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扫盲——读《穆斯林的葬礼》碎碎念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2 14:16:27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扫盲——读《穆斯林的葬礼》碎碎念

说的好听点叫扫盲,说的直白点就是叫打脸。

我在十五年前,就知道《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好书,名著啊,谁写的?不知道。写的什么?也不知道。

整整十五年的时间,只闻其名,未探其身。但话说回来,没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的。就这书名一听,那绝对是国外的作品啦,穆斯林大抵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想来作者也是个外国作家了。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并且深信不疑。

直到昨天,我从书架上拿出这本厚厚的书打算阅读,看着封面——《穆斯林的葬礼》底下,霍达著。霍达啊,这可不怎么像个外国人的名字啊。随手翻了翻,瞄一眼正文的内容,呦呵,里面的人物咋都是中国风哪,人物的取名,文字的风格,都是无比熟悉的中国话啊。

是的,直到这一刻,我才知道,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国的故事。作者是中国人。

小线说:读书可以治人傻的毛病。嗯,我觉得甚是有理,还能治蠢病。

从翻开书开始,我就觉得我一直在被打脸,啪啪作响的那种。

一、穆斯林是谁?

穆斯林不是一个人的人名,而是对伊斯兰教信徒的称呼。

大约在公元七世纪,一些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土大唐,他们习惯了神州大地的水土,便在这里世代繁衍了下来。他们后来经过古代中国朝代的更替,很少有人回归故土,到了元朝的时候,官方文书称他们为“回回”。

穆斯林归顺真主,接受真主通过穆罕默德所晓谕的启示。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只是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里,他们的人数并不多,而且随着历朝历代的战争洗礼,他们也被冲散了不少,但是由于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信仰——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麦加,所以,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穆斯林。

二、朝圣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适合装逼的词。一说到这个词,总让人联想到虔诚、坚毅、圣洁,脑海里的画面大概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苦行僧一步一叩拜的在黄沙漫天的沙漠里朝着一个方向徐徐前行;又或是一身藏袍加身的喇嘛在布达拉宫前,虔诚的低下自己的头颅,亦或是电视里演的,一心向佛的和尚去到心系已久的寺庙前,一个阶梯一个阶梯跪拜着向前……可我内心里觉得,这都不是真的。

直到看到这一段:

小说也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作者这一段描述,我却是没来由的相信,这就是真的,我愿意去相信这世间确实有着这样的一众信徒,不论能否到达克尔白,但是这一生都在朝着这一个方向,朝圣。

三、马哈吉

“哈吉”是穆斯林当中只有朝觐过圣地的人才配享有的殊荣。那么马哈吉是谁?

马哈吉——马三保——我们人人熟知的郑和。郑和也是个“回回”。这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

谈及郑和下西洋,大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脑海中还能浮现一幅图:波涛汹涌的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着数艘船,为首的一只船头站着一位英姿飒爽的男子,迎风而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目视前方,满脸的肃然。

这应该是是历史书上的图,记忆也许模糊了,但是轮廓还在。可作者在本书中写的是:

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也是当初老师说过,我早已经忘记了。但这一次看到,确实是刷新了认知。

前后下西洋七次,当初历史课本上只让我们背诵了他的举动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历史价值,促进贸易交流,但是他能到达彼岸之国靠的是什么?

我深深的觉得,不读史,没有一定的文化和时代背景,是写不出经久流传的书的;而不了解历史,不了解文化背景,也是读不懂那些经久流传的好书的。

,侵删。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

一口气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一直不想写,看完心里沉甸甸的。

故事情节不复杂,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故事,悲剧,每个人都是悲剧人物。

这本书由“玉”和“月”两条线索,并行展开了玉玉韩子奇与梁家的故事,“玉”讲了韩子奇与梁家父女的故事,“月”讲了韩子奇女儿新月与儿子天星的故事。

民国初期,奇珍斋主梁玉清是一名琢玉高手,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次女冰玉。一家是笃信真主的穆斯林。梁玉清只会做活,他的产品被汇远斋老扳蒲绶昌销往海外,但梁玉清只收取工费,清贫度日。长女君壁长妹妹长八岁,不识字,但早早撑起了一家的日常工作,家里的内外开支,甚至帮父亲的简单的前期破料,量材的活儿。但梁亦清不让她上“水凳”。

一日,门外来了两个朵斯提(穆斯林称兄弟),长者吐罗耶定和少年易卜拉欣,要往克尔白朝圣。梁亦清如见亲人,留他们歇息住下。璧儿给易卜拉欣看父亲的玉器,少年被梁玉清的工艺折服,最终停下脚步,要拜梁玉清为师。易拉卜欣本名改成了韩子奇。三年过去,韩子奇也逐渐技艺熟练。

汇远斋老板蒲绶昌带一副《郑和航海图》,请梁亦清雕刻。这幅图最少要刻三年。梁亦清与蒲老板签了合同,预付600大洋,三年后交货。梁亦清耗尽心力,最终在成品最后一刻力竭而亡。蒲绶昌将奇珍斋收入囊中。

韩子奇没有留在梁家,投入汇远斋门下,忍辱负重,刻出了《郑和航海图》,在船下刻上了梁亦清和韩子奇的名字。认识了海外商人沙蒙.享利,并学会了管理店铺。

三年后,韩子奇在沙蒙.享利的帮助下重开奇珍斋,娶了师傅的长女君璧,并将奇珍斋做大,成了玉王。在儿子天星生日当天,收留了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女人,当作是孩子的姑妈。

