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请帮忙提供勃朗宁夫人的生平简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2 13:08:07浏览:9分类:星座大全

请帮忙提供勃朗宁夫人的生平简介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于公元1806年出生在达翰姆(英格兰北部一郡)。1838年,她出版了《撒拉弗和其它诗篇》[撒拉佛—— 六翼天使(九级天使中地位最高者),又称:炽爱天使]。1843年,由于当时英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女性,伊丽莎白于国家诗人的提名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结果很不幸,她输给了威廉·华兹华斯--同一时代的另一位伟大诗人[有机会笔者会撰文介绍此人]。此后不久,伊利沙白与罗伯特·勃朗宁——另一位有才华的诗人,结婚了。然而,伊丽莎白的父亲,却不同意这场婚事。于是,这对情侣决定出逃。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浪漫的婚姻。伊丽莎白与罗伯特·勃朗宁准备各自出发,逃往意大利,并在比萨会合,去继续他们的生活。他们成功了。三年后,即1849年,他们已在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定居。一日,伊丽莎白送给她的丈夫一件珍贵的礼物——44首她为丈夫写的十四行诗,里面有开始时的怀疑,与家庭抗争的恐惧,与爱人的甜蜜,及最终爱的胜利的喜悦。同年,他们唯一的男孩出生了。一年后,即1850年,勃朗宁夫妇出版了那44首诗,但做了些伪装。他们用“葡萄牙十四行诗集”为这44首诗命名。如此一来,读者便会接受这些诗是由葡萄牙语翻译过来的的暗示。于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如此表达真爱和深爱的诗句。伊丽莎白的浪漫婚姻促成了她的,也是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最美丽的爱情商籁体诗。

伊利莎白·勃朗宁夫人生于1806年3月6日。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偎依在勃朗宁怀中,毫无征兆地离开人世。夫妇俩留下的不朽诗集《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我是怎样的爱你?》是勃朗宁夫人的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诗名。

在她出生的年代,英国还鲜有女孩子上学读书。她的弟弟教会了她古希腊文,因为她渴望读《荷马史诗》。她生在一个富裕家庭,过着林中溪边嬉戏的明媚生活,她告诉母亲她喜欢写诗。然而,15岁那年,灾难突至。

她骑马摔了下来,因为脊椎摔坏,她从此躺在了床上——“我仿佛站在人世的边缘,什么都完了。有一段时间看来,我从此无法再跨出房门一步。”紧接着,母亲去世;再后来,她至亲的弟弟溺水死在河里,那条河就在她倚着床头就能望见的窗外。

生活对于伊莉莎白·巴莱特犹如没有阳光的黑夜。

惟一能够照亮一个又一个黑夜的只有她笔下的诗句。

父亲将家搬到了伦敦,妹妹将她的诗投寄给伦敦的报纸,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她的诗歌,她被赞誉为英国最有才情的女诗人。同时,巴莱特不曾想到,这些登在报纸上的诗将给她带来生命中最需要的阳光——爱情。

■“继续地爱,爱我深如海”

诗人勃朗宁于1845年1月10日第一次给巴莱特写信,他将巴莱特的那些诗篇比做开放的花朵:“假使让这些花晒干,把透明的花瓣夹进书页,对每一朵花写下说明,然后合起书页,摆上书架,那么,这里就可以称之为‘花园’了。”巴莱特回信说:“心灵的共鸣是值得珍爱的……一位诗人的共鸣对于我更是达到同情的极致了。”从这一天以后,勃朗宁和巴莱特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天天通信。每一天,巴莱特最盼望的就是在家家户户吃晚饭的时候,“悄然一人”听到邮差送信的脚步声。

春天来了,勃朗宁第一次前去看望巴莱特。她靠在一个大大的沙发里,令勃朗宁以后再也没能忘怀的是她那双忧郁的黑眼睛。巴莱特的疾病没能让勃朗宁却步,在他们初次相见的第三天,他就写给她一封求爱信。她已经39岁了,又拖着有病的身体,于是她告诉他,以后再也别说这种“不知轻重”的话——“为了我,请忘了这件事吧。”女诗人认定自己的生命将像“青苔一样寂寞”,但是勃朗宁依然坚持每个星期去看望巴莱特一次,每一次陪同他一起去的还有鲜艳的玫瑰。后来,巴莱特将这些日子称为“一整个昏暗的星期中最明亮的一天”。

巴莱特开始离开她蜷缩了多年的屋子,先是被人抱着下楼,接着可以在搀扶下自己下楼了。她告诉勃朗宁:“人人都大吃了一惊。”而勃朗宁鼓励她:“下次再试试,一定!你周围的一切都在这样恳求你!”第二年的春天,在遇见勃朗宁之前在病床上躺了14年的巴莱特可以自己走到大街上了,爱情所创造的生命奇迹终于使她可以回报勃朗宁的执着了:“如果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我的健康更好一些,那么到那时候,由你决定吧。”

巴莱特不再对勃朗宁说“舍弃我,走吧”,她现在惟恐失去她的爱人——“继续地爱,爱我如深海。”

1846年9月12日,巴莱特和勃朗宁结婚了。

■“没有哀怨的生命”

