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孙氏,她的结局如何?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25 23:20:56浏览:7分类:星座大全

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孙氏,她的结局如何?

孙氏的出生并不太好,他的祖先都是农民,直到她父亲这一辈时,才当了个永城县主薄。据说,孙氏是在田间地头出生的,当时,有数万只乌鸦围绕着她,燥叫不停,所以人们认为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小时候的孙氏,不仅长的如花似玉,而且还特别聪明。

有一次,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在回娘家永城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路边玩耍,这个小女孩正是孙氏。彭城伯夫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很不错,于是就和孙氏的母亲商量了一下,待她母亲同意后,就将十岁的孙氏带入宫中抚养。

当时明成祖和他的皇后都非常喜欢年幼的孙氏,小女孩在宫中十分受宠,因此过起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就这样,孙氏和朱瞻基一起长大,两人情愫渐生,难离难弃,感情相当好。1417年,明成祖为孙儿朱瞻基选妃,对济宁女子胡氏十分中意,便册为太孙正室,而孙氏只做了妃子。1425年,明仁宗病死,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在妻妾之间,朱瞻基最喜欢的还是孙氏,二人两小无猜,宣宗一心想要册封她为皇后,但胡皇后是成祖所立,母亲也十分喜欢,朱瞻基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胡氏的皇后地位不可动摇,无奈之下,朱瞻基只好封孙氏为贵妃。在宫中,孙氏的地位同皇后不相上下,尊贵无比。朱瞻基心里也只有青梅竹马的孙氏,对她百般宠爱。在孙氏长大后,她变得更加妖娆聪慧,工于心计,善于博取他人欢心。在成祖、仁宗去世后,孙氏渐渐意识到,虽然宣宗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但军国大政仍要禀报张太后,皇帝没有实权肯定会引起朝中大臣非议,朱瞻基心里肯定也是不情愿的,而自己如果就此止步不前,恐怕也迟早会被淘汰。于是,她也开始大胆地公开争取自己的地位,不再把心思深藏起来,而是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在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孙氏向朱瞻基撒娇,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朱瞻基赐她一枚金宝,改封号为“皇贵妃”。

这一要求是有违封建社会礼制的,朱瞻基感到十分为难,但一看孙氏那千娇百媚的姿容,便立刻决定为她破例一次。此后,朱瞻基多次到清宁宫中去请示太后,张太后起先坚决不肯,但还是架不住儿子的多次请求,也只好答应。宣德元年五月,朱瞻基下诏封孙氏为皇贵妃,赐她金宝。这样,孙贵妃和皇后一样,都拥有金宝金册,称呼中都有一个“皇”,孙氏离皇后的位置又近了一步,她成为明朝第一位得到金册金宝的皇贵妃。孙氏得到金册金宝以后,虽然取得了和皇后几乎同等的地位,但是看一看拥有的这些,孙氏的心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每次看到胡皇后,孙氏都很不服气,不禁在心里做一番比较。

自己不仅比胡氏长得漂亮,为人处世也比她灵活,自己又是皇帝外婆和母亲亲自选中的,况且已经在宫中生活了多年,熟知宫中的情况和宫礼宫规,而胡皇后的出身也不比自己高多少,为什么当上皇后的却是她,而不是自己?孙氏越想越不平衡,暗下决心,一定要夺到皇后的宝座。

1428年,朱瞻基已经三十岁了,还没有儿子。他自己想起来也是忧心忡忡,一天,他同宠妃孙氏说起来,愁容满面,孙贵妃忙下跪,骗朱瞻基说自己怀孕了。朱瞻基大喜过望,亲手把她扶起来,激动之余,他对孙贵妃承诺道:“如若爱妃生下男儿,朕当改立爱妃为皇后!”八个多月后,孙氏竟然生下了一个皇子。朱瞻基听到喜讯后,笑逐颜开,当即为儿子取名为祁镇,并传旨大赦天下,以庆贺皇子的诞生。

不久,宣宗决定履行自己的诺言,以胡皇后无子,身体常年不适为由,逼劝她让位。而生性软弱的胡皇后也无力抗争,便强作笑脸地接受了。孙氏和宣宗一唱一和,总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废了胡皇后。宣德三年,朱瞻基正式册封孙贵妃为皇后。就这样,孙氏终于等到了自己自幼年时就在等待的皇后凤冠。

1435年,宣宗病逝,皇太子朱祁镇即位,史称明英宗。英宗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皇后为皇太后。1462年,在皇太后位上坐了二十八年的孙氏病死。孙太后过世后,英宗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