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古埃及的历史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3 07:29:11浏览:8分类:星座大全

古埃及的历史

古埃及(阿拉伯文:?1?9?1?3?1?9 ?1?9?1?8?1?6?1?7?1?4?1?9?1?1?6?0)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前343年波斯灭亡埃及。古埃及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埃及大部分都是黄沙滚滚的沙漠,只有尼罗河冲刷而过的地方是孕育埃及的绿带,1/30的面积聚集了90%以上的埃及人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王的陵墓,目前埃及共有八十余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成就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以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制造木乃伊而闻名天下外,还发明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西。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此外,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1.文字

古埃及文字创于前3500年,是一种称为圣书体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书写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所以被称为“圣书体”。

1799年,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ois Xavier Bouchard)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了“罗塞塔石碑”。石上刻有三种文字,分别是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历史学家一直不明白石刻上“圣书体”的意思,直至1822年,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   2.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筑物,是法老的墓穴。由于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两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区兴建。从公元前2700 - 1800年这900年里,估计古埃及人共建筑了超过80座金字塔。而建于公元前2589 - 2566年间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为法老胡夫而兴建的。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狮身人面像”。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建造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着法老的智慧与勇猛。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3.数学

古埃及人是最先懂得用手掌和前臂来量度距离的人群之一。最初,他们利用手指来计算数目,其后又创造了一种数字:

|=1

||=2

|||=3

||=4

||

|||=5

||

|||=6

|||

||||=7

|||

||||=8

||||

|||=9

|||

|||

4.天文学和历法

  古埃及拥有相当水准的天文学知识,他们通过观测太阳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称“索卜乌德”,意思是水上之星)的运行制定历法,即科普特历。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5天,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古埃及使用太阳历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这种日历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每季4个月,他们还发明了水钟及日晷(即以太阳的倒影来计时)这两种计时器,把每天分为24小时。考古学发现古埃及人了解许多星座,如天鹅座、牧夫座、仙后座、猎户座、天蝎座、白羊座以及昴星团等。另外,古埃及人还把黄道恒星和星座分为36组,在历法中加入旬星,一旬为10天,这与中国农历的旬的概念类似。旬星概念至少是在埃及第三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

由于古埃及文化有显著的星神崇拜,天文学观测和记录由祭司负责。每年夏天,当天狼星黎明前升起之时,尼罗河就开始泛滥,因此古埃及人认为天狼星是掌管圣河尼罗河的神祇,因此他们建造神殿,祭祀天狼星。另外也有人认为金字塔是用来观测天狼星而建造的。通过对天狼星准确的观测,埃及人确定一年(天狼年,即一种恒星年)的长度为365.25天,与现在的计算长度相当接近。古埃及人赋予太阳浓重的宗教色彩,代表太阳的神祇就有数种,其中最重要的有拉和阿顿等,很多法老都以自己是拉或者阿顿的代表来统治埃及。  5.木乃伊

它是指长久保存的古埃及人尸体,这些尸体能保存数千年是因为它们经过特别的处理。首先,古埃及人清除尸体的内脏,然后用特制的药物浸制这些内脏,再把盐和香料涂在尸首上,以吸干尸体上的水份;最后用长布条把尸体包裹起来,尸体便不会腐烂。制造木乃伊的人是古埃及的祭司,祭司除了把尸体制成木乃伊外,还需祭祀神明及为法老在墓穴、纪念碑和庙宇的墙上刻上“神碑体”。古埃及人喜欢把木乃伊放入人形的棺木内,而这个藏有木乃伊的棺木僧被埋葬在墓穴中。考古学家在现今的埃及各地发掘出很多木乃伊。这些发现有助我们认识古埃及人的面貌及文明,亦能帮助我们研究古埃及人保存尸体的方法。6. 纸草

古埃及人除了发明了犁、汲水器和渠道外,还于约公元前2600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张由芦苇制成的纸。古埃及人制纸的过程非常简单,他们首先会在尼罗河边割下芦苇,跟着把切成一片片的芦苇放进水里,然后将湿透的芦苇片横直重叠压平成一块块,风干后便成纸。古埃及人除发现纸外,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芦苇的茎来造写字的笔和用水混合黑烟灰及胶浆来制成墨水的民族。

十二小时制是一个时间规则把一日24小时分为两个时段,分别为上午(a.m.,拉丁文ante meridiem表示中午之前)和?下午(p.m.,拉丁文post meridiem表示中午之后)。

每个时段由12个小时构成,以数字12、1、2、3、4、5、6、7、8、9、10、11依次序表示。上午时段由子夜至中午,而下午时段由中午至午夜。

在加拿大(尤其是魁北克)、英联邦和其他的英语地区、阿尔巴尼亚、希腊、以及南美洲的西班牙语地区,它也是常常和24小时制同时使用。缩写“a.m.”和“p.m.”也常常在英语和西班牙语中使用。

在阿尔巴尼亚,也有意义相同的词“PD”和“MD”,在希腊则是“π”和“”。其它的多数语言中很少有正式场合中使用“上午”和“下午”的提法,但是在民间则使用非正式的12小时制。

在埃塞俄比亚,12小时制仍然使用从黄昏到黎明记为12,1,2,……,10,11,然后再从黎明到黄昏记为12,1,2,……,10,11的记法。

今天大多数模拟时钟和手表使用 12 小时表盘,较短的时针每 12 小时旋转一次,一天旋转两次。一些模拟钟盘有一个内环和标准的 1 到 12 编号环。

数字 12 与 00 或 24 配对,而数字 1 至 11 分别与数字 13 至 23 配对。此修改允许时钟也以24 小时制读取。这种 12 小时制可以在首选 24 小时制的国家/地区找到。

日历日的自然昼夜划分构成了为什么每一天被分成两个周期的基本基础。最初有两个周期:一个周期可以由太阳的位置(白天)跟踪,然后一个周期可以由月亮和星星(夜晚)跟踪。

这最终演变成今天使用的两个 12 小时周期,一个从午夜开始称为“am”,另一个从中午开始称为“pm”。今天中午很少缩写;但如果是,则表示为“m”。

历史

12 小时制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在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坟墓中发现了白天使用的埃及日晷和夜间使用的埃及水钟。约会到 c。公元前 1500 年,这些时钟将各自的使用时间划分为 12 小时。

在罗马人还使用了12个小时的时钟:日光被分为12个相等的小时(具有贯穿全年的变长从而小时)和夜间分为四个手表。

14 世纪的第一个机械钟,如果有表盘的话,使用24 小时模拟表盘显示所有 24 小时,这受到天文学家对星盘和日晷的熟悉以及他们希望模拟地球绕地球的视运动的影响。

在北欧,这些表盘通常使用罗马数字的 12 小时编号方案,但按顺序显示上午和下午时段。这被称为双十二系统,可以在许多幸存的钟面上看到,例如威尔斯和埃克塞特的钟面。

在 15 和 16 世纪,12 小时模拟表盘和时间系统逐渐成为整个北欧公众使用的标准。24 小时模拟表盘专为更专业的应用而保留,例如天文钟和天文钟。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