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人类天然的寻根心理有何伦理价值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1 17:57:38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人类天然的寻根心理有何伦理价值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族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族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族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族谱。一部新型族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是既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备传统族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既继承传统族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小家安,国家强。

族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族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固始根亲文化节的基本简介

在诏安县霞葛镇,有一座名闻海内外的文物保护单位——五通宫。它坐落五通村鸡笼山下东溪河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始建于明永乐癸未年,供奉着“南游记”传说中降妖伏魔为民除害的“华光天王”,俗称“五显大帝”。明大学士、民族英雄黄道周还亲笔为五显大帝题写“正位居体”的大横匾。

1986年清明节,祖籍五通村的台湾著名无党派人士、原台东县县长、“立法委员”黄顺兴先生,几经周折回到五通宫寻根谒祖。他亲热地对前来迎接的乡亲说:“台湾也有五通宫,同样奉祀五显大帝。50年前,我就产生寻根的念头。今天,终于回到了祖地!”五通村村民黄草齐拿出一本“黄氏族谱”。当黄顺兴翻到注有“十二世祖第四子保存公往台”的字样时,说:“这族谱同60年前我叔父回五通抄去的一样样。”他又情不自禁地背诵起一首黄峭公“祖训诗”:“骏马登程往异方,各从胜地立纲常。身居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根深叶茂同休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黄顺兴先生接着向众乡亲介绍,300多年前,他的第十三世祖保存公往台湾拓荒时,随身奉请五通宫五显大帝的金像和香火到彰化埤脚庄,在家中设坛奉祀膜拜。后各方信徒热烈筹资建庙供奉五显大帝,并同样号名“五通宫”。至今,台湾各地已有50多座“五通宫”了!

近数十年来,先后有彰化县五通宫、台北市天显宫和莲花县五圣宫等近20座寺庙组团前来五通宫“寻根、进香、谒祖”。同根同宗一家亲,手足情浓甜如蜜。

2012年12月29日,首届海峡两岸五显大帝文化交流会在诏安县霞葛镇五通宫隆重召开,138名信奉五显大帝的台湾彰化县宗亲及诏安霞葛、官陂、秀篆等乡镇宗亲参加了交流大会。

当天,由台湾彰化县原县长黄石城、南京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黄立家等组成的台胞交流团与诏安宗亲共同在五通宫拜谒了五显大帝和九隆公大宗祠,还举办了五显大帝文化交流论坛。

五显大帝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尊崇的民间信仰,祀奉五显大帝的霞葛五通宫始建于明永乐元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一座保留着唐宋时代建筑特征的古建筑,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当地《黄氏族谱》记载,其先祖在清初迁台拓荒时,随身奉请五通宫五显大帝神像和香火到台湾彰化埤脚庄设坛祀奉,后来屏东、台中、云林等地陆续兴建了50多座五通宫、五行宫、五显宫供奉五显大帝。

1953年台湾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台湾500户以上的大姓有100个,其中63个姓氏的族谱有明确记载,其先祖自河南光州固始迁徙福建,再由福建迁往台湾。近年来,南迁先民的后裔们怀着对故土的深情和向往,络绎不绝地回到固始寻根谒祖。 固始县以人文遗址为依托,发挥“中原侨乡”优势,2004年与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联合会签订协议,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寻根访祖、旅游观光的目的地。目前采取政府投资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办法,累计融资2亿多元对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形成以西九华山千年古刹妙高寺为亮点,以寻根文化、宗教文化和茶文化为主题的黄金旅游线路,开发出“东部寻根一日游”和“城关寻根休闲游”两条线路。

在总结首届文化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固始县将“固始根亲文化节”提升为“中原根亲文化节”,以根亲文化为载体,弘扬中原文化。 “我出生在台湾,祖辈是从福建安溪迁到台湾的,这次是专门来寻根的。”在固始县陈氏将军祠里,世界陈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陈盛根先生说完,便在陈元光塑像前恭恭敬敬地点燃一炷香。

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戴黎明解释道:“这里有个典故。唐初,固始县陈政、陈元光家族奉朝廷之命,率84姓近万名将士赴闽粤息乱安邦,开发闽南,创建漳州,民颂其德,史铭其功,历代朝廷对陈元光累有加封,宋廷追封其为‘开漳圣王’。”戴黎明补充说,还有一次对闽台影响深远的大移民发生在唐末,固始乡贤王审知兄弟率5000乡民入闽,创建“闽国”,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固始。在“固始与闽台历史渊源关系研讨会”上,来自台湾、福建、北京等地70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固始不仅是台湾同胞的祖根,也是大多数闽粤人和海外侨胞的祖根地,是名副其实的“原乡”故里。一位专家说,古代中原民众为躲避灾祸多次经过固始逃往闽粤等地并落地生根,以致出现“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加上台湾大部分人是明清时期福建、粤东移民的后裔,所以,台湾大多数人的祖籍在闽粤,祖根在固始。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包括郑成功、施琅、陈嘉庚在内的南迁固始移民后裔,渐次远播台湾、“南洋”及欧美各地。无数闽台同胞、海外侨胞、世界客属,由古至今谱载口授,代不失传:牢记乡关祖地,勿忘“光州固始”。固始因此成为欧美和东南亚各地“唐人街”的一大血缘和历史源头。

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学文告诉记者,如今闽台一些地区在方言和语音、婚丧习俗、传统节庆、儿童游戏方面仍保留着“固始印记”。台胞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怀固始。近年来,南迁先民的后裔们怀着对故土的深情和向往,络绎不绝地到固始寻根谒祖。陈学文描述了最近3批台胞来固始寻根情况。2008年春节前夕,高文辉等2人受托率先来固始打前站,看看祖根地是什么风貌,什么人情,受不受欢迎?结果高先生受到固始高氏家族宗亲的高接远送,感受到浓浓亲情。春节后,10多个姓氏代表组成了一个19人寻根团来固始。他们跪拜祖先,圆了世世代代的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固始共接待寻根问祖的海内外各界人士2600人,其中台胞350人。 固始县素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美誉,近年来,依托闽粤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祖根地的优势,成功打造了“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中原根亲文化节”,增强了固始县的知名度,为固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县有台资企业14家,其中投资过亿元的有两家。去年固始县借助寻根文化进行招商引资,融资额达7.91亿元,同比增长33%,促进了固始经济社会发展。

固始县不断加大对根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投资、引资3000多万元修缮寻根文化文物遗迹,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建设根亲文化文物旅游景点。分期分批对古迹进行了修复和扩建。修建了陈元光广场、王审知大道和成功大道,并投资兴建了省内唯一的以姓氏寻根为主题的固始寻根博物馆。建设开发以“寻根博物馆”、“中华寻根楼”为主体的根亲纪念场所,为海内外宗亲寻根谒祖、联根联谊提供祭奠场所和交流平台。2008年以来,固始县加快推进根亲文化建设,把根亲文化建设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固始县聘请北大博雅、南京必得等专业策划公司,对根亲文化工作进行整体策划,对中华根亲文化博览园、根亲博物馆、城市氛围营造等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先后投资1亿多元,对陈元光祖祠、番国故城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进行保护和整修,新建了陈元光广场、成功广场、寻根博物馆、中华根亲博览园等一大批根亲文化工程和一批根亲文化旅游项目。

2008年10月,固始县成功举办了首届“固始与闽台关系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固始与闽台文化、固始与闽台人物、固始与闽台姓氏、固始寻根资源开发与研究等方面展开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