能引领时代的主导地位。

隋朝的诗坛是冷落的,因为政治时局的混乱与战争的频繁,没有产生伟大的作家,除了薛道衡、杨广外没有别的,诗歌的中兴有待于唐代的诗人。

唐诗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佳作丰富,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鼎盛的时期。集承汉魏六朝以来诗歌的大成,开发了宋以后的宗派。以体言:五七杂言乐府行律无一不有;以格言:圣神仙佛娇艳鬼怪,无一不包;以调言,飘逸胸浑,精神博大,缜密幽丽,清奇奥峭,无一不至;以人言,帝王将相,村夫野老、妇孺樵牧,和尚道士,一起登场,演奏诗歌的舞台。

唐朝的诗歌发展超出过去任何一个时代。也从永明体的不完善状态下逐渐转换为唐代四声二元化及近体诗的定型,这也正是永明体在不断运用中的演变历程。唐人为了和古体诗加以区分,名为今体诗。今体诗歌根据汉字平仄的特点使诗歌有了严谨的格体,具有抑扬顿挫的和谐美与形式美、精炼美和音乐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唐朝的诗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年轻诗人。譬如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还有他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杨炯的《送临津房少府》“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写的非常感人。”卢照邻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骆宾王的“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等等都让后人学习效仿。四杰的时代律诗尚未定型,初唐四杰是初唐诗歌过渡到盛唐文坛的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在当时及后世均享有盛誉。

继四杰直后的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这一新的诗体,陈子昂开一代诗风,他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还有“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风骨”与“兴寄”的提出, 倡导初唐艳丽纤弱的诗风,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把诗歌引向朴实而具有真实生命的道路上。为以后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诗坛有影响力的还有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等。

到开元天宝唐的中叶,诗人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有李白、杜甫、被誉为“双子星座”。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祖于隋末流徙西域,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柚)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由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趋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靠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他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有《李太白集》问世。他的名句流传很多,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脍炙人口,老少皆知,且流传至今,让多少人仰慕效仿。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