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动物百科 > 正文

古驿道【仙霞古驿道】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5 23:02:54浏览:9分类:动物百科

古驿道【仙霞古驿道】

在闽浙交界的崇山峻岭中,隐藏着一条神秘的千年古道。 古道源于战争,然而却成就了浙西近千年的繁荣。 在承载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重荷后, 上个世纪初,这条古道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从此它便以传奇的形式代代相传于人们的记忆里。

在幽深的山谷与原始的丛林中我寻找着古道。

并且终于走近了它,走近它的千年足迹,走近它的百年荒芜……

寂寞古道

由于酷热,对古道的第一次寻访不得不匆匆终止,第二次又逢连日阴雨,这使得整个寻访过程甚至所拍都变得有些沉闷,有些晦涩,但这却也让我感受到了那些终日行走于古道的先民们,所常常面临的两种最为恶劣的自然现象。

夏末的深山里,空气像是已经凝固。伫立在古道上,寂静而空旷的山谷间仿佛依然回荡着挑夫们杂沓的脚步声,依然能感触得到挑夫们沉重的喘息。

千百年来,挑夫的脚板,和着从肩胛上落下的噼啪作响的汗滴,早已将粗砺的石头打磨得有如处子的肌肤,光洁、细腻、甚至温柔。

古道之夜,很静。古道连接的古镇,很静。

悄悄走在碎石拼砌成的古道上,街边的溪水潺潺着。窄巷两边的板门严闭着,透不出半点的光亮,而在我寄居的老屋里,正燃着一盏古老的灯。

古道的最后一段行程,每每看得见长亭,那种令人忧伤的长亭-还有短亭,凄切的短亭 在连天的绿色里,长亭遥望着短亭,这又使我想起多年前的一次旅行,想起一处叫着“香格里拉”的风景,“香格里拉”的绿色里此时应缀满了繁星般的“格桑花”,“香格里拉”的古道上总有马帮叮当的铃响,还有牧羊人凄婉的歌声 在“仙霞古道”千年的生命历程中,这里是否曾经也有过同样的风景?

“长亭旁,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不知李叔同的长亭在哪里々他送的又是谁,古道上总是有许多的长亭,所以古道上就总是有许多的送别。每一个长亭的壁上都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别言,而在这条古道上,最最惊心动魄的别离总是无言的,千百年来挑夫的妻儿们只会将自己眺望天边的身影默默留在长亭的夕阳里。

其实路不仅仅是用来被人踩的,路也是可以用来怀念的。

其实路不仅仅是让人走向远方的,路也是可以让人走回过去的。

古道,寂寞的古道!

古道上的挑夫。商旅往来的频繁,在古到上发展出了一种职业:挑夫,古道上每天都有上千根扁担在运货。挑夫一般都有组织,一来就是一队,有二三十人,几十担,一是安全(过去古到上有土匪),二是发货一般是批量的。江山船在清湖靠岸,大批货物长年累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翻越崇山峻岭,往来于浙江与福建、江西之间。今天的古道上已很难遇到挑夫,偶尔遇到挑着担子的也都是古道边上的山民在将田里的收获担回家。古道沿边山民的先辈们大都是以古道为生的挑夫。

71岁的徐有根的家在离古道不远的村子里,他的父亲是当年“挑担”的,他则是在28岁时开始在古道上挑担的,如今他仍能走古道担一些短途,古道给了老人一副特别健朗的身板。

在古道上,古隘口小憩的挑夫。

“浙闽咽喉”和“诗词之路”

“江浦古驿道”又称仙霞古道、浙闽官道,是京(城)福(州)驿道极其关键的一段,史称“浙闽咽喉”、“东南锁钥”。

古道北起浙江江山市南的清湖古镇,经石门、江郎、峡口、三卿口、保安、仙霞关、廿八都、枫岭至福建浦城(古道多处局部走向有不同说法),所以称为“江浦古驿道”。“江浦古驿道”全程120公里,浙江境内约为75公里。

仙霞古道是汉唐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海上丝绸之路”一条重要的陆上运输线,自两晋到明、清,中原入闽路线多经运河达钱塘江、溯江至江山,逾仙霞岭到浦城,然后下南浦溪、建溪、闽江至福州、泉州等港口。“江浦古驿道”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一直为浙闽两省的交通要道,也是浙闽两省进行商贸的最主要途径,一代代的挑夫们将浙江的食盐、布匹等通过这条古驿道挑往福建,又将福建的香菇、笋干等挑往浙江。挑夫往返古道一次约需六天时间。

“江浦古驿道”还是一条古诗词之路,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陆游、辛弃疾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驻足过,并留下诗文30。余篇。古道沿线及周边辐射区域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江郎山、福建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浮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铜拨山、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村)廿八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观前以及仙霞关、枫岭关、木城关、渔梁驿、汉阳城、西山故里、谢翱故居、戴笠故居等众多的历史遗存。

1933年,由于江山至浦城的江浦公路建成通车,仙霞古道完成了自己交通要道的历史使命。古道的部分路段现已被205国道覆盖。部分零星路段仍保存完好。

2004年11月22日,仙霞古道成为浙江省的候选对象,曾申请列入我国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预备目录。