1847年的4月,他们移居到温暖的佛罗伦萨。在这里,巴莱特将一摞诗稿献给了勃朗宁,它们始作于他向她求婚的那一天,止于他们结婚的那一天。勃朗宁看到一半时就知道“这是自莎士比亚以来最出色的十四行诗”。这些诗稿后来出版时,勃朗宁夫人为了隐其身份,将之命名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

正像是酒,总尝得出原来的葡萄,

我的起居和梦寐里,都有你的身影。

当我向上帝祈祷,为着我自己,

他却听到了另一个名字,那是你的;

又在我眼里,看见了两个人的眼泪。

十四行诗来源于意大利名歌,后来成为文人笔下的抒情诗。世界著名诗人拜伦、雪莱、济慈都创作过颇富盛名的十四行诗作,而文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诗歌和爱情令勃朗宁夫妇过着“太幸福”的生活。勃朗宁说:“我们就像树洞里的两只猫头鹰那样快乐,‘巴’胖了,脸色红润了。”而勃朗宁夫人给妹妹写信说:“我叮嘱他,千万不要逢人就夸妻子跟他一起去过这儿去过那儿了,好像能用两条腿走路的妻子是天下最宝贵的。”

他们一起度过了15年的时光,15年中从不曾有一天分离过,就像他们结婚前从不曾有一天中断过情书一样。

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只是患了轻微的感冒,晚上,她依偎着她的爱人,“用最温存的话表达她对他的爱恋”,直到*在他的胸前睡去。

伊莉莎白·巴莱特·勃朗宁再也没有醒来。

据说勃郎宁夫人在婚前的恋爱中写下这40多首爱情十四行诗,直到婚后才悄悄放入丈夫口袋,并说如果他不喜欢就烧掉它们。勃郎宁读后说,我决不敢私藏自莎士比亚以来无论任何语言中最美的十四行诗。因此,这些诗得以印行。

我是怎样地爱你 (勃朗宁夫人(英))

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

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

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

I love thee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and height

深邃、宽广、和高度--正象我探求

My soul can reach, when feeling out of sight

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

For the ends of Being and ideal Grace.

我爱你的程度,就象日光和烛焰下

I love thee to the level of everyday's

那每天不用说得的需要。我不加思虑地

Most quiet , by sun and candle-light

爱你,就象男子们为正义而斗争;

I love thee freely, as men strive for Right;

我纯洁地爱你,象他们在赞美前低头。

I love thee purely, as they turn from Praise.

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我爱你

I love thee with the passion put to use

以满怀热情,就象往日满腔的辛酸;

In my old griefs, and with my childhood's faith

我爱你,抵得上那似乎随着消失的圣者

I love thee with a love I seemed to lose

而消逝的爱慕。我爱你以我终生的

With my lost saints, -- 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

呼吸,微笑和泪珠--假使是上帝的

Smiles, tears,and all my life -- and, if God choose;

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

I shall but love thee better after death.

NERV标志底部的一行字“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出自英国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的诗《God's in his heaven》,全诗如下:

God's in his heaven

Robert Browning

The year's at the spring

And day's at the morn;

Morning's at seven;

The hillside's dew-pearled;

The lark's on the wing;

The snail's on the thorn:

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译文:

又是迷人的春天,

晨曦时分真安静;

早上七时天已明,

山边露珠盈盈;

百灵鸟展翅欲飞,

蜗牛攀枝细心听;

上帝身在天堂,把人间宠幸,

世间如此绝妙,如此安宁。

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

一。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

布朗宁夫人(1806~1861)英国诗人。出身于富裕的家庭,在乡村度过幸福的

童年生活。15岁时从马上摔跌下来,伤了脊椎骨,长期卧病在床,博览群书,醉心

于诗歌创作。

布朗宁夫人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女性。能阅读希腊文原版的荷马史诗和希伯莱语

的《圣经》。早在13岁时,其父便私下出版了她称之为“伟大史诗”的作品以及

《马拉松战役》。20岁时又出版她的第二部诗集。1833年她翻译的希腊悲剧《被缚

的普罗米修斯》问世。同年随家迁居伦敦,结识了华兹华斯等诗人。1838年,她以

诗集《天使及其他诗歌》成名。她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予以极大的关注,1844年

发表了短诗《孩子们的哭声》,愤怒抗议资本家对儿童的摧残和剥削。这首诗对敦

促国会讨论反奴役儿童议案起过一定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诗人的声望。

1846年,她不顾父亲的反对,和诗人罗伯特·布朗宁(1812~1889)私奔,在

教堂举行简单的婚礼后,同往意大利。他们大部分时间住在佛罗伦萨,在那里度过

了幸福的15年。在意大利期间,除发表了《葡萄牙十四行诗集》(1850)外,还写

下《圭迪公寓的窗子》(1851)和《在大会以前写的诗》,同情并支持意大利的民

族解放斗争。直至1861年突然去世前,她仍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表达了激进的观点,

她痛斥卖*制度,为追求女权而斗争。她说:“我深信,这个社会的破灭需要的不

是关闭门窗,而是光明和空气。”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