另一条线是“月”,韩子奇的女儿新月美丽,聪慧,渐渐长大,但总觉得妈妈韩太太对她冷冷的。新月酷爱英语,考上了燕京大学,哥哥天星在造币厂工作,不善言辞,认识了一位容淑芳的同事。韩子奇在进出口工艺品公司是专家。

新月在大学里认识了班主任楚雁潮,两人在互相往来中互生爱慕。

韩太太逼丈夫卖掉了一件韩子奇隐藏的玉器,作为新月上大学的筹码。韩子奇在又一次看见这件玉器时,心情起伏不慎摔下楼梯。新月在学校接到电话时,奔到医院时昏倒,是很严重的风湿心脏病。

新月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在楚雁潮的鼓励下,一边学习一边等恢复做手术。

韩太太发现儿子天星有了心上人后,用计将两人拆散,并将新月的同学陈淑彦想方设法地跟天星拉在了一起。天星在单位同事口中得知了母亲的事情。从此,天星没有了快乐。

新月没有等到做手术,韩太太以楚雁潮不是穆斯林,不能与新月来往。新月逼问姑妈,韩太太是否是自己的妈妈,姑妈什么也没说,倒地去世了。

线索切回到过去,战争爆发,韩子奇带着珍藏多年的玉器随享利到英国,中断了与家人的联系。十年后回到家乡,带回了珍宝,也带回了梁冰玉,和他们的女儿新月。梁冰玉已不可能留在这个家里,留下了两岁的新月,远赴英国。

新月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母亲是谁,但新月的心脏已坚持不住了。新月离开了,楚雁潮送走了他的爱人。

韩子奇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告诉妻子,他根本不是穆斯林。

当几十年后梁冰玉回到家乡,扣响博雅宅时,一位少女打开了房门,那是天星的女儿,与新月一模一样。天星告诉梁冰玉,她想见的,不想见的,都不在了。

梁冰玉来到一片果园,那里是女儿的长眠之处,但已没有标记。在一颗树旁,有一个身材高高的中年男子,耳边想起了新月稚嫩的声音,"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响起了轻柔的小提琴声,《梁山伯与祝英台》……

桌上摊开书,眼睛却定格在虚空中的某个方位,空洞无物,没有焦点,思绪飘到了大丰镇。

在成都北门外,有个小镇,名叫大丰,大丰镇上有个小区,名叫“博雅新城”。

我在想,博雅新城的策划者,应该读过这本书,要不怎会这么凑巧,取了与书中一样的名字?

这本《穆斯林的葬礼》,说的就是一个名叫“博雅宅”里的故事,这是北京城里一个漂亮的四合院。

书中以两代人的两个故事作为主线展开的,一代人,写一章,穿插在一起,大多读者读了一大半,才能分辨出两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是我第二次读,为了阅读的连贯性,干脆一三五七九看完,再从头开始,读二四六八十章。

好友慧在朋友圈说,勤快的孩子都有一个偷懒的妈妈,这其中隐含了个极高深的家庭教育问题。好比我的生母,她是个强势好胜的女人,我却无比胆小怯懦,可想而知她对我多么恨铁不成钢。

书中,隐忍的父亲与胆小的母亲结合,竟然不可思议般培养出了璧儿的坚韧不拔。在苦难中长大的璧儿,没有文化知识的熏陶,内心比妹妹执拗一些,阴暗一些。

这样的女人,与情敌对抗,相信没几个人敌得过。

而情敌不是别人,她是自己的亲妹妹。

在争夫大战中,妹妹主动离开,她似乎赢了,却仅仅赢得丈夫的人,不懂得怎样用柔情感化丈夫的心。

这位璧儿,后来的韩太太,她只看到结果,不知道内中缘由。在那个特殊历史背景下,在妹妹两度感情受挫下,在异国他乡依恋上可靠的姐夫,继而发生感情,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她大度一些,接受丈夫与妹妹的感情,故事就不这么发展了。

满含怨恨的女人,最后发展到帮情敌养孩子。

毫不知情的情敌女儿,在血缘关系上,算作自己的侄女。她越聪明懂事,女人越恨。恨她小棉袄一样,这小棉袄却不是自己生的,恨她出落得与那个可恶妹妹一样美艳。

可怜的孩子,新月,不知道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

新月只觉得自己的妈妈,似乎不喜欢她,不管她怎样努力讨好,也得不到理想中的母爱。

非常理解新月的苦恼,我也努力讨好过生母,期望得到她对弟弟那样的爱,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换来的依然是无尽的谩骂与指责。多多少少有些同病相怜的味道,使得我陪着新月掉了不少眼泪。

新月是烦恼的,她误以为母亲的冷漠在于与父亲的感情问题上,从而更加理解母亲。她越乖巧,做为韩太太的母亲越反感。

知道一切来龙去脉的哥哥可不这么看,哥哥被母亲生拉活扯失去爱人后,更与新月站在同一战壕,妹妹是无辜的。

新月的爱情,死在母亲的回汉不可通婚上。表面上,母亲在履行回回的传统气节,实际是韩太太的私心加冷漠。严重的心脏病,父亲的垮掉,磨得新月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红颜薄命,新月死了。

亲妈玉儿归来,我在心底歇斯底里呼唤起来,帮新月呐喊:妈妈,亲爱的妈妈,你为何不早一步回来?让我枕着你的怀抱离开,该多么幸福,起码,让我体验一点真正的母爱。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泪水滂沱……

很佩服霍达这个女人,女人的笔下,有风花雪月是正常的。霍达笔下,除了风花雪月,还大手笔嵌入历史背景,嵌入玉器赏玩,嵌入回族穆斯林文化。这样搭配下的作品,远比一般女性之作来得大气磅礴。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