阳光透过破败的屋顶,照在一幢老屋厅堂里供着的遗像上。就像古道边世世代代以古道为生的人们一样,老人活着的时候是个商人,因为古道的繁荣,他的生意也很兴隆,雕梁画栋、规模巨大的老屋,应是他当年作为成功商人的标志。在这幢老屋的两边,有同样的老屋,它们连成长长的街道。

清湖古镇是“江浦古驿道”的北起点,南宋时期“闽行者自此舍舟而陆,浙行者自此舍陆而舟”,繁盛一时。今天清湖的那条曾经帆樯如林的河流,已载不起船,显得异常寂寞。只有在夏日的傍晚,河边的居民到河里洗澡时,浅浅的水中才又有了些热闹。古镇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许多古民居,在古道的另一头,浦城浦溪的两岸则仍保留有许多的老码头,如今成了孩子们戏水的跳台。

廿八都,“江浦古驿道”上最有名的古镇,地处浙闽赣的交界处,石板小街上曾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据说当年廿八都的居民来自各地,这里的千余户人家有近150个姓氏,只至今天廿八都仍保留有近二十种方言,多方习俗。

在浦城的许多老宅子斑驳的老墙上,依然能看到精美绝伦的砖雕,这些砖雕为人们提供了对于它曾经的主人的足够的想像空间。

福建浦城

是古道上的重镇,这里的许多人家仍将猴子作为宠物养着。

徒步线路

古道各段保持程度不一,浙江境内推荐以下徒步线路:

起始地:仙霞关(保安乡)

结束地:廿八都(或者枫岭关)

经过:江山市保安乡有仙霞古道入口,保安乡原是古道上的一处繁荣的驿站,也是著名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出生地。顺着保安乡青石板古街向前走去,便正式离开平原地带,向仙霞岭的深处蜿蜒而去。古驿道在这一段保存得特别完好。

前行不久,便是著名的仙霞关。仙霞关位于保安乡,有四重城关,205国道可达,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与剑门、居庸、辰笼合称“四大名关”。

从仙霞关徒步至廿八都需6小时。枫岭关在江山市须江镇西南约50公里,浙、闽两省界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枫岭关,可清楚看到山下福建浦城县的乡镇。

沿线其他景点介绍

江郎山,位于江山市城关镇南23公里处,属典型丹霞地貌,是我国丹霞地貌特征最明显、发育最完全的区域之一。江郎山与广东丹霞山、湖南良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和贵州赤水6处丹霞地貌景区,联合捆绑确定为中国2009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惟一项目。

浮盖山又名盖仙山,位于浦城县盘亭乡柳墩村东面,主峰海拔1 146米。浮盖山属花岗岩地貌,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独特景观,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五次入闽,曾两次遍游山中诸景。

摄影师陈庆港

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获得者,出版有报道摄影专著《血痛》(北京出版社)、《真相》(江苏文艺出版社)、报道摄影集《陌生地带》(人民日报出版社)等,《仙霞古道》是其在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中的获奖作品。

感言

“在强大的主流文化冲击面前,原生文化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都极其脆弱,这种处于极度弱势的文化,它的瓦解速度是惊人的,有时候可能就在一夜之间。在这些原生文化即将消逝之前。把它们尽快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和留存下来,这十分重要。它们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化文明”的鲜活而生动的文化面孔。”

一: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二:① 按产地分有:苏式、广式、京式、宁式、潮式、滇式等;

② 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

③ 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

④ 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

⑤ 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和孙悟空、老寿星月饼等。

目前,全国月饼可分五大类:京、津、广、苏、潮。

近年来,新款式月饼层出不穷。

① 冰皮月饼:特点是饼皮无须烤,冷冻后进食。以透明的乳白色表皮为主,也有紫、绿、红、黄等颜色。口味出各不相同,外表十分谐美趣致。

② 果蔬月饼:特点是馅料主要是果蔬,馅心滑软,风味各异,馅料有哈密瓜、凤梨、荔枝、草莓、冬瓜、芋头、乌梅、橙等,又配以果汁或果浆,因此更具清新爽甜的风味。

③ 海味月饼:是比较名贵的月饼,有鲍鱼、鱼翅、紫菜、鳐柱等,口味微带咸鲜,以甘香著称。

④ 纳凉月饼:是把百合、绿豆、茶水糅进月饼馅精制而成,为最新的创意,有清润、美颜之功效。

⑤ 椰奶月饼:以鲜榨椰汁、淡奶及瓜果制成馅料,含糖量、含油量都较低,口感清甜,椰味浓郁,入口齿颊留香。有清润、健胃、美颜功能。

⑥ 茶叶月饼:又称新茶道月饼,以新绿茶为主馅料,口感清淡微香。有一种茶蓉月饼是以乌龙茶汁拌和莲蓉,较有新鲜感。

⑦ 保健月饼:这是前年才出现的功能月饼,有人参月饼、钙质月饼、药膳月饼、含碘月饼等。

⑧ 像形月饼:过去称猪仔饼,馅料较硬,多为儿童之食;外观生动,是孩子们的新宠物。

⑨ 迷你月饼:主要形状小巧玲珑,制法精致考究。三:有的用刀子和叉子,还有的直接吃。四:全国各地各个民族中秋习俗或多或少存在差异.

给篇文章你看看.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