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歌词大全 > 正文

吉评三的生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1 17:45:12浏览:14分类:歌词大全

吉评三的生平

2011年8月24日,青岛作家、文艺评论家吕铭康,应约采访了青岛工人文化宫退休文艺干部吉文利(1935年生,现年75岁)。吉文利是著名曲艺演员吉评三的幼子。他详谈了其父吉评三和其大姐吉文贞(荷花女)的悲惨身世。荷花女当年演唱太平歌词的“玉子”(即演唱太平歌词所用的两块板)现还在他手里。

曲艺名家吉评三的生平

已故曲艺名家吉评三(1855——1955),满族,北京人。擅长相声和评书,与另一位曲艺名家汪兆麟同是太平歌词的代表人物。

1908年秋起,在天津小梨园、东兴市场、“三不管”等处演出,以说评书《清烈传》为主,后南下到上海、宁波、南京、汉口等地演出,平时是以单口相声和太平歌词为主。由于他谙熟这几个地方的方言土语,因而他在江南一带是大红特红。当时有一种说法:“万人迷南下失败,吉评三南往成名”。吉评三的相声擅长“贯口”,评书可以在书场连续数月说不完的长书有《清烈传》《黄杨传》等。

1933年,吉评三由南方返回天津,1935年起在天津广播电台播演单口相声、太平歌词和评书《清烈传》《济公传》等。常连安在北京开设“启明茶社”。1940年,吉评三应常连安之邀去北京“启明茶社”演出。其间,1941年在北京启明茶社相声大会中以单口相声担任大轴,颇受欢迎。

1942年春节返回天津,便在“三不管”说评书《黄杨传》。吉评三曾与汪兆麟合说单口相声。他俩在胜利公司灌制了相声两张《绕口令》,另一张一面是《姐夫戏小姨》,另一面是《对对子》。汪兆麟为太平歌词名家,也可以说是专唱太平歌词,兼演相声。他与吉评三都是太平歌词的代表人物。

吉评三灌制的唱片还有一张《百家姓》与《绕口令》,其中《百家姓》一面可能是其唯一的一点太平歌词音响资料。此外他在丽歌公司,还有三张单口相声唱片《戏迷传》《傻子转文》《打游歌》。

因爱女荷花女于1944年患眼疾被日本特务汉奸用毒针杀害,吉评三无限悲痛,而于1947年双目失明。1955年逝世。享年70岁。收徒秦佩贤、张佩如、司佩全等。据吉评三的幼子吉文利(现年75岁、青岛市工人文化宫退休文艺干部)说:“家父一生只是喜好喝茶,从与烟酒无缘,更无任何其他‘嗜好’。”

各位!谁知道传统相声都有那些?

太平歌词盛行时期,涌现出许多的优秀演员,而且培养出大批具有很高艺术欣赏水平的观众群。其中以相声演员汪兆麟,吉坪三为代表,二人后来也转而以专唱太平歌词为其主业。之后,又有荷花女(吉坪三之女吉文贞)、袁佩楼、秦佩贤、杨少奎、师世元、王本林等名家,颇负盛名。

朋友,我不是特别明白你的问题的意思,你是在问“传统相声的分类有哪些?”还是在问“传统相声的作品有哪些?”这样吧,我分别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吧:

传统相声的分类有哪些:

首先按其表演形式分类,可分为三类: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其中又以对口相声最为常见。二人分甲乙,甲为逗哏,乙为捧哏。对口相声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叙述类的“一头沉”,甲是叙述故事者,乙是提问者,如《丢驴吃药》、《醋点灯》、《梦中婚》等;二是二人辩论类的“子母哏”,甲乙二人争论问题,如《铃铛谱》、《对春联》等;三是朗诵类的“贯口活”,甲一口气叙述一件事,如《八扇屏》中叙述几段历史故事,《地理图》中叙述许多中外地名等。单口相声往往是故事型的笑话,如《珍珠翡翠白玉汤》、《山东斗法》等。群口相声可以分两种:一是出诗答对、文字游戏式的作品,如《双字意》、《四字联音》等;二是小喜剧式的作品,如《扒马褂》、《大审诓供》等。这样的分类比较简单,也容易为人所接受。

进一步说,传统相声也可以按照说、学、逗、唱,分为四类;甚至再加上批、讲、论、怯,构成八类:

说的曲目所占比例最多,如《拴娃娃》、《开粥厂》、《主客问答》、《文章会》等;

学的曲目,如《学四相》、《学叫唤》、《卖布头》、《学电台》等;

逗的曲目,如《五红图》、《铃铛谱》、《大相面》、《对春联》等;

唱的曲目,最早是学唱太平歌词,后来是学唱各种戏曲和鼓曲等,如《学大鼓》、《学京剧》、《大上寿》等;还有带戏曲走场的“腿子活”,如《黄鹤楼》、《汾河湾》、《窦公训女》、《洪洋洞》等。

至于批、讲、论、怯等四类,是从说的节目中分化出来的。

批的曲目,多以歪批制造噱头,如《批三国》、《批聊斋》等;

讲的曲目,如《讲四书》、《讲三字经》、《讲百家姓》等;

论的曲目,如《打牌论》、《小买卖论》、《偷论》、《家庭论》等;

怯的曲目,如《怯拉车》、《怯相面》、《怯剃头》、《怯跟班》等。“怯”在这里暗含嘲弄之意。

再进一步说,传统相声还可以做以下细分:

一 贯口(连续大段台词的表述)活。例如《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

二 倒口(摹仿各地方言)活。例如《学四相》、《找堂会》、《怯拉车》等。

三 柳活(指学唱类的段子)。例如《八大改行》、《京评越》、《学大鼓》等。

四 由笑话或玩笑小戏改编的段子。例如《三近视》、《扒马褂》、《连升三级》等。

五 评书改编的段子,多为单口。例如“八大棍儿”(《月明楼》等八段)、《山东斗法》等。

六 由民间故事改编的段子。例如《飞笔点太原》、《黄半仙》等。

七 由戏法说口改编的段子。例如《俏皮话》、《反正话》等。

八 由练把式改编的段子。例如《大保镖》、《论拳》等。

九 由太平歌词改编的段子。例如《韩信算卦》、《劝人方》等。

十 文字游戏式的段子。例如《天王庙》、《八大吉祥》、《找五子》等。

十一 争辩型的段子,多为子母哏。例如《铃铛谱》、《五红图》等。

十二 歪批类的段子。例如《批三国》、《批三字经》等。

传统相声的作品有哪些:

1单口相声类:

帝王传说《珍珠翡翠白玉汤》、《宋献策测字》(一名《邵康节测字》、《测酉字》)、《皇帝选陵》;三国人物传说《张飞爬树》、《草船借箭》;以及神话传说《白蛇传》、《孟姜女》;“呆女婿”或“呆儿子”式的故事,像《傻子学乖》、《赞马诗》、《吃月饼》;蠢人丢丑的故事,像《山东斗法》、《豆腐侍郎》、《知县见巡抚》;褒扬聪明才智的故事,像《火龙衫》、《增和桥》、《风雨归舟》;有故事原型的故事,像《天王庙》、《黄半仙》、《化蜡阡儿》;源于民间笑话的,如《笑林广记》、《赶考》《山中奇兽》、《巧嘴媒婆》。

2对口相声类:取材文人轶事的《三吃鱼》、《兄妹联句》、《解学士》、《君臣斗》;描写艺人轶事的《跑海》、《钢刀子》、《贼说话》等;写军阀趣事的《韩复榘讲演》、《家务事》。

3群口相声类: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上记载的群活只有十五段,其中今天仍常演的只有《扒马褂》、《金刚腿》、《找五子》、《四字联音》、《训徒》以及《翻四辈》、《四管四辖》、《酒令》。曾经风靡一时的滑稽相声如《卖马》、《法门寺》今天已无人再演。建国后各地曲艺团曾就一些传统活改编成相声剧,如《化蜡扦儿》、《假行家》、《连升三级》、《小神仙》,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今天囿于人员的缺乏,我们只能抱以遗憾了。

4其它:

⑴赞颂类:如歌颂古代英雄人物的《八扇屏》,歌颂大文学家的《飞笔点太原》,赞扬神童的《解学士》,赞颂清官的《君臣斗》。

⑵讽刺类:像讽刺昏君贪官的《连升三级》、《麦子地》、《大审诓供》等;嘲笑奸商地主的《当行论》、《交租子》、《财迷》;揭露江湖骗子的《大相面》、《口吐莲花》、《开殃榜》;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婚姻与迷信》、《巧嘴媒婆》、《牛头轿》。其他诸如《杨林标》、《假行家》、《大保镖》、《白字会》、《论捧逗》、《梦中婚》、《揭瓦》等均是讽刺型作品中的经典。

⑶学唱类:学唱戏曲的《铡美案》、《全德报》、《京评越》,学唱曲艺的《南弹北弦》、《闹公堂》以及综合学唱类的《八大改行》。

⑷知识类:像介绍天文、地理知识的《天文学》、《地理图》,介绍衣食住行的《官衣贺喜》、《菜单子》、《夸住宅》、《庙游子》;介绍婚丧习俗的《红事会》、《白事会》、《师傅经》;介绍文学艺术知识的《批三国》、《抢三本》、《戏剧杂谈》。

⑸游戏类:如《打灯谜》、《卖春联》、《打油诗》、《八大吉祥》。

不知道我的讲解可够